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西北风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站在渭城的渭城万年县神禾原,清心观的楼顶,看着寥廓的秦地,想到和种师道生前的几次接触,心底颇为不是滋味。

自己和他,还有他背后的西军,关系十分复杂。

自己是一手拯救他们的恩人,历史上的西军,被朝廷的文官集团拆的七零八落,金兵打来的时候,种师道手里只有一万五千人,就去汴梁勤王了。

他们三年无饷,也是自己解决的,童贯压榨秦陇民夫,又是自己一手解救。

自己还娶了种师道的孙女,算是一种意义上的联盟。

但是自己也毫不留情地打压了西军的将门世家,将他们的权力限制的死死地,折家现在还在密州做富家翁,彻底退出了西北的舞台。

西军从上到下,虽然也有藩镇的意思,但是除了折家降金,其他的几个家族在靖康浩劫之时,表现还是值得称道的。

对于西军,杨霖的情绪很复杂,但是对于种师道这个人,自己还是很钦佩的。

老将,死在了战场,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远处传来几声钟响,一个道人恭敬地鞠躬,道:“赤阳师叔祖,种相公入墓了。”

杨霖点了点头,迈步走了下去,准备前去给这个老将鞠一躬。

收回云内之后,整个大宋的版图,已经恢复了几分盛唐之风。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潜心把这个巨大的帝国身上的毛病,一点点地除掉。

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无非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地来。

首先第一步,就是把幽云十六州的防线,重新构筑起来。

大战的突然结束,将会有很多的物资被运到这里,正好用来重建云内。

那些被自己坑来的书生,运送完物资之后,正好参与到这一浩大的工程中来,得到的锻炼又比仅仅运送行路大得多。

参与到一个地方的重建,很多做官时候要面对的事情都可以见证它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更是善莫大焉。

种氏陵园前,人山人海,许多渭城百姓也纷纷赶来。

种家军为了这一片土地,战死的人何止两百,在这许多的西北将门世家中,也数他们名声最好。

种放、种世衡这些人,本身就是造诣很深的大儒,家风一直很正。

巨大的横幅两侧,是杨霖写的一副挽联:

平西夏收云内朝中皆称为老秦名将

宣青涧抚秦凤百姓都道是陕西青天

杨霖带着吕望和花荣,上前作揖祭拜,然后走到一旁。

种师中带着子侄,道:“少宰能来,足以告慰家兄。”

“老种劳苦功高,我必上奏天子,保他追封一个郡王。”

种师中脸上悲愁更甚,低声道:“谢过少宰。”

“应该的,你们也要保重身体,节哀顺变。接下来还有大把的事,要种家儿郎奔走操劳呢。”

几个年轻的子侄一辈,还有他们身后站着的种家如今的第三代,都纷纷称是。

种家至此,清贵至极,还有什么好争得。种家虽然功劳最大,但是从未有过裂土一方的想法,自始至终也是为大宋剖肝沥胆,为什么要和折家、杨家搅在一块,平白污了门楣。

---

杨少宰亲自撰文,发行于邸报,号召广大的士子书生,参与到云内的重建当中。

通政司连续三版,都是赞颂此等举措的文章,中书门下首席宰相白时中亲自提笔,直言此乃:重修汉家旧屏藩。

刚被忽悠着,身体力行,掩卷出门的书生,还以为运到云内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心中还有些失落。

马上新的目标又来了,重建汉家旧屏藩,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

WWW ▪тTkan ▪¢〇

书生们大多表示愿意继续留在云内,尤其是一些家境贫寒的学子,意外地发现自己做什么,都是有工钱拿的。

这些人就留在云内,在各地设立书院,教习当地的百姓。

此地割让出去,已经百年有余了...

没有任何一个云内人,曾经是汉家王朝的子民,他们生下来就是辽人。

无数的书生撸起袖子,开始大干起来,很快他们就明白,一时的激情退去之后,这事挺苦的...

在他们的身后,还有许多迫不及待的书生,正急吼吼地赶来。

当然,这其中也确实有人乐在其中。家中端坐,读圣贤书,是教不出圣贤来的。

杨少宰的杨学,才是众生皆可成圣。

而发出这个号召的杨霖,此时正在京兆府长安城,舒舒服服地泡着温泉。

一个月内,一睁眼就要奔波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不用再忍受那些折磨。

热气蒸腾,泡在池子中的杨霖捧着一本手抄的书卷,一页页翻阅。

在他身边,是党项七羌的四个首领,他们奉命撤回夏州和银州,途中特来见杨霖。

杨霖手里的书卷就是喀喇汗王朝的风土人情,以及如今的西域商道的描绘,还算是比较详尽易懂。

苏珂野笑道:“少宰,西域都护府成立这么久,都没有见到一个胡人反抗,您尽管放心就是。”

