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我要这虚名有何用

绯色罗袍束大带,系蔽膝、方曲领、佩明鸾、挂玉剑、执笏板。去到庙堂上指点江山,匡扶君王,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

杨霖此刻站在大殿上,也不免心激昂,这还是他第一次参与朝会。

新科状元打破成规,被官家破例拔擢,而且马上就要代天出巡的消息,已经在百官之间传开。

朝中清流无不气的牙根痒痒,别说梁师成一派,就是素来亲近的蔡京一脉的官员,看向他都有些酸溜溜的。

终于告别了绿袍的杨霖,似乎毫不自知,正在抬着胳膊欣赏自己的绯色朝服。

不得不说,这身衣服真是好看,大气舒适还有一点点帅气。跟后世电视剧里的廉价货完全不一样,不过这一套造价不低,电视剧组不肯花这个冤枉钱也在情理之中。

不一会,时辰到了,杨戬带着赵佶来到御座之上。百官拜见之后,开始了今日早朝。

赵佶一向精力充沛,不管什么时候都很有活力,除了在朝堂上...

杨霖暗暗给他数着,坐在御座上已经打了三个哈欠,无奈地摇了摇头,冷笑一声。

杨戬看到皇帝兴致乏乏,便唱喏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蔡京当先一步,出列道:“臣有本要奏。”

赵佶见是近臣蔡京,笑道:“蔡卿家有何事?”

“本朝行科举取士,乡间县试府试多藏污秽,常有奸邪,是地方不靖之故,竟致贤人不得录用。臣奏请圣上,罢州郡解试,而由太学岁贡,以供陛下选琢。”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爆发出一阵惊疑声,蔡京这老小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竟然要废黜科举,改用学校推荐名额。

要知道科举参加人数最多的,覆盖面最广的,就是州县试和礼部的省试。

要是废除了这两个,太学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可是太学生的门槛,最低是七品官的子弟才能读。

韩忠彦冷笑一声,出班道:“如此岂非断了寒门入仕之路?”

蔡京呵呵一笑,继续道:“谁说学校取士就是断了寒门之路,韩相稍安勿躁,听我把话说完。如今州县之中,是谁在读书?寒门子弟,有几个能上书院,又有多少农夫愚妇舍得出钱让子弟就读私塾。”

“臣之本意,是要在我大宋各州县,兴建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进的学制;臣要罢科举,实则是要改由学校取士,为寒门开路。”

“如此还不够,臣觉得应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学校,为陛下所用,为大宋所用。”

尼玛,杨霖惊得下巴都掉下来了,这老贼要在大宋办义务教务?

难道自己一直误会了蔡京,他才是忧国忧民的宰相,怎么看他都不像啊。

朝中各派的领袖一时间都沉默下来,仔细思索着此事的利弊,至于那些摇旗呐喊的,只需等待韩忠彦、曾布等人的决定,再跟着附议就是了。

杨霖一看冷了场,此时不表忠心,更待何时,赶紧出列道:“微臣附议,蔡相所言对于兴文教大有裨益,非圣明天子在位,不能有此开明之言。”

赵佶笑着点了点了头,蔡京的用意很简单,这样一来确实对于基层的百姓有些好处,但是更大的利益掌握在这些人手里,他们就有机会给自己的子弟走后门了。

从此之后,当官的儿子想要当官,可更简单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好的政策,不过也给当权者留下了口子。

蔡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改革派,所有的变法都会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历史上每次变法都会阻力重重,几乎都伴随着残酷血腥,但这几乎是必经之路,蔡京也不例外。

如果摘掉有色眼镜来看,蔡京比王安石的手腕还硬,能力更强。他打压的官员,全都是毫无还手之力,甚至东山再起的可能都没有。

最终韩忠彦和曾布也默许了这个做法,他们同样可以从中获利,在各人的势力范围内,可以帮助族中子弟入仕,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好处。

这是王安石的三舍考选的升级版,蔡京的做法无疑比他更加激进,但是遇到阻力却小了很多。

崇宁三年,朝廷罢科举,学校考选代替了科举考试,五榜进士皆由太学所出。

读书人可以一级级地升学,不再由一场考试定论,蔡京促成此事,一时间风头无两。

杨霖走出皇城,感慨姜还是老的辣,蔡京平日里不声不响的,一出手就是石破天惊。

自己现在可没有这样翻雨覆雨的本事,还是老老实实去沿海,把市舶司重开的事办好吧。只要有了市舶司,将来在朝中早晚也能像蔡京一样风光。

算起来离出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杨霖打算让万岁营的特勤队训练好了之后,带着他们出巡,毕竟现在的世道不太平。

尤其是还得去密州,山东地面上强梁遍地,占山为王拦路打劫的数不胜数。

刚出皇城,到了御街,车子突然停了下来。

杨霖掀开帘子,问道:“怎么回事?”

“大郎,有人拦路。”

光天化日,天子脚下,竟然还有人拦朝廷命官的车。还有王法嘛,还有法律嘛?

走出马车,杨霖意外地发现,拦路的竟然是一个穿着官服的中年人。

“杨霖!”

此人怒喝一声,听口气就知道来者不善,找茬的?杨霖也就没想着惯着他。

“叫你爷爷作甚?”

