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太宗北伐

太平兴国七年,距离宋军北伐失利,已然过去了两年。

经过两年的发展,汴梁较之往日兴旺繁华的气象犹有过之,更上层楼。汴河两岸,别墅河房,雕栏画槛,绮窗珠帘,富丽堂皇。夜晚的时候,灯船来去,宛若火龙,船内丝竹歌吹,自聚宝门至通济门水关,喧闹达旦。

大街上,织缎、绫裱、罗绢、绉纱、丝棉、绒线、头巾、荷包、颜料与染坊,一家家店铺比肩而立,往往是一个上端行业的兴起就会带动一条龙的行业兴起,汴梁百业兴旺,生机勃勃。

汴梁最繁华的南关码头街市,一行三人缓缓而行,东张西望,看来十分的悠闲。瞧他们摸样,是三位达官贵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年过四旬,气度雍容的男子。他天生五短身材,一张煤炭似的黑脸,膀大腰圆。然而此人顾盼之间,却自有一种居上位久矣的气派。

后面跟着的两名男子,其中一人四十上下,白面短须,背负着双手,其雍容不在之前黑面男子之下。另一人年过六旬,胸前三尺长须飘飘若仙,虽然年迈,却透露着一股不亚于年轻人的精神劲。

汴梁百姓见多了达官贵人,一瞧这三人气质,就晓得是一户极尊贵的人家,闲来无事,游逛市井,所以那些沿街叫卖,店前拉客的生意人便不敢上前打扰,三人自顾行走,倒也逍遥自在。

一路走过,只见各色店铺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两年来的休养生息,使得许多外藩的商人也进驻汴梁,一些高鼻子蓝眼睛异国他乡的藩人时有经过,百姓却已见怪不怪,不以为奇。

长须老者紧跟在黑脸贵人身后,不苟言笑,品评着街边的店铺,“官家治下国泰民安,百业兴隆,这些年以来,我大宋国力比之太祖初建国时不知强了几倍。百业优秀人才层出不穷,官人你看,这家兜售兵器的铺子就是从西边来的,他打造的许多藩人兵器,都是我大宋匠人所不知的。”

黑脸贵人微笑点头,说道:“三司那边报给朕的赋税的确增收了不少。尤其是这南关码头,每个季度带来的利润在汴梁的利润总和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白面男子眼珠一转,接过话拍手笑道:“不错,想必唐宋此人自己都不曾想到,他随意的整动,如今却造就了汴梁的一个聚宝盆。”

身前的黑脸贵人听了,眸中不禁流露出震慑四方的杀意。

这一行三人,正是赵光义、潘美和程德玄。

赵光义忽的止步,面色凝重摸了摸鼻子:“唐宋还活着,这是卢多逊给朕带回来的唯一一个有用的消息。我本以为此人已经在丰州化为一具无名尸首,想不到他失踪良久,却又在辽国冒了出来。”

程德玄似笑非笑的看向赵光义:“一条没有牙的狗,虽说兴不起什么大风浪,可是让他在眼皮底下苟延残喘,想必官家也咽不下这口气。”

“知我者禹锡也。”赵光义驻足沉吟片刻,说道:“禹锡,韩国公,你们觉得以我大宋如今之国力,伐辽可否?”

潘美应了一声,沉声道:“老臣以为如今时机尚未成熟,贸然发兵恐会损失惨重。不过官家若是真有意北伐,老臣倒是也有一策献上。西北庞籍归附未久,尚未看出有何不轨之心。官家何不令他尽出定难军精锐,做伐辽之先锋,再任命一位将领率我国大军跟进,如此,辽国疲于招架,再无余力顾及燕云十六州。”

赵光义神色有些古怪,倒没有急着去回答潘美,反而沉吟片刻,又走了起来。

“许久不曾这般悠闲了,两位爱卿,再陪朕走走。”

程德玄跟上去,忽的一笑道:

“其实官家对庞籍的猜疑不亚于对唐宋吧。”

“嗯。庞籍此人,阴险狡诈,李继迁诺大的西夏国,被他反手间夺去所有。如今他虽然名义上归附了朕,然而定难五州的兵权、财权、任免权,他全部握在手上,一样也没有交给朕。这样的狼心狗肺之人,朕如何信得过和他合作?”

“官家,其实不然。以臣下所见,庞籍和唐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程德玄忙上前一步,一边随赵光义前行,一边对他说道:

“庞籍是个以利益为重的人,他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今定难五州在手,他受封太师,已然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若是说还有什么能威胁到他的,那就是唐宋这个人。以唐宋在夏州的号召力,一旦归来,庞籍是否还能震慑住就难说了。这一点,他和官家,是站在一边的,那就是唐宋必须死。”

“唐宋就和庞籍不同,此人行事不按常理,且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然而越是这种人,做起事来越是可拍。此人虽不学无术,然而却往往能想到许多奇谋怪招。他扶持出了一个李继迁,如今又深受萧绰信任。若是任他留在辽国,或许,我大宋伐辽的计划就只能一拖再拖了。唐宋一日不死,我大宋一日不得安宁。”

赵光义嗤的一笑:“禹锡,你对这个唐宋怨念颇深啊。句句不离要他死,难道你和此人有过什么过节?”

