第57章 可怕的漩涡

“说吧,啥事?”折可存端端正正地坐好,郑重其事地问道。\\\\

“李虎肯定会答应我们的条件,因为在李虎看来,我们着眼于未来利益,对他有百利而无一害,他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但是,李虎不是白痴,他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上当了,那时候,他将作何选择?是选择和我们联手支持太子,还是选择官家转而支持官家废嫡立庶?”折可求问道。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曾经讨论过。”折可存想了一下,摇了摇头,神色很无奈。谁能预测未来?如果知道未来还用得着在这里费脑子?

这个问题的确很复杂。

李虎是汉人,而且是离开中国达一百多年的汉人,现在中国人叫他们汉虏,说他们是蕃人,事实上已经不愿承认一百多年前南北汉人曾是一个民族,这直接导致汴京不相信汉人,歧视汉人。换句话说,一旦大宋成功收复燕云,汴京必定要乘着北方蕃族尚在混战之际,迫不及待地打击甚至消灭李虎这个藩镇,把这个隐患连根拔掉。

李虎当然不会束手就缚,汴京把他逼急了,他势必要倒戈。所以,如果汴京在对待李虎的政策上没有任何变化,那必将给西北带来一场危机。汴京朝政被一帮有鸟没鸟的鸟贼控制着,这些人被权势名利蒙蔽了双眼,他们才不会考虑西北的安危。

如果李虎倒戈,不管他倒向西夏还是倒向金国,甚至倒向契丹人,最后都是南北对峙。西北的边境虽然没有变化,但西北的势力格局出现了变化,一旦宋军同时陷入西北和河北两个战场,大宋危矣。西北这些将门世家都知道。河北四路帅司有三十七将军队,但十存二三,根本没有战斗力,如果蕃人从河北南下中原,大宋危矣,那时西北将门世家不要说维持自己的利益了,就连生存都有问题。

在北伐这件事上,汴京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主和派对大宋的危机有强烈的认识。他们对李虎地态度很矛盾,而政策也是矛盾的,既想利用又想杀之,但他们有个共同的认识,在大宋深层危机没有解除之前,大宋需要李虎为他们镇守北疆。

西北将门世家中,头脑清醒的很多,他们大都隶属于主和派.汴京主和派大臣试图利用西北这些将门世家和李虎这个藩镇建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用这个共同体的实力来威胁和要挟汴京,继而达到他们的目的,那就是扶持太子。

太子登基后,同样要遵循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老规矩,尤其当今皇帝和他地一帮亲信都在绞尽脑汁废嫡立庶,太子和他们势不两立,登基后自然要把他们一扫二净,然后主和派大臣们就能上位。就能把持朝政,继而实施强国富民之策。

西北将门世家在太子登基后。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国泰民安了。大宋深层次危机得到改善了。解决李虎这个藩镇也就很容易了。水到渠成地事。

汴京地皇统之争其实早在北伐之前就开始了。但皇帝还年轻。太子又非常低调。传统地皇统继承观点也严重束缚了朝堂大臣。废嫡立庶地阻力太大。随着北伐进入议程。皇帝也开始动脑子了。他想在时机合适地时候让郓王赵楷主掌军队。收复燕云。建下功勋。郓王有了这个功勋。皇帝找个机会废太子。让郓王继承皇统。那理由就非常充足了。

太子当然不会等死。而朝中大臣也不都是利令智昏之辈。也还有一帮忠臣。一帮严格遵循大宋律法地人。当然也有一帮居心叵测者。但无一例外。让他们坚决支持太子地动机还是来源于未来地丰厚回报。为了未来地可以预期地利益。他们不惜把身家性命做赌注。

皇帝和他地亲信们一门心思要解决李虎这个隐患。现在大宋地内部危机太多了。当然要拣危害性最大地先处理。

太子和他地支持者们则想利用李虎来达到上位地目地。上位才把把持权柄。把持权柄才能把前朝遗留地祸患彻底清除。

那么李虎呢?李虎是怎么想地?他真地甘心做个藩镇?他真地决心归返大宋?

李虎的选择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谁都无法揣测到李虎的心思,即使是李虎自己,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策略,所以,汴京地东宫和西北地折家在反复思量后,决定先利用大同会战把李虎拉到同一条阵线上,然后利用皇帝要铲除藩镇的策略来推动形势地发展。李虎自然要反击,这时候他有东宫和西北将门的支持,在明在暗他都有实力,这样他就不会倒戈,不会背弃大宋而去。

拉住了李虎,等于影响了李虎地选择,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决定李虎的选择。

李虎的反击倒过来会推动汴京形势的发展,皇帝和东宫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虽然这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太子的作用,但可怕的是,李虎是一只猛虎,皇帝和东宫的斗争不但无法遏制李虎,反而给了李虎从中渔利,迅速发展的机会。

东宫和折家最最担心的就是,假如李虎因此尾大不掉,真的成了大宋的最大隐患,那将来太子登基了,如何处置李虎?

