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事事牵挂

声名显赫的王妃罗思南到了长安,在京城引起了轰动。

李虎把李清照一家、岳飞一家都请到了帅府,吃了一餐团圆饭。

罗思南的性格开朗豁达,容易与人相处,不管是赵氏两位公主,还是李清照和岳母姚氏,对她的印象都非常好。李明道和岳云因为年纪相仿,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第二天,太后和幼帝在皇宫召见了李虎和罗思南。回到府上,在京宰执大臣、各府署官员、参加骊山议政的地主商贾纷至沓来。李虎离京之后,实际主政的就是这位王妃,而关于这位王妃的事迹早在官员中广为流传,她的强势和果敢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直接决定了变革能否顺利实施以及西征能否达到预定目标。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李虎在给罗思南的一封封书信中详细述说了变革策略和朝政争执,这使得罗思南对长安发生的事基本上有所了解,另外董小丑、黄涉、柴云、原野、范直昌等人全部留在长安,可以给罗思南以有力支持。

这天晚上,李虎和罗思南彻.夜长谈,仔细交待每一件事情。

李虎最牵挂的就是黄河决堤后.造成的水患以及那些灾民的赈济和安置。目前宋金两军对峙于黄河,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堵塞决口并不现实,不如因势利导,把黄河水道一分为二,一部分沿着济水进入山东流进大海,一部分则南下沿着泗水、汴河、涡水进入淮河,然后引入大海。这个方案省时省力,也符合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

“今年冬天,黄河水道的疏浚和.灾民安置是重点,务必全力以赴,确保中原地区的稳定。”李虎嘱咐道,“朝廷没有能力同时在两个战场作战,中原一旦发生暴乱,女真人和东南叛逆势必乘火打劫,王渊和岳飞顾此失彼,极有可能丢掉中原。”

罗思南郑重点头,“今年冬天我亲自赶赴汴京巡视.黄河防线,督促水道疏浚,确保每一个灾民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这要看形势发展,如果西北战场的第二个攻击阶.段顺利完成,你可以

找个时间去中原一趟。”李虎说道,“中原战场,王渊稳重,开封一线的防御没有太大问题,我担心的是江淮一线。打东南,首要条件是攻占江淮,夺取荆襄。目前荆襄在我们手上,岳飞的任务就是攻占江淮。他这个人打仗擅长捕捉时机,一旦时机合适,肯定要出击。如果小规模作战,你可以支持他,但绝对阻止他进行大规模作战,以免让朝廷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罗思南笑了起来,“怎么?你这个弟弟现在连你的.话也不听了?”

“我不打人家,并.不代表人家就不打我。”李虎笑道,“我虎烈主力发动西征的事瞒不了多久,女真人和东南叛逆都有可能乘机攻击中原。王渊势必据险而守,有惊无险,但岳飞不喜欢防守,在他看来,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这才是我担心江淮一线的原因。”

“我会约束他的。”罗思南说道,“希望议和使者能发挥作用,给朝廷赢得足够的时间。”

“荆襄一带最近有几个州县爆发叛乱,但规模小,都是当地官员的

叛逃,百姓没有参予。随着诸多减赋减税措施的实施,今年秋冬百姓的日子要稍稍宽松一些,但有件事必须注意。”李虎的神情渐渐严肃,“这次西征的军需主要来自各地的地主商贾,他们有可能乘机加大对底层百姓的盘剥,让百姓的日子不但没有好转,反而瓦上加霜。你要督促各地府署,加大监督力度,密切关注,若有人胆敢和朝廷对着干,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罗思南自然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随即建议往各地派出监当使臣,在监督各地赋税征缴的同时,也监督新政策的实施情况。李虎稍加考虑后同意了。

除了黄河水患最为李虎牵挂外,另外就是财经制度的变革实施。

李虎用了很长时间给罗思南详细解说,但罗思南却有自己的看法。

“现在天下三分,在我们的控制区,土地和人口的矛盾尤其突出,我们当前的重点是利用现有的土地养活庞大的人口,在粮食无法满足

需要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商业?”罗思南对此表示不解。

“战争在消耗更多粮食的同时,也大量消耗其它战争物资,而这些物资的消耗势必带动手工业和其它行业的发展。比如武器,从铁矿冶炼到制造成功,再运到战场,其中牵涉到矿冶业、铁器木器漆器皮革等制造行业、运输业等等,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李虎解释道,“战争在消耗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所有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生存问题。”

“但是,正如你所说,我们控制区的土地少,产出的粮食满足不了这么多人口的需要,这时候,商贾的作用就出来了。我们利用这些商贾和东南地区进行回易,我们用发达的手工业所产出的多余物品来交换粮食,从而保证粮食的安全。”

“东南和西南的商贸往来一直很密切,我们西南的很多巨商富贾在东南各地都有商铺,虽然我们和东南是对立关系,但商贸往来并没有被完全切断,这些商贾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渠道继续保持与东南各地的回易。”李虎笑道,“长孙康宁和

那帮巨商富贾既然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们西征的军需,那么他们自然就有绝对的把握,否则就是拿性命来赌博了。”

