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元昊之母遇害事件》

“仕林!是不是再过个四五日,明远就要从夏州回来了?”

集贤院中,王尧臣坐到了对面,期待地问道。

狄进点了点头:“差不多这个时日。”

公孙策是真的雷厉风行,领了出使夏州的差事,只写了一封书信,让书童大壮递过来,就兴冲冲地启程了,自然更不要什么摆酒践行。

如此洒脱,让王尧臣好感大起,盼着他回归,为其接风洗尘,而按照行程,公孙策入夏已有月余,只待回了宋境,肯定一路快马,四五日就会回到京师。

狄进则思忖着,公孙策此行使西夏,是就谍细之事,质问李氏父子,以其摆事实,讲道理的口才,自然更让对方感受到宋廷的雅量与诚意,就不知能否将李元昊带着入朝呢?

以逻辑分析,可能性不大。

当年真宗接受李德明的请降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称臣纳贡;二,归还灵州;三,派出质子,结果李德明只遵从了第一项,不断送贡品入宋,后面两项都直接忽视。

真宗被对方的低姿态奉承舒服了,不再威逼,只是利用吐蕃和回鹘之势,希望这些异族自相残杀,削弱党项人的势力。

那个时候都不派质子,现在其子李元昊亲自领兵,击败回鹘,为西夏开疆拓土,当然更不可能入朝。

不过现实不是只看逻辑,更别提李元昊这种眼高于顶之辈,假如对方真的胆大包天,来了汴梁,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要不要痛快点,干脆宰了,以绝后患?

敢二丁抽一,却又能在关键战役次次打赢的元日天,只有这么一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别提这种能威慑各部的枭雄领袖,要是提前没了,西夏依旧是边患,仗依旧要打,但战争的难度确实会下降,是备选方案之一。

狄进不只是想想而已,待得放衙下班,回了家中,来到练武场,就见两道鬼魅般的身影闪出:“狄公子!”

无忧洞盗门鬼市已成为历史,里面或许还有贼子苟活,无法清剿到一個不剩,但终究没了组织性的威胁,眼前这两位也有些侧面的功劳,正是盗首的两名弟子,清秋和玲珑。

狄进看着她们:“你们接下来要如何?”

清秋道:“‘无漏’既已被擒定罪,报了师弟之仇,我准备北上寻找师父,还有一群盗门弟子,要与我同去,来日在辽地重建我盗门声威!”

玲珑道:“我也准备……”

清秋立刻道:“我师妹想留在京师,做个小生意,安稳过日子!”

“好!”

狄进微微点头,看向清秋:“阁下离开之前,可否为我做一件事?”

“正要报了恩情,毫无牵挂地北上!”

清秋不惊反喜,抱了抱拳:“请阁下吩咐!”

“不急!这件事尚未有定论,只是准备而已,劳你晚些再走吧!”

如果要用刺客,清秋领头,以盗门之名行事,完后往辽国一跑,是一条可行之策。

当然,在有了万全的准备之前,狄进是不会告知对方真正目标的,只是留个人手,待得两女离开后,依旧按部就班地练起武来。

不料尚未用晚膳,雷濬就匆匆登门:“仕林兄,有家严的急信!尤其是第二封,快马而至,刚刚送到我手中!”

狄进接过打开,发现第一封信件写的是之前关照的事情。

夏竦果然派人去并州调查,雷家好吃好住地款待,甚至还议了商贸往来,互相试探,雷老虎技高一筹,已然确定夏家之前就与党项人有青白盐的交易,近来还储备了大量的青盐,万一真的开战,盐价必然疯涨,可趁势获利。

这封信极为老道,展现出了雷老虎对并州乃至夏人商路的控制力,笔迹也很轻松。

第二封信件的笔迹,就明显急促了,狄进看了后,神色也严肃起来:“李元昊不会入朝了,夏州突发意外,其母卫慕氏不幸遇害!”

雷濬并未看信件,闻言变色:“竟有此事?那公孙推官……”

“与明远无关!”

狄进摇了摇头:“是西夏内部有凶手为之,明远觉得此案颇有蹊跷,有意留在西夏,将真凶缉拿归案,却被李氏父子强行送出!”

雷濬倒吸一口凉气:“凶手不会就是……那是李德明的正妻,李元昊的亲娘啊!”

