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内阁问案

对于皇上的商战论,宗泽从种师道那里知道一些,皇上也曾警告过众臣尽量不要外传,这次在南书房是第一次听皇上说。不过以他的聪明,不一会就明白了过来。

“宗泽啊,今天事情办得怎样了?”

“启禀皇上,微臣今天奉命与黄公公到了蔡王府,领皇上口谕,将撞人的肇事者带到宗正寺,问明此人乃王府管家徐海,因不是皇室中人,黄公公把人交给了我五城兵马指挥,经巡哨营审讯和沈揭、刘光世二人指证,徐海对他本人的行为供认无疑,这是徐海的口供,人犯现已移交刑部处理。”

事情的经过我大体已经知道了,只是略微看了一下。

“宗泽,你给大伙说说。”

宗泽把今天在蔡王府门口的事情详详细细的说了出来,开始时大家听说是蔡王府管家徐海撞伤人,刚好给皇上知道,这是徐海行了背运,要是不是遇到皇上的话,这等小事蔡王府却不会当它一回事,连屁也不用放一个,蔡王府的虎须谁敢乱捋?

但听到后面当事人是沈揭和证人刘光世时,已经有人开始皱眉了,这徐海可还真背啊。

苏辙是急性子,听到沈揭,忙道:“宗将军,你说的沈揭可是沈存中沈括的孙子?”

“不错,沈揭正是沈括的孙子,他父亲在西北军兵器监总监、高级参军沈良。”种师道在一旁插话。

我一听沈括,心中一惊,这沈括在后世可是为许多人所熟知的大科学家,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才。沈括,字存中,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沈括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四川简州和京城开封等地,有机会接触社会,对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有所了解,增长了不少见闻,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才智。他二十四岁开始踏上仕途,最初做海州沭阳县主簿,以后历任东海、宁国、宛丘等县县令。三十三岁考中进士,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掌管刑讼审讯。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宋神宗熙宁五年,兼任提举司天监,职掌观测天象,推算历书。接着,沈括又担任了史馆检讨,熙宁六年做集贤院校理。因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他有机会读到了更多的皇家藏书,充实了自己的学识。1075年曾出使辽国,进行边界谈判,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宋神宗熙宁二年,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代表王安石被任命做宰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变法运动。沈括积极参预变法运动,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要官职。熙宁九年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被诬劾贬官,出知宣州。三年后,为抵御西夏,改知延州,兼任陕西路经略安抚使。因守边有功,元丰五年升龙图阁直学士。但是不久又遭诬陷,降职做均州团练副使。沈括花费十二年心血编修的《天下州县图》就是在此时完成的,因此被特许亲自到汴京进呈。次年,定居润州(今江苏省镇江东郊)梦溪园,在那里安度晚年。

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

可惜啊,他在六年前去世了,不然我可以找他来,用我在后世的知识给他予以补充,说不定他可以为大宋制出一些划时代的东西来,那我可轻松多了。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指南针人工磁化的两种方法之一就是沈括所说的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的方法,而据说在宋朝,人们将**装填在竹筒里,**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世界上第一种**火箭就是沈括发明的。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不过当年的沈氏三杰中还有个沈括的儿子沈良在世,想来可以和沈括并称三杰的人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况沈良如今做到了西北军的兵器总监,也算是个人才。我心中突然动了个念头,在这个时代,虽然我不会制造飞机大炮,但好歹我有他们所不拥有的知识,可以指导他们啊。

“这沈揭是有功名在身的,两浙路举人第一名啊,况且沈家在两浙也是望族,京中多有故旧,何况证人刘光世也是世袭都尉、永兴军路知军刘延庆将军的儿子,这徐海怎么会这么的不小心?”范纯礼感叹的道。

除宗泽外,诸人不由又皱了皱眉。

“李清臣,你是御史台大夫,你说这事该如何?”

“禀陛下,按宋律,以民犯官,且如徐海般情节严重者,当杖责一百,刺配流放千里。不过老臣以为,毕竟徐海是蔡王府的管家,事牵皇室中人,若按律责罚未免蔡王府脸上不好看,陛下不如法外施恩,从轻处理。”

“好吧,你们三司发回重审,明日早朝时再行禀报给朕。”

“李清臣啊。”

“微臣在。”

“你知道朕为什么让你担任御史台大夫吗?”

来了,李清臣知道,今天皇上特意让自己来不会这么简单,其实众人都知道,历来御史台大夫都是遴选为相者的冤家对头,如王安石与司马光、富弼与蒋之奇、章淳与邹浩和李清臣等,而这一次,韩忠彦与李清臣本是生死之交,李清臣又是韩忠彦的妹夫,难道皇上会不知道?

第四章 童贯之论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十六章 雷霆万钧第九十七章 驻军互市第八十八章 危险试验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九十三章 杨家耳目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四章 童贯之论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机第十九章 整军待旦第一百零三章 吕氏疯子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二十七章 皇亲国戚第五十五章 两浙沈家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会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四十四章 种帅心思第五十章 战争实质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势第二十九章 种浩之计第六十章 韩氏遗孀第一百零四章 主动出击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十章 隐忍不发第七十六章 牵制守军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七十三章 会聚秦州第一百章 改变观念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七十五章 首战铁山第八十八章 危险试验第一百零六章 长途奔袭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二十一章 名将出山第一百零三章 吕氏疯子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第十六章 雷霆万钧第三十一章 商战告捷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第九十三章 杨家耳目第二十一章 名将出山第五十章 战争实质第八十章 朝臣之见第六十八章 逆首脱逃第二章 借尸还魂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八章 计算形势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四十五章 人才辈出第十九章 整军待旦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一百零七章 破敌前夕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五十章 战争实质第六十三章 惊天一击第七十六章 牵制守军第十四章 山雨欲来第三十七章 西北大员第十三章 种帅言兵第十四章 山雨欲来第一章 陆判说史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五十三章 郓城宋江第二章 借尸还魂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六十八章 逆首脱逃第八十五章 高产粮食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十一章 四方势力第四十三章 所见略同第一百零四章 主动出击第一百零一章 一个圈套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七十四章 进击兰州第四十三章 所见略同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八十章 朝臣之见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四十七章 定计西北第二十章 侍卫首领第八十五章 高产粮食第五十四章 捉弄种帅第二十三章 官商结合第二十章 侍卫首领第三十章 宫内宫外第八十六章 东海余孽第三十二章 内阁问案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七十六章 牵制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