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事态平息

酒糟,蜀地不知道有多少,在晾干之后,基本上都是用来给牛马吃的,酒糟兑上草料,牛马吃了易于消化,还更加安静,但是蜀地的牛马并不多,因为很多地形,不适合饲养牛马。

而这种东西,如果运输出去,以蜀地的交通状况,是在有些困难,而且代价太高。

所以基本上都是晾晒之后堆积起来,给牛马当饲料用。

这本就是发酵过的东西,一年半载也不会放坏。

所以在蜀地,找五百万石粮食困难,但是找五百万石酒糟,绝对不难,就是七百万八百万都没问题。

半个月之内,麻姑教会了两三百人做麻姑饼,而且因为有了足够的材料,麻姑饼比以前更好吃了,难以下咽的感觉也没有了,和苏阳以前吃的酥饼一样。

这两三百人又分散出去,将麻姑饼的做法,传遍了整个蜀地。

而苏阳对于那些青黄不接的农户,也没有给予直接的救援,而是让他们家里的成年人都来干活,跳水浇地,磨米磨面,制作麻姑饼,采集野菜野果,或者修葺道路。

他们做工,可以得到足够的食物,而有了这些酒糟,坚持到粮食运送过来并不难。

麻姑这半个月,教会了两百五十七个徒弟,也果然拿到了两百五十七贯钱。

而苏阳说,要请麻姑当厨娘,麻姑只是不说话,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但是她将钱拿回了家里,第二天,就又来了,还是没有说话,只是给苏阳开始做饭。

而这半个月,苏阳也请了大夫给麻姑看脸上的青春痘。

大夫说麻姑脸上的十分严重,因为治的晚了,虽然还是可以治好,但估计脸上会留下一些疤痕,但应该不会太明显。

半个月下来,麻姑脸上的疙瘩消失了不少,看起来也没有那么丑了,但是距离漂亮,还是有一些距离的。

苏阳这时候,更加确定,这麻姑,和自己前世的妻子孙莉,长得太像了!

真的是命运的安排吗?

左相的回复来了,朝廷已经派出了新的转运使,已经在路上,至于蜀中刘家的事情,新任转运使也会处置。

同时,苏阳的职务发生了变化,他被任命为成都府路常平使,品级暂定正从四品,因为他之前的职务,不过正六品,升为从四品,已经算是连升三级,不过常平使本来是从三品的配置,而苏阳也不在乎这点品级俸禄。

他没有想到,自己来这里办个差事,把自己都搭在这里了!

飞鸽传书,信息有限,更详细的信息,需要等信任转运使到来之后顶多,但是另外两个消息,却让自己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一个是,王安石离世,就在自己来蜀地的途中。

朝廷追封其为太傅,谥文!

苏阳以为,王安石的谥号,当得起文正二字,可惜他的变法失败,否则,文正二字,是跑不了的。

苏阳突然想,如果自己死了,会得到一个怎样的谥号?

不是他乱想,而是因为,人生无常。

辽夏边境,发生了几场不大不小的战斗,双方互有死伤,死伤过万人。

而这些人之中,却有一个苏阳的熟人。

说是熟人,却只算是见过一次,江陵陆家的陆云琅,林茗烟的夫婿。

具体的战况,左相没有说起,苏阳只知道,陆云琅似乎立功不小,因为他被追封为正四品的忠武将军,这个,和苏阳的爵位差不多,只是一个虚衔,可以由子孙继承,但仅仅只能传子孙两代,享受四品俸禄和荣誉而已。

逝者已矣,苏阳在为林茗烟叹息,那样一个才情非凡,又深明大义的女子,却在成亲三年之后,承受丧夫之痛,而且,他们还没有孩子,或许,她只能孤老终生,这也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丧夫女子的宿命。

苏阳在想命运不公,可这个时代,男女是不平等的,甚至在自己所生活的前世,也从来没有平等过,只不过相较于现在,更让人容易接受。

苏阳不知道,自己现在应不应该去一封信安慰,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所以,他只是给徐慧君传了信,让她抽空去看看林茗烟,或许徐慧君已经知道了吧!

苏阳给徐慧君的信,只能由徐明礼转交,这样才是最快的。

只是苏阳怎么也没有想到,五天之后,徐明礼来了,而成都府新任转运使,就是徐明礼!

虽然徐明礼之前,也是正二品,转运使还是正二品,但分量却不同,这个相当于封疆大吏,这个年代,避讳不多,而且很多官员任职,都会投靠亲属长辈,或者至交好友!

而苏阳,想想自己现在的状况,似乎还不错,成都府路四司,转运使为自己的三叔,提刑使为祖父的旧部,而安抚使,跟自己也算是患难与共了。

唯一不好的,是刘广宣没找到,这家伙,可是个祸害啊!