相比起这位不敢相信的猜测,狄进并不惊诧,因为历史上的卫慕氏,就是被李元昊下令处死的。

党项贵族卫慕氏向来倾向宋朝,不愿意对宋用兵,希望往来贸易,维持境内繁荣,但李元昊称帝后,摆出种种架势,皆有穷兵黩武之势,卫慕氏就想将之推翻,另选一位党项领袖。

结果事情败露,全族被沉入黄河杀死,李元昊直接毒杀了其母,其妻也出身卫慕氏,当时因怀孕免遭一死,被幽禁冷宫,但后来母子还是被一并杀害。

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攻宋之前,李元昊就已经弑母、杀妻、灭子了,跟这相比,后来那些睡儿媳,与宁令哥的相杀都属于小把戏,甚至年纪大了,心估计还软了些。

现在虽然不知具体情况,但李元昊在此事中必然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狄进稍加沉吟,缓缓开口:“等到明远回来,我恐怕也要动一动了!”

公孙策出使之际,机宜司同样安排了第一批人手,与曹玮留下的众亲卫接头,获得适合的身份后,潜入夏州境内,雷濬立刻请命:“狄直院若要出使西夏,我愿同往!”

狄进微微摇头:“不是去西夏,经此一事,党项李氏的狼子野心和狠戾强横暴露无遗,不会再有人提出诗书礼仪教化了,而李氏父子真正的依仗,不在河西,正在北方!我要做好北上使辽的准备!”

……

崇政殿内。

这次的气氛,比起上回压抑多了。

说实话,当西夏的消息传回,无论是二十多年太平所带来的和睦气象,还是国朝道德君子的一贯认知,都被这个发展狠狠的震惊住了。

刘娥的手段看似朴实,实则极为老辣。

也不兴师问罪,就派遣个使者去询问一番,如果西夏有了激烈反应,那就是做贼心虚,宋接下来就能师出有名,如果西夏真的忍了,把李元昊派过来,那就扣下当人质。

因为当年李德明请降时,真宗就是要求对方派来质子的,有此依据,便是名正言顺,不违先帝之治。

然而对方也够狠的。

为了破局,先死个妈!

李元昊的母亲死了,立刻丁母忧,一个服丧的人,总不能让他千里迢迢来宋吧?

而且这又涉及到了真宗的神操作。

当年真宗拒绝曹玮灭西夏的提议时,还有一点缘由,就是其父李继迁刚死,攻打丁忧的李德明,显得很不道德。

这话听上去很可笑,但如果本来就不想打仗,拿来当避战的借口,确实不错,能显示中原王朝的仁德与体恤,李德明当年十分感动,然后就拒绝了归还灵州、派遣质子……

结果现在同样架住了己方,李元昊死了母亲,你再逼迫对方来朝,岂不是有违先帝仁德?

短暂的压抑后,刘娥沉冷的声音从珠帘后传出:“有关卫慕氏遇害之事,诸位卿家,议一议吧!”

“太后……”

张士逊不愿兴兵戈,但也不愿看到这样的发展,正要说话,就听旁边的首相王曾轻轻咳了咳,抢先起身道:“西夏狼子野心,已无疑问,然此番应对,可见隐忍,我朝更不可冲动行事!”

王曾已经看出太后之意,这位居然是主战的。

从自身执政利益来看,一旦用兵,年轻气盛的赵祯肯定不适合主政,之前让太后还政的风波,将直接消弭。

从国家角度出发,之前无忧洞暴露出了禁军的弱势,太后担心久不动武,国朝死于安乐,将来辽军再度南侵,将无阻挡之力,若能拿西夏这个本就野心勃勃的边陲势力练一练兵,既不至于兴师动众,又能强大军力,亦是两全其美。

只不过哪怕出发点是好的,女子监国极为敏感,再有用兵之意,那马上就会与前唐武则天联系到一起,要知道武周一朝与外族交锋,虽然也有胜仗,但总体来说是吃了不少瘪的,疆土更是沦丧不少,这岂能联想?

