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九、登闻鼓响

自从上回与董长青会面之后,李纲就一直在犹豫,是不是要插手此事。

他不相信周铨要造反,至少在此次事件发生之前,周铨应当没有反意,董长青说的对,狄丘未修建城墙,城中也不过十万人,若说想据此谋逆,莫说通晓兵法的周铨,就是李纲自己一介书生,也绝不做这种蠢事。

可是,他也觉得必须给周铨一点限制,倒不是出自私心,而是他从一个政治家的本能感到,周铨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他们这些士大夫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他希望有个度,既可以限制周铨,又不至于将之真的逼得远走它国。

这种犹豫,一直持续到今日,当杜狗儿飞快地跑来说,太学生们动手打了皇城司之人,还将这些人全拖到了开封府,要求穷追这些人在太学中擅捕学子的黑手,李纲才惊觉:董长青虽然找了他,却并没有将他当成引爆京师风暴的人。

到这个时候,李纲意识到,自己也是势成骑虎,不能置身事外了。

“董如柏倒是好手段,以往他可没有这般本领,在周铨手中才几年功夫,就已经历练出来了!”李纲赞了一声,捏紧了自己袖中的一份奏章。

他身为文臣,曾被赵佶召见奏对,因此上书奏事的权力还是有的。

这份奏章,就是弹劾嘉王赵楷,以亲王之身份执掌皇城司,不合祖制。

看起来和今日之事没有任何关系,但这份弹章一出,就是一个风向标,李纲可以肯定,当它出现之后,朝堂之中,将会生起一场巨大的风暴。

他还是将奏章递了上去。

若是一般奏章,可能就会淹没在大海一般的文书之中,过上几天也未必能递到中书省,到赵佶面前,那就更难。

可这封奏章不一样,很短的时间之后,甚至可以说,只过了半个时辰,它便到了赵佶手中。

初一看这奏章,赵佶便是惊怒交加,几乎跳了起来:“竖儒安敢欺我如此!”

这几天,赵佶的心情很不愉快,京中谣言四起,少不得也有传入他耳中者。他对周铨并未厌倦,毕竟象周铨这样能为他揽财者绝无仅有,所以敲打周铨他不反对,可若真将周铨逼走,他则不是很乐意。

可直到现在,周铨将母亲接走,也没有一封奏章来辩白,让赵佶很是失望。

本来在他看来,周铨来封奏章辩白,就给了他一个直接干涉此事的机会,他一方面会安抚周铨,另一方面乘机剥夺周铨部分权力,罚他一些钱财。周铨不出声,他没有这个机会,反而因为怕将周铨真的逼得远走它国。

而且,每天都有人在耳边念叨,说周铨有不臣之心,这让他心里的怀疑也越来越明显。

现在周铨的自辩没有来,倒是攻击皇城司的奏章先到了。

“李纲何在,休要走脱此人,他安敢如此,挑拨天子父子兄弟之情?”赵佶又叫了起来。

“官家放心,此人必不走脱的。”在他身边,梁师成幽幽地说道。

赵佶愣了一下:“何出此言,他干下如此事情,怎么会不走脱,莫非不怕朕治其罪?”

“奴婢曾听说过此人名声,向来以刚直著称,今日他奏章入政事堂时,在政事堂外还摆了张席子……”

“席子?”

“他说了,此奏章上来,官家必治他之罪,他唯有一死,以示忠诚之意,这张席子,就是他准备用来给自己裹尸首的。”

赵佶先是一愣,然后险些气乐了。

大宋善待士大夫,少有以言诛大臣者,至少到现在,还没有几样这样的例子。李纲此举,简直是沽名钓誉!

