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料事如神的张方平

治平13年,入夏以来,各地的粮价均出现了飙涨,户部和各省先后投放了库存粮食,平抑物价,但是依旧没有遏制住上涨的势头。

其中两京,幽州,杭州,应天等地,至少上涨了两成,民间怨气很大,朝廷承受的压力也不小。

衣食住行,民生所系,谁也马虎不得。

户部搜集了各方情况,做了详细分析,目前粮价上涨,是非常多的因素杂糅在一起的结果。

首当其冲的就是天灾!

大约从15年前,六艺学堂,皇家书院就专门建立起气候观测研究的小组,累积十几年的数据,情况很清楚了。

温度普遍降低,尤其是北方,寒冷,缺少降水,粮食减产明显,就算是江南,苏杭一代,也出现了大范围降雪降温,积雪持续十几天,压坏冻死的树木不计其数,更是历年少见。

毫无疑问,气候进入了小冰河期,幸好大宋连年投入,整修水利工程,挖渠引水,修筑道理,推广肥田粉,才能勉强保住北方的粮食产量,不至于出现大面积饥荒。

只是相比天灾,另一个问题却更加严重,那就是工业发展。

各地投资增加,建工厂,挖矿山,修铁路,全都要占用土地,而且还是最好的土地,前面提到过,因为开矿,甚至造成整个村子被泥石流吞没的惨况。

耕地流失,用水被工业挤占,经济作物取代粮食作物,从北到南,风潮不可抑制,大宋的粮食缺口已经达到了百分之20左右。

今年更是会达到破天荒的百分之25,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海外普遍抵制大宋的新币,加上叛乱层出不穷,商业贸易停止,外来的粮食运不进来,本土又生产不足,累积起来,粮价只涨两成,已经算是控制得力了。

“目前户部,还有各省的仓库,经过盘点,存粮足够所有百姓半年之用。即便没有外来粮食,靠着本土生产和存粮,我们也能维持两年以上,只要在这段时间内,扫平叛乱,重新恢复商业贸易,就能高枕无忧!”

曾布给出了自己的结论。

兵部这边信心十足,两年平叛,时间不算短,整军,推行军衔制,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年内就能全部结束。

最迟明年,几十万大军就能开出去。

有兵有将,还能挨饿?

敢不接受新币,敢不卖粮食?

信不信,直接灭了!

王韶杀气腾腾,“那些蛮夷就是皮子紧儿,欠收拾,杀几只肥鸡,猴子们就不敢闹腾了!”

他说得有趣,惹来一阵笑声,章惇开口道:“的确,以当下的国势,我们不用担心外人,真正要担心的是自己人!那些混账玩意,唯恐天下不乱,全都该杀!”

章惇如此生气,其余众人也是心有戚戚。

就在一个多月之前,有几份报纸先后披露了张方平的一份密奏。

其中提到张相公早就预见了海外的叛乱,并且上书提醒陛下,加以防范,只是因为某些人的阻挠和忽视,这份极富先见之明的奏疏,没有得到重视,结果等到发现问题之时,海外大乱,光是天竺,就有百万造反乱贼,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按理说密奏除了政事堂和六部重臣之外,连普通的官员也不能看到,真不知道这些报纸是怎么拿到的,堪称神通广大。

更令人讶异的是越来越多的报纸跟进,最初只是披露几个段落,后来则是长篇累牍,引用张方平的观点,还有许多学者文人,报纸主笔,跟进报道,撰写社评。

矛头所指,越来越清晰,那就是王宁安,还有政事堂!

而且这一轮的操作有着明确的步骤,非常巧妙,层层递进……比如张方平批评对海外过于严厉,搜刮过度,激起民变。

当天竺等地叛乱扩大的时候,报纸就一致称赞张方平有先见之明,是真知灼见,高屋建瓴。

随着叛乱加深,贸易受到影响,累及民生,他们又跟进报道,拿出张方平的某些观点,说政事堂盘剥无度,以霸道和权术驾驭藩国,不行仁政,害人害己,生民无辜,宰执误国。

总而言之,在这些人的盛赞之下,张方平成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而站在张相公对面的政事堂,就成了蛮横无能之辈。

自然而然,就有一股强烈的呼声,认为张相公老诚谋国,应当重归政事堂,只有张相公才能拯救危局。

恰巧,这段时间,张方平也到了开封,几个书院请他过去讲学,开封的士绅,致仕的官员,还有许许多多人,全都去拜会张方平,老相公有什么意见,立刻就会见诸报端,变成抨击政事堂的工具。