不管东宫现在不想这些问题,现在太子赵恒不仅仅是太子位不保的问题,还有性命不保的问题,赵恒必须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掉,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东宫无暇考虑将来,但折家不能不考虑,因为折家在西北,李虎也在西北,这两者一旦结成利益共同体,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折家不能为了一个太子而葬送了四百年基业。

折可求根本不愿意牵扯到汴京的皇统之争。折家四百年的历史,家训中最深刻的一条就是决不干涉皇统传承。从古到今,凡是和皇统扯上关系的,不管你的功绩有多大,最后都是身死族灭,没有谁能逃脱这个可怕的诅咒。

然而,到了这一代,逃都逃不掉。在汴京为官的折彦直眼睁睁地掉进了陷阱,掉进了皇统之争的漩涡,而把折彦直推进这个陷阱的就是蔡京。

西北的连绵战事和西北折家的实力决定了折家在汴京的地位,任何一个皇帝和宰执都希望折家为大宋浴血奋战。在武人不能干政这个前提下,折家对大宋的威胁被降到了最低程度,所以皇帝也罢,宰执也罢,都对折家很不错,最起码表明上很不错,能照顾的都照顾,而折家也循规蹈矩,对皇帝忠诚,对汴京权贵和宰执们也是极尽献媚之能事。这世上小人太多,我不得罪你,但难保你不找我麻烦,所以折家每年都要在汴京耗费大量的钱财,即使买不到富贵,最起码也要买个平安。

折家和蔡京就属于这种关系,但蔡京自从和童贯闹翻之后,蔡京对折家就开始照顾了,是真的照顾,极力拉拢,目的当然是对付童贯。童贯不是傻子,他在西北打仗,首先就要和将门世家搞好关系,现在你挖我墙角,那还得了?所以童贯也加大了“照抚”力度。最后的结果就是,折彦直连续升职,数年内进入中枢做了宰执大臣。

蔡京和皇帝的关系天下皆知,但在皇统这件事上,蔡京却保持沉默。朝持沉默其实就是不支持。皇帝认为他死脑子,死抱着祖宗家法不变,这是一个好品质,皇帝也不好怨怪他。蔡京权倾天下,他不支持皇帝废嫡立庶,那么太子赵恒相对来说就比较安全了。

蔡京老了,他随时可能两脚一蹬就死了,所以他必须为蔡家的未来考虑。现在太子和郓王赵楷都有可能继承大统,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必须保持低调,免得站错了队。像他弟弟蔡攸早早就表明立场支持皇帝废嫡立庶,那根本就是拿性命做赌博,太愚蠢了。

但以蔡京的地位来说,他想摆脱这个巨大的漩涡,置身事外,也是一厢情愿之举。我不支持,也不反对,这是不行的,所以他致仕回家了,当然了,他回家养老的原因不仅仅如此。

蔡京回家养老了,很低调了,但太子赵恒却找来了。要找蔡京就要在他低调的时候找他。蔡京不喜欢赵恒,因为赵恒资质平庸,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一无是处,和赵楷相比太差了,但是,蔡京却帮了赵恒一把。

这是从朝堂权力平衡来考虑的,也是从大宋未来考虑的,因为北伐一旦成功,皇帝和主战派建下盖世功勋,这个朝堂就是皇帝和主战派的一言堂,太子肯定保不住,而大宋随即陷入深重危机,内忧外患会更加严重。相反,保持朝堂权力平衡,维持大宋现状,虽然不能改善大宋的危机,但最起码不至于恶化。尤其重要的是,这种朝堂格局对维持蔡京的权势非常有利。主战派是指北伐而言,撇开北伐,主战派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这次蔡京致仕回家,其实就是皇帝缓解内部斗争的一个不得已的举措。

第61章 再见秦桧第95章 乱了方寸第26章 好心办坏事第8章 少帅罗兰第23章 根源第62章 天知道第12章 大饼夹羊肉第53章 北岸扎营第71章 真实的欺骗第6章 只要给我钱粮第54章 只要脑袋第95章 拖死你第95章 八字不好不能娶第82章 骗人骗到这份上第58章 陷城第42章 人吃人第86章 汉蕃共治第87章 驱虎吞狼第60章 上了贼船第36章 小皇帝的快刀第7章 致命要害第66章 一穷二白第64章 紧张部署第29章 从英雄到叛贼第24章 赌一局第44章 誓死卫国第72章 阻截第2章 崇拜吧?第16章 好日子到头了第32章 第二次博弈第83章 分裂之祸第38章 南北夹击第25章 锦州策略第96章 约定第79章 追杀第93章 做最坏的打算第67章 借势第46章 敲诈第40章 破绽第79章 接纳之策第63章 嫁祸第74章 中伏了第42章 太行飞狐第44章 决战?第66章 分家了第79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27章 聪明的西北人第46章 敲诈第22章 质疑第30章 商贾的诅咒第27章 聪明的西北人第75章 与狼共舞第65章 出路在哪?第72章 阻截第65章 到底要打谁?第9章 六十军杖第33章 王妃回来了第40章 成败在此一举第97章 我也是人第10章 国力第15章 毁灭性掳掠第5章 汉人之桥第3章 老营主帅第45章 这就是战场第22章 虎王来了第97章 突击第92章 快跑第16章 欺骗第38章 不是我的我不要第83章 借公主一用第58章 连蒙带骗第71章 强大的对手第93章 血色惊涛第39章 选择第28章 意外第72章 翻云覆雨的阉帅第88章 反目成仇第65章 跛子第68章 汉王府的权力有多大第44章 渡河第61章 再见秦桧第20章 利益至上第76章 狼烟升起第66章 一穷二白第35章 山前山后第50章 势如吞虎第32章 我怎么救他们?第90章 身先士卒第51章 自寻死路第26章 呕心沥血第1章 变数第56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15章 乌云压顶第93章 血色惊涛第2章 各有难处第6章 西线突破第89章 杨家将第39章 序幕拉开第20章 你去诈降第35章 得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