徐明礼来了,苏阳不再去管那些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

开始一心一意的调度粮草。

而香草和徐明礼的亲眷,也都来了。

徐明礼到来之后,对那七大家族的打压,却渐渐消失,苏阳甚至为此去找过徐明礼,但是徐明礼告诉他,朝堂之上有不少他们家族的人,这些人联名上奏,七大家族,只是正常的市场交易,顶多是商人图利,罪不至死。

虽然罚没了不少产业,但却没有彻底拍死,以这些家族盘根错节的关系,只怕日后还是会死灰复燃。

不过每一家,也都挑出来了几个替死鬼,算是一个交代。

苏阳知道,自己和这七大家族的仇,算是结下了,而这一次,没有将其一棍打死,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至于蜀中刘家,自然烟消云散,主要成员被押解京城,其余的就地判决,那也是崔远的事情,和苏阳无关。

秦虎等人,留下了十三个在苏阳身边,其余的返回京城,他们的家眷老小都在那里,不可能跟着苏阳留在蜀中。

但是秦虎却留了下来,似乎觉得,跟这位状元公,更有前途!

林语也回了京城,他年纪不小,对仕途没有多少奢望,家小也在京城,不过这一次回京之后,他的品级可以提升不少。

周峰自然是留了下来,因为成都府常平使司衙门几乎被一锅端了,周峰以六品常平使从事,留在使司衙门替苏阳处理日常公务,他带来的五个属下,也都有升迁。

第八十二章 兴建民生

在仓部的朱英,也顺利晋级,顶替了苏阳的仓部郎中职务,擢升一级。

苏阳则奔波于各个州府郡县,调度粮草,确保这一次的灾荒,不会饿死多少人。

两个月后,夏粮收割,虽然征调民夫取水灌溉,但因为后面两个月,一滴雨水都没有降下,禾苗干枯不少,最终,夏粮的收成,只有往年三成,这点粮食,根本不够蜀地百姓度过这一年。

幸好苏湖丰产,边境战事没有持续多久,粮食陆陆续续的进入蜀地,充实粮仓,而苏阳和徐明礼商议,联名上报朝廷,蜀地受刘氏压榨多年,民生凋零,百姓疲敝,希望朝廷能够适度减免赋税!

而这一次,将刘家抄没,所收金银器物更是不计其数,顶得上蜀地十余年的赋税,可见这刘氏蜀地的盘剥有多凶狠。

最终,朝廷下旨,免去蜀地三年赋税,这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因为常平使,还监管水利,所以苏阳对属地境内的水利巡查规划,让大多数田地,都可以灌溉。

虽然这工程需要数年,但徐明礼主政成都府路,虽然这不在他职权之内,但即便是苏阳的继任者,也不会轻易改变。

徐明礼来蜀地的时候,就跟苏阳说过,他这个常平使,本来就是应急的,当初擢升苏阳为常平使,朝堂之中,还是有不少反对声音。

虽然他是新科状元,在蜀地之行,的确有功绩,但是也没有一连擢升三级的先例。

但是随后,却是因为左相拿出马蹄跌,这才尘埃落定。

甚至,那一块小小的马蹄铁,比他在蜀地的功绩更大!

虽然不禁感慨,对于庙堂之上的掌权者来说,大宋有上亿百姓,死千八百万都无所谓,只要他们的统治稳固即可。

苏阳感觉有些悲凉,但是却又不得不随着历史的车轮前行,只能尽自己的力,让百姓更加富足。

八月底,蜀地的灾荒过去,府库之中的粮食,足以保证这一年的平安,而在蜀地百姓们都在传送新科状元来蜀地平叛救民的传说,各地还兴建起了麻姑庙,因为这一次蜀地的百姓能度过灾荒,多赖麻姑饼的功劳。

麻姑庙内供奉着麻姑和一个带着状元帽,穿着状元服的雕塑。

对此,苏阳没有阻止,也没有去推动,一切顺其自然,民心,有时候看似无用,但有时候,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麻姑庙中的麻姑,面容光洁,带着圣洁气息。

现实中的麻姑,虽然没有那圣洁气息,但面容也基本恢复正常,只留下淡淡的几点疤痕。

麻姑不算太漂亮,性格也略显腼腆,可是就连香草都感觉得出,大人对这位麻姑很亲切。

不过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因为麻姑饼救了蜀地无数人的性命,蜀地所有人,都在感念麻姑,苏阳也是因此而净重麻姑。

而麻姑,也只是负责苏阳的饭食,工作并不繁重。

九月初,徐慧君前来蜀地,除了探望苏阳之外,还有赎买蜀地被查封的那些酒坊。

蜀地粮草富足,而且水质优异,自古就是酿酒之乡,这大半年,徐慧君已经在江南开设七处大型酒坊,但依旧供不应求,以往的那些酿酒坊,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不过徐慧君也听从苏阳的建议,没有赶尽杀绝,他们不可能独占酿酒的利益。

他们出让酿酒配方,但是十年之内,使用他们的配方,酿酒产生的利润,需要给苏家三成,十年之后,他们的生意和苏阳无关。

十年,看似不短,但是对于那些传承百年的家族来说,完全值得,就算是七成利润,也好过之前酒坊的收入。

徐慧君也已经开始推广复式记账的方法,可以更加方便的监管那些酒坊的生意。

另外,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葡萄酒、青梅酒、米酒等其他种类。

酒水生意,是七大家族的命脉,而苏阳知道,自己与他们的恩怨不可能化解,在政治层面,无法将其彻底打死,那就断了他们的财路。

至于这些人的报复,苏阳并不在意,至少短时间内,他们没有那个胆量,等他们的胆气养足的时候,这些人对于苏阳,应该已经构不成威胁了。

小别胜新婚,一晌贪欢,几度风雨!