在众人的簇拥和报纸盛赞之下,一生谨慎的张相公也变得飘飘然了,他对朝局提出的批评越来越尖锐。

其中他咒骂最多的就是信用币制,他认为朝廷上下,不无小人和居心叵测之徒,没有了金银约束,肆无忌惮,发行新钞,只会酿成巨患,如今粮价暴涨,物价奇高,老百姓怨声载道,都跟新钞发行有关。

唯有废除新钞,重回金银本位,物价必然下降,和海外的贸易也会正常起来,大宋的困局才能迎刃而解。

张方平的意见,被许多人当成了金科玉律,到处传扬,许多学堂书院,各地的年轻人,都奉为圭臬,动不动就能听到张相公如何如何看,朝廷的作法大错特错……章惇是忧心忡忡,“师父,张方平的这套说辞,根本是颠倒黑白,胡说八道,遗祸无穷,弟子以为,应当立刻把老东西抓起来,把他身边的人的,包括那些替他摇旗呐喊的,都给抓起来,不杀几个,就封不住他们的嘴!”

吕惠卿也道:“虽然他们说两句,不会怎么样,但是民心浮动,老百姓不信任朝廷,我们颁布什么政令,都会受到质疑,难以落实,的确是大问题,师父,我看政事堂要有态度!”

“什么态度?吉甫兄,你就是太手软了,应该杀,他们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砍下几颗脑袋,天下就安定不了!”章惇是极力主张动手。

王宁安默默算了算时间,他给天竺方面三个月,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稍微等一等,张方平没那么大本事,也没有那么多拥趸,他现在就是膨胀起来的河豚,关键是他背后的那伙人……这一次我们要彻底算账了,一定给我摸清楚,然后一窝端了!”

“弟子遵命!”

章惇兴奋道,他已经准备许久了,就等着大开杀戒呢!

……

这边网已经撒下去了,可张方平那边,还没有察觉,老头子还处在非常兴奋地状态,简直有点枯木逢春的架势。

致仕之后,那一段的寂寞能让人发疯,如今又有人围在身边,又有人顶礼膜拜,到处都是前呼后拥,到处都是崇拜的目光,哪怕几十年的宦海历练,他也把持不住。

朝廷的确错了,老夫身为重臣,理当匡扶社稷,铲除奸佞,哪怕会因此得罪人,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张方平不断讲学,写文章,发表意见,比在朝堂的时候还要繁忙。他觉得光是自己一个人还不成,应该拉拢更多的人,才能扭转乾坤。

虽然很不欣赏文彦博,但是不得不说,文相公是唯一还够份量的人选。张方平抽出了半天功夫,前来拜会老文。

毕竟是平辈的大佬,老文不好拒之门外,见面后张方平就说道:“小弟人微言轻,见识浅薄,远不及宽夫兄睿智深远,德隆望尊……宽夫兄若是能挺身而出,为苍生直言,小弟愿意追随宽夫兄左右,给你当马前卒!”

文彦博看了看脸色红润,声音高亢的张方平,突然摇了摇头……真像啊,真像自己啊!

那些年老文也是起起落落,刚开始坐冷板凳的时候,文彦博比张方平还要热切,一心盼着重新爬起来,再度执掌大权,张方平的狂热和当年的他,一般不二。

此刻的文彦博,依旧追逐权势,想着东山再起,但是经历次数多了,他反而冷静了,至少不会像张方平这么迷糊!

“安道兄,你的主张当中,最主要的是恢复金本位,我说的没错吧?”

“嗯,的确如此,宽夫兄,有问题吗?”

文彦博淡淡一笑,“不敢,只是老夫觉得,假如恢复金本位,物价必然回落,影响或许更大!”

“怎么会!”

张方平用力摇头,“宽夫兄,民生艰难,物价降下来,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怎么能说不好?”

“哈哈哈!”

文彦博翻身的大笑,“安道兄,老夫不想评论是非,只是单纯以经济运行来看,物价下降,貌似更加可怕!”

张方平强忍着怒火,“愿闻高论。”

“很简单,老百姓常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危难的时候,拉别人一把,能得到成倍的回报,扶危济弱才会被人人推崇……你想过没有,假如在物价下降的条件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什么情况?”

