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王国覆灭

宋夏之间,实在打得太长太久。百万甲士在这片土地上纵横来去,原本的西域古道,已经被打得稀烂。

居于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流离失所,十去八九。

自从大宋册封的银州防御使,赐名赵保吉的李继迁不尊号令到处杀烧攻掠,这片土地再也没有过哪怕片刻的和平。

几十年后,他的孙子李元昊,建国称帝,先杀得大宋四路大军尸横遍野。

又在贺兰山歼灭十万辽兵,差点俘虏了辽兴宗,为小小的党项打下了一个帝国。

这一切,或许要在今天画上一个句号了。

喊杀声震动王宫的瓦片,潮水般的宋军涌向王城,此时兴庆府的西夏百姓,全都在窗子前,默然等候。

城墙之上能用的人手也都用上了,全部都在垛口操持着弓弩兵刃,发疯似的乱射一气。

一阵冲锋之后,已经有宋军攀上城头,西夏士兵脱去重甲,嚎叫着跃向扑来的宋军。

王宫的城墙,没有守城的器械,没有哪个帝王会乐观道觉得都城被敌人攻陷,还能靠着王宫存活的。

西夏的最后的守军,不可谓不悍勇,他们抱着珣死的信念而战。

可惜他们的人数太少了,望着远处黑压压的不断赶来的人群,绝望的情绪在蔓延。

洪流一般的宋军,冲击着城墙,将他们眼前的敌人碾碎。

每一个西夏战士的身上,全都是血肉模糊,敌我悬殊太大,很多宋军甚至来不及砍上一刀。

漫天的火箭射到王城内,四处起火冒着浓烟,一副末日景象。

兴庆府中的西夏百姓,默默地开门来到院中,看着王宫内的烟柱腾空,不少人举家自尽。

街道中,只有偶尔呜咽之声,宛若鬼哭。

巡视的宋军紧张地探视,但有出家门的,一律斩杀。

此时来不得半点心慈手软和放松大意,行百里者半九十,宋夏百年交战,自己这些军汉要为后人杀一条生路。

谁想要自己的子侄,活不过三十五,家中寡妇聚集成村。

终于,夏军流的鲜血渗透了这座王城的宫墙,刘延庆是第一个攀上城头的大将,站在百年宿敌的宫城墙上,往下俯瞰尽收眼底。

“这里便是夏贼的都城么?”刘延庆的大刀落地,呢喃道:“可惜俺爹没能活到今天。”

城头的西军已经有人泪落如雨,这是百余年,到底有多深的仇怨。

父兄的样貌,只在梦里得见,很多人在娘亲肚子里时候,阿爹已经战死了。

西夏王宫内,李乾顺手持一柄利剑,越过宫中的长廊,要去城墙督战。

王国末路,英雄气短,李乾顺有心计有手段,几次宫斗都是扮猪吃虎,终于独揽西夏大权,却遭遇了这等局势。

王宫的青石板上,躺着许多妇人尸体,都是自尽的西夏皇妃。

人死如灯灭,无论生前如何地位尊崇,权倾天下,又或者如何的千娇百媚,芳华绝代,死後都只是一具冰凉的尸体。

李乾顺看都不看她们一眼,迈步向前,身后跟着一群质子军和惶恐的大臣。

就在这时,外面一片喧哗,有人喝道:“让开,陛下何在?”

拓跋察哥浑身是血,走到李乾顺身边,道:“陛下,宋人杀进来了,敌众我寡已经没有生路,愿陛下和臣弟一道赴死,不做宋人俘虏。”

哐当一声,李乾顺的宝剑落地,最后的一丝希望破灭了。

拓跋察哥狞叫一声,举刀自刎。

脖颈里喷涌的热血,溅了李乾顺一头脸,让他清醒过来。

眼皮一抹,这个鼓动着万名男儿和宋人拼命的君王,沉声道:“局势至此,已经无法挽回,降了吧。”

大臣们齐呼圣明,这时候一个年轻的武将出来,指着拓跋察哥的尸体道:“白石大神在上,党项没有向仇人投降的皇帝!”

说完就要刺杀李乾顺,被侍卫们乱刀砍死。李乾顺的脚下,伏着两具尸体,泯泯地流出暗红的血液。

质子军相当于大宋的皇城司,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号称“御围内六班直”,分三番宿卫。

这些党项贵族子弟,颇有些血勇之士,尚武而勇猛。

党项族有个传统,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当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

“西夏崇尚旧俗,故能保国数百年。”

小小的西夏,能够坚挺在宋、辽、金之间,靠的就是这股子尚武的传统。

质子军里,不少人举刀自尽在李乾顺身前,他们的王失去了原本的血性,让他们为之蒙羞。

宋军打开了城门,涌进王宫之中,许多人早就情难自禁。

这里就是西夏王城的广场,这里就是祸乱秦陇百年的根源,党项李氏还债的日子到了。

经过一天的殊死搏杀,广场上每一块砖石上都淌满了鲜血。广场两侧的沟渠中,鲜血汇聚成溪,最深处足以淹没人的脚踝。

春寒之际,那些鲜血此时已凝结成冰,唯有浓郁的血腥气挥之不去。

这片广场前,宋军止住了脚步,他们的面前还有一群黑衣玄甲的敌军。

这可能是最后的顽敌了,不知道为何,西军的将士突然有些激动。

最后一战,打了一百年,岂能如此收尾。

再来一战!就在这王城的宫殿前的广场上,再来一战!

