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很值钱的六艺学生

自从王宁安提议支持重建渤海国,这个灭亡了一百多年的国家才重新进入大家的眼帘。

很多人只知道渤海国的名字,好在京城各种资料繁多,从故纸堆中翻出来了许多文件,稍微整理,大家就发现这个渤海国可真是了不得,正好唯有辽国的东半边,隔着鸭绿江,就是高丽。

在唐朝的时候,武则天先后派遣四次人马,每次都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兵力,损兵折将,好不容易平定了辽东,建立起忽汗州,后来升格为渤海国,正式成为大唐的藩属之一。

伴随着契丹崛起,渤海国被辽太祖攻破,渤海故地成为了隶属辽国的东丹国,后来东丹国也灭亡,整个渤海国并入了大辽的版图。

看到这些,人们就难免浮想联翩,假如渤海国还存在,辽国的东边就有了一个强敌,到时候大宋受到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唐代的时候,渤海国和大宋商贸往来,十分绵密,登州一代就是靠着对渤海国的贸易,繁荣起来。

重建渤海国,走海路通商,不但有利润可图,还能分化辽国,为夺取燕云十六州铺路。

不得不说,这是一招很妙的棋。

王宁安的主张在朝堂上遭到了相公们的集体抵制,可是在民间却显得十分受欢迎,很多在京的士子,各个衙门的官僚小吏,凑在一起的时候,总喜欢聊一聊,绝大多数人都怀着收复燕云的念头,扶持渤海国,正式恢复燕云的第一步。

越来越多的人都忍不住感叹,“王大人年纪轻轻,一心谋国,奈何当道诸公,皆是鼠胆之辈,竖子不足与谋!”

“人家封妻荫子,高官厚禄,谁舍得冒险啊!万一打输了,岂不是什么都没有了!”

又有人抱怨道:“当朝诸公那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燕云十六州,多好的地方,要是拿回来,最起码增加十六个知府,上百个知县,没准咱们还能捞到一个呢!”

“是啊是啊,这京城的冷衙门是真没意思,混来混去,连个仆人都请不起,少不得都想辞官不做,哪怕去皇家银行,能做个襄理也行啊!”

提到了皇家银行,许多人来了兴趣,讨论越发热烈。

其实王宁安在朝堂上遇到了铁板一块,到处都是反对自己的声音,那是他没有往下看,折腾这么多年,做了那么多事,得罪了许多人,可是也收获了很多人心。

就拿这次范仲淹进京来说,他是送六艺学子应考的。

皇佑五年,是每四年一届的科举之年,和明清三年一次大比不同,宋代是四年一次,六艺学堂也创办了六七年,搜罗了一大批优秀学子,是想在科举场上,一展身手的。

不过他们很快发现,眼下的科场,很不利于六艺的学生,宋初的时候,仿效唐朝,以诗词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从而产生了西昆体,这种诗体追求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很是空洞无物。此时从一点就可以判断出来西昆体的失败,那就是后世之人,都能背得出几首宋词,却鲜有人能背出宋诗。

扭转这种荒唐现象的人是范仲淹!

老范在主持庆历新政的时候,其中兴学是很重要的一项,除了在地方广设官学之外,老范还改革科举内容,把诗词降到了次等,考核的主要内容变成了策论。

他希望通过策论,选择真正有学识的年轻人,充当改革健将,推行庆历新政。

可随着老范被赶出朝廷,科举改革半途而废。

虽然策论取代了诗词,但是空洞华丽的文风依旧主导了科场,如今流行的文体是太学体。

什么叫太学体呢?

说起来很麻烦,打个比喻,后世的很多专家大家一定不陌生,为了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把很简单的道理非要包装的花里胡哨,弄一大堆概念啊,公式啊,定义啊,倒把人给弄糊涂了……总而言之,就是不说人话!

专家都是大学出来的,人家“太学体”比专家还多了一点,显然就是更加过分了,太学体的总体特点就是险怪艰涩,非要弄一些看不懂的字,听不懂的话,以彰显他们的学识渊博,不同凡响……

老范看到自己的改革跑偏了,十分痛心,欧阳修就给六艺的学生一个建议,暂时再等四年,下一科朝廷必然会改革,他已经从赵祯那里得到消息,皇帝已经很厌恶太学体了。

就这样,六艺学生都答应等四年。

可问题是京城过日子,花钱跟流水似的,富裕人家还好说,有些家庭条件稍差的,就没法维持了。

正好这时候皇家银行站稳了脚跟,要扩充业务,之前王宁安已经从六艺学堂弄来了一帮学生,这回扩充规模,也来个考核招聘。

王宁安一共安排了三场,头两场是笔试,一场基础算学,一场会计入门,然后第三场是面试。

一个银行招工,大家伙也没当回事。

可接下来一个消息,把所有人都炸得七荤八素!

通过银行考核的人员一共43人,其中40人来自六艺学堂,这不算什么,问题是前三名直接被聘为皇家银行的经理,年薪5000贯!

这是什么概念?

咱们包大人一年到头,各种粮食、布匹、调味料、腊肉,总之,都折成钱,相当于3000贯!

天可怜见!

包拯在家守孝十年,入朝为官十多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就拿到了3000贯……当然,这3000贯已经非常丰厚了,包大人拿着心里还愧疚呢!毕竟大宋最穷的一个府,每年的赋税也是3000贯!