所以刘娥绝不会主动提出用兵,但她会让朝堂逐渐接受一个不打不行的现实。

吕夷简同样看出了这点,官家早就有怒色,太后也有意动,王曾恰好反对,他可以发言了:“老臣以为,强辽在北,久占十六州,我朝无险可据,党项日强,又窃河西,今后必成西陲之大患,不得不防!”

“当依陈枢副之言,多设寨建堡,以兵据守,来日李氏侵犯,我方可坚壁清野,断绝贸易,死守堡寨,不让一粒米流出国境,不让一颗青白盐换得口粮!”

“我方死守一冬,则党项老弱便会饿死两成,若是死守三载,李氏父子就按压不住西夏境内,那些欲啖其血肉果腹的饥民,到那时,李元昊必然要入朝请罪,是抚是和,可尽由太后和官家决断!”

这番话语落下,刘娥若有所思,赵祯眼睛大亮,张士逊和鲁宗道则神色立变。

若是采用此法,李德明只要不想放弃自己的继承人,党项李氏必然趁着西北堡寨修好之前大举来攻,不依旧是要逼反对方么?

不过吕夷简说辞无可挑剔,全是防备之策,他们一时间也不知该怎么反驳。

而夏竦慢了一步,不甘示弱,起身道:“老臣以为,我国朝与西夏的边境,居住着大量的番人部落,不宿城池,聚居野外,西北番人又重血缘门第,如明珠、灭藏、康奴等族,虽然生活在我朝境内,却向来心向党项李氏,恐为其带路,不得不防!”

赵祯一惊,语气沉下:“竟有此事?”

“正是如此!”

夏竦自从宴请狄进后,又亲自派人去了边州,了解情况,此时不仅提出了问题,还初步有了解决之法:“禀官家,这些番人大族麾下有数万战兵,又占据地利之势,极难剿灭,当用怀柔之策,择能臣力惠边民,充实仓廪,授以礼节,移风易俗,使得番民之心向耕织而恶杀戮,方可令党项李氏再无侵边根基,不攻自破!”

赵祯缓缓颔首,从吕夷简看向夏竦,颇为欣慰。

这两位真正开口,确实不同凡响,张士逊和鲁宗道不擅战事,已然没了声音,张耆更好似不存在般,但王曾也非易于之辈,只问了一句:“宋夏交恶,辽又如何?”

吕夷简和夏竦面无表情,齐齐坐了回去,张士逊和鲁宗道精神则是一振。

有一个问题始终避不开,西夏的背后,是辽国在支持。

党项李氏各代的经营努力固然重要,当年太宗朝决策的失误、真宗朝的放纵也要担一定的责任,但最关键的,还是辽国有意扶持起了这个割据政权,让宋如鲠在喉……

所以吕夷简和夏竦方才所献之策,一旦实施到位,对经略西北,遏制西夏确实有极佳的效果,对辽国却无影响。

王曾的问话,他们也不会回答,万一辽国真用为西夏出头的借口,南下再掀战事,这个责任可担当不起!

眼见主战主和局势再要逆转,刘娥的声音传出,语气依旧平和,话题却是一转:“去年老身寿辰,辽国使节团来贺,还有两月,就是辽主寿辰了吧?”

王曾马上明了其意,拱手道:“是!”

刘娥直接道:“既然王相担忧辽国,此番出使,不妨探一探辽夏关系,再回来商议安边之策!诸位卿家有何人可荐?”

两府重臣抿了抿嘴,面色都微微有些古怪。

这用举荐?

自从曹利用去后,敢在这种时刻出使辽国,又已经展现出极强外交手段的朝臣,除了埋首在馆阁修史的那一位外,还能有谁?

“看来众卿皆有人选了……”

刘娥声调微扬:“招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狄进,来崇政殿议事!”

