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一个响亮的耳光

十月十八日,吴思铭急告燕京,西北将门拒绝了汉王的好意,杨可世、王和种师中三位统制认为年内宋军不可能进驻燕京,从这番话里可以推测到,汴京必将发生变故,而这个变故可能导致皇帝下旨,暂时不要北上幽燕。

宋军北伐的目的就是收复幽燕,现在李虎攻克了燕京,而且督请宋军即刻北上,就算童贯和西北军将领不愿意马上到幽燕以免再遭败绩,但只要皇帝下旨,童贯和西北军将领不敢不从,但从杨可世三人的语气里听得出来,他们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这种自信源自何处?很明显,他们已经预感到汴京要发生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导致汴京不愿即刻北上进驻燕京,继而控制幽燕。

吴思铭想不明白,只好在信中把自己的担心大概说了一下,请李虎赶快想对策。

上午,吴思铭赶到宣抚司,再度催促童贯和蔡攸,马上出兵,但童贯和蔡攸想方设法找理由,请李虎不要着急,暂时驻守燕京,以等待汴京的圣旨。吴思铭当即戳穿了他们的谎言,你们北伐的目的就是攻占燕京,现在我们拿下燕京了,请你去守,你还推三阻四,你到底还想不想要燕京?你不要我们就还给契丹人了。

童贯推说身体不舒服,走了。蔡攸东拉西扯了一番,要处理,也走了。

董耘和刘走不掉,两人无奈之下,再度提出了前议之策。良乡大败,后果严重,童太师、蔡副使、刘统制和各军统制都要受到朝廷的责罚,人人自危,没心思继续打仗,再加上大军新败,士气低迷。即使到了燕京也未必能守住,所以大军即刻北上不现实。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良乡大败变成燕京大捷,这样大家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董耘说道,“将士们士气大振,北上自然不成问题。”

“你们威胁汉王?”吴思铭大怒,气得不知骂什么好,“良乡大败变成燕京大捷,北伐成功,那么最大的功劳不是我们汉王。而是童太师和蔡副使,受到皇帝赏赐的不是虎烈军将士,而是你们这帮不战而溃的宋军,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不是道理不道理的事,而是形势需要。”董耘心里也是火大,这种事童贯做得太多了,哪次有人敢反对?谁知这次碰到一群愚蠢的汉虏,死抱着那点功劳不放,气死人了。“你们也不想想。这个顺水人情做了,将来对你们有多大地好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头脑要想得深远一点,做人要圆滑变通一点,不要这么死板嘛。”

“良乡大败的事一旦暴露,汴京朝堂上必定有一番争间很长,没有几个月无法认定童太师和蔡副使等人的罪责。”刘说道,“就算童太师和蔡副使最后都受到了罪罚,都被赶出了朝堂。但汴京需要时间稳定朝堂,需要时间重新任命北伐军的统帅。现在你扳着手指头算算。汴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查清北伐将帅们的罪责,才能重新任命统帅,才能下旨让大军北

吴思铭瞪着他们,暗自咒骂。你们两个老奸巨猾的东西,当我是白痴啊?这么简单的事你们故意说得这么复杂。当我是藩人啦?只要皇帝一道圣旨,我看你们敢不敢抗命。之争。但他知道童贯满腔热血,一心要实现这个远大的抱负。有可能只顾建功立业而忽视了皇统之争,所以特意在他身边安排了一个亲信内侍。

这个内侍叫李彦。和童贯地关系非常不错。但童贯已经老了。随时可能升天。童贯死了。他地权势也就成了过眼烟云。所以。李彦要给自己找条后路。而梁师成就是最好地靠山。

良乡大败。宋军一天之内逃回雄州。李彦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密报了梁师成。梁师成马上找来了王安中和李李邦彦是太子一系。他隐藏得很深。梁师成不知道。还以为是自己人。李邦彦听说童贯又败了。暗自高兴。北伐再败。郓王赵楷不可能去河北。这对太子有利。所要他极力赞成奏报。王安中却极力阻止。认为童贯深得皇帝信任。打一场败仗影响不到童贯地地位。而且朝内还有宰相王黼帮他。在目前幽燕形势尚不明朗地情况下仓促攻击童贯。恐怕达不到目地。反而会引起皇帝地反感。

梁师成随即决定再等等。李邦彦随即密报太子。而王安中则密报知枢密院事郑居中。汴京各方势力摩拳擦掌。准备借着这个机会大打出手了。

过了三天。童贯报捷。大军攻克了燕京。正在横扫幽燕。北伐成功了。

这封报捷奏章非常简单。既没有说是谁打下来地燕京。也没有说如何攻克地燕京。皇帝习惯了童贯地报捷奏章。想当然地认为是北伐军打下了燕京。皇帝很高兴。也很恼火。这个童贯老糊涂了。朕叫他包围燕京后马上奏报。然后朕就让郓王去前线统军作战。建功立业。这个老家伙竟然不经奏报。就擅自攻克了燕京?

