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变法的序幕

御书房外,苏阳看到章淳、王翰,还有一名刚刚提拔的参知政事吴维。

吴维王翰,都是章淳亲信,也是变法的忠实拥护者。

“见过左相、王大人、吴大人...”苏阳拱手行礼,章淳笑着道,“亦恒来了,坐吧,陛下应该也快到了!”

吴维对苏阳笑着回礼,但王翰只是微微点头。

苏阳心里清楚,王翰因为刘缙云的事情,对自己颇为不满。

他想要借着徐方案,将刘缙云赶出吏部,但是苏阳这边,却没有依照他的意图办案,王翰自然对苏阳有些不满。

但这种不满,只能压在心里,别说苏阳得皇帝信任,就是左相章淳,也对其极为器重。

这时候,有内侍送来点心茶水,这些人在朝堂上占了一个时辰,肯定是饿的潜心贴后背,今日皇帝要说的事情,估计不会短,所以先让苏阳他们垫垫肚子。

御厨的手艺自然没的说,不过苏阳在宫中任职数年,早已经对此免疫,而麻姑做点心的水准,更是胜过御厨一筹,苏阳倒是没有觉得多好吃。

不过看王翰和吴维两人的表情,似乎颇为享受这御赐的点心。

“我府上那厨子前两日也做了这松花糕,但滋味却不能比,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手艺,怎么这味道会差这么多呢?”吴维喝口茶压了压,然后一统感慨。

苏阳对于这吴维了解不多,但听苏轼说起过,此人也是一个美食家,不过并非如同苏轼那样善于烹饪,而是重在品尝。

“做点心材料是其一,火候和工艺看似差别不大,但细微处却决定了口感,比如这紫薯饼,用的米需温热,与紫薯捣成泥压制成饼状,两面微煎,火候极其重要,黄而不焦为最佳!”苏阳随口说了一句。

吴维闻言,惊喜的道,“苏大人对这点心也颇有心得啊!”

苏阳摇了摇头,“这东西我可做不来,贱内倒是常坐,偶尔看过几次,只能嘴里说说罢了!”

“哦,我想起来了,前年去见东坡,他提起过苏大人有一位夫人厨艺非凡,而且蜀中盛行的麻姑饼,就是尊夫人所做,的确是别具风味!”

“呵呵,麻姑厨艺尚可,但与东坡兄相比,却远远不足,唯有这点心比较擅长而已!”苏东坡算是这个时代的美食大亨,不说他做的好坏,仅仅是发明的菜品,就有数十种,单单用他发明的菜品,都能拼一桌丰盛的大餐。

“这么说,改日我可得厚颜去府上叨扰一二,我这人没别的爱好,就是管不住这张嘴啊,以前东坡在的时候还好,总能去吃他几顿,这几年,天南地北,可是苦了我的五脏庙啊!”

吴维为人豁达,和苏东坡性格倒是类似,而在官场上,也比苏东坡更加称心如意,如今,刚刚过五旬,已经步入中枢,日后拜相也并非不可能。

“吴大人能来,苏某荣幸之至,贱内的厨艺,也许吴大人这样的大家来品鉴指点...”

两人说笑着,气氛融洽,章淳只吃了少许,然后就停了下来,似乎是在思考问题,王翰偶尔朝两人这边看一眼,但没有半点参与进来的意思。

片刻后,几人用完茶点,皇帝赵熙也让人传他们进入御书房。

御书房内,除了皇帝之外,还有中书舍人蔡卞。

自从苏阳推荐了蔡京出任熙河路经略使后,蔡卞对苏阳的态度更亲切,虽然苏阳知道,蔡卞和蔡京的性格还略有不同,虽然有些小问题,但却比其兄更有底线,历史上,若非蔡京所累,蔡卞的名声,应该会好许多。

蔡卞担任中书舍人,相当于皇帝身边的秘书或者秘书长,品级不过正四品,但分量却足以抵得上一个尚书之类的大员。

此时,蔡卞留在御书房,更说明了皇帝对其的信任。

“好了,今日召诸位爱卿前来,其一,为两曹尚书人选,其二,则是新法何时实施?”

这两个议题,并不出意外。

无论苏阳自己的规划如何,新法却不可能因他觉得还没有准备好,就暂时搁置。

虽然第二个议题才是重点,但第一个议题同样重要。

“子瑜,你先将两曹尚书人选说一说吧!”章淳对王翰说了一句,子瑜,则是王翰的表字。

“是!”王翰早有准备,从袖子里取出准备好的公文。

“陛下,两曹尚书待选官员各两人,户部尚书之位入选者为现礼部尚书崇敏、观文殿大学士李长治,兵部尚书入选者为秦凤路经略使方如林,河北东路安抚使曹琦!”