徐慧君半眯着眼睛,苏阳补交了这大半年的皇粮,虽然两人都异常疲惫,但却没有睡意。

徐慧君躺在苏阳怀里,诉说这半年的离别之苦,讲述生意上的事情,还有庐陵婶娘妹妹的事情。

凤儿留在庐陵让婶娘照顾,对于这个小丫头,婶娘和妹妹絮儿都极为喜欢。

而絮儿已经年满十六,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落得美丽大方,前去苏家提亲的人能够踏破门槛,都是庐陵以及周边郡府的名门望族。

但是婶娘并不是一个很有主意的人,在等着苏阳回庐陵去拿主意,长兄如父,如今苏家,最能拿出手的人,自然是苏阳了。

虽然苏枫也不错,现在已经是庐陵知县,可以兼顾照顾母亲,但是和苏阳相比,他这个七品县令,就有些不够看了。

回家,是该回去了,本来殿试之后,依照惯例,自己有假期回家省亲祭祖,但蜀地的事情一耽误,什么事情都顾不上了。

七日后,徐慧君的事情忙完,而苏阳也等到了调令,权知钦州,依旧是从四品,但却算是执掌一方。

同时,苏阳也从徐明礼那里得知,右相司马光月初离世,追封太师,谥号文正!

文正,是历来文臣最高的谥号了。

司马光的功过,苏阳无力去评判,他谨守礼法,反对变革,但同样对民间疾苦和朝堂腐败深恶痛绝,只是他希望的是依靠礼法来约束官员,但这显然是有些不切实际的。

但其留下的资治通鉴,足以光耀千古,这文正的谥号,也当的。

司马光和王安石,他们政见不同,争斗了一辈子,司马光因为王安石,不问朝政十五年,潜心著书,这才成了资治通鉴,可以说,王安石成就了司马光。

而在两人的争斗中,司马光笑到了最后,因为王安石的熙宁新法,几乎被废除殆尽。

他们的政治与人生,都已经化为历史,对于苏阳来说,他们属于古人,也属于今人。

自己拥有两世记忆,两世的历史惊人相似。

苏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变历史,他能做的,只是不负此生!

不负此生之人,不负此生之事,不负此生韶华!

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令如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神机军营第六十三章 牡丹花会八第一百三十八章 兵不血刃第三十三章 义女凤儿第五章 前尘往事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四十章 苏家往事第一百零六章 升职赐婚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开封府第八十章 麻姑制饼第七十五章 官仓硕鼠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为题第五十七章 牡丹花会二第八十八章 钦州现状第五十六章 牡丹花会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对策第十八章 天之将变第六十六章 科场舞弊三第八十五章 返回庐陵第二百零一章 私盐案十第六十章 牡丹花会五第三十三章 义女凤儿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九十一章 东坡献礼第六十四章 科场舞弊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令如山第一百五十章 广河之战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括的礼物第八十三章 造访云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钦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五十八章 牡丹花会三第二十九章 瘟疫来袭二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来第一百八十章 大舅哥第七十八章 蜀中刘家第十四章 精炼食盐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二百零四章 追贬司马光第一百六十章 回赠龙渊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盐案八第一百八十七章 救治第一百六十六章 儿女亲家第九十一章 东坡献礼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盐案八第一章 入赘徐家第五十六章 牡丹花会一第二十五章 滁州之行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军营第一百九十七章 私盐案六第一百零五章 监军童贯第一百三十八章 兵不血刃第六十六章 科场舞弊三第一百二十章 为帝择后一第八十九章 杀鸡儆猴第六十六章 科场舞弊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私盐案七第九十二章 麟儿诞生第一百八十五章 临街刺杀第四十七章 抵达京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后问计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王都尉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括的礼物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见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阵前定计第三十六章 治国之论一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来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九十一章 东坡献礼第三十五章 见王安石第三十一章 瘟疫来袭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宁河之战四第九章 一念之间第九十二章 麟儿诞生第八十七章 钦州生变第六十三章 牡丹花会八第一百五十三章 宁河之战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高家宴会四第三十五章 见王安石第一百七十四章 弹劾苏阳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科状元第四十六章 再遇茗烟第一百零七章 圣贤有错第一百六十八章 科学院雏形第二百零四章 追贬司马光第一百七十四章 弹劾苏阳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家宴会三第二百零一章 私盐案十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朋满座第八十七章 钦州生变第一百三十章 化名而来第十九章 林氏茗烟第一百七十四章 弹劾苏阳第八十三章 造访云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千里奔袭第五十四章 科举考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