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考场大魔王的发挥,就是一个字——稳!

一系列礼节之后,赵祯坐在御榻上,众士子则在内侍的引导下纷纷落座,正式开始考试。

殿试的题目,最初为一赋、一诗,太宗年间改为一赋、一诗、一策论。

今科的题目,赋为《圣有谟训赋》,诗为《南风之薰诗》,策论为《执政如金石论》。

看起来花里胡哨的,其实大家一听就懂,都是标准的应试题。

赋的题目,出自宋真宗的一首诗词,“圣有谟训,诒谋燕翼。奉天酌祖,万世维则”,意思圣君有睿智的谋略,赋予万世的庇佑,这架势还不明白么,专门吹皇帝。

诗的题目,出自《南风歌》,相传为尧舜所著,“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既赞美,又祈盼,核心思想是上古先贤为民着想,以民之忧为己之忧,这架势不用说,讲爱民的。

最后的策论,执政如金石,还算有些意思,可以根据切题的不同,引申出不同的答题思路,不单单是心如金石,意志坚定一种。

当然,往往是这种题目,会让自忖才高八斗的士子,开始放飞自我,非要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让天子见识自己的才华,结果犯了忌讳,触了龙颜。

所以此时此刻,就连公孙策都沉下心来,反复告诫自己不能大意。

这个年代的殿试,并非全部录取,还是有落选可能的,但这种落选一般情况下是发挥太过失常,亦或是自己作的,踏踏实实答题,千万要注意忌讳,不自作聪明,即便殿试文采表现得比较平庸,也顶多是名次靠后。

到了这一步,公孙策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保住倒数第三的位置,发挥一定要稳定啊!

如他这般只求榜上有名的不在少数,但也有不少希望进步的,盼着能写出一篇佳作,即便不高中头名,最好也能位列前十,让官家亲自阅卷,记住自己的名字。

还有的人则奋笔疾书,求一个快字,通过早交卷,来吸引注意力。

这并非突发奇想,要知北宋初年的殿试,录取状元的衡量标准,谁先交卷是一大关键。

赵匡胤认为,士子先能漂亮地答完卷子,就证明士子才思敏捷,因此“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

由此还发生过趣事,两個考生同时交卷,文的不成,上演武行,打赢后的成了状元,被戏称为“手搏状元”。

此人叫王嗣宗,还有一件壮举,就是皇城司在地方查探,被他抓了起来,械送京师,并直接给赵光义上疏,“陛下不委任天正贤俊,猥信此辈以为耳目,臣窃不取”,脸打得啪啪响。

王嗣宗六年前病逝,当年的手搏壮举已成绝响,但如果能又快又好地答完试卷,也有机会博得官家和众考官的瞩目。

所以一个时辰不到,已经有士子开始交卷,然后人越来越多。

考官将他们的卷子优先封弥,请示官家,如果官家愿意批阅,也会挑选几份,亲自批阅。

但此时赵祯的心思,都在坐在最前面的那个人身上,只是轻轻摆手。

别说他了,就连众臣子都时不时侧目,希望看看这位的反应。

毕竟如此多的士子交卷,对于省元来说,或多或少也有些压力吧!

然而这一观察,倒是有些理解,官家为何刮目相待了。

众士子是跪坐在蒲团上的,尤其能展现出书写时的身姿,不少人起初还能保持肩背挺拔,但写着写着,平日里的习惯就出来了,有的视力不太好的,更是恨不得把头凑到桌案上,那弯腰驼背的观感十分不好。

有了这些对比,愈发凸显出为首的狄进,肩张背挺,身如苍松,始终如一,专注的眼神显得熠熠生辉,对于后面的交卷动静充耳不闻,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答卷上。

单是这番沉着镇定,就令不少官员暗暗点头,连吕夷简都不得不承认,这位的仪态无可挑剔。

狄进没有急赶着交卷,也没有特意拖到最后一名,就是正常答完,检查完毕,确定没有任何犯忌讳的词句后,就起身交卷。

赵祯眼睛一亮,本想立刻调阅试卷,不过想到来时,先生晏殊的刻意关照,倒也摆了摆手。

卷子依旧糊名,走正规流程,与今科三百多名士子竞争。

狄进交完卷后,大概又过了半个时辰,在午时之前,所有的考生都已交上试卷。

又到了考官阅卷的时候。

流程还是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此番阅卷出来的结果,尤其是前十名的卷子,要交给官家亲自审阅。

毕竟名义上,赵祯才是这场考试的主考官,但他一个人不可能看得了三百四十多份卷子,只能取个巧。

而这个审阅,基本上会改变前十名最终的排名,尤其是状元的归属,往往也是依官家喜好定夺。

所以考官们的综合评价只是仅供参考,不是最终结论,却能基本衡量出士子在这场考试中发挥的水准。

终于,当八份要么答得实在太差,要么写得太嗨,甚至犯了忌讳的卷子被挑出,摆到一旁,剩下合格的答卷由高到低排好,最前面的十份单独列出,殿试的初步排名也由此决定了。

弥封拆开,前十名揭晓。

王尧臣第一,狄进第二,韩琦第三,赵概第四……

考官们面面相觑,为之诧异。

吕夷简则心头一喜,此子终于在层层重压下,发挥失常了?

