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苏阳志向

之前婚礼之中的那四言诗,苏枫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苏阳是凑别处抄来的,只不过找不到出处罢了!

而苏阳也在心中想着自己这个堂弟,苏枫比苏阳聪颖,读书的时候,先生夸奖的也是苏枫,不过苏枫没有多少耐性,又带着几分公子哥的纨绔气。、叔父在世的时候,倒也无所谓,但是叔父离世,他们不过十四五岁,孤儿寡母,生活难以为继,苏枫渐渐满腹牢骚,并不务实。

不过读书却比以前用心了,因为他也明白,参加科举,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这时候,香草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两卷纸。

“公子,墨迹干了...”香草将那两卷纸交给苏阳。

苏阳没有打开,直接递给了苏枫。

“这是我昨日写的,临别赠你吧!”

苏枫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却不认为苏阳能写出什么好诗词来。

他展开一卷,上面只有短短六句。

但是苏枫看了,整个人却有些呆滞,这,真的是苏阳写的。

徐慧君此时,也有些好奇。

“弟弟可否给我看看!”徐慧君同样想要知道,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夫君,是真的有诗才,还是从别处抄来的!

“嫂嫂请看!”苏枫恭敬的将那一页宣纸递了过去,徐慧君的丫鬟芸儿结果,展现给徐慧君看。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生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徐慧君看了,心里猛然一阵恍惚,仿佛那画面浮现,这一首诗,立刻就让她的泪腺打开,眼中蒙了一层泪水。

她虽然父母健在,但因为生意的事情,也曾离开江宁,母亲临行前的千叮咛万嘱咐,犹在耳边!

而这时候,苏枫的神色似乎不对,双手微微颤抖,不知心里想些什么。

苏枫手中,看着另外一张宣纸上的诗句,这一首诗很长很长,名为别离,讲的是兄弟别离、夫妻别离、父母子女别离之情!

别离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

苏枫看到这些,脑海中不禁回想起他们往日的情分,幼时玩伴,少年之时,失去父亲,相依为命,而苏阳虽然只比他大了半岁,却比他更加早熟,或许是因为苏阳从小失去父母,哪怕三叔和婶娘对他视如己出,但终究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在三叔苏季云离世后,为了一家生计,苏阳和苏枫在读书之余,带人抄书换取为数不多的铜钱。

而苏枫显然耐不住性子,也不甘心做这种穷酸文人做的事情。

最终,两人一起接的活计,最终大半都是苏阳完成的。

只是此刻,苏枫心里有些许悔恨惭愧,却又不敢表达。

这一首别离,到了徐慧君手中,看到后面描写夫妻别离的句子,徐慧君不禁看向苏阳,内心仿佛在诧异,这样的心境,真的是苏阳可以有的吗?

但是这句子,闻所未闻,一字字一句句,都触动她的心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临走时,苏阳让香草给苏枫拿了一封银子,六百两,不少也不多,足以让苏枫在未来三年,可以专心读书,无需为银钱费心。

还有一封给婶娘的信,苏阳知道,如果自己不专门给婶娘说,这银子,只怕婶娘也是不会让苏枫用的。

在信中,苏阳说他会参加三年后的秋闱,光耀苏家门楣!

徐慧君也给婶娘和妹妹准备了礼物,还会专门差人跟苏枫一起回庐陵,毕竟这路途遥远,苏枫一个文弱书生单独上路,并不安全。

送走苏枫,徐慧君没有再去店铺,而是在书房登记账目。

苏阳坐在窗边看书,两人互不干涉!

晚饭的时候,徐慧君问了一句,“你已经决定要参加科考!”

“嗯!”苏阳点头。

“科考并不容易,我听慧娟说,去年秋闱,上万学子,最终进士不过百余人!”

苏阳自然知道,进士的录取率实在不高,但是,相对于前世,百万人参加高考,成为一省状元的难度,比科举中状元,概率更低。

所以,对于考取功名,他还是有信心的。

徐慧君却不这么认为,而且似乎也已经有了打算,“你若真想为官,可以先捐一个监生,在国子监读两年书,在三叔手下历练两年...”

