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南唐求亲

大庆殿,作为大宋皇城正殿,乃举行登基大典之类重大庆典的地方。.访问:. 。

一般的接待外国使臣在平日大朝会的紫宸殿即可,而此次赵匡胤接见南唐使者的活动却破规格的放在了大庆殿举行。无论是规模,还是气派,这所从后周崇元殿改名而来的大庆殿都是整个皇宫内最高的存在,远非紫宸殿可比。由此可见,赵匡胤此次算是给足了南唐面子。

殿内文武大臣分别在赵普和赵光义的带领下站列齐整。韩旭依旧位列赵光义下首,只不过他的后面不再是潘美,而是一直在淮南巡视刚刚回来的宣徽南院使曹彬。因南唐使者沿运河水路进京,是以恰好在淮南巡视的曹彬被赵匡胤下令护送,跟着南唐船队一起回到了京城。

曹彬还是作为监军时的老样子,在见到韩旭时,认真严肃的行礼,不卑不亢。没有因为韩旭如今的地位而溜须拍马,也没有因为和韩旭并肩战斗过而拉老关系。

对此,韩旭也不在意。曹彬就是这么一个人,个‘性’谨慎,治军严谨,没有公事基本不出‘门’,从来不参加官员之间的‘交’际。赵匡胤看中的正是曹彬这点从而委以重任。大宋第一良将的美名不是空‘穴’来风,倘若曹彬一见面就像潘美那样老于世故,韩旭反而倒奇怪了。

“宣南唐使者进殿……”

“宣南唐使者进殿……”

……

随着太监们接力般的话语传递,以齐王李从善为首的南唐使者,个个身穿隆重,缓缓步入殿内,朝着赵匡胤行臣子之礼,高呼万岁。

赵匡胤一改往日对南唐进奏使那严厉的口‘吻’,满脸笑意的接受着李从善等人的朝拜。

和几年前相比,如今的李从善放下了对那皇位的觊觎,整个人如同焕然一新,更显成熟和自信。端得是风流倜傥,潇洒不凡,就连韩旭看了都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然而,与李从善的洒脱成鲜明对比的是韩熙载的肃穆。

本该更加放‘荡’不羁的韩熙载,此刻却一直眉头深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金五万两,银十万两……”

“绢五千匹……生丝两千斤……茶三千斤……”

“粮二千石,牛羊百头……”

“夜明珠百颗……”

“景德瓷器,宣州纸笔,歙州墨砚,池州酿……”

……

韩熙载手捧进贡清单,缓缓宣读。从金银到牛羊粮食,从南唐各地著名物产到奢侈品,从天然产出到‘精’美的手工雕琢……

在殿内满朝文武的瞠目结舌中,韩熙载竟然整整宣读了盏茶时间。直到他宣读完毕,所有人处在震惊之中,目瞪口呆的样子,如遭受雷击。

南唐不是没有进贡过,但和此次相比,先前的那些大手笔反而成了小家子气。大江以南几十年无战事,南唐累积的财富将大宋的群臣吓傻了眼,就连赵匡胤这位大宋的皇帝都呆若木‘鸡’的痴在龙椅上。

片刻后,他们一个个喜形于‘色’,‘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堂堂大宋朝的官员此刻倒像是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与殿内一片兴奋之‘色’不同,韩熙载宣读的时候,韩旭分明听出来他语气中的一丝颤抖,显然他的内心极不平静。这份进贡清单,即便是以南唐的富有也是难以承受之痛。倒是韩熙载身边的李从善,再次让韩旭不得不从新认识一番。因为从始至终,李从善都保持着笑意盈盈的面容,淡然至极,仿佛韩熙载念的这一切都和他无关似的。至于两人身后的几名随从使者,表现倒是正常,一个个面‘色’通红,低头不语。

“咳咳……”

赵匡胤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又似乎在提醒自己的手下们别太丢人现眼。待得殿内恢复安静,这才笑呵呵的说道:“你们国主实在是客气,朕……呵呵……倒有点受之有愧呐!”

韩旭微微抬头,瞧赵匡胤那美滋滋的那样子,心下不禁暗自诽谤:“哪有半点的受愧之‘色’?这赵大老板就是讹人讹习惯了!以前是欺负自己,现在看样子是嫌弃自己没啥好讹诈的了,改头去讹诈李煜去了!”

“外臣惶恐,这是做臣子应该做的!”李从善拱手道。

一番客客气气的‘交’流,赵匡胤大概的问了下南唐的近况,李从善言辞清楚,对答如流。对他不卑不亢的表现,赵匡胤似乎很是满意,不时的微笑点头。

偶尔间,赵匡胤还不忘卖‘弄’他年轻时候的游侠经历,回忆他当年游历南唐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为满朝的文武展现一个开国之君的风采。当然,这自然少不了百官们对他“见闻识广”的一顿马屁。或许赵匡胤真的是受之有愧,言语中未提及一句李煜违抗圣旨之事。是以到目前为止,整个见面的过程也算得上其乐融融。

言归正传,韩熙载拿出“国书”,并上进贡清单,递‘交’到常欢手里。事实上,这也不能算是一份“国书”,只能算是稍微正式点的书信。作为大宋的属国,给李煜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以“国书”的形式和赵匡胤来个平起平坐!