谁都知道,宋代的俸禄非常丰厚,那六艺学堂的人,居然一工作,就拿到了比官员还丰厚的报酬,这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有人私相授受,损公肥私?

一时间群情激愤,大家伙把矛头都对准了王宁安,说他厚遇门人,居心不良,是拿皇家的钱,去养六艺的人。

这事自然闹到了赵祯那里,皇帝陛下也吓坏了,怎么会开那么高的薪俸,实在是没有道理!

不得已,把王宁安叫到了宫中。

“王卿,你给朕解释解释,凭什么你们的新生,比起朕的宰相挣得还多?这是怎么回事?”

王宁安两手一摊,他也是没有办法。

汴京商业本来就繁荣,随着皇家银行创立,京城的金融人才缺口多达一万多人!

其中精通算学的高端人才要3000以上,可以往汴京的所有账房先生加起来,才四千多人,而且其中八成以上,是传统的账房,只会计流水账和简单的加减,根本不够格!

好些京城的大商行为了处理复杂的商业问题,不得不出巨资,跑到平县挖角人才,一个平县的账房有人开到了1000贯,在钱庄做过的,直接3000贯起步。

那些六艺学堂培养出来的,有人叫价到了10000贯,还是有价无市。弄得很多人不得不送房子,提供仆人,衣食住行,各种全都包了,还许诺分红!

这样算起来,一个六艺学堂出来的金融商业人才,一年差不多能赚到30000贯,比起当朝的宰执还要多!

“陛下,臣给开5000贯,已经算是很低了,这帮小兔崽子有心科举,不愿意给普通商人打工,不然,就算三五万贯也是有人愿意出的,不信您去问问国舅爷?”

还真别说,赵祯没信王宁安的忽悠,直接把曹佾找来,一问之下,曹佾连忙说道:“陛下,别人不说,王大人有几个学生,他们替臣干活,臣愿意给他们每年十万贯!”

赵祯把眉头紧皱,近乎咆哮道:“景休,按你的说法,岂不是这些人比起十年寒窗的士子要值钱千百倍吗?”

曹佾明显感到了姐夫的怒火,可是他也不能欺君啊,只好老实说道:“陛下,实不相瞒,苦读的酸儒就算给臣钱,臣也不敢用他们,这帮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

“哼!”

赵祯怒道:“朕不信,朕一点都不信!”

王宁安满不在乎,“真金不怕火炼,陛下若是不信,可择日考核,一试便知。”

第42章 王家军的第一战第110章 笼络人心第947章 发飙第266章 调教纨绔第568章 张方平的真正使命第481章 大破质子军第523章 要变法了第992章 得罪女人的下场第1028章 全面查封第706章 杀向政事堂第433章 幽州交给你了第832章 恐怖的师徒第176章 不要和王宁安谈生意第690章 损失很惨重第50章 御批三国第75章 很惨的杨大公子第512章 醉翁悟道第862章 打脸不隔夜第446章 王家军遇到对手了第309章 很强势第1138章 王雱真疯了第40章 弓箭社第1134章 军衔制第111章 装完就跑第237章 充军第90章 兵器宝库第831章 不费吐沫费腰第96章 专业和上意第289章 王家老大第461章 不死世家第994章 朕是不一样的皇帝第736章 要命的罪证第556章 我是来杀人的第239章 平县不平常第620章 大改革第255章 皇帝的报复第226章 一碗奶茶的生意第205章 官场屠夫第1109章 宽夫兄,你可以休息了第1007章 不得人心的文彦博第1017章 疯了第303章 决战之横财第1093章 杀上门的曹太后第1062章 强势通过第819章 行者,王安石第1057章 文相公要入会第442章 窘迫的耶律洪基第788章 赵祯的巅峰时刻第303章 决战之横财第454章 收个学生司马光第339章 争斗的开始第709章 急需人才的西域第1001章 乱起货币第675章 旗号也能吓死人第489章 宝刀不老第176章 不要和王宁安谈生意第469章 有用的小人第1022章 没本事,不奸臣第744章 大宋的西进运动第861章 文彦博的挑衅第964章 手段各出的学生们第1081章 一个灭村大案第332章 赵祯搞事情第14章 二伯的秘密第91章 没有皇帝是简单的第144章 禁酒第876章 炮打李谅祚第95章 赈灾妙法第1049章 大家都要修铁路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194章 被鄙视了第405章 小人得志第251章 一路杀戮泣鬼神第78章 人或为鱼鳖第154章 杀到辽国去第47章 上当的包大人第771章 厉害了,太子第1066章 逐步废奴第648章 狠辣的李谅祚第293章 敌人总动员第88章 王宁安的损主意第603章 拓地两千里第507章 小人蒋之奇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第643章 六千刀第843章 皇后是个贤内助第949章 忙碌的赵曙第880章 西夏来降第295章 人心所向第661章 杀一于阗人,十倍偿之第154章 杀到辽国去第903章 苦力换农夫第740章 凶狠的文官第1022章 没本事,不奸臣第269章 天不收你我收你第1094章 狗牙儿回来了第754章 朕老且病矣第1027章 金融集团的反扑第657章 大宋的大气魄第685章 国事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