不过转念一想,他心中又有些不安。

然后他再看李纲的奏章,见到其中之句“利刃在身则杀心自起,权柄在握则奢望难消”,再看到“即便嘉王无意,难免下僚有心”,“非为君父家国,臣不敢不进言以奏,臣自知有罪,若陛下能稍抑偏爱之念,以全父子之情,外利社稷,内安宫室,则臣愿伏罪受诛”,他又叹了口气:“李伯纪真忠臣也,非真忠臣,不敢与朕言此。”

梁师成默不作声,他方才添上一句,已经是收了厚礼所言,至于别的更多的话,就根本不用提了。究他本心,他对李纲这种人,也没有什么好感。

当然,他对嘉王有志于储位之事,更无好感。在私心之中,他还是倾向于太子赵桓的。

“此奏收下不报……”赵佶虽然称了李纲一声忠臣,却没有听他劝谏的打算,如此吩咐道。

只不过他声尚未落,就听得外头隐隐有鼓声响,他愣了一下:“此时还不是……登闻鼓?”

如同前朝一般,大宋在阙门之前设有登闻鼓,在宋太宗之时,京中一叫牟晖的曾经敲登闻鼓,惊动了当时的天子,召来问时,却知是因为家中走失母猪一只,当时满朝都被弄得哑口无言,向来阴刻的赵光义此时却假作大度,赐其千钱算是偿给母猪之价。但在这一次之后,敲登闻鼓的条件就变得复杂起来,到真宗景德四年时,专门设置了登闻鼓院,管理其间事务。

这登闻鼓响,赵佶就得升殿问事,他胡乱将李纲的奏章笼在袖子里,匆匆赶往大殿。

被登闻鼓惊动的,还有许多人,朝中重臣,各方贵戚,纷纷派人去打听,究竟是怎么回事,惹得有人敲响了登闻鼓。

故赵佶气冲冲坐上御座,诸大臣也已列班在前,此时消息也已经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皇城司与太学生起了冲突,在太学中捕拿太学生,结果没有成功,反而被太学生们一顿胖揍,还给扔到了开封府去!

众人在惊愕之后,接下来就有点看热闹的心了。

莫看他们身居显位,个个高官厚禄,但是八卦之心与普通民妇没有什么区别。太学生个人当然算不了什么,但太学生群体,那就有些不好惹,特别是他们的自嘴巴,没有哪个身居高位的喜欢。至于皇城司,那更是天子的狗腿子,一个个狼顾鹰视,被盯上的人不脱皮也得打几下寒战。现在俩不好惹的发生了对撞,大伙当然要拭目看戏,若不是怕失了大臣体面,甚至都想搬来小板凳瓜子在旁大喊“不要怂就是怼”了。

“登闻鼓院知院可在?”

登闻鼓院隶知院面色如土,他这只是个闲差,平时谁没事会去敲登闻鼓!他上头既归司谏管,又归正言管,自己在满朝朱紫当中,只是一个微末小官。听得赵佶明显不悦的声音,他出班拜倒。

“你掌管登闻鼓,为何被人敲响?”

那知院满心都是委屈,原本登闻鼓已经成了一个摆设,等闲人物三五个,根本不可能接近来敲鼓。可是今日他有心想拦,却怎么拦得住,要知道赶来敲鼓的不是几个人,而是上百个,其后还跟着几百个不知是来壮声色还是看热闹的家伙,他在登闻鼓院排的二十余个禁军兵卒,才迎上去就给冲散。

“是京中太学生诉皇城司入太学捕人一事……”知院心中委屈,口里却还得将前因后果再说出来。

那些高官们听得直乐,而赵佶则在那里握紧了拳头。

在他的手中,李纲的奏章几乎要被捏成一团。他心中甚至开始怀疑,今日之事,是不是李纲一手策划。

不过旋即一想,他就明白,今日之事,李纲最多就是预先得到消息,根本不可能是他策划,毕竟他或许可以暗中蛊惑几个太学生,却根本无法调动皇城司的人。

“开封府尹何在,方才登闻鼓院所言,可是事实?”

