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千秋之计

景山一侧,便是黄河。

站在山脚下,耳听着奔腾的河水,即使才暮春已经隐隐有雷鸣之音。

冰雪渐消,接下来不久就会是汛期,也不知道今年的黄河还会不会决堤。

治河绝非一日之功,好在这黄河便如现在的大宋一般,到了崩溃的边缘却还有救治的希望。

种家高门大户,规矩森严,一旦出来种归夷再没了束缚,眼睛亮晶晶的满是喜悦,她趴在刚刚发绿的草皮上,用力压了压,一边笑道:“软软的好舒服。”说着情不自禁地打了个滚。

杨霖皱着眉将她拉了起来,板着脸道:“山里全是虫子,一会钻到你的身子里,你就成了烂桃了。”

小丫头被吓了一跳,赶紧浑身摸索起来,想捉出自己身上的虫子。

这么大的小姑娘,已经知道男女之防了,也有了少女本能的羞涩,这里人又多,便不好意思拉着秦情情去一边。

杨霖轻笑一声,刚想转头,却看见河边一群衙役簇拥着一个农夫,在河道旁指指点点。

山下的人也发现了他们,指着这边议论几句,那个“农夫”突然一愣神,带着人往山上走来。

走到近前,大声道:“山上可是杨少宰?”

杨霖伸手示意侍卫放他们过来,近前一看,笑道:“宗泽,你在此地作甚?”

“少宰,下官恭喜少宰扫灭西夏,立下不世之功。下官上次随少宰治河,蒙少宰提拔,现已升为解州通判。”

杨霖指着一块石头,道:“来,坐下细说。”

两个人往地上一坐,侃侃而谈,宗泽有一肚子的谋划,却苦于没有门道让上位者得知,趁此机会赶紧说道::“治河国家大计,非同小可,绝非一州一县之力能为之。下官到了解州,可以修这一段,若是有去年的大雨,只怕这一段修得毫无作用。非得有去年少宰那种规模的治河,不能根治河患。”

杨霖点了点头,耳听着咆哮的河水,沉声道:“两岸苦河久矣,虽然也给了无数良田灌溉,但是每年死于河患的百姓,比战乱多了十倍不止。”

见少宰眉头紧锁,宗泽道:“依下官看来,治河需要有专门的衙署,不拘州县而是沿河一带全部统筹负责,常年修缮加固,分流挖渠,打捞泥沙,植树固土。”

大宋衙门冗官问题严重,很多官员就是纯属混吃等死,每日舒舒服服什么活都不干,享受风流富丽的士大夫生活。

杨霖一听大有道理,反正这么多衙门没活干,不如找点事安排一下。

抬头一看,眼前的宗泽身材魁梧,面皮黝黑,目光坚毅,不知道胜过那些白白胖胖的士大夫多少。

杨霖笑道:“宗泽,若是成立治河衙署,让你挑大梁,你担得起来么?”

宗泽并不推诿,笑了笑,抱拳道:“下官愿意一试。”

“治河这等国策,没有机会给你试,你就说你行不行?”

“行。”宗泽并没有犹疑,他是农家出身,少时随父兄耕种读书,自认比满朝的士大夫更有可能治好黄河。

杨霖点头道:“好,竟然你有这个自信,那就在解州等着。本官回朝之后,便向陛下进言,只要本官开口,诏书不日即来。”

这就是天子近臣的好处,很多能官本事大,满腹本事都烂在肚子里,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才学。只能是很微弱的希望,碰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君王,才能一展抱负。

天子近臣则不同,他们想要做事,简单无比。施展胸中抱负,展示治国才学,也有着无穷的方便。

以此看来,顺手修个艮岳,搞几个浮夸的典礼,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一件政策取得成效,赚回的好处就足够了,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杨霖站起身来,带着宗泽来到高岗巨石上,俯瞰底下黄河古道的湍流。

“你要是治河有功,我保你入汴京列公卿,又有何难?”

宗泽放声一笑:“少宰若是能继续所作所为,奋平夏之功而至幽燕,继朱勔伏诛以抚江南,清澈寰宇,庇佑民间,下官愿在河边立生祠日夜守之,也不嫌冤。”

这老儿会说话,杨霖笑的十分灿烂,问道:“此番平定夏贼,解了西北百年边患,我欲领西军将士,到汴梁献捷。一来扬大宋军威,提军民士气,震慑周围番邦;二来也是...你猜猜我的第二个用意是什么?”