王翰能得章淳看中,能力自然不俗,而这两个职位的人选,也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

他手里的公文,也由蔡卞分发给几人。

这上面,是四名候选人的仕途简历,还有吏部对其考核的评判。

崇敏的资历倒是不浅,在担任礼部尚书之前,还在地方担任过两任知府和一任转运使。

他的竞争对手李长治,也颇有来头,是陇西李氏家族的成员,这李氏家族,比曹氏高氏的李氏更加悠久,似乎是唐朝李氏的旁支,不过在大宋开国期间,立下大功。

李长治也担任过两任知府,还担任过安抚使一职。

不过此人常年在地方任职,这观文殿大学士,只是一个散官,三年前李长治丧父,守孝在家,如今丧期满,暂居观文殿大学士,以待空缺。

秦凤路经略使方如林,同样是位高权重,执掌一方,甚至比韩琦,资历还要深一些。

而吏部的评判,似乎也颇为中意方如林。

苏阳面色如常,但是心里却在衡量,自己要不要为韩琦说话。

从吏部的评判来看,这方如林,肯定是章淳的人选,以自己如今的身份,想要改变章淳的心愿显然比较困难,而章淳力荐的话,皇帝也不一定会听自己的。

更关键的是,苏阳对于方如林并不是很了解,单凭吏部给的资料,很难判断此人是否合适担任兵部尚书。

“子瑜,你先说说这几个人选吧!吏部评选的结果如何?”

章淳让王翰给出一个意见。

“是!户部尚书一职,崇敏和李长治,各有优劣,崇敏资历丰富,担任过知府及转运使,在职期间恪尽职守,兴修水利,发展民生,治下风评优良,其担任礼部尚书四年,礼部各司井然有序,其能力毋庸置疑,唯一欠缺的是,崇敏没有在户部任职精力,也没有担任过类似的官职。

李长治长期在地方任职,履历丰富,历任常平使、知府、刺史、转运使、安抚使等,三年前担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其欠缺的是在朝为官经历,进入户部能否快速驾驭,尚未可知!”

介绍完这两人,王翰停了下,等待先决定出户部人选再定夺。

“都说说吧,苏卿家...”

苏阳没想到自己被第一个点名。

苏阳看了看手里的资料,然后缓缓开口。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奸若愚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歧与理念第二十九章 瘟疫来袭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流涌动第六十六章 科场舞弊三第二十二章 秉烛夜谈第五十六章 牡丹花会一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嘱托第九十四章 茗烟困境第八十八章 钦州现状第六十九章 仓部郎中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台第二十三章 朝堂之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苏枫的窘境第一百八十六章 瑞王赵佶第十二章 雪梅诗会二第五十三章 科举考试一第十九章 林氏茗烟第一百九十二章 私盐案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后问计第二章 初次见面第四十九章 街头恶少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为题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来第六十一章 牡丹花会六第五十八章 牡丹花会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歧与理念第六十八章 状元及第第十二章 雪梅诗会二第三十三章 义女凤儿第一百零九章 终成眷属第二百零三章 两曹尚书第七十二章 官仓硕鼠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访刘法第六十一章 牡丹花会六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台第十六章 月到中秋第四十二章 离开江宁第一百零八章 安国公主第二章 初次见面第一百零五章 监军童贯第二十七章 雪梅其四第三章 徐家婚宴第三十五章 见王安石第二十四章 宋国现状第一百四十九章 千里奔袭第五十五章 科举考试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歧与理念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嘱托第三十一章 瘟疫来袭四第四十一章 临别嘱托第七十九章 鼠口夺粮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军营第四十二章 离开江宁第七十八章 蜀中刘家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来第四十七章 抵达京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荐蔡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遇段誉第十一章 雪梅诗会一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门第一百七十五章 巨大黑幕第一百零五章 监军童贯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相斗艳第九章 一念之间第九十七章 水调歌头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来第二章 初次见面第六十章 牡丹花会五第九十五章 教化边民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相斗艳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钦州第一百零九章 终成眷属第一百四十三章 黄龙军营第一百八十五章 临街刺杀第三十六章 治国之论一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十一章 雪梅诗会一第六十九章 仓部郎中第十二章 雪梅诗会二第六十五章 科场舞弊二第一百七十章 对话保定帝第四十章 苏家往事第八十一章 事态平息第一百五十二章 宁河之战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铁剑滴血第一百五十三章 宁河之战四第一百零九章 终成眷属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长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王都尉第十一章 雪梅诗会一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来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军营第三十三章 义女凤儿第一百零一章 疏通运河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黄龙军营第一百六十五章 南下大理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任命第一百七十三章 蔡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