时任开封府尹者聂山,初为蔡攸所举,后又与王黼关系密切,如今又附于蔡京,此时也是一脸委屈。

今天的事情,对他来说根本是无妄之灾,他接替这个开封府尹的位置时间并不长,因为王黼与蔡京翻脸的缘故,他还饱受当年旧友的攻讦。当今日事情初发之时,他第一个念头,就以为这是王黼设下的陷阱,等着他往下跳。

毕竟王黼与嘉王关系极好,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嘉王一党,他要指使皇城司做点事情,绝对轻而易举。

现在赵佶问到头上,他只能上前道:“今日上午,太学生将十余人送至开封府,诉其并无公文,入太学胡乱捕人,还执刀行凶。臣已受理,将人安抚劝回,不过臣遣差役至皇城司问询此事,皇城司执公文来,将那十余人又尽数带回。臣见公文,不得不放。”

他的意思很简单,我这边已经把太学生安抚劝回了,但是,后来皇城司的人施压,逼得我只有放人,结果激怒了太学生,干脆敲了登闻鼓——这是皇城司的锅,我开封府不背!

赵佶脸上顿时有些尴尬了,他目光微移,看着班列中的一人。

正是嘉王赵楷,他所偏爱的第三子。

此时赵楷年方十七,长得眉目清秀,甚似赵佶。而且他的性格,也不象太子赵桓那样古板迂腐,喜欢琴棋书画,更是绝类赵佶。他的母亲王妃正值有宠,赵佶内心深处,确实有废太子而立赵楷之意。

此时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赵楷不但没有惊惧,赵佶还从他脸上看到了一丝跃跃欲试的兴奋。显然,他将这次太学生与皇城司的冲突,也视作一个机会。

这让赵佶突然有些忧心。

三五零、脱身二一五、唯武器论一八零、土豪,和我做朋友吧一一七、老奸一五五、我家公子可是姓赵四二四、失控五二四、诛一独夫纣矣一六八、大航海时代的先声七一、灰头土脸六零八、志向:总理大臣或实权尚书六二二、帝国抉择五八四、自己争来的权力才属于自己三四二、你们为什么投降五七七、大日耀天一三一、太守的为难二八六、用武之地五一七、室中硕鼠识厦倾三六九、送上门十一、街头戏鼓,不是歌声(4)一五零、京师的关注二一零、纨绔齐聚四四三、周铨有妖法一七三、苗仲先四二零、齐人之福不好享四三零、第一把火一四八、你们这是自寻死路一一七、老奸五五九、调查四六三、无双一一二、利国监****、车庄二三四、穷奢极欲三七二、他又要折腾谁了四六三、无双一七七、这可是周铨啊五七七、大日耀天三二四、抱大腿六一四、君臣之间二九八、娘娘还想一见驸马三六六、赵构一进狄丘城三一五、济州贼?一六六、你们有福了三六、别有用心二五七、叛火三九五、苦根藤上结苦瓜二九九、兀术闹事五九五、童言无忌三四五、与制置是亲戚三七一、准备一锅乱炖大杂烩四二六、京师隐患八四、拱白菜的野猪三九四、抓人五八五、没有想到二六九、弱!太弱!真是太弱!一、香车系在谁家树(1)一零五、天生反骨五七一、人王与人主二三二、高丽国王二四三、终身不是一场交易五一八、无面深仇二零三、东海商会驻济州总督府(感谢刺剑飘红打赏加更!)四八二、在其位谋其政******、你就不能再努力一点?五十、你看我是谁三八五、风水三八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四三四、茂德帝姬与李纲四七五、夏贼回来了!四九八、新君赵桓三四一、念念不忘的火炮来了第554章 五五四、内教化而外王霸三一七、天皇家的乱X秘史第551章 五五一、血肉之峡五五、夜杀三一二、如之奈何一三四、规矩六一三、朝中有人四四六、走着瞧就是三七八、所有人都是胜利者一三零、龙川别院八三、不准你走四二九、祸国殃民四三九、避而不见八四、拱白菜的野猪四四二、公主对公主对公主一三三、段铜二七八、周铨不好见三二八、我有计矣六一八、大瘟疫六二六、华夏人民的老朋友六一二、怒二四、秀州张顺三四零、日本董卓之初始篇一五一、劫富济贫第547章 五四七、必定有诈四一零、风雨飘摇六二三、琉森条约五三、负荆请罪五一八、无面深仇二七六、又一位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