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决裂

文虚中和童贯激烈争执,而郓王坐在一侧沉默不语,越难看。

罗思南和黄涉等人毕竟没有在汴京这种错综复杂的朝堂上待过,对国政和权力斗争理解有限,虽然宇文虚中和童贯把不同的结果说了出来,但这些结果之所以会产生的原因却无法理出一个清晰明了的头绪。

王的内心陷入挣扎,他不知道怎么办了,他无法理解自己的父皇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这种愚蠢的不可理喻的举动。堂堂一国之君,在外敌入侵,在外敌尚没有对汴京构成毁灭性威胁的情况下,竟然临阵脱逃,竟然抛弃国祚和臣民,远逃江南。皇帝是逃了,一身轻松,但留下了一个可怕的祸患,可能摧毁国祚的祸患。

太子监国,代理国事。太子韬光隐晦十年,在皇统之争的漩涡里挣扎了十年,好不容易逮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要牢牢抓住。太子只要守住汴京,只要迫使金军后撤,太子的功绩就有了,而在这个期间,太子可以利用一切机会不遗余力地打击和铲除异己,老皇帝的亲信,郓王的亲信,只要对太子不利的人,都将因为失去老皇帝的庇护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太子击败金军,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控制了权柄,接下来就要对付老皇帝和郓王。父子相残、兄弟相争,这其中的血腥将给大宋带来可怕的灾难。

宇文虚中说服不了王,童贯也行,而罗思南和虎烈府中枢大员考虑到未来形势对虎烈军极其不利,更不敢轻易做出决策,所以大家只好等待郓王的选择。

几天后,从汴京十万火急送来圣旨。

这道圣旨把郓王逼上了绝路。

太子赵恒登基做皇帝了,而给郓王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命令他马上带着河东军返回太原。给汉王的第一道圣旨则是命令他固守大同,严禁虎烈军进入大宋。

大同瞬间陷入混乱。

王、虎烈府和西北人为了皇统地事制定了一个长远地策略并为之努力。但老天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老皇帝在春秋盛年地时候竟然禅位。做太上皇。到江南逍遥自在去了。

至此。郓王必死无。而虎烈府和所有支持郓王地西北人都将遭到小皇帝地报复和打击。几年来地努力瞬间化为乌有。

罗思南急召罗青汉、侯概、张高儿、董仲孙、吴雄等虎烈大帅返回虎烈府议事。

摆在虎烈府面前地现实问题是。此刻河东军撤走。大同防守兵力严重不足。而西夏军俘虏还在兀剌海城整编。即使铁鹰马上把他们送过来。那也是十几天甚至二十天之后地事了。另外就是李虎和正在赶赴太原地军队。如果他们进入河东。可能遭到宋军地围杀。

形势对虎烈府极其不利。

罗思南和罗青汉、黄涉等文武官员商议之后,马上调整兵力部署,把河东军全部撤离前线,同时调集十万乡兵进入战场。这时候,必须牢牢守住防线,兵力不够就用乡兵凑,大不了拼消耗而已。

罗思南急书云内铁鹰,请他以最快的速度向大同调遣援军。十分俘虏的整编需要时间,但现在来不及了,先把人送过来再说。

罗思南急书李虎,汴京形势骤变,立即撤回大同。因为担心李虎撤退速度太快,罗思南又请折家帮忙,从麟府方向送书,以免李虎踏足河东。

王、童贯、宇文虚中和折可求等人也在商议对策。

现在有一点可以肯定,西北军分裂了。种师道、种师中兄弟,姚古、姚平仲父子现在正带着陕西熙河、秦凤、永兴三路地西北军支援汴京,这三路的西北军大约有十几万人,除掉留戍军队,种师道至少可以带五到十万人马东进勤王。

折彦直手上还有麟延、泾原和环庆三路西北军,这支军队也有十几万,其中十万主力正在西北战场作战。这支军队撤回来后,因为要防御西夏人,所以不可能南下勤王,再加上这支军队的大部分将领都和折家有密切关系,其中一部分和童贯地关系也不错,因此这支军队可以实际控制,但对改变形势却没有任何作用。这次李虎重创了夏军,取得了骄人的战果,占据了西夏人大片的土地,这些土地不能白白丢弃了,要实际占据,所以,这支军队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和夏军纠缠不休,根本无法腾出手来帮助郓王扭转形势。

还有就是河东军。河东十三将,十将在大同,三将戍守太原和雁门等关隘。这支军队可以

制。另外就是童贯从河北战场上调来的两万胜捷军贯地亲卫军,在西北也算是一支主力军。河东军和胜捷军加起来大约七万人,但奉圣州一战,河东军损失较大,这样算起来,郓王实际控制的兵力大约六万余人。

六万军队能干什么?郓王现在彻底失去了老皇帝,若想绝地反击,只有依靠李虎和虎烈军了。但依靠虎烈军夺取皇统,风险太大,王和大宋能否承担这个风险?

童贯认为,这个风险值得冒。

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现在金军即使打到了汴京,以汴京的坚固,金军打不下来,等到各地勤王军队陆续赶到汴京,金军丧失了兵力优势,必然后撤。另外,小皇帝为了尽快让金人撤军,也会采用议和手段,花钱把女真人打发了。

金军撤了,各地勤王军队尾随北上,即使收复不了幽燕,但河北肯定可以收复。接下来,小皇帝就要对付郓王和李虎了。王之所以对小皇帝有威胁,关键是得到了李虎的支持,如果没有李虎,郓王对小皇帝也就没有威胁了。所以,王若想生存下来,必须牢牢拉住李虎,而李虎也是一样,他若想生存,必须牢牢依靠郓王,否则他必将被宋金两国的军队夹击而亡。

也是说,王利用李虎夺取皇统,不是有没有风险地问题,而是生存的需要,等到把生存地问题解决了,再解决风险的问题。你现在生存都解决不了,谈风险有什么意义?

