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哭晕在祠堂

王宁安记得一句话,叫做保镖眼里没有伟人——不管什么人,只要相处久了,就难免露出不好的一面,更何况是他这种半吊子。『

凭着对历史大势的了解,他可以和皇帝大臣侃侃而谈,却没法面对一帮年轻士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玩意是要几代人才熏得出来的,王宁安这辈子是没希望了,即使有,他也不想去浪费精力。

有弹琴作画的时间,还不如趴在床上养膘,以后上了战场,还能多撑一会儿……王宁安倒是想明白了,可六艺学堂的娃们就倒霉了。

韩维把王宁安对学生们说的话添油加醋,好好演绎一番。

欧阳修又是个苦孩子出身,当初读书的时候,都没有纸,是母亲用草棍儿在沙子上写,教给他识字。

欧阳修固执认为书是苦读出来的,世家子弟不是脑筋不行,而是不刻苦!而且欧阳修还认为朝廷士风不正,一个黄河的问题,居然那么多人一心媚上,逢迎拍马。这就是当官的不知百姓疾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光靠着闭门造车,才会不顾百姓死活。

六艺学堂寄托着老夫子下半辈子的希望,大年三十,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憋大招——初三,欧阳修就公布了全新的章程。

六艺学堂的学生要统一着装,从里到外,都要一模一样,不许任何特殊,所有伺候人的书童家人一律赶走,学生身上也不许携带钱财、配饰,另外在书院周围,开出2oo亩菜地,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下地干活,自种自吃……

出身贫寒的学生还好,像韩公子一般的世家子弟简直掉到了黄连汤里,从里到外,都苦透了。

种菜就种菜呗,还要挑粪施肥,五里之外,就是野狼谷马场,可怜的韩宗武挑着两挑马粪,忍受着刺鼻的味道,走一趟下来,肩膀也肿了,浑身也臭了,苍蝇围着嗡嗡叫,死的心都有了……老子是来读书的,不是当苦力的!

王宁安!咱们没完!

……

韩大公子的呐喊,王宁安是听不到的,他陪着家人过年,把亲手制作的识字卡片送给了弟弟,又熬了一大锅灶糖,甜香酥脆,沾上了芝麻,别提多好吃了。

“哥,给杨姐姐送点吧,她肯定喜欢。”王洛湘啃着灶糖,建议道。

王宁安呵呵一笑,“人家在京城,什么没有,用得着吗?”

“怎么用不着,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王洛湘把情意两个字咬得很重。

见哥哥还没反应,忍不住撇撇嘴,“哥,你太不懂女孩的心了!”

说完,抓起两块灶糖,一溜烟儿跑了,留下傻愣愣的王宁安,半天他摸了摸鼻子,莫名其妙吗!

过了年我才十四啊,再过十年,我都是小鲜肉一枚!用得着懂女人的心思吗?

不过貌似狄咏那家伙才十七,就当了两个孩子的爹,欧阳比自己还小,都说了娃娃亲……以大宋百姓的平均寿命,要是鼓励晚婚,非亡国灭种不可!

王宁安很理解包办婚姻,实在是没有时间去自由恋爱,但问题是要撩杨曦那个妞儿吗?

小妮子长得倒是不错,功夫也好,还出身名门,唯一的问题是比自己大几岁……对了,怪不得老娘在年夜饭的时候,提到了什么“女大三,抱金砖”,不会是他们早有图谋,唯独瞒着自己吧?

王宁安整个人都不好了,与其让别人操纵婚姻,不如抢先下手!王宁安鬼使神差,也不知道搭错了什么筋儿,竟然真的包了一大包灶糖,还附送了几篇聊斋故事,派人快马送到京城……

或许是想到了婚事,过年的几天,王宁安都魂不守舍,心里头特别烦乱,也不知是喜欢,也不知是讨厌,上辈子毕业之后,就一直码字,连女生的手都没碰过……想到这里,王宁安突然像是触电一样,坐立不安。

他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烦躁的样子,干脆跑到了野狼谷马场,练习马术,跑得通身大汗,消耗光了精力,就躺在草垛上晒太阳,脑子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

……

日子飞快,转眼已经到了二月份,从大年初八开始,就着手重建王家祠堂,和之前的三间旧房不同,这一次光是院子就有三进,27间房舍——不是王家人奢侈高调,而是皇帝亲自下旨,非比寻常。

礼部商定,追谥“忠烈”。

这两个字可非比寻常,自汉唐以后,谥号日渐成熟,文官以“文”开头,武将以“武”开头,第二字则是对一生的高度评价概括,比如文人梦寐以求的“文正”,翻开谥法,也就明白了文人痴迷的原因。

什么叫做文?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

什么叫做正?

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

这么多好词加起来,文正两个字,就代表着距离圣人只有一步之遥……历代能得到的,寥寥无几,而有一种谥号,比这个还牛,那就是通谥!

