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纷乱(上)

政和六年十一月初四癸巳。【西元年2月9日】

衢山。观音山主寨议事厅。

议事厅正中的主位无人入座两个人在下面随便坐着。一个二十出头圆脸体壮正是赵瑜另一个则是个中年生身材消瘦板着张棺材脸却是终于入了伙的陈正汇陈先生。而高明光则站在两人身前垂手而立。偌大的议事厅中就只有他们三人。

“要我去琼州平乱?”赵瑜挑了挑眉毛问道。他已经二十多了但相貌与几年前却没有多少差别改变的只是气质。少了些锋芒毕露的锐气但隐隐而生的威势却更为慑人。就如一把削铁如泥的百炼钢刀藏入了鞘中虽然看不见犀利的刀刃但没人会怀疑它的锋快。

“正是”高明光点头。自半个多月前从童贯那里受命传信后他便由古汴渠经泗水直下长江准备在衢山换船后回台湾禀报。没想到正好碰上来衢山视察的赵瑜、陈正汇一行倒让他回报的时间提前了几日。

赵瑜拍着扶手摇头轻笑“童太尉还真看得起我”他看看低头肃立在厅中的高明光“来高兄弟坐下来说”

高明光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侧着身子坐了下来。虽然这几年东海的势力越来越大但赵大当家却没有因此而盛气凌人反而越来越和气待人说话都平易近人得紧。不过赵瑜越是这样周围的人越是不敢放肆如高明光就算面对童贯也没这么大压力——‘毕竟大当家的身份不同。’高明光想着。他微微摇了摇头把乱七八糟的想法抛出脑海禀道“童太尉命俺转告大当家他会把琼州都巡检使一职交予东海希望大当家把衢山和湄屿两地巡检司的人手调去平叛。”

“这不合规矩。”陈正汇摇头道他经历过官场对大宋军制也有了解“巡检司所辖是土兵按军制定规都是在当地招募不离本乡。哪有远隔几千里调防的道理。至少也得转入厢军序列才有调动的可能童贯是在乱来枢密院不会的。”

赵瑜道“我想童太尉只是打算丢给我们一个空头职位随便升个东海的人做琼州都巡便罢了。至于下面兵力调动是东海内部的事他不参与更不会经过枢密院只要琼州都巡检司兵力充实就行。毕竟现在琼崖四州军全乱了琼州州城也已被黎人攻下琼州都巡检司下面的兵到底是哪里人没人会计较。”

“这阉人”陈正汇冷声骂道“把祖宗定下的军制当作了什么?”

赵瑜笑道“依旧制熟羌是禁授汉官职位只能为番官。但童太尉在西北几年提拔了多少熟羌作节度使?这军制早就被他弄乱了。区区一海外巡检司又算得了什么?”

陈正汇皱眉道“难道大当家想要那琼州都巡一职?”

赵瑜没有回答却问高明光道“高兄弟。在你看来童太尉此议对我家有利还是无利?”

听此一问高明光心念万转。东海这几年的动作他都看在眼里。赵瑜的目标他心中也有了点底。现在这个联络奔走的工作想来也持续不了多久。不能在此时给赵《手机访问.》

《电脑访问.》瑜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日后他在东海的地位怕是高不上去了。无论如何他并不愿做一辈子的跑腿。他舔了舔嘴唇慢慢道“有利无利一时说不清。但童贯的要求俺总觉得有些假”

“假?”陈正汇奇道“怎么说?”

高明光道“我们在东海琼崖属南洋。现在童贯要把琼州都巡交予我东海就不怕我家势大难制吗?光凭一句‘攘外必先安内’根本说不通。要北伐幽燕至少还要准备几年有这几年功夫平定琼州之乱又有何难?”

陈正汇皱眉道“那童贯是何用意?”

“只是为了削弱我东海实力罢了”高明光把自己这些天考虑了许久的答案说了出来。揭开了底牌他看向赵瑜。但让高明光失望的是赵瑜神色不动好像他的话早已在预料中。

陈正汇倒是吃了一惊“为何童贯要这么做?”

“因为童贯只想从我们这里得到契丹和女真的情报却不希望看到我们独占东海。”赵瑜插言道“我们这几年展得太快论财论势已经足以让他感到威胁。毕竟我是反王之后我想童贯不会愿意看到又一个东海王出现。”

陈正汇道“也就是说童贯要我们把兵调去琼州只是想看到我们与黎人拼得两败俱伤?”

“当是如此”高明光点头肯定。

“不止如此。”赵瑜摇头“童贯同时也是在试探他想看看东海的军力究竟如何如果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琼州之乱那他下一个要对付的就会是东海。”

“……那我们该怎么做?”高明光问道。

赵瑜笑道“所以我才问高兄弟你出兵琼州对我东海有利无利?”

“当然是无利”高明光道“既然童贯想对付……”

赵瑜挥手打断“童贯怎么想是他的事我们只要考虑自己就行了。不管童太尉的想法如何他能制约东海的手段少得可怜。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东海已经不需畏惧任何人。你只需想一想我们东海出兵对付黎人能落下什么好处?”

“没有”高明光只想了一下便说道“东海人手不足虽然现在已有两万户但拓荒台湾已是勉强又分了不少在衢山、琉球就算占下琼州也没足够人手。空占着地反而要分兵把守得不偿失。最好让琼州继续乱下去等我们有了足够人手再去料理不迟。”

“说得不错”赵瑜颔赞许上下打量了高明光一下笑道“看来总让高兄弟你做送礼的活计倒真是屈才了。可愿去参谋室做一阵子?”