宇文虚中、折可求等人都赞同,大家是一根绳子上地蚂蚱,被逼到这步绝境,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王没有考虑太久,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和汴京决裂,不惜一切代价夺取皇统。

王地选择让虎烈府松了一口气。

王和童贯等人马上和虎烈府进行谈判。这次王非常慷慨,虎烈府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满足了,而且郓王承诺,将来他做了皇帝,会不遗余力帮助李虎攻打金国,收复家园。建立王国。这个承诺远远超过了虎烈府的预期,而郓王的目的也很简单,大宋帮助李虎建立藩属王国,利用李虎的力量镇戍边疆,开疆拓土,同时也把李虎对大宋的威胁降到最低。

虎烈府现在也被逼到了绝路,既然郓王给出了这个承诺,当然一口答应。罗思南代表李虎也郑重承诺,只要大宋帮助李虎击败了金国,收复了东北,建立了自己的藩属王国,那么李虎必定把燕云和太原还给大宋。

罗思南随即急书李虎,详细禀报了一切,然后请他继续按预定计策赶赴太原。

折可求、王和折可存则率河东军重返前线。

王和童贯、宇文虚中南下太原,一旦和李虎会合,则马上杀奔河北。

正月上,夏州。

除夕之后,李虎率军突然撤离贺兰山,急行数百里包围了夏州,日夜攻击。

李虎不想浪费时间,所以给梁义丰留了一条退路,并射书相告,我已和李乾顺达成盟约,这座城池是我的了,你要么马上滚蛋,要么全军覆没。梁义丰马上滚蛋,率军突围,仓惶逃亡。

折彦直率军进驻夏州,李虎则率军赶赴太原。

就在这个时候,折家十万火急送来惊天消息。折家和汴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太子登基的消息以最快速度送达前线,而此刻大同还尚未接到小皇帝的圣旨。

李虎和折彦直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谁能想到,老皇帝竟然被汴京的一帮文臣们忽悠的晕了头,竟然在春秋盛年内禅,把皇位拱手送给了自己的儿子。

李虎想到了老爹的故事,再一次陷入故事和现实的迷茫当中。在老爹的故事里,金军攻克了汴京,把大宋的两个皇帝都掳掠而去,而现在汴京偏偏就出现了两个皇帝。难道靖康之耻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不,不,我绝不能让它发生。

李虎当即决定,马上杀进河北。折彦直警告李虎,形势已经彻底变了,你现在进入河北战场,极有可能引发内战,动摇大宋根基。他建议李虎,等待虎烈府的消息,不要急于行动。

李虎根本不理他,命令虎烈军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太原,要日夜兼程,所有步军将士全部骑马。跟随主力进入河东的射粮军则带着粮草辎重和驼马牛羊随后跟进。

第30章 发财了第61章 大元帅府的内部问题第2章 崇拜吧?第20章 绝不抛弃第32章 第二次博弈第96章 一日十万里第41章 你敢造反?第3章 老营主帅第52章 利大还是弊大?第20章 焦虑第17章 老大们自杀了第38章 翻手为云第8章 忌惮第94章 杀将第59章 这是真的?第52章 赌徒本性第32章 打不死的马哥第13章 困兽第63章 画押签字第33章 谁是胜利者?第70章 濮阳战场第35章 一只虎崽两条狗第15章 五月纪事第19章 李虎的远虑第16章 欲速则不达第8章 老大抓阄第72章 阻截第61章 前浪死在沙滩上第12章 大被同眠第25章 推倒童贯第91章 没鸟的人更厉害第95章 八字不好不能娶第12章 都是我杀的第9章 急赴平州第86章 受阻第74章 无法预测的未来第42章 幸福的未来第9章 听皇帝的不会错第1章 无法拒绝的诱惑第94章 童贯的本事第76章 茂德公主第17章 绝不放弃第49章 谁去长安?第43章 最好的选择第62章 生存第15章 毁灭性掳掠第75章 三个和尚没水吃第26章 良心的折磨第18章 再打一仗第79章 逆转第22章 我要回家第57章 可怕的漩涡第25章 推倒童贯第57章 一帮没有廉耻的人第49章 兵贵神速第48章 争执第87章 驱虎吞狼第24章 童贯之痛第44章 紧迫第80章 平燕策第49章 跳进大坑第71章 最疯狂的人第12章 即刻撤军第49章 背叛第74章 打一坨子第84章 难懂的战场第55章 长了翅膀的狼第65章 龙困浅滩第73章 无可救药第11章 等你的好消息第9章 听皇帝的不会错第66章 宗望的攻击第24章 了无生机第19章 李虎的远虑第2章 大宋第一富豪第69章 马哥走了第71章 总帅挖坑第56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第7章 不要做土鳖第90章 皇帝激动了第18章 蠹国害民第65章 到底要打谁?第77章 大石的消息第90章 童贯的权力有多大?第13章 国是第100章 邪恶的报仇欲望第57章 主力在哪?第10章 冲破重围第84章 谈判第87章 阉猪的小方第93章 阉帅之计第46章 敲诈第46章 飞扬跋扈的老大们第41章 兄弟就是兄弟第80章 杀人杀得手发软第85章 有舍弃才有收获第42章 暴力第42章 仗势欺人第98章 血战第45章 皇帝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