文武官员都能得到,以忠开头,比如被称为第一贤相的诸葛亮,就得到了极品中的极品——忠武!

当然北宋也有人得到了这个谥号,比如为国捐躯的杨业!

按理说杨家衰败至斯,为何还能撑住门面,没人敢小觑,实在是杨无敌当年太壮烈,太悲惨,无人不同情,无人不敬重,哪怕过了多少年都是一样!

如今王贵老将军也得到了公正的评价,忠烈虽然比忠武差着一些,但是更能显示王老将军忠勇壮烈,耿耿忠心,铁骨铮铮!

王家祠堂的牌匾是晏殊亲自题写:王忠烈公祠。

欧阳修和梅尧臣为老将军书写碑文……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王贵老将军都得到了应有的哀荣,虽然迟到了很多年。

王家祠堂施工很快,还没到四月份,就已经有了大体格局,只剩下装修还没有完成,这是最考究的部分,曹佾从家里要来了5o名工匠,韩维送来了1o大车物资。

雄伟肃穆的祠堂出具规模,这一天下了一阵大雨,工匠们先去休息,等到雨过天晴,大家再度上工。

等他们到了祠堂,却现有一个人,浑身泥水,直竖竖跪在神像的面前,放声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几乎昏倒,工匠们被哭得酸酸的,可还是要干活儿啊,有人去拖,那个人却怎么也不走,大家只好去找王良珪。

这些日子,王大伯彻底反思,王家是不一样了,结交的都是朝廷高官,往来的都是豪门大户,只是这些成就和他没有任何关系,都是老四爷俩奋斗的结果。他不过是仗着身上的血脉,捡了便宜。

老四可以让自己干,也可以让别人干,没准别人干的比他还好……王良珪知道,唯有兢兢业业,把交代的事情做好,没有丝毫胡搅蛮缠的资本。

听说有人干扰施工,他立刻大怒,急匆匆跑来,可是和那个人一见面,顿时就愣住了,脱口而出:“怎么是你?”

第745章 冯京落网第878章 血腥的篡位第218章 单刀赴会第23章 只知忠义,不知孝悌第378章 再次出使辽国第415章 三皇之战第807章 龙体堪忧第413章 大宋第一战神第45章 巧取第298章 决战之大甩卖第30章 包拯要兴学第437章 赵祯的执着第365章 荣耀时刻第1071章 师徒裂痕第344章 知行合一第540章 不要脸的相公们第558章 不愁没有当官的第267章 第一份不平等条约第581章 最残忍的报应第204章 失望的苏老泉第668章 杨广是个好皇帝第1057章 文相公要入会第754章 朕老且病矣第252章 火烧升龙府第1018章 拗相公吐血了第189章 欢宴第1078章 快速改革的新政学会第888章 文彦博的教诲第340章 真的猛士第752章 勒索文彦博第855章 文彦博的如意算盘第1078章 快速改革的新政学会第404章 辽国要乱了第387章 儿科圣手第942 真 章 吾名屠夫第162章 想不透的面涅将军第918章 文明执法第926章 谋反第108章 身价倍增第60章 爱读书的辽国人第143章 机智的苏轼第39章 王家的旗帜第994章 朕是不一样的皇帝第617章 赵允让最后的底牌第384章 王家军,威武第737章 炮轰王安石第450章 挑战千年国策第767章 佛印被抓了第248章 男人就该狠一点第252章 火烧升龙府第770章 皇帝的套路第1083章 赵曙病了第459章 他们这是欺君第942 真 章 吾名屠夫第677章 这个胜利有点大第70章 小奸商第952章 勤劳的文相公第445章 王者无情第314章 恐怖的汴京城第1100章 请太后回宫第1092章 吾皇万岁第1026章 银行不能倒第463章 崔家的秘密第1045章 富贵险中求第1092章 吾皇万岁第847章 庞相公的脸很疼第73章 爱读书的杨姑娘第133章 一道难题第1007章 不得人心的文彦博第456章 反扑开始了第732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532章 霸气的皇帝第1031章 九命文彦博第633章 韩琦错了第507章 小人蒋之奇第921章 王宁安的两手准备第592章 十万大军第406章 翻脸比翻书还快第654章 最后的于阗人第329章 铁板一块第643章 六千刀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战第539章 大杀四方第537章 王安石惹祸了第39章 王家的旗帜第132章 传说中的娃娃亲第300章 决战之债务吃人第836章 必须要有奴隶了第67章 醉翁醉了第937章 我们造反了第649章 我们造反吧第57章 乐极生悲第758章 汝妻子吾养之第526章 二王相斗第914章 王宁安的信第1098章 八方云集第1075章 老将出马第519章 天恩第434章 封疆大吏第695章 天佑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