然而等看到卷子后,他的心又是一沉,愈发郑重了起来。

不是发挥失常,而是一如往常。

由于对方得了解元和省元,答卷公之于众,他特意让宅老将之誊抄下来,在府中仔细看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四平八稳,宁可藏拙,也不出错。

但解试和省试如此,很难说殿试会不会飞扬一次。

毕竟官家的态度简直有目共睹,很难有人能经得住这等圣眷,还不施展浑身解数,写一篇佳作来,以成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

结果还是这种风格,没有一丝改变。

单看这份答卷,根本不像一个年仅十七岁,第一次参加科举的年轻士子,反倒是年过三十,经历过至少三届科举磨砺,前两次折戟沉沙,痛定思痛,因此稳得一塌糊涂的那种。

也正因为这样,才会被众考官排在第二位,将王尧臣排在第一位。

两者作答这些应试题目的水平,其实不分高下,但王尧臣明显透出一股被限制的才气,而这位就显得过于沉稳,考虑到国朝状元还是要看才气的,才会有这样的排名。

说实话,大部分考官甚至以为王尧臣的答卷是狄进写的,才会作此评判,有些事情他们也听说了,希望成全一位士林声名极佳的三元魁首。

哪里知道,有官家赏识,居然还写这么稳?

你比我们都沉得住气啊!

所幸这只是小小的插曲,结果不会有什么改变。

当十份答卷核实完毕,送往赵祯处阅览,所有人都知道,第一名和第二名要换位置了。

还真不是一味的偏爱,因为单就水平来说,这两份答卷不分伯仲,给哪位当状元,都是合理的。

“三元魁首么?”

“此子已得官家圣眷,真要再有这等天下士子无不羡之敬之的荣誉,来日一飞冲天,难以遏制……”

吕夷简自然不会作无用的诅咒,更无法干涉众考官的评判,只是偶尔回头之余,还是忍不住望了一眼后宫。

如今能一言改变此人前程的,国朝之中只有那一位了!

……

“要改名次吗?”

刘娥没有驾临广政殿,作为执政太后,她此番并未出现在新科士子面前,但依旧能影响排名。

哪怕官家决定今科状元和两名榜眼是谁,在唱名之前,还是要交予她御览,而上一届就是这个时候,她改变了宋氏兄弟的名字,将哥哥宋庠排到了首位。

此时刘娥的脑海中,真的思索着,自己要不要压一压?

不用压得太厉害,榜眼便可,不是状元,也非三元魁首,但依旧前程似锦。

只是官家目前的态度不定,她不希望与之激化矛盾,可一味妥协退让,也绝非好事,反倒显得自己心虚。

同样的,对于那位不受掌控的臣子,到底作何态度,她也有些复杂的感觉,少有地迟疑起来。

这份迟疑,直到阎文应匆匆行到身后,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情绪前来禀告:“圣人,李顺容之案,真相大白了!”

面对呈上的案卷,厚厚的一沓,刘娥先是有些诧异皇城司办事什么时候这般细致了,然后看着看着,脸色也变了。

怪不得这么厚,孙允宗的供词,皇城司的审问,与之前开封府衙记录在案的众多案卷口供,统统对上!

京师内竟潜藏着一个辽国谍探组建的“金刚会”,那些谍细更早早在先帝驾崩时,与八大王有了联络,承诺其谋朝篡位!

那么多的供词,刘娥不厌其烦,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思索片刻,确定并无疏漏,谋害官家生母是辽国的挑唆,赵元俨也全程知晓,绝无半分冤情,缓缓起身,泪水逐渐充盈眼眶,颤声道:“国朝出了这等丑事,是老身疏于管教之过啊!九泉之下,老身有何颜面,再见先帝?”

阎文应和周遭的宫妇先是一怔,然后如梦初醒,齐齐跪下,也开始拼命挤眼泪,哭得声泪俱下:“圣人保重圣体啊!”

刘娥泪水滴滴垂落,表情中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万念俱灰,待得气氛到位了,开口下令:“请官家,招两府重臣,至垂拱殿!为了国朝安定,除此大恶,不可有半分拖延!”