国子监,也称为太学,算是宋国正统的最高学府,不过其每年的生源只有三百,在其中学习的弟子,非富即贵,进入国子监,相当于半只脚跨入了官场。

因为这些弟子,都有一定的背景,所以日后为官,也顺畅许多,再加上有了国子监这个汇集之地,日后也有了同学的情谊,相互扶持,也在情理之中。

和科举相比,国子监只是对于达官显贵子弟开设的捷径之路。

不过进入国子监,就不能再参加科举,占据科举名额。

虽然国子监的监生进入官场的起步比进士低了些,但能成为监生,无一不是有钱或者有权的,钱权铺路,只要略有点才能,权倾一方并不算难。

不过国子监不是考进去的,一些达官贵人子弟,可以免试入学,富商之家,只能花费大量钱财卷官。

国子监也就三百名额,而一大半还都是皇亲国戚,王宫贵胄子弟,想要卷这个监生,可想而知,绝对不是一般人家能承担的。

不过对于江宁徐家来说,这只是小钱,徐家的子弟,如果想要进入官场,也大都是走的这条路。

比如徐慧君的三叔徐明礼,就是监生,如今不到四十岁,已经而当朝从二品的工部尚书,日后出将入相,都大有希望!

可是苏阳听了徐慧君的话,却摇了摇头,他不可能用徐家的钱捐一个监生,那么做,只怕日后永远都要顶一个徐家赘婿的名声!

第十九章 林氏茗烟第八十五章 返回庐陵第八十三章 造访云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变法的序幕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科状元第七十章 洛仓之行第十章 苏阳志向第九十四章 茗烟困境第六十八章 状元及第第四十一章 临别嘱托第一百五十章 广河之战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科状元第三十六章 治国之论一第二百零一章 私盐案十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嘱托第七十三章 官仓硕鼠二第二百零四章 追贬司马光第七十六章 官仓硕鼠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来袭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一百九十五章 崇敏的野望第九十九章 师兄蔡京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令如山第一百七十一章第八十七章 钦州生变第十七章 徐家三叔第一百一十五章 刺杀到来第二章 初次见面第一百六十六章 儿女亲家第一百九十五章 崇敏的野望第五十二章 相逢意气第五十章 恩科备考第八章 食难下咽第一百三十五章 种家老将第一百六十八章 科学院雏形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长第二十八章 瘟疫来袭一第三十三章 义女凤儿第一百四十七章 整军备战第六十五章 科场舞弊二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来第三十三章 义女凤儿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一百六十二章 战马之殇第七十二章 官仓硕鼠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再临大理第五十二章 相逢意气第一百一十五章 刺杀到来第七章 侍女香草第二百零二章 变法的序幕第七十三章 官仓硕鼠二第一百七十一章第四十八章 游览开封第三十章 瘟疫来袭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荐蔡京第三十九章 庐陵郡公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令如山第一百七十三章 蔡卞第十一章 雪梅诗会一第九十六章 饮酒论策第九十五章 教化边民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盐案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宁河之战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种家老将第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来袭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盐案一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家宴会四第八十八章 钦州现状第八十八章 钦州现状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后问计第四十六章 再遇茗烟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门第一百三十一章 众美齐至第九十三章 齐人之福第一百四十二章 约法三章第四十八章 游览开封第三十六章 治国之论一第六十八章 状元及第第三章 徐家婚宴第一百七十四章 弹劾苏阳第一百七十章 对话保定帝第一百七十章 对话保定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众美齐至第四十八章 游览开封第一百九十章 私盐案三第十八章 天之将变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钦州第五十章 恩科备考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盐案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巨大黑幕第九十六章 饮酒论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家宴会四第九十二章 麟儿诞生第四十三章 赴京途中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来袭第二百零二章 变法的序幕第一百六十六章 儿女亲家第一百一十章 奔丧江宁第十三章 独门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