第三百二十五章 这下是真的乖乖谈条件了第四百一二十章 “长春”,你终究逃不掉!第两百二十六章 和神探同行,你们有福气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幼子幼女夭折之谜(第一更)第一百五十三章 七爷:区区三个赶考士子,看我怎么拿下!(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剑指省元!最有含金量的头名!(第二更)第四百零六章 合格的侦探要从不经意的话语中,将疑惑解开~第两百零六章 丐首里的超级咸鱼第一百三十四章 孙洪妻子的死因(第二更)第六十五章 雪地谜团第一百零六章 破案(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这样的泼天富贵,岂能不冒风险!(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五章 元妃:裁员裁到了大动脉?第两百六十六 你看!他们急了!(除夕快乐!)第八十九章 不收拾一下外戚,好意思叫读书人?(第三更)第三百九十一章 你对我们没用了!第两百六十五章 刘娥初见狄卿(除夕快乐!)第三百七十五章 元妃:裁员裁到了大动脉?第三百三十八章 还是江湖人报仇效率高,专挑“金刚会”的灭门第三百八十九章 雄狮回归第一百八十八章 荣婆婆:狄省元的人还怪好的!第三十九章 越狱第三百一十七章 昔日案件的最后一块拼图第一百七十六章 这下丐首兄弟在监狱团聚了! (第一更)第两百七十九章 每天都给辽国使节一个新惊喜第两百零四章 丐首:坦白从宽,反倒是为了兄弟之情?第三百九十三章 姐姐和公孙二娘的初识第五十九章 送别第两百六十五章 刘娥初见狄卿(除夕快乐!)第六章 《富家子女连续绑架事件》第一百四十六章 绝望的人是不会让同伙好过的(第二更)第一百四十六章 绝望的人是不会让同伙好过的(第二更)第六十七章 第二夜第一百八十九章 《给神探的挑战信》第两百四十一章 破局的关键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城司:我们的命就该这么贱么?(第一更)第两百零九章 给咸鱼丐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第一百五十章 开封府衙有一点忙(第三更)第一百七十四章 又不是你丢了儿子,你叫我拿什么冷静!(第一更)第九十一章 自己伤害自己,这叫“造作伤”!(第一更)第两百六十七章 《真假“金刚会”》(新年快乐!)第两百三十六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盗匪第一百四十八章 太后喂八大王吃药(第一更)第两百二十五章 既然都去兖州当官,何不一路同行?第三百八十九章 雄狮回归第三百五十四章 这下不得不信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说废话没有用,让公主也节哀!(第一更)第两百二十三章 官家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心机了?第两百零五章 “三爷”与“六爷”第一百八十四章 记录在案(第一更)第一百零四章 狄进正式出马!(第二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让辽人教西夏何为上下尊卑第两百六十八章 官场神技——不粘锅!第四百一十三章 江南旧案的真相揭露第一百三十三章 幼子幼女夭折之谜(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给脸不要,那就别体面了!(第一更)第一十七章 一些漫不经心的话语,将疑惑解开第两百五十一章 灭了你的傲气,破了你的底气第二章 铜钱油花第四百零八章 犯人有权贵庇护?狄三元就是权贵!第两百一十六章 死这么点就想结案?天真!第两百三十八章 姐姐出马第四十四章 案件变更——《官家生母谋害事件》第两百二十二章 “金刚会”六人众的代号第两百零六章 丐首里的超级咸鱼第二十三章 破案了吗?如破!第两百八十三章 功勋旧臣不允许提功勋第五十章 我是读书人第六十九章 朱儿的推理第三百七十九章 始终没有勇气的太子和太有勇气的汉臣第两百六十五章 刘娥初见狄卿(除夕快乐!)第三百七十五章 元妃:裁员裁到了大动脉?第三十章 真相第两百零九章 给咸鱼丐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第三百一十二章 终于拿下!第四十五章 为了查案,小抄一首第四百一十章 子时到来第八十六章 公孙策:真乃奇书也!(第七更求订阅!)第一百三十六章 他真的是一个好人(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科举第一场——国子监发解试(第二更)第两百六十八章 官场神技——不粘锅!第一百零六章 破案(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九章 让辽人教西夏何为上下尊卑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后想杀人!(第一更)第二章 铜钱油花第三百二十章 邀请北侠攻略盗门第两百四十一章 破局的关键第一章 先祖狄仁杰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这做间谍还真下血本啊!第两百五十八章 都盼着我赢第八十二章 邻居姓公孙(第三更求订阅!)第九十七章 《苏无名传》多了两位读者(第一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科举第一场——国子监发解试(第二更)第三百二十八章 吕夷简的助攻第五十章 我是读书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灵童旧案的真相第两百六十章 被少年侦探吊打的提刑官第三百三十四章 我为刑房主官,叫我公孙推官!第两百八十七章 凶手与神探的过招第六十章 犯人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