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前所未有的学校

外行领导内行,政治代替专业,一意媚上……真些官场弊病,在回河之争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醉翁,朝堂衮衮诸公,无不是孔孟门徒,学的是儒家教化,诗词歌赋,文学造诣,冠绝历代。可是孔老夫子没有告诉人们如何治河,孟老夫子也没有教给后人理财,至于天文、历法、算术、测绘、地理、工程……更是一点没有,光是会做人,就能做好官吗?光是品行高洁,就能富国裕民吗?”

“先秦时候,儒家弟子尚且学习六艺,汉唐的诗人儒者,无不能提三尺剑,为国戍边,征战沙场。到了大宋,承平百年,文恬武嬉,儒者皓穷经,再也不能仗剑杀人,更舍不得亲力亲为,只知道闭门造车,坐井观天。假如朝堂之上,能有一半的大臣肯沿着黄河走一走,肯拿起尺子,测量河道落差,肯观察水势情况,就断然不会支持恢复故道这种荒唐的主张!”

王宁安沉重说道:“醉翁,晚生不敢诋毁儒家经学,但是晚生以为光靠着经义,远远不够,朝廷需要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醉翁应当把这副担子挑起来,替大宋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晚生不才,愿意倾尽全力,辅助先生,不管用钱,还是用人,晚生都竭尽所能!”

听完了王宁安的长篇大论,欧阳修震惊了。

王宁安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角度。

以往欧阳修总是认为夏悚等人主张回河,是私心作祟,不顾苍生黎民,是小人,是奸佞……至于富弼和韩琦,他们没有仗义执言,没有劝谏皇帝,就是逢君之恶,失去了风骨,十分可恶!

正因为失望,欧阳修才想辞官不做,不和他们同流合污。

可是王宁安的一番话,让欧阳修有了更多的思考。

自从科举制确立以来,以文章经义选官,只要学问好,就能牧守一方,宰执天下,这并没有错,可是光有会写文章的人成吗?

儒家子弟总是宣扬一窍通百窍通,懂了圣贤之道,学会了最高深的学问,其他的东西还不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欧阳修曾经深信不疑,可是这些日子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彻底动摇了。

王则叛乱,面对成千上万的人马,他束手无策,面对黄河改道,他几次上书,却石沉大海,一点用处没有。

圣人之学,说到底是教人做人,做官的。

唯独没有教人做事!做实事!

官员想的是利害得失,想的是头上的帽子,屁股下面的位置,就拿富弼和韩琦来说,几年之前,他们是庆历新政的干将,不计得失,一心为国……经过了挫折之后,他们锋芒收敛,变得温文儒雅,举止有度,堪称标准的宰辅。

回河之争,他们不再以苍生为念,失败了又如何,反正有夏悚顶着,成功了也不过是贾昌朝捡便宜……

天下事坏就坏在了党同伐异上!

要想治疗痼疾,最好的办法就是专业。

“醉翁,其实阻止修六塔河并不困难,只要计算出河道落差,还有黄河的水流量,一尺长的脚,总不能穿半尺的鞋吧?之所以困难重重,就是我大宋的士人缺少务实精神,凡是靠着想象,靠着脑袋一热,全凭感性热情,缺少理智思考,又人云亦云,盲目跟随,才会出现一大堆的问题,晚生以为,纠正世风,大力办学,刻不容缓,醉翁以为然否?”

欧阳修愣了一下,突然老脸通红。

初到沧州的时候,王宁安就和他辩论过庆历新政,这一次王宁安的话,又点出了更重要的问题。

当初几位相公不就是为了洗雪西夏之耻,急于富国强兵,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脑袋瓜热,一股脑抛出一大堆的新政,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草草收场……假使当年能仔细研究推敲,真正去走访百姓,下功夫研究,提出的策略更加合适,庆历新政没准就能推行,大宋说不定就会中兴……

想到这里,欧阳修越觉得王宁安的提议太好了。

办学!

办一所前所未有的学堂!

不光教给学生圣人微言大义,还要教给他们天文历法、兵书战策、算学医学,总之一切有用的学问,全都能学到!

欧阳修像是疯了一样,喃喃自语,脸上冒着红光,眼睛越来越亮,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终于想通了,困扰了多年的心结打开了。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庆历新政就是个不成熟的早产儿,夭折难免。

要想救国救民,就要从教化开始,从培养人才开始……王宁安这小子真是个鬼才,他给自己点名了方向啊!

欧阳修抓着山羊胡,老脸笑成了菊花。

……

“成了!”

