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强啊大石

建立一个足够强大的帝国,在杨霖的构想中,周围的藩属国,就没有必要再蓄养军队了。

他们只需拿出一定的钱来,每年作为供给,由大宋驻军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样一来,也可以避免有新的番邦崛起,反过来咬一口中原王朝。

养军队是很费钱的,他们拿出这些钱来,换来大宋军队的庇佑,何乐而不为。

杨霖的这番好意,周围国家领不领情,他就不知道了。

不过为了这个宏伟的计划,他已经开始着手,一个个实现了。

最容易的,应该就是高丽,事大主义盛行的高丽,这件事比较容易成功。

杨霖抽掉了天津的一支厢军,带着几百个工匠,到高丽去修建防御工事。

一大早,杨资谦就来拜别,杨霖刚刚打完一套拳,一边擦汗一边道:“回去之后,好生说服高丽君臣,晓以利害,勿使国内有人捣乱。”

杨资谦深深作揖,抹了抹眼泪,道:“殿下如此关爱高丽小国,让小人感激涕零,铭记肺腑。”

这个人实在有趣,杨霖打心底有些佩服他,回头吩咐了一声,不一会宝珠捧着一柄金鞘玉柄的宝剑来。

杨霖拿着宝剑,在阳光下噌的一声拔了出来,隐隐有龙吟之声。

他插回鞘内,道:“这个给你,我当祝你更进一步!”

杨资谦神色有一刹那凝重,被他很巧妙地掩饰过去,千恩万谢地拜别离去。

他前脚刚走,杨霖在院中吃些早点,就有一个急吼吼地脚步声传来,治河司总督张安进到院中,见了杨霖眉间一挑,抱拳道:“张安见过少宰。”

“张安,来的够早的。”

杨霖故意说反话,他来到幽燕,后方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来拜见了,唯独这个官阶很大的治河总督,没有见到人影。

张安也不是个憨直的人,一早就听出了不满,笑着上前道:“属下一直为少宰奔波,来的虽晚,真心可鉴日月。”

杨霖冷笑一声,骂道:“我怎么听说,你在灾区公开质疑本官的政策,说到激动处还骂了一句蠢货?”

“这绝对是毁谤,想要破坏下官和少宰的关系,如此卑鄙小人的话,少宰以后还是少听为妙。”张安义正辞严地说道,心底却有些忐忑。

当初河北大灾,朝廷一味地支持战争,绕过河北集中力量从河东运输,而赈灾反而拖后。

情急之下,张安有些口嗨,在震区说过包括杨霖在内的朝中巨擘们的坏话。

这些事都尉府一清二楚,上报杨霖,后者深知张安的性格,一笑了之。

如今说起,也是半开玩笑,完全没有要追究的意思。

似张安这等水利人才,杨霖可舍不得弃而不用,将来用到他的地方还多的是。

“少废话,说吧,今天来是要钱来了,还是要人来了?”杨霖一边喝粥,一边问道。站在身后的宝珠、明珠、蕊珠端着汤盏,茶盅和漱口水。

折浣香这六个珠子辈的丫鬟,一个个穿着鹅黄衣衫,娇俏可人,衬的杨大郎富贵风流,让人艳羡。

张安嘿嘿一笑,道:“什么都躲不过少宰的火眼金睛,这次在天津港到平卢一带赈灾,下官发现沿途良田多半荒废。这几年气候反常,地震又改了河道,致使多处河堤崩溃。

其实河北一带,本不是黄河入海口,是为了防备契丹南下,将河水强行引到此地,可以说是害民不浅。”

杨霖一摔筷子,骂道:“前线十万火急,河北灾情未稳,你要将黄河改道,这么大的工程量,你考虑过朝廷能不能负担么?”

张安从袖子里拿出一摞纸来,道:“少宰放心,下官非但考虑过,而且深思熟虑。您看,这都是明细,需要的银两其实不多,朝廷只需要再发一次债券,来年河北丰收,足可抵债!”

杨霖神色稍霁,随手翻了翻,一张嘴就有粥奉上。摆了摆手,蕊珠上前,给他擦了擦嘴,杨霖点头道:“要是真如这上边说的,倒是还可以考虑,不过如今役钱这么贵,从哪去抽调民夫?”

“这个下官也想好了,不用征调民夫,只要少宰给我们治河司一道令旗,可以就地调动厢军,劳动力不久解决了?”

杨霖仔细看起他的计划书来,边看边骂道:“你还真是不打没把握的仗,把我算计的滴水不漏,今天不答应你,你是不是就不走了?”

张安上前,殷勤地倒了一杯水,推到杨霖跟前,笑吟吟地道:“此举惠及河北、山东两省百姓,少宰仁爱之心,天下皆知,岂会不答应?等到竣工那天,下官准备在入海口为少宰建造一个雕像,好让百姓永远感念少宰恩德。”

“这还差不多,不过这个雕像,做之前要征求一下我的意见。我希望单手掐腰,一手高举,突出我的英姿勃发的风采。面带笑容,眉目朗清,彰显我的爱民如子。”

张安拍着胸脯道:“少宰放心,下官已经牢记于心。”

杨霖冷哼一声,吩咐拿来文房四宝,写了一封手札。

张安眼巴巴地看着,几次伸手,又讪讪地收了回来。

“以后这种事,尽量不要在开战的时候来做,给我省点心好不好?”