不过还来得及。皇帝可以隐瞒燕京大捷地消息。同时下旨命令郓王急赴河北。

皇帝把王黼、梁师成等一支持自己废嫡立庶地亲信大臣叫来了,一起商量这事。梁师成此刻也接到了李彦的密报,他当即阻止,“官家,燕京是李虎打下来的,我北伐军数日前曾大败于良乡,如今还在白沟边惊魂未定。”

皇帝傻掉了,瞪大眼睛望着梁师成,难以置信。梁师成急忙拿出李彦的密报给皇帝过目。皇帝龙颜震怒,大骂童贯。

这下事情复杂了,大宋为了北伐辛辛苦苦准备了十年,结果功亏一篑,一事无成,相反,汉虏李虎却势不可当,连续拿下了西京和燕京,占据了燕云。现在大宋怎么办?就算李虎愿意继续做大宋的藩镇,但他势必要以燕云之地为藩镇,那等于卡住了大宋的脖子,大宋将寝食不安,河北中原甚至汴京直接处在他的威胁之下。尤其严重的是,北伐失败等于给皇帝和主战派大臣们一个响亮的耳光。皇帝不会承担这个责任,主战派的大臣比如童贯、王黼等人肯定要承担北伐失败地罪责,他们将被赶出朝堂,而当初极力反对北伐的主和派大臣则可以乘机上位。

皇帝和王黼等人急忙商量对策,想来想去,无非三个办法,一是叫李虎交出幽燕,如果李虎拒绝,那就只有打。打是第二个办法,但北伐军两战两败,估计打不过李虎,于大宋和金国、夏国地盟约,请他们出兵,联手打李虎。李虎顾此失彼,无奈之下只得乖乖听大宋的话,继续做藩镇,把幽燕还给大宋。

那么谁去燕京,逼迫李虎交还幽燕?

“官家可以请折家出面。”李邦彦乘机进言,举荐签书枢密使折彦直急赴燕京谈判。折家和李虎联姻了,关系亲密,这有助谈判的成功。

皇帝同意了,请来郑居中和折彦直,商量讨要燕京的事。

“官家,燕京绝对可以要回来。”郑居中非常肯定地说道。

为什么?皇帝很惊讶。郑居中从怀里掏出一份信递了过去。这是统制杨可世、王河种师中写给郑居中的密信。

杨可世在这封信中详细述说了燕京大战地经过。良乡大战,二十万大军不战而溃,为什么?因为刘延庆得到密报,耶律大石打开了居庸关,把李虎的十万大军放了进来,准备冒充金军,联手突袭宋军。李虎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他要霸占幽燕,但又怕宋金联手打他,于是想出这么一个计策,如此一来,李虎既可以占据燕京,又可以破坏宋金联盟,一举两得。

良乡大败,归咎原因,一个是童贯地策略出了严重错误,他不应该在良乡迟延不前,妄图和李虎会师于燕京城,结果中了李虎的奸计,其二,都统制刘延庆畏死怯战,临阵脱逃,如果他在得到消息后,果断发动攻击,必能摧毁辽军,率先杀进燕京城。

杨可世说,北伐大败,罪不在北伐将士,而是汉虏李虎居心叵测,一心图谋中原所致,假若任其占据燕云,中原之祸不远矣。

接着他分析了整个北方战局,代北有二十万西夏军、十几万金军和几万辽军,他们都对大同虎视眈眈,而中京道有十几万金军,他们想抢平州路,逃到檀州一带地几万辽军又想夺回燕京,所以李虎顾此失彼,在燕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杨可世给出对策,宋军屯于白沟,伺机而动,等到李虎在燕云战场上陷入困境,向大宋求援之际,再出兵北上,如此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幽燕。

皇帝看完这封信,对童贯和刘延庆大为愤怒,对杨可世等西北悍将褒赞不已。关键时刻,还得靠这些西北将门力挽狂澜

第58章 这是一个陷阱第63章 嫁祸第56章 诱敌第89章 弃子第9章 兄弟还争气第56章 自食其果第36章 小皇帝的快刀第51章 车轱辘第76章 狼烟升起第20章 绝不抛弃第23章 根源第94章 两跛子第100章 邪恶的报仇欲望第65章 跛子第1章 决战第39章 胜则输第77章 你喜欢她?第86章 特使李纲第1章 决战第12章 我叫马扩第97章 老虎发威第99章 化整为零第4章 刘子羽献计第39章 白干了第20章 汴京风雨第12章 大饼夹羊肉第70章 灵魂掉进了钱眼第28章 冬天里的一把火第9章 大宋使者第35章 一只虎崽两条狗第52章 两手准备第21章 拟策第35章 决裂第28章 一个响亮的耳光第23章 耶律大石第44章 紧迫第97章 我也是人第87章 战云密布白水泺第63章 一线曙光第10章 有话好好说第25章 罗兰的不满第15章 五月纪事第65章 跛子第80章 兀剌海城第57章 小刀舞大刀第49章 谁去长安?第44章 紧迫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48章 争执第42章 太行飞狐第59章 这是真的?第8章 是男人就喝酒第54章 步步错第44章 皇帝也难做第98章 天生的死对头第36章 迷雾散尽第93章 意外第6章 混乱第29章 寸步不让第26章 一切斗争源于利益第44章 鹰崖堡第34章 山崩地裂第99章 失算了第9章 六十军杖第71章 鏖战第54章 太过儿戏第6章 逃走一个第4章 包围第62章 天知道第93章 澶渊之盟的翻版第63章 强强联手第27章 虎烈五军第73章 使者第5章 运筹第71章 最疯狂的人第81章 马哥被困第42章 突围第十五日第55章 洗劫汴京第70章 谁能说服李虎?第72章 漫长之路第48章 整倒了猪头第41章 自扫门前雪第65章 鬼帅跑得快第65章 中兴之策第73章 晕了第68章 大结局第42章 岳飞的咆哮第18章 不许和我抢第80章 惊雷炸响第99章 失算了第95章 兄弟,走好第22章 刨地三尺第10章 突围第九日第80章 杀人杀得手发软第12章 我叫马扩第79章 越来越糟糕第60章 拦路打劫第70章 赌一把第74章 打一坨子第12章 即刻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