王宁安同样笑得开心灿烂,在黄河决堤之前,他就忽悠欧阳修,希望老先生在沧州办学。

他要展生意,练兵赚钱,不管哪一样,都离不开识字的人才。偏偏沧州又是文化的沙漠,缺少鸿儒,倘若欧阳修能够在沧州办学,老先生的旗号打起来,势必天下人才,云集沧州,做梦都能笑醒了。

自从朝廷坚持回河,王宁安那点可怜的报国之心都烟消云散了,他给欧阳修说得这一套,完全就是画饼充饥。

一个书院,能改变大宋最好,不能改变,也没啥损失,关键是给王家的事业培养足够的人才。

可怜的醉翁还迷迷糊糊,没有看透王宁安的险恶用心,反而乐颠颠成了王家的打工仔。

老夫子别提多勤奋了,到了沧州,连儿子都没看,直接去了城隍庙。

这一块地还挺有说头,当初是崔钰捐给包拯的,后来王宁安弄到手,想用来办学,只是欧阳修走了一圈,不停摇头。

“太小了,太小了。既然要教授各种学问,至少要有个观星台,还要有跑马场,农桑水利,一样不能少。”老夫子嘿嘿笑着,“王二郎,你不是要全力资助老夫吗,我说的能做到吗?”

“能!”

王宁安咬着后槽牙说道:“醉翁,我把学校建起来,讲师可要靠你才行。”

“没问题,这点人老夫还是能请来的。”

欧阳修大包大揽,可是他往学校的新址一看,顿时惊掉了下巴。

王宁安选择邻近野狼谷的位置,一共划出了三座山谷,山前有一条两章多宽的溪流,夹在山谷和溪流中间,有差不多一千亩的空地,一眼望不到头。王家的部曲,土塔村的百姓,弓箭社的成员,还有随同王良璟回来的青壮,全都投入。

先是砍伐光树木杂草,然后铺上混杂的三合土,用石滚子压平,一个足以跑马的空地出来了。

紧挨着山谷,是一排排的房舍,欧阳修看得眼睛都花了。

“这是要装多少人啊?”

“当然是多多益善了。”王宁安笑道:“听说醉翁兴学,谁不过来捧场!已经有三千多人来报名了,就凭先生的号召力,那可比王则强多了,只要登高一呼,天下响应……”

“你给我闭嘴!”

欧阳修可懒得听王宁安胡说八道了,汴京太学也不过三千学生,王宁安这小子弄了三千人,是想累死老夫啊!

二话不说,赶快回去,多写几封书信,赶快求援,来的是越多越好。

看着欧阳修仓皇的背影,王宁安别提多得意了。

看以后谁敢小瞧我的部下,王家的部曲都是文坛盟主的弟子,苏大胡子的师兄,倍儿有面子!

第444章 雄关如铁,何惧胡儿第333章 对比很强烈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417章 一起发疯的君臣第1101章 迁都第1069章 熊与熊孩子第796章 横刀立马狄相公第353章 建立在仇恨上的渤海国第539章 大杀四方第907章 晏几道捅娄子了第960章 杀神王宗翰第334章 来自六艺的学霸第1038章 立法第777章 万国来朝第659章 天兵至第1113章 真的有金山第991章 凶猛的炮兵第33章 进击的包拯第984章 天子要霸气第461章 不死世家第686章 自投罗网的两个蠢货第877章 死得憋屈第416章 大宋必胜第488章 虽远必诛第624章 金殿辩论第64章 拉皇帝下水第1103章 收拾宗室第618章 下重手第286章 昂贵的铜镜第858章 定海神针第1119章 强制退休第665章 值钱的于阗人第246章 赵宗景立功了第396章 锁定赵允让第412章 不败杨家将第655章 他们还在战斗第627章 杀出来的变法第704章 沈端招了第396章 锁定赵允让第664章 融合的开始第871章 开启殖民时代第1086章 首相被诬陷第467章 比人可怕的是老天爷第499章 钱暧的野望第1144章 晚节不保第760章 盗墓贼也能立大功第843章 皇后是个贤内助第946章 火烧粮仓第273章 被狄青怀疑了第1023章 蔡京的表演第119章 超级宝库第740章 凶狠的文官第1152章 横扫请愿团第124章 大家都爱吃龙肉第1114章 巨额财产第605章 投机者贾章第952章 勤劳的文相公第96章 专业和上意第271章 一不小心受贿了第516章 彩礼伤不起第155章 王家军的胜利第1022章 没本事,不奸臣第908章 王安石教子第486章 枭雄之姿第511章 老斗士欧阳修第306章 财相第586章 审计司在行动第44章 北地马的传说第694章 灭尽十万兵的毒计第1119章 强制退休第208章 一定要在东华门第598章 斩杀第一勇士第66章 沦为配角的欧阳修第333章 对比很强烈第126章 王老师的礼物第554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第944章 漕粮之战第322章 汴京赛马场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战第900章 海外订单第827章 皇帝不好当第961章 铁路通了第1104章 轮到曹太后了第132章 传说中的娃娃亲第34章 大辽武士第1101章 迁都第294章 王宁安的死党第440章 天下第一学堂第246章 赵宗景立功了第960章 杀神王宗翰第911章 王爷问案上架感言和更新计划第1090章 曹太后出手了第102章 不服气第428章 当汉人挺好第1107章 短兵相接上架感言和更新计划第1057章 文相公要入会第519章 天恩第746章 两个三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