赵匡胤从常欢手中接过进贡清单和“国书”。清单已被韩熙载念过,简单的翻看两眼后就放到了一旁,随即笑呵呵的展开“国书”看了起来。

李煜不愧为才子人物,一手字写得潇洒飘逸,看得赵匡胤眼前一亮,令他羡慕不已。

然而,随着赵匡胤看下去,众人发现赵匡胤脸上的笑容不见了,面‘色’渐渐变得严肃,眉头也越皱越紧。

赵光义扭头看了看韩旭,嘿嘿笑道:“韩王爷,你猜李煜给皇上的书信写了什么?”

以目前两人的关系,虽然还没密切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地步,但也没坏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至少赵光义想和韩旭‘交’好的想法一直未变。

韩旭没想到赵光义突然会在朝堂上问自己,微微一愣道:“或许他们想要回淮南十四州吧!”

“韩王爷真会开玩笑!”赵光义莞尔笑道。

他可不认为李煜真的敢提出这样的要求,淮南十四州无论是对南唐还是大宋都意义重大。后周时代好不容拿下淮南十四州,赵匡胤绝不会将它再送出去,无论是赵匡胤还是李煜都深知这一点。赵光义当然知道韩旭只是说笑,他开口问韩旭,只是想和韩旭‘交’流‘交’流而已。

不久后,赵匡胤合上手中的“国书”,面无表情的看了眼李从善,问道:“这是你们国主的意思?”

“回禀皇上,正是国主亲笔所书。”李从善认真的说道。

赵匡胤眉头再次皱起,盯着李从善一字一顿道:“这里面的内容你都知晓?”

李从善点头道:“国主所书之前,均已问过韩老大人和微臣的想法。”

赵匡胤追问道:“这么说对里面所述之事,你是赞同的?”

闻听此话,李从善第一次迟疑了,眼神流‘露’出一丝茫然,但这只是瞬间之事。转眼间,李从善恢复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微笑道:“身为臣子,一切谨遵国主的吩咐;身为兄弟,长兄为父。”

两人一问一答,却未有丝毫的透‘露’“国书”中的内容。

满朝的文武顿时来了兴趣,李煜在“国书”中到底写了什么?

赵匡胤不说话,眼神却朝着韩旭看来,难道“国书”中的内容涉及到平西王?众人不禁纷纷揣测,韩旭更是满头雾水。

大庆殿内,一时陷入了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偷偷集中在赵匡胤身上,而赵匡胤的目光却在两人身上停留,一会看看李从善,一会看看韩旭……

良久后,赵匡胤放下“国书”,想了想说道:“你们国主提及的两件事,朕还需仔细思量一番,改日朕会给你答复。”

“这个自然!”李从善弯腰一礼:“多谢皇上。”

“退朝……”

……

韩旭如今是更‘摸’不着头脑了,因为赵匡胤临走之时再次回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复杂的一眼。

他心里总觉得那封“国书”对自己有点不妥,至少里面一定是涉及到了他,不然赵匡胤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看他,而且似乎有举棋不定的意味。

来不及细想,身为大宋接待使,韩旭领着李从善和韩熙载回到了平西王府。

赵匡胤这次对韩旭大方了一回,不仅从宫内拍出了御厨,就连给南唐使者的食材都有宫里备齐送到平西王府。

吃着宫里御厨的美食,喝着宫里的御酒,韩旭举着酒杯笑道:“来,来,来,兄弟我借‘花’献佛,给两位哥哥进一杯。”

李从善和韩熙载早就看出韩旭非一般人,只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如今的韩旭已经贵为大宋朝的平西郡王。两人均是感慨万千,虽然韩旭双‘腿’残疾,可论地位韩旭已经可算是在他们之上。时过境迁,一杯水酒下肚,仿佛一口喝下数年的时光。

韩熙载呵呵笑道:“韩王爷如今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哦,老哥我真是羡慕得紧。满府美‘艳’俏娘,就连杨大家都跟你来到了汴京,真是……”

说道杨月蝉,只见李从善面‘色’微微一变,低头叹息不已。当年在金陵城,杨月蝉可以说是李从善的红颜知己,而他也一直对杨月蝉抱有心思。在杨月蝉消失之后,他甚至派人找遍了大江南北,直到来到汴京平西王府,这才知道杨月蝉已成了韩旭的人。虽然心有遗憾,但要怪也只能怪造物‘弄’人。

在杨月蝉刚刚出来见两位故人的时候,韩旭就从李从善的眼里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心下对杨月蝉更是情动。当年杨月蝉偏偏看不上身为南唐齐王的李从善,而心甘情愿的跟了自己,这怎能不让韩旭感恩呢。

此刻,见李从善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于是岔开话题道:“不知两位哥哥今个给皇上上的那道信函说的是啥事?”

