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所见略同

我大吃一惊,这番局势却是从来没有想过。中华泱泱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帝王权术、阴谋阳谋交织的历史,人心险恶,常杀人于无形;鬼蜮伎俩,尤甚于刀枪斧钺。古往今来,科技水平或有先进之分,政治智慧却无高下之别,以我在现世中经历,纵天纵英才,回到古代,与终生浸淫于阴谋诡诈之间,揣摩驭下之术的大臣将相比较,其政治智慧、经验之高下立见。就是一名宫女出身的贵妃,也比我有时候见识要高。

其实现在的宋、辽、夏三国,和我早些时候与朱武计算宋、辽与女真的局势是一样的,只是这一段时间的事情经历得太顺了,让我眼高过顶,太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若不是郑贵妃提醒,差点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想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朱武,这家伙到那里去了。

“嗬嗬,郑妃不愧是高太皇太后的女押班,见识不凡,说得不错,与朕的观点不谋而合。小林子,传童贯,到南书房。”说完,我又向王皇后道:“皇后,你与两位爱妃先聊着,朕找童总管了解一些事。”

而此时的朱武,正在种师道府中闲聊。

“我说种尚书啊,最近是忙得昏头转向了吧,怎么我每次造访都见不到你呢,是不是官当大了,你眼中只有皇上,把我们的一众老友全都要拉下。”朱武一边打趣的向种师道说着,并一边做出摇头晃脑的样子。

种师道看着这个为大宋山河的重振辛苦操劳的鬼谷门人,心中一阵感慨,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不过朱武历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番前来,定是有什么事。

“朱先生说笑了,种某和犬子能有今天,还多亏先生照应,那敢拉下先生呢,不知朱先生今天前来有什么吩咐?”

“吩咐倒是不敢,不过朱某明天就要到北国去了,临行之前来向种尚书说一声而已。”

“去北国?”种师道一阵惊诧。

关于让朱武去北国谋划契丹、女真两族之事,我曾告诉朱武不能让其它人知道,所以种师道也不知道我和朱武两人曾商议过这些事情,对朱武到北国去感到惊异。

“是啊,鬼谷门中在北国有些事情要我前去处理,只好去一趟,京中之事,我就无法和大家一起共赴风雨了,还请种尚书和其它好友见谅,并请种尚书代我向皇上说一声。”

种师道心中感到一阵遗憾,以朱武的胸中谋略,要是能留在京师中辅佐皇上,再加上皇上的英明,那绝对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宋的中兴则是指日可待。

“那朱先生什么时候回来?”

“这我可说不准了,少则半年,多则两年,到时你们大家可能已经是大宋的中兴之臣了,朱某在此先行恭贺。不过我可要提醒种尚书一句,这次皇上任用吕惠卿为西北经略大臣,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我只希望皇上小心行事,以免适得其反,对西夏不可逼得太急,一口吃不下一个大胖子,何况这大胖子旁边还有一个强盗在虎视眈眈,白让人拾了渔翁之利。”

“告辞了。”

朱武见种师道听了自己的话在陷入沉思,便起身告辞。甫料刚一出厅门口,却见到了皇上和童贯、小林子三人。

“朱先生行色匆匆,莫非是这么快就要到北国去了?”

“小民朱武参见皇上。”

“微臣种师道参见皇上。”

“两位起来说话。”

“回禀皇上,小民明天就要到北国去了,请皇上示下。”

种师道则吃了一惊,他不明白皇上怎么会知道朱武要到北国,难道他们两人有什么秘密,想着,不由用眼偷偷的扫向皇上和朱武两人,看看是怎么回事。

“朱先生远行前,朕给你四个字:遇金则分。谨祝先生北行一路顺风,功德圆满。”

“遇金则分。”朱武口中不停地在念着这四个字,向皇上一跪后便神色不属的出去了。

种师道连忙把皇上延引到后厅中就坐。

“不知皇上驾临所为何事?”