杨霖心中轻笑一声,他们这些羌人,已经把自己划为汉人了。

在他们心中,那些喀喇汗人反倒成了胡人,这是好事一件。

不过至于说没有一个胡人反抗,杨霖是不信的,黒厮宋江在西域,带着一群西北各族军汉,不可谓不狠。

不过喀喇汗人,也算是报应不爽,当年他们侵占奴役了于阗王朝,手段更是毒辣。

于阗人信佛,而喀喇汗是伊S兰,这些人打败了于阗之后,在王都大肆屠杀掳掠,焚烧寺庙。

当时路上跟赶羊一样拿绳子一串一串绑的全是身份高贵年轻貌美的于阗贵妇和女尼,在集市上当街售卖。

遍布于阗的寺庙几乎都推平了,喀喇汗人还在佛像头上拉屎拉尿,把和尚僧侣挨个拉过来让他们自己的那个神,不肯拜的先砍手再砍脚然后砍头。

这些都在书中写的很详尽,看得杨霖肚子里一阵反胃。

杨霖看着笑吟吟的四个羌人首领,也知道他们的温驯,只是在自己跟前。在西域他们的手段,不比当初的喀喇汗人差多少,很多甚至犹有过之。

但是要彻底镇住西域,就需要这些听话的狠人,他们的根基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无数的羌人生活在银州、夏州,几乎和当地汉人没有两样。

他们的族人,就是他们的势力的源泉,都在自己的手里。只要银州夏州在手,他们比狗还听话。而银州和夏州,又都是被汉人势力包围,没有独自成立系统的可能性。

杨霖赤着膀子,捧了一把泉水,浇在脸上。轻轻招了招手,四个首领马上靠了上来。

“我不要看到大的动乱,其他的无所谓,不过最多两年的时间,朝廷需要一个安定的西域,需要一群听话的子民。”

四个首领一齐单膝跪倒,道:“少宰放心。”

少宰这句话一出来,自己等人在西域都护符,就有两年的免死金牌,不要太过分怎么镇压都行。

环佩轻响,七个羌女端着各种皂角、毛巾、衣物进来,这些都是横山七羌,七个部落精挑细选出来的,容貌堪称绝美,身材更是诱惑十足,更重要的是一个个十四五岁,青春可人。

杨霖使了个眼色,四个首领一笑,一齐会意地离开浴房,别失野离还识趣地顺手把房门带上。

第三百八十六章 剑拔弩张角声响第七百五十八章 威力惊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闻战则喜第一百六十八章 把你爹吓尿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月白风清怨长夜第五百七十二章 龙角初露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横山诸羌第二百一十九章 惊闻国都落敌手第六百一十九章 杨霖的伤怀第四百六十九章 继承者们第三百三十五章 束脩礼拜君子杨第四百六十六章 惺惺相惜(为凤盟加更)第四百八十八章 交趾试刀石第三十六章 区区省元何足道第六百二十二章 立威立恩第六百八十四章 契丹使团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人奉养宋皇室第一百九十二章 互相需要第六百一十九章 杨霖的伤怀第三百六十二章 歌舞可暂歇,亡国岂无恨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帝登天第五十章 小刘贵妃失宠记第二十八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第一百三十一章 军令如山第三百五十二章 亡国时人不如犬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第三百四十六章 几段西风相倚恨第七百四十一章 灭女真第三百九十七章 阵前无端主将亡第六百七十三章 纠结而又矛盾的高丽第三百一十九章 姚氏二子第三百零二章 千骑破晓别汴梁第六十四章 天高帝远多豺犬第四百九十一章 以逸待劳第六百二十二章 立威立恩第五百九十二章 杨霖封王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墙第七百三十四章 复仇第五百二十章 我不想赢第五百八十五章 作威作福第七百六十章 君臣相知第四百五十五章 再启重邢第二十八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第四百六十三章 真狗大户第五百三十五章 战前第五百九十三章 宫闱丑事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手笔初现端倪第五百九十六回 衙内教京营新军 盐王聚江湖豪客第七百二十章 责任第六百一十八章 男儿毫气,各不相同第三百零八章 满碛寒光生铁衣第二百九十三章 四分五裂西吐蕃第八十七章 与民同乐第三百四十六章 几段西风相倚恨第二百四十六章 英雄恨满盈西北第六百八十一章 迁都构想第十七章 捷径第五百零七章 简直荒唐第一百二十五章 苍天无眼第三百五十三章 宋使当为大辽先第七百一十三章 狂风第一百四十六章 蔡氏之殇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四百七十七章 新政试演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攻杭城第二百五十六章 安插一个美丽的二五仔第三十七章 奇葩皇帝出考题第七百二十八章 胜败第五百零二章 豪气冲霄第六百六十五章 少宰高明第四百五十七章 凶刀出鞘第六百七十二章 纵火焚宫第四百九十二章 边民之痛第二百五十九章 旱涝两极第八十六章 盛世繁华第二百三十四章 西军切切求骑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启程第一百九十六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四十二章 短兵相接第二百八十一章 遍地胡草起汉风第二百五十四章 这有何难第七百六十一章 天池水泥第六百零七章 改姓第二百五十七章 这事成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第七百二十九章 胜利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边关几时好(第五更,凤栖梧桐加)第四百三十八章 将军一战补天难第六百七十二章 纵火焚宫第二百四十六章 英雄恨满盈西北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容染指狠人杨第四百零五章 赤阳真人信徒多第七百一十一章 宋少宰求稳清扫北安州,辽皇帝示威屠戮巴格达第七百六十章 君臣相知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夏王宫第五百九十八章 新旧将军第九十一章 断子绝孙脚第一百五十六章 汴梁一起残忍凶杀案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第五百四十章 亡国之人,不如猪犬第七章 采生折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