第一百三十九章 说废话没有用,让公主也节哀!(第一更)第两百三十六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盗匪第一百八十九章 《给神探的挑战信》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人升上云巅,一人坠入深渊第六章 《富家子女连续绑架事件》第两百一十二章 吕夷简:怎么每次犯事都有你!第一百八十一章 这样的泼天富贵,岂能不冒风险!(第二更)第三百二十五章 这下是真的乖乖谈条件了第一百五十章 开封府衙有一点忙(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考场大魔王再度降临(第一更)第九十章 此等小案,也要陈尧咨过问?(第四更为盟主“风起陇西”贺)第五十六章 雷家的投名状第两百五十八章 都盼着我赢第三百七十一章 辽帝有请第两百四十七章 军器府库案的真相第六十二章 权贵亲眷第三百六十章 只要你们,将与神探直接对决!第两百四十二章 剿匪的大功,我就不客气地笑纳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这个秘密,我吃你一辈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不是你丢了儿子,你叫我拿什么冷静!(第一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切都是最好的发展,唯独七爷破防了!第两百零六章 丐首里的超级咸鱼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觉得我又行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将阴沟里的老鼠打回原形(第一更)两百六十九章 死者的身份,太后的震怒第四百二十八章 “神通法”总纲第三百四十九章 快别热身了,你打不过这个宋使啊!第五十九章 送别第七十五章 谜题全部解开了!第八十章 扬名之始(第一更求首订!)第一百四十五章 书迷赵祯终见解元郎(第一更)第三章 狄氏家传武器,锏!第一百六十八章 赵祯:我只信任一个人!(第二更)第三百零八章 咸鱼丐首喻平背后的真相第七十四章 赌上狄梁公的名义第两百九十章 凶手的动机第一百二十八章 好官不该蒙受不白之冤!为上任推官正名!(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一章 包拯:给京师一点小小的死神震撼!(第一更)第两百九十五章 “二爷”供认“金刚会”第一十五章 拉拢第一百零四章 狄进正式出马!(第二更)第两百六十五章 刘娥初见狄卿(除夕快乐!)第两百零五章 “三爷”与“六爷”第二十五章 受害者形象的扭转第一百零二章 通奸之人竟然是她!(第三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绝望的人是不会让同伙好过的(第二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七爷:区区三个赶考士子,看我怎么拿下!(第三更)第两百四十五章 要犯刚被捕,当官的就疯了一个?第五十六章 雷家的投名状第八十六章 公孙策:真乃奇书也!(第七更求订阅!)第三十六章 转变思路第四百零七章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九十章 此等小案,也要陈尧咨过问?(第四更为盟主“风起陇西”贺)第九章 锁定绑匪特征第三百六十六章 施压!成名!第两百八十七章 凶手与神探的过招第三百七十八章 最好的挑拨就是如实相告第二十一章 嫌疑人三去其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元妃:裁员裁到了大动脉?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后想杀人!(第一更)第三百零九章 我知道“大爷”是谁了第两百五十章 干脆利落的收网第两百七十三章 高端的外交,往往采用最朴素的方式第两百零五章 “三爷”与“六爷”第七十六章 破解雪地人头之谜第两百零六章 丐首里的超级咸鱼第四百一十一章 与“陷空”的较量刚刚开始?不!已经结束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狄湘灵的长风镖局第三章 狄氏家传武器,锏!第三百七十三章 狄正使的宽厚仁义第三百五十三章 杨公宝库的传奇故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灵童旧案的真相第两百三十一章 下马威第三百六十章 只要你们,将与神探直接对决!第两百二十五章 既然都去兖州当官,何不一路同行?第两百三十三章 十几年的刑名,就是这样糊涂断案的?第一百七十二章 三个嫌疑人已经不够用了!(第一更)第六十二章 权贵亲眷第一百零一章 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第二更)第两百四十三章 他以为他是神人么?说剿匪就剿匪?第三百九十五章 连一千贯都不给你,还不坦白从宽?第三百四十四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九十八章 姐,你是我的眼!(第二更)第三百零七章 杀人和破案的竞赛第一百零四章 狄进正式出马!(第二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下师出有名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在朝堂中的份量,已经不可忽视了!第三十三章 现成的先生第三百二十九章 盗首:只要我够极端,就没人能威胁得了我第四章 熟悉的陌生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锁定七爷所在(第二更)第三百零一章 良言难劝该死鬼,所以劝都不要劝第三百五十八章 宋朝“太后党”挽救辽国太后党第三百六十八章 狄正使就是现实版李双鹰啊!第三百五十三章 杨公宝库的传奇故事第四十九章 攻守之势异也第两百六十五章 刘娥初见狄卿(除夕快乐!)第三百零七章 杀人和破案的竞赛第三百八十章 “金刚会”最有成就感的一次行动第两百章 官家有点太喜爱了!授官不能这样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