韩熙载和李从善相视一眼,放下筷子,认真的说道:“这事也不是什么秘密,以韩王爷如今的地位,皇上想必也定然会宣韩王爷商量一番。”说着,整理了下思绪道:“韩王爷也知道咱南唐缺盐铁,这第一件事就是国主请求皇上能够放宽对江南的盐铁供应,也算是为南唐的百姓请求吧。”

说到这正事,李从善终于开口了:“这点还请韩王爷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几句。韩王爷作为兄弟我的老友,此次来京兄弟当然忘不了韩兄弟的。”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只要韩旭能替他们说话,一份重礼是少不了的。

韩旭佯作生气道:“这个自然。当年老弟我在南唐还不是两位哥哥照顾的?”然而,他却心里乐开了‘花’,凭李从善和韩熙载出手,重礼那定然是不简单喽。

韩熙载暗松口气,有了韩旭这位郡王的话,或许能够不虚此行,于是笑道:“至于第二件事……”

“第二件事,老弟我也答应了……”韩旭拍着‘胸’口保证道,连听都没听韩熙载要说的是什么就直接给答应了。

韩熙载看了看一旁苦笑连连的李从善,随即笑道:“韩王爷,其实第二件事倒不需要老弟帮忙,这全凭皇上的意思。”

“哦?”

“韩王爷也知道,齐王殿下至今未娶妻,国主的意思是替齐王殿下向皇上求亲。一来长兄为父,国主也替齐王殿下着急嘛,呵呵;二来,若是结成秦晋之好,咱大宋和南唐就是永结同心。”

韩旭听得连连点点头,大赞李煜好主意,没想到这李大才子还能想出这样的绝妙主意。南唐此次果然不仅仅是进贡赔罪,而是怀揣着两个目的来的。尤其是第二个,一旦李从善娶了大宋的公主,那么李煜就再也不用担心来京城朝贺,赵匡胤总不会抓他的亲家吧。

大宋的公主?大宋的公主有几个呢?

“轰……”

一想到此,韩旭面‘色’瞬间大变,赵匡胤的姐妹早已成家,而赵匡胤的‘女’儿除了赵芸,其她都未成年。

李从善竟然是向赵芸求亲?

“砰……”

一声巨响,酒桌顿时四分五裂,杯盏纷飞。……--520xsaahhh+26091392--

第356章 屠城第298章 没事就来点震撼的第368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474章 叛贼进京第187章 胜负终定,赢你个妹第233章 浪荡节度使第335章 午夜时分,西山之巅(下)第242章 决战凤凰台第173章 比试(上)第287章 吴师道的野心第427章 江湖恩怨战场了第421章 救援镇州第468章 三方撤兵第138章 盐帮往事(下)第246章 当下马谡,四流人物第31章 万事俱备,只差个曹操...第438章 送给耶律休哥的夜宵第3章 乞丐的境界第302章 活字印刷术(下)第381章 马车内的谈话第91章 御街血战第274章 秦雨山和李婉儿的相见(上)第54章 混乱一夜,瓦帮末日第71章 进奏院示威第455章 宿敌第232章 史上最悠哉的节度使(下)第303章 押送进宫第244章 援兵,镇州之战(三)第354章 破关,元帅被擒第233章 浪荡节度使第267章 吴师道归来第285章 吃里爬外第156章 鸳鸯那个戏水第128章 李筠叛乱第81章 偷听文德殿第287章 吴师道的野心第399章 南唐求亲第290章 陌上花开,缓缓归第88章 再入百花楼(上)第245章 人去楼空第385章 一辈子第248章 面见李景第159章 水淹江心岛(上)第122章 一场影响后世百年的...第28章 青帮(下)第132章 偷跑的赵芸第241章 冰霜女子,李婉儿第370章 大战慕容龙城(中)第63章 你玩你的,我玩我的第5章 一日九次第82章 钓王八的往事第283章 跑路(中)第17章 那一碗胡辣汤的风情第173章 比试(上)第443章 惊天三招第152章 调虎离山(上)第381章 马车内的谈话第404章 入狱第475章 清君侧(上)第2章 这是找到组织了?第42章 青帮的请柬第150章 韩大孝子拜寿(上)第234章 白衣渡江(上)第376章 地宫,天可汗宝藏(上)第136章 断臂第272章 打狗棒?(上)第166章 杨月蝉第377章 地宫,天可汗宝藏(下)第145章 韩太公独钓春江鲫第280章 摩尼圣女(上)第57章 我爹爹要见你第146章 前往江都第227章 走马上任,淮南节度使(下)第207章 扬州攻城战(二)第303章 押送进宫第317章 平荆南第301章 活字印刷术(上)第153章 调虎离山(下)第446章 某人到此一游第40章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第103章 得天子剑者,得天下第165章 剑舞,歌舞第275章 秦雨山和李婉儿的相见(下)第160章 水淹江心岛(下)第267章 吴师道归来第149章 三人密谋进行时第201章 平叛,宋军南下第140章 奇怪的府邸(下)第199章 胜利大逃亡(中)第192章 绝情散第331章 灃水之战(下)第464章 叫破喉咙?办不到第419章 领兵北上第121章 梨涡浅笑第80章 慕容延钊第472章 千钧一发第288章 朕心甚慰第312章 三个条件第2章 这是找到组织了?第220章 一缕青烟万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