官服中年人一愣,随即面皮涨红,骂道:“你也配做圣人门生,你也配读论语,你也配做状元?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此人乃是陈朝老,杨霖虽然不认识他,但是他的名气却很大。

这是出了名的太学清流老顽固,凡事看不顺眼的见谁骂谁,偏偏他的名声很大,声望很高,谁也不敢轻易动他。

主要也是犯不上,他虽然名气大官也不小,但是又没有什么实权。真出手和他放对,就遂了他的意,没完没了的骂丈再加上他在太学的那些学生,活活把你恶心死,把你名声搞臭,还能帮他继续扬名,养的好一个清流名望,让士林敬仰。

杨霖不怕,是因为他已经把自己名声搞臭了,徽宗虽然毛病很多,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理会这些清流。我想用谁就用谁,你们把他骂化了,我照样捏起来继续用。

在远处的茶楼上,王黼端着一杯茶看热闹,这次就是他指使人唆使的陈朝老来骂杨霖。

杨霖染指市舶司,已经触动了梁师成一派的核心利益,他们要出手就先把杨霖搞臭。新状元名声臭了,搞起来就容易多了。

陈朝老摆开架势,带着几个太学生在其后助长声势,张嘴就骂。

一顿之乎者也,听得杨霖又好笑又好气,这老东西无缘无故前来找事,究竟是他自己看不惯自己的蹴鞠联赛和艮岳寿山,还是有人撺弄。

杨霖凝神思索,对于那些文绉绉的骂声却充耳不闻,御街上的百姓不知就里,还以为新科状元郎被骂愣了,不禁喝起倒彩。

赶车的杨三听不下去了,羞愤地叫了一声大郎,撸起袖子就要上前拼命。

这一声提醒了杨霖,看着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杨霖心中已经了然,往四周看了一圈,冷笑一声:“杨三退下!都让开,拦住他身后的人,我要和这老杂毛单练。”

崇宁三年夏,十六岁的状元杨霖骑着六十六岁太学陈朝老,当街痛殴。

士林侧目,文坛顿足,天下舆论一面倒。

随即一纸御状告到金殿,天子赵佶下诏,各罚半年俸禄。

杨霖恶名传开,陈朝老心如死灰,告老致仕还乡...

第五百三十章 兴亡第二百五十九章 旱涝两极第一百七十一章 陛下有事可以找杨霖啊第二百三十二章 佛前贪恋人世欢第三百三十二章 鸾凤栖是梧桐枝第二百九十八章 温酒一壶待天明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来扛!第二百一十六章 月黑风高杀人夜第三百九十四章 遍地花团锦绣时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边关几时好(第五更,凤栖梧桐加)第一百四十五章 困兽围城第五百九十二章 杨霖封王第六百一十七章 再起祸端第一百三十一章 军令如山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河之策第四百三十章 千岩烽火连沧海第七百一十六章 火炮第二百四十二章 恨意滔天第三十七章 奇葩皇帝出考题第十六章 乐趣第五百三十五章 北上云内驭群豪第六百九十一章 示之于民第五百七十二章 龙角初露第六百一十四章 仙道渺渺,俗世为先第二百四十七章 可怜无定河边人第八十章 东京第一恶人回归,神鬼辟易第三百三十四章 寻仙问药天子事献给书友第五百一十二章 也有少年慕艾时第七百五十八章 威力惊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汉风西渐第六百五十九章 量狭沧海第四百一十章 父慈子孝蔡太师第四百一十四章 月白风清怨长夜第三百三十九章 书房深夜谁敲门第五百二十二章 沉稳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疏忽险酿大错第三百章 蔡杨翻为社稷臣第四百六十一章 人困马乏第四百零八章 昏君还需佞臣劝第六百七十九章 顾不过来第六百九十三章 行路之难第一百四十章 方腊称帝第七百四十六章 明教圣女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型武侠话剧团第二百七十一章 顺逆天下几人清第五百三十四章 来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未雨先筹谋,海港欲筑城第四百零三章 取直运河通民心第三百六十七章 故友别后饮,三杯起杀心第四百一十章 父慈子孝蔡太师第二百零三章 献捷太庙第四百一十一章 汴梁享福韩世忠第三百六十八章 翻云覆雨时,敌友莫可辨第三百六十六章 安坐河间地,且看两虎争第三百四十章 联金灭辽今又提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夜战挽时危第十章 玉楼金阙慵归去第五百二十六章 剧变第五百六十一章 赤阳观老道士第七百零九章 宋押司为宋剃辽发,辽皇帝兴辽说宋话第七百六十章 君臣相知第四十二章 奸臣引路者杨霖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望第六百二十五章 奸臣第二百四十章 阳谋随势而发第一百六十八章 把你爹吓尿了第一百零一章 众星捧月第三百七十三章 看鹬蚌相争,得渔翁之利第三百四十七章 世间本无桃花源第二百六十七章 凶蛮初露第一百三十二章 江南方腊第三百五十八章 昔年雁门路,霜气逼征鞍第二百二十九章 让利于民卖田产第七百一十四章 利器第一百一十七章 兴办大宋缉事厂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横山诸羌第三百四十章 荣耀属于英雄第七百四十一章 灭女真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疏忽险酿大错第四百八十七章 狗急跳墙第五百九十一章 共享天伦乐融融 再忆旧事气豪雄第三百三十三章 悄无人语重帘卷第九十二章 此人子乎第二百三十五章 偃旗边关几时好(第五更,凤栖梧桐加)第七百三十四章 复仇第二百九十七章 将军夜战挽时危第六十一章 代天巡狩(为我还有个地瓜三更)第七百二十八章 胜败第四百五十六章 背锅天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让利于民卖田产第二百四十二章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政的瓶颈期第二百三十章 北宋的科学家们(第五更,为liveaben加更2/18)第七百五十七章 解救外民于水火之中第五十六章 重开四州市舶司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欢请罪昭德府,赵佶绿染堆玉楼第五百五十七章 弄点钱花第六百八十二章 择地筑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面边声连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