“哦,这几天闷在宫中没有什么事,听童贯说朱先生在种卿家府上,便寻了过来,刚好听说朱先生要远行北国,心中有所感悟,便糊弄这鬼谷门人一把。”

种师道听来不由心中有了警觉,虽说皇上是雄才大略,毕竟也是一国之主,掌管着文武百官的命运,宫中和民间肯定是耳目众多,甚至可能有一支他自己掌控的情报网络,这朱武才刚到自己府上一阵子,皇上就知道而且很快赶了过来,联想到上次召集各将门商议的事,种师道一阵冷汗。

以后可要多多小心,不可大意。

“糊弄?皇上你不会真的是糊弄朱武吧,精明过人的鬼谷门人朱武可不是这么容易给骗倒的喔。”

我和种师道两人都是心知肚明各自都骗不了对方的,便说起其它问题把事情岔了开去,不论种师道怎么想,就算他知道我和朱武有什么阴谋,也不会想到我是让朱武去办一件还未出现的女真建国之事,让他费神去猜吧,反正迟早会说给他们知道的。

“种卿家,你对西北现在的形势有什么看法?”

来了,种师道想:这才是皇上来自己府中的真正目的。在西北经略多年,种师道对西北可谓了如指掌,皇上突然对西北的大员进行了任命,虽然自己事先也大略知道了皇上的想法,但是皇上在此时形势上征求自己的意见,说明皇上对自己还是信任的。

其实我知道种师道一定猜到了西北下一步的打算,因为吕惠卿是他手下的一名爱将,两人之间若说他们没有通过气,说什么也不会有人相信的。

“西北的情形微臣在那里呆了近十年,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可是听了吕将军的西北之论,微臣才恍然大悟,原来事情可以这样看的,说句实在的话,要是微臣五年前得闻吕将军此言,相信微臣现在可能会在兴庆府喝茶了。”

“是啊,吕惠卿如此大才,如若是真的给韩相调到了桂州府,那还真是委屈了他。”

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七十章 陈留军营第二十章 侍卫首领第八十八章 危险试验第八章 计算形势第十四章 山雨欲来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谋第六十章 韩氏遗孀第一百零三章 吕氏疯子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三十二章 内阁问案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八十五章 高产粮食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十章 隐忍不发第十章 隐忍不发第五章 微服出游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会第一百零三章 吕氏疯子第七十九章 城墙之战第十九章 整军待旦第五十一章 以任代罚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二十四章 大辽通使第三十二章 内阁问案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八十五章 高产粮食第九十九章 河北军报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二章 借尸还魂第七十七章 战事初期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职第三十二章 内阁问案第五十八章 小蝶心事第九十二章 雁门关外第七十一章 宣武换将第九十三章 杨家耳目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六十八章 逆首脱逃第九十四章 犬牙交错第五十九章 定边伏击第七十四章 进击兰州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五十七章 重振家声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九十九章 河北军报第三十四章 怡心亭中第一百零七章 破敌前夕第四章 童贯之论第九十三章 杨家耳目第二章 借尸还魂第六十四章 相机而动第十二章 谋划北国第七十四章 进击兰州第九十一章 河东路帅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会第九十二章 雁门关外第十二章 谋划北国第四章 童贯之论第七十一章 宣武换将第四十二章 郑氏贤妃第九十章 未雨绸缪第四十九章 分兵入陕第十六章 雷霆万钧第一百零一章 一个圈套第四十五章 人才辈出第一百零六章 长途奔袭第一百零四章 主动出击第九十七章 驻军互市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九十二章 雁门关外第四十章 都察两院第二十九章 种浩之计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机第十四章 山雨欲来第二十四章 大辽通使第九十五章 雁门点兵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一百零九章 三光政策第八十五章 高产粮食第八章 计算形势第一百零三章 吕氏疯子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七章 宋之大害第二十九章 种浩之计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一百零一章 一个圈套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