高明光大喜连忙跳起抱拳道“全凭大当家吩咐”

“很好”赵瑜道“既然这样等你把此行的报告完成就去参谋室报到。以后与童贯打交道的工作就另外找人好了。”

“遵命”

赵瑜点点头一挥手让高明光退了下去。他对陈正汇道“正汇先生你看这高明光如何?”

“有点见识但还是差了点。他应该没想到琼崖之变早在我东海的掌握中。”陈正汇说道。

赵瑜笑了一笑“这高明光只考虑到东海缺乏开拓琼崖的人手却没注意到琼崖四军州【注】本来就是有人的。琼州有八千户汉儿熟黎昌化、朱崖、万安三军加起来也有一千多户这么多人手我们怎么可能放过?”

陈正汇道“出来已有一个月只不知那四千户琼崖移民现在过得如何?”

“毕竟才两个月要想让他们习惯台湾的生活还得有段时间。不过兄弟在打理再加上一批有经验的熟手不会有问题。”

“说的也是”陈正汇点头道。这两年上万户疍民、流民都被打理得安安稳稳对付几千户琼崖移民又有何难。放下琼崖之事他叹了口气“说起来倒没想到童贯会有这么一手竟然想让东海去对付黎人。”

赵瑜道“童贯此举谁能事先想到?”

“那大当家你打算如何处理?是按高明光所言让他们继续乱下去吗?”

“当然。”赵瑜说得肯定“我只要保住石碌铁矿和昌化港就够了。剩下的地盘由着他们去闹”

打仗靠的是钱、粮、靠的是铁、血东海不缺钱、不缺粮若论勇猛果敢也决不输人。唯一缺的就是钢铁。在台湾基隆堡附近赵瑜从福建招徕了一批铁匠让他们依照青阳、赤水、宝吉等几大铁场的制式建起了几个小高炉。

在这个时代只有大宋才有一次出铁万斤的高炉冶炼技术远远出赵瑜的想象除了石灰和焦炭他并没有什么能传授给人的。但高炉建起后铁矿石始终没有着落。虽然在当地海边有几个小砂铁矿但远远比不上赵瑜记忆中的那座中国最大的露天富铁矿——石碌铁矿。

赵瑜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派出了十七支探矿队沿着昌化江上溯付出了几十条人命才找到了矿山所在。这座铁矿是赵瑜征战天下的本钱之一只要保住这座矿山和昌化江出海口附近的昌化港他根本不在乎海南岛上如何地覆天翻。

这次琼崖之乱本就是他挑起一是不想让宋廷得知开矿之事而更重要的则是为了人手。除了四千户迁居台湾的移民逃难至铁矿和海港的居民也有两千户。依靠这些人手只花了两个月第一艘满载着铁矿石的货船就开进了基隆港。

“……我可以派些人充充样子夺回海边的一两个水寨。但绝不会去收复州府。至少在那些移民和矿工习惯自己的新生活前琼崖必须乱下去”

注琼崖四军州宋代围绕着海南岛中部的黎母山设立了四座军州。北面琼州西面昌化南面朱崖东面万安。

第4章 西路(一)第5章 天津(上)第11章 孤舟(上)第24章 西路(七)第62章 门户(下)第10章 三国(下)第43章 帝位(下二)第4章 夺城(下)第35章 出战(下)第28章 传言(上)第4章 使团(下)第14章 硝烟(中)第22章 球赛第30章 西路(完)第53章 道阻(完)第24章 风雨(下)第25章 失算(上)第22章 勇气(下)第32章 故乡(上)第40章 故人(下)第45章 乱象(二)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35章 移民(下)第11章 宣传(下)第52章 道阻(六)第28章 雄心(上)第28章 传言(上)第18章 军器(上)第33章 故乡(下)第5章 满万(上)第20章 衢山(下)第35章 出战(下)第49章 道阻(三)第23章 传承(五)第14章 西路(六)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24章 清化(下)第1章 老种(上)第42章 改制(上)第4章 夺城(下)第16章 传承(二)第52章 道阻(六)第29章 星火(下)第33章 南行(上)第14章 意外(上)第2章 三年(下)第36章 异变(上)第29章 星火(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7章 未雨(上)第49章 道阻(三)第30章 人心(上)第4章 对手(上)第40章 内附(上)第2章 北行(下)第8章 未雨(下)第5章 天津(上)第53章 杭州(下)第40章 后续(上)第18章 战象(上)第31章 轻取(中)第15章 意外(下)第19章 衢山(上)第1章 夜话(上)第1章 奇袭(上)第3章 使团(上)第11章 和议(上)第5章 东京(下)第60章 九五(下三)第25章 俘王(上)第60章 投奔(下)第36章 岛南(上)第45章 决胜(下)第54章 涌金(上)第4章 夺城(下)第16章 遭遇(上)第8章 投奔(下)第11章 和议(上)第47章 助守(上)第11章 白山黑水(四)第43章 交涉(上)第18章 战象(上)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4章 新港(下)第30章 西路(完)第15章 传承(一)第53章 道阻(完)第8章 交趾(上)第37章 股票(中)第37章 异变(中)第18章 丰收(下)第20章 阵线(中)第17章 传承(三)第47章 新年(下)第43章 改制(下)第8章 伊德利斯东游日记(一)第16章 传承(二)第6章 战前(下)第5章 满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