“在下如此,全是因为唐宋曾经在朝堂上对官家说的那些狂言。”

不可说,不可说,潘美还跟在身边呐。程德玄稍微一指点,赵光义顿时脸色更黑了,忽的咬牙道:

“朕已然有了决定。联络庞籍,一旦消息传回来,马上准备着手北伐之事。”

程德玄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拱了拱手,不再多言。赵光义话说完,忽的又转过身面向潘美,问道:“韩国公,你战功显赫,深谙兵法,这伐辽的统帅非你莫属了。”

潘美急忙欠身道:“承蒙官家厚爱,老臣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韩国公忠心可鉴,只是有了统帅,还需要左右两位先锋,不知韩国公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臣愿以性命保举两人为先锋。此二人乃太尉杨继业、河西行营都部署李继隆。“

“杨太尉素来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由他来做先锋的确是当得。只是这李继隆素无战功,职位低微,任命他为先锋何以服众?”

潘美的眼中渐渐升起一丝忧虑,沉声应道:

“官家,老臣今年六十有一,杨太尉也只比臣小五岁,反观辽国,耶律斜轸、韩德让等人俱在壮年,老臣觉得是时候着手培养我大宋的青年才俊了。不然等老臣等撒手西去,我大宋要靠谁来为官家分忧呢?”

赵光义先是一怔,继而默默的点了点头。

“呵呵,官家不必担心,臣保举李继隆,也是因为此人有过人之处。此人乃是李处耕之子,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老臣与他见过几面,观其用兵颇为老道,官家尽管可以放心。”

“嗯,就如此。天色不早了,回宫吧。”

赵光义说完,摆了摆袖子,转身回去。人群中早迎过一群扮做普通士子文人、贩夫走卒的侍卫来,又赶一辆马车,赵光义登车,刚刚进入车中坐下,忽又一掀轿帘儿,探出脑袋,沉闷道:

“卫国公石守信稳定秦州,现在功德圆满,又把大权交出来,任由朕委派。他膝下儿子石宝兴、石宝吉素来以勇武见称,此次伐辽,不妨让他们也跟去,想必一定会有所助益。”

“官家慧眼如炬,臣恭送官家。”

第13章 大决战(上)第47章 麟州陷落第18章 匪儒知州第51章 草人借箭第11章 府谷第15章 我要让你知道谁才是主角第26章 大娱乐家第44章 忠烈杨家将第4章 汴梁行第21章 城管唐与钉子户第51章 草人借箭第7章 太宗北伐第15章 物是人非泪先流第30章 又升官了第14章 大决战(下)第48章 蹂躏吧!猛犬军团第44章 骂皇帝第31章 大宋年间的脱衣舞秀第45章 夜袭!夜袭!第11章 府谷第16章 唐宋不是人第26章 大娱乐家第12章 守的云开见日出第6章 想方设法第27章 炒作第13章 合纵第32章 凶案第36章 真相难明第20章 妖孽第48章 蹂躏吧!猛犬军团第38章 选美大赛(一)第12章 守的云开见日出第13章 大决战(上)第24章 又见白马第46章 杨家将大战折家将第39章 二审卢又元第13章 合纵第6章 庞籍自荐第12章 西北枭雄折御卿第9章 残存亦末路第24章 又见白马第3章 大小姐与二公子第18章 匪儒知州第34章 第一良相第32章 凶案第26章 大娱乐家第4章 汴梁行第24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31章 大宋年间的脱衣舞秀说点心里话第44章 忠烈杨家将第28章 老子惹哪个了?第14章 定国十策第19章 青楼文化第1章 美人之恩最难消受第8章 狼与藏獒第10章 人心险恶第11章 筹划第10章 人心险恶第26章 大娱乐家第27章 炒作第7章 拜龙教第51章 草人借箭第44章 忠烈杨家将第29章 落幕第27章 炒作第6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第37章 决不妥协第16章 分别第10章 定难的再统一第7章 断粮计第15章 物是人非泪先流第8章 战不由人第21章 佛门是非之地第37章 决不妥协第3章 灰姑娘第4章 汴梁行第30章 又升官了第8章 狼与藏獒第42章 韬光养晦第45章 夜袭!夜袭!第10章 定难的再统一第6章 想方设法第2章 姓唐名亮字元明第4章 胜负分晓第7章 太宗北伐第31章 联姻(中)第4章 汴梁行第8章 狼与藏獒第38章 一审卢又元第6章 庞籍自荐第16章 分别第6章 江山代有人才出第36章 真相难明第42章 重逢第45章 此去经年陌路第35章 就叫他——李元昊第9章 再生变数第8章 战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