“好,少宰放心!”

“滚吧。”

---

君士坦丁堡内,辽人欢声雷动,声震天地。

耶律大石一战,擒获国王六十多个,城主三十余人,贵族将军一百多员,俘虏兵马十二万,斩首六万。

缴获财货物资无数,堆积如山,全都运进了城中。

耶律大石对这些人,没有丝毫的怜悯,厌恶之心难以遮掩。

他下令对所俘获的国王、城主和贵族,施行“射鬼箭”之刑罚。

《辽史·礼志三》:“出师以死囚,还师以一谍者,植柱缚其上,於所蝟,谓之‘射鬼箭’。”

将罪人缚于柱上,用乱箭射死,这是契丹独有的刑罚。

随着路边的马嘶声,绑在道路两侧的“国王”贵族和城主们,一个个被射的刺猬一般。

城中百姓,还有俘虏的西方士兵,全都看傻了眼。

宣和三年秋,大辽国土再次扩张,势力已经延伸到欧洲大陆。

耶律大石接受文武臣子建议,迁都君士坦丁堡,正式更名为“兴辽城”,改国号康国元年。

城中精兵云集,猛将如云,财宝堆积如山。

一个横贯欧亚的帝国,用了不到三年,已经初具雏形。

西方各个公国、侯国、城邦,在他的铁骑面前瑟瑟发抖,几百个国王贵族的尸体,被抛进了爱琴海。

耶律大石静下心来,不再浮躁急于东进,开始准备生聚十年,恢复国力。

一代枭雄,苟起来了,反而更加可怕...

第九十三章 抢了一对双生儿第十章 玉楼金阙慵归去第六百五十章 千钧一发第三百九十三章 痴肥无能杨盐王第五百零六章 各不相同的邻居们第二百一十四章 汉风西渐第一百五十章 坑我你还嫩点第六百九十七章 隐患爆发第五百零七章 简直荒唐第三百八十二章 酒酣城下观兵威第五百一十二章 也有少年慕艾时第二百七十六章 凶蛮兵威凌苍穹第六十五章 铤而走险恶胆生第一百零三章 最后通牒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疏忽险酿大错第一百三十一章 军令如山第一百一十三章 暴雨起遍地洪泽第五百九十三章 宫闱丑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逃第二百三十九章 收伏横山诸羌第六百九十一章 示之于民第一百五十二章 赤阳子回归,汴梁久违的大场面第五百三十八章 开战第六百七十九章 顾不过来第一百五十七章 秦桧的岳父一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引杨入室第四百章 将军功业惊天下第五百零六章 各不相同的邻居们第五十章 小刘贵妃失宠记第六百一十四章 仙道渺渺,俗世为先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贱如草第二百七十章 策勋归来犹遗憾第六百七十章 追亡逐北第四百一十一章 汴梁享福韩世忠第三百一十八章 奇葩悍将第十八章 权力和金钱第四章 半醉半醒第二百一十四章 天降煞星杨钦差第五百三十七章 先锋第一百一十七章 兴办大宋缉事厂第一百二十九章 满城风雨第四百八十章 等闲定计裂交趾第四百六十六章 惺惺相惜(为凤盟加更)第二章 奸臣之首第六百零五章 代天第十七章 捷径第五百七十七章 清剿魑魅魍魉第五百零八章 给足面子第五百零三章 绝世好弟弟第三百三十七章 小太尉痛失手足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政的瓶颈期第四百二十七章 粗鄙之言状元出第七百四十七章 禅位诏书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场恶战第七百四十九章 国士蔡京第二百一十九章 惊闻国都落敌手第三百零八章 满碛寒光生铁衣第三百九十六章 宋金血战牛栏山第三百一十一章 谁人青眼识国将第五百七十九章 骄奢之罪第七百零九章 宋押司为宋剃辽发,辽皇帝兴辽说宋话第一百九十一章 唯一弱点第一百九十七章 义母十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卿本佳人第九十六章 江南悲秋第二百四十一章 赤阳真人展神威第七百七十章 大结局!第三百三十三章 悄无人语重帘卷第七百一十六章 火炮第三百九十二章 奸臣误国英雄死第九十五章 把他气到吐血第九十章 飞扬跋扈第七百二十九章 胜利第四百一十二章 查人老底笑呵呵第五十四章 没事找事杨状元第七十三章 嘴甜胆大脸皮厚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溅龙塌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幕开启第二百七十章 策勋归来犹遗憾第二十一章 二十四桥明月夜第五百一十章 忠心不二的杨少宰和二臣贼子耶律大石不共戴天第五百七十三章 恶犬变家犬第三百五十三章 宋使当为大辽先第三百九十四章 遍地花团锦绣时第五百章 夜战野战第五百七十五章 水到渠成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七百一十六章 火炮第三百九十四章 遍地花团锦绣时第七百四十章 北迁都第二百零一章 布局西南第五百六十二章 锋芒初试,摧枯拉朽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仙打架,杨霖荣升背锅侠第八十一章 胸中了了旧恩仇第五百四十四章 一战大名天下知第五百章 夜战野战第五百四十五章 通达献给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