杨霖突然考较,宗泽并不慌张,从容道:“莫不是激起陛下雄心,让陛下有收复幽燕的壮志。”

“好!没想到你竟然能看透我的用意。”杨霖赞叹一声,随即又皱眉道:“可惜,西军虽然强悍能战,但是军纪不好,若是御前献捷,就怕他们松松垮垮没有那种战场上的气势。要知道,官家可是最在乎这个。”

宗泽一看上官和自己说这些话,心里也亲近了几分,便撇开顾忌道:“可差人在郑州整训一番,然后再进京献捷,反正此事也需要高搭彩台,准备时间充裕。”

杨霖暗暗点头,心道只能如此了,整训他们让谁来呢?

突然,杨霖想到那些禁军的花架子,看上去威武雄壮,把赵佶哄得眉开眼笑,这不正是高俅高太尉的看家绝活。

若是没有这一手,他也不可能坐稳这殿帅之位,杨霖当然指使不动高俅,那是梁师成一脉的,因着苏轼的这层关系,高粱之间的关系还算十分牢靠。

有了!高俅不行,不是还有高柄么...

这厮跟着自己在江南,十分识趣,给他个好处尝尝,高俅又不傻能不暗地里教授?

最关键的是,这一招使出来,足以让高俅和梁师成之间出现嫌隙,哪怕只是一点点。

梁师成这个隐相,手底下的资源太多了,杨霖的眼里容不下这么厉害的人物,把持着大部分的衙署和朝政。

想到这里,杨霖嘴角一勾,高柄这厮对自己言听计从,征讨方腊时候帮了自己不少忙,这回就让他露个脸出个彩。

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怜无定河边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旧将军第十八章 权力和金钱第四百零八章 昏君还需佞臣劝第五百六十章 万岁营大文豪第一百九十七章 义母十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拦路者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冲冠一怒杀金使第六百三十三章 等待时机第四百五十九章 活捉希尹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幕开启第四百五十七章 凶刀出鞘第二百七十章 策勋归来犹遗憾第四百九十九章 脱困驸马府第三十章 最有权势的两个太监第六百六十章 西北匍匐第五百七十章 美人妙计第七百五十五章 播种之春第六百七十八章 细嚼慢咽第六百九十六章 心胸抱负第七百三十一章 亲戚第九十三章 抢了一对双生儿第七百二十章 责任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算天算第六百八十六章 李清照的离婚官司第一百四十六章 蔡氏之殇第一百零一章 众星捧月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路之难第五百二十五章 蠢货第七百零六章 征西军合纵连横,复辽城四面出击第二百四十九章 宰相隔阂靠蔡通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儿毫气,各不相同第三百三十三章 悄无人语重帘卷第七百二十章 责任第三百九十五章 重整幽燕旧河山第四百四十五章 虎贲十万到汴梁第三百八十七章 来而不战退也难第五百四十五章 水军头子即将就位第五百零五章 卖国者即为贼第二百五十五章 夺妻大计第一百五十一章 取名鬼才第六百八十章 大郎回府第六百五十七章 恢弘谋断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河之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呼之欲出的真相第六百四十五章 陛下,咱们实力不允许啊第七百零九章 宋押司为宋剃辽发,辽皇帝兴辽说宋话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有事可以找杨霖啊第四十四章 时间仓促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帝登天第六百四十三章 偷袭龙山第二百八十九章 昏君佞臣举世无第五百一十章 忠心不二的杨少宰和二臣贼子耶律大石不共戴天第五百四十三章 赤阳子在神仙中也算是厉害的角色第七百二十七章 燃烧第七百四十八章 国号都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四分五裂西吐蕃第五百零四章 传旨索要女官第八十五章 蔡氏兄弟第一百三十九章 培植亲信第三百零五章 将士自重需自清第五百三十九章 这货升值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夜袭第四百八十章 等闲定计裂交趾第四百八十五章 黑手拨乱升龙城第三百一十章 自古道胜者为王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第六十一章 代天巡狩(为我还有个地瓜三更)第三百六十三章 叹末代帝王,尤醉生梦死第三百四十二章 邪风初现第五百三十八章 崩溃前的爆发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十四章 一时孟浪认小弟第一百八十四章 骄兵悍将第七百六十六章 和平破裂第六百七十八章 细嚼慢咽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子出宫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烟尘笼灵河第五百零一章 秦陇总督第五百七十八章 蓝山之殇第二百一十四章 汉风西渐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攻杭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鸾凤栖是梧桐枝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简单的郑太后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言定宰相第二百四十六章 英雄恨满盈西北第三百六十一章 若非昏到此,何以丧三京第二百九十六章 战场白骨缠草根第一百一十七章 兴办大宋缉事厂第二百二十四章 杨霖都羡慕的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万般算计都成空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有没有见过四万人的使团第五百三十六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第六百五十四章 狼烟遍地第三百七十九章 国士无双高衙内第六百一十九章 杨霖的伤怀第五百六十六章 龙裔血脉第四百五十六章 背锅天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歌舞可暂歇,亡国岂无恨第二章 奸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