“你今天帮了别人,以后拿到的回报就会打折……说的更直白点,这个月劳动值10元,下个月劳动就值8元。人往高处走,谁都盼着一代更比一代强,假如物价下来,收入也会跟着越来越降低,大多数人没有了盼头,不敢花钱,整个国家都会死气沉沉,无可救药。”

文彦博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张方平是一句也听不进去。

他实在是弄不懂,物价和行善有什么关系,也想不通,为什么物价下降,老百姓就没了盼头,风马牛不相及,莫名其妙啊!

“宽夫兄,恕小弟愚鲁,实在是不明白你的高论……小弟斗胆说一句,宽夫兄是不准备伸出援手了?”

文彦博两手一摊,“安道兄,非是老夫不愿意帮忙,而是不能帮忙!”

“唉!宽夫兄,那小弟只能告辞了!”

张方平气昂昂,离了草堂……文彦博看着他的背影,不停摇头,有些人就是学艺不精,脑袋不清……你们要是这么下去,没准真让王宁安赢了。文彦博没心思去劝说张方平什么,你愿意被人捧着,被人尊着,那是自己选的……只是你真当自己料事如神,有通天彻地的本事,那就太可笑了!

显然,张方平没有老文的见识和格局,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继续奔波,登坛讲学,原来蛰伏在开封的致仕官员,理学门人,还有更多凑热闹的落魄文人,全都集中在一起了。

每当传来什么不好的消息,他们都跟过年似的。

瞧瞧,这就是不听我们的下场!

倒要看看,政事堂能有什么本事?

一转眼,三个月之期还差了十天,一份从天竺送来的战报,摆在了首相的案头……nt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收藏:.手机版网址:m.

第254章 打出来的奴才第708章 都抓起来第817章 吃货拯救世界第1070章 工程师和循吏第353章 建立在仇恨上的渤海国第964章 手段各出的学生们第653章 太子的使命第918章 文明执法第570章 疯狂抢购的江卿第994章 朕是不一样的皇帝第554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第649章 我们造反吧第562章 新交子第732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860章 天牢蹲出来的学问第350章 无耻的王宁安第83章 大龙头第621章 宰相挨打了第415章 三皇之战第601章 陷入绝境的董毡第682章 该设立个参谋部第381章 皇位和燕云第564章 碾压第823章 崩第259章 你们想多了第618章 下重手第633章 韩琦错了第330章 兵行险招第459章 他们这是欺君第352章 横空出世惊大辽第860章 天牢蹲出来的学问第585章 对付文人的高招第738章 拗相公要加油第668章 杨广是个好皇帝第230章 还是有聪明人的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1072章 司马光的不甘心第1119章 强制退休第272章 纨绔的价值第300章 决战之债务吃人第423章 一门两国公第919章 司马光发威第855章 文彦博的如意算盘第200章 皇帝当媒人第349章 不养废物第1149章 狗牙儿在行动第605章 投机者贾章第225章 千万大单第639章 泰山压顶, 西夏剧变第6章 罚与赏第391章 任性的皇帝第1052章 可怕的印花税第414章 御驾亲征第438章 文彦博沦陷了第1078章 快速改革的新政学会第794章 做官当如包希仁第71章 杨九妹第471章 围剿崔家第125章 龙弦琴和龙涎香第935章 狗急跳墙第91章 没有皇帝是简单的第730章 朝廷又来人了第499章 钱暧的野望第269章 天不收你我收你第411章 杀了一个国丈第559章 清查交子务第199章 给皇帝的当头棒喝第328章 消失的国度第280章 曹国舅飞升记第674章 一杆旗号第943章 秀才科第625章 坚决改革的赵祯第849章 下三滥对下三滥第385章 赵祯学坏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新局第974章 阳谋对阳谋第398章 死也逃不掉第436章 荣耀属于吾皇第238章 一起去岭南第738章 拗相公要加油第641章 举国求战第699章 交锋陈琳第190章 王大词人的传说第969章 六艺乱斗的开始第499章 钱暧的野望第671章 不怕天谴的人完本感言+新书计划第832章 恐怖的师徒第933章 牢头变知府第523章 要变法了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343章 二程很尴尬第566章 跌落云端的江卿第1149章 狗牙儿在行动第906章 欢乐的技工学院第104章 被瓜分了第636章 别放走了铁鹞子第446章 王家军遇到对手了第260章 滇铜来了第788章 赵祯的巅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