带着父兄的仇恨,娘亲的嘱托,娇妻的期盼,幼子的崇拜,再来一战吧。

质子军何尝不想,战死在亡国覆灭的这一天,战死在西夏皇帝的面前,死在党项人的王面前。

可惜,党项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王,现在的李乾顺,没有了这个资格。

李乾顺跪地请降,广场上两方的将士,全都没有反应。

只有西夏的群臣,迫不及待地想要表忠心,避免一死,各种丑态都出来了。

阴沉沉、昏惨惨的天空下,风卷着浓烟,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尚武种族的衰落。

第五百三十三章 晴空当头利刃寒第六百一十章 立地成圣第四百九十一章 以逸待劳第四百九十七章 宋江剿匪第四百七十五章 南北昏君第四百一十九章 事不过三的决心第七百二十一章 心境第三十五章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第三百零八章 满碛寒光生铁衣第三百七十三章 看鹬蚌相争,得渔翁之利第三百三十七章 小太尉痛失手足第二百五十四章 这有何难第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气短第七百五十七章 解救外民于水火之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沦落百年后,奴意卑入骨第七百三十三章 斩草第二十章 殢酒为花软扬州第六百七十三章 纠结而又矛盾的高丽第三百九十五章 重整幽燕旧河山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杨一窝?第一百九十七章 义母十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恨意滔天第四十六章 叠石为山第一百一十章 互踢皮球宋朝堂第五章 我和奸臣共饮宴第三百九十七章 阵前无端主将亡第四百零九章 各施手段斗正酣第二百六十七章 凶蛮初露第一百四十八章 爱仁赐安宁第五百八十五章 作威作福第一百八十七章 秦陇之殇第六百六十八章 百国联军第三百零八章 满碛寒光生铁衣第一百二十八章 布耕播种种何处第二百八十一章 遍地胡草起汉风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国时人不如犬第六百三十章 天下豪雄第七百四十九章 国士蔡京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路之难第五百三十八章 开战第三百一十章 自古道胜者为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阳子回归,汴梁久违的大场面第一百八十八章 偷男杨霖第四十六章 叠石为山第四百五十五章 再启重邢第五百四十五章 通达第五百五十二章 皇帝第四百三十章 千岩烽火连沧海第六百二十九章 什么都能出卖,除了利益第六百三十七章 怒斩节奏狗第四百二十章 让他们死于民愤第五十四章 没事找事杨状元第二百七十八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一百一十三章 暴雨起遍地洪泽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非昏到此,何以丧三京第四百四十一章 杨导剧本已写好第七百零三章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英雄第三百五十一章 冲冠一怒杀金使第三十二章 皇帝第三百零六章 血未流尽军又来第六百五十六章 转守为攻第四百五十七章 凶刀出鞘第二百九十一章 花鸟大夫酒囊卿第三百四十五章 兴衰荣辱历百年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地之间一弃子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来宵小尽伏诛第一百九十七章 义母十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帝登天第三十八章 长乐楼杨霖论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轻骑快马下东京第六百三十七章 怒斩节奏狗第六百三十八章 龙章凤姿,王霸之气第四百六十章 欢乐死刑第三百六十六章 安坐河间地,且看两虎争第六百七十一章 浓烟滚滚第二百五十二章 累累骂名可护身第四百九十五章 天翻地覆第一百二十章 奸臣们的全盛时代第一百零六章 狗急跳墙第四百一十章 父慈子孝蔡太师第五百三十二章 士子书生到劳动中去第五百三十六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第四百八十三章 班门弄斧起民愤第五百三十七章 惩罚第三百零九章 赤阳真人战活佛第五十一章 酒桌上的办事哲学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情冷暖第六百三十四章 宰相之才(给盟主苏铭989加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远探拦子马,终别扬州梦第八十六章 盛世繁华第一百四十七章 青溪深处第四百九十八章 本宫不是那样的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惩罚第六百九十二章 元旦大捷第六百零九章 不眠之夜第四百零三章 取直运河通民心第六百四十三章 偷袭龙山第四百零七章 万般怪相是人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文明第一百一十七章 兴办大宋缉事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