“你可以确信粮食的安全?”罗思南依旧很担心。

“我确信在西征期间,粮食安全可以保证。”李虎说道,“我们最早也很担心粮食的安全,但长孙康宁和那帮商贾拿出了一个详细方案。在西征最初的三个月,大军粮食来自于他们手里的储存。到了年底,秋收的余粮可以送到战场,另外他们从东南那边买到的粮食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运进来。东南各地的水稻都是一年两熟,粮食产量高,田地数量也多,所以长孙康宁和一帮商贾在东南购有大量田产,加上他们在东南的深厚关系,完全有把握把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来。按他们预计的粮食数量,足以保证西征大军半年以上的需要。”

“西征期间,我们不会占用朝廷粮库的储存,这显然保证了粮食的安全。”

“西征结束后,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东南叛逆。东南富裕,大军南下征伐,可以一

路掳掠,也不会影响到朝廷的粮食安全。等到我们平定了东南,粮食安全的问题也就彻底解决了。”

“粮食安全问题解决了,因为战争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又解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那么工商业的发展也就势不可当。工商业快速发展,财富越来越多,商税收入也就越来越高,这随即可以保证大军持续征伐,直到实现中外一统。”

罗思南听明白了,这才稍微安心了一些,“所以说,这次西征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国祚存亡,是吗?”

李虎郑重点头,“这一仗,就是生死之战。”

“西征能在最佳时机发动,完全得益于巨商富贾的支持,而巨商富贾之所以不惜代价给予支持,完全是因为朝廷大力发展工商业的财经制度变革策略,这个变革策略带动的不仅仅是工商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因为土地和人口矛盾所产生的财政危机,更给未来的朝廷权力架构带来了深重而长远的影响。”

李虎接着把长孙康宁提出来的策议做了一番解说。

“西征期间,朝廷的权力博弈非常激烈,除了武人和文人、虎烈人和大宋人之间的争斗外,还有地主商贾和士人之间的争斗,这时候,你的决策非常重要,稍有失误,就会引发连串冲突,极有可能造成朝廷混乱,导致西征功亏一篑。”

罗思南脸色凝重,马上问道:“原则是什么?”

“国是已定,变革策略已定,大力发展工商业是保证国祚长期稳定的唯一办法,从这个基本国策出发,那么很显然,我们要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他们的地位提高了,自然就应该享受应有的权力,所以大地主大商贾肯定要进入朝堂,肯定要和士人分享权柄。”

“武人其实属于‘士’这个阶层,大地主大商贾其实也是属于‘士’这个阶层,只不过各自代表的群体利益不一样,权力博弈的背后其实就是利益博弈,所以‘士’这个阶层分裂为武人和文人后,现在又分裂出一个商贾集团,说到底还是一个阶层在争斗权力和利

益。”

罗思南若有所悟,但又抓不到要害。她感觉到了李虎的成熟,尤其在权力博弈上,对国政的理解上,李虎的进步让她惊叹不已。偏踞代北和进入中原,果然不一样,李虎这两年学到了太多的东西,而且已经牢牢控制了权柄,这在两年前是不敢想像的事。

第44章 皇帝也难做第68章 过河拆桥第66章 谈判(二)第91章 黄雀在后第72章 阻截第25章 紫色罗巾第84章 难懂的战场第56章 谁有实力谁是老大第54章 土地换和平第30章 势如破竹第45章 又深又大的坑第57章 可怕的漩涡第22章 质疑第10章 冲破重围第96章 老虎要拼命第62章 三颗人头第10章 有话好好说第25章 给老子出出气第53章 一个女人的价值第24章 再联手第23章 再建一个藩镇第50章 有钱不赚白不赚第30章 王者之泪第89章 必杀对象第64章 杀了他第33章 宵小之事第27章 伺机而动第63章 强强联手第27章 寻找宋江第69章 扫荡西京第96章 一日十万里第91章 黄雀在后第66章 分家了第2章 黄雀在后第92章 快跑第42章 真正的目标第7章 我有高招第53章 一个女人的价值第97章 突击第38章 翻手为云第13章 宋江和方腊第68章 大诱惑第91章 默契第94章 母爱第78章 机遇第9章 听皇帝的不会错第83章 一份厚礼第14章 突围第十一日第47章 等待就是等死第61章 前浪死在沙滩上第82章 可爱的小公主第62章 老子就是骗你第87章 拿掉罗帅第56章 突见恶鬼第88章 打劫扬州第66章 谈判(二)第41章 代价第42章 真正的目标第24章 驰援信都第64章 马哥来了第75章 中国之祸未有宁息第28章 怀璧其罪第68章 无耻鸟人第59章 噩梦的开始第17章 利益至上第51章 极度被动第49章 又一个鸟人给骗了第77章 谁算计了谁?第10章 冲破重围第77章 最大的内奸第39章 好大一个坑第15章 变革新思路第82章 与虎谋皮第49章 攻击之初第73章 我把脑袋还给你第20章 焦虑第59章 狮子大开口第4章 王者之子第6章 逃走一个第8章 天下黄河富河套第39章 覆手为雨第74章 无翻身之日第53章 你还想跑?第39章 围杀第31章 我来贿赂你第35章 决裂第2章 破竹之势第29章 速度第47章 等待就是等死第5章 王者归来第19章 我不能答应第79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83章 谁的错?第5章 打造天下第一富豪第18章 再打一仗第100章 恭喜恭喜第55章 无耻第9章 大宋使者第60章 损人不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