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节 纳头便拜

岳飞和呼延庚又回到大帐中去,帐中正是酒酣耳热。这时,有卫兵进来报告,说刘锡带秦凤军已经到了,军汉正在安营扎寨,刘锡过来拜见承宣使。

刘光世道:“来的正好,晚到的,先罚酒三碗。”

刘锡进来,自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呼延庚也口称刘四哥,喝了三碗酒。

虽然认真起来,刘锡也算贻误战机,但他为一军之主,谨慎行军,却也不算错,刘锜及时赶到,为他们刘家拉回不少分。最重要的是,刘光世明明已经到了,却不来增援,还收受金兵的财物,放完颜娄室过河。这样最拉仇恨。

故而呼延庚对刘锡既不热情,也没有表现出怨恨。

刘锡晚来,而且地位甚高,算是刘仲武一系新一代的家主,故而刘光世的焦点都在刘锡那边。

呼延庚瞅了个机会,走到吴玠身边,先喝了碗酒,闲谈了几句。接着说道:“吴大哥就要带兵回泾原吗?”

“大约如此吧,且听曲将主吩咐。”

“永兴路是个好地方啊,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只是没有大将镇守。”京兆府长安,始终是大宋前十的大城,甚至南京应天都比不上京兆府。

吴玠不知道呼延庚什么用意,看着呼延庚,等他说下去。

呼延庚试探着问:“吾乃宣抚司走马,想举荐吴大哥为永兴军经略使,镇守京兆府。”

呼延庚是真心想保举吴玠。在另一个时空的富平之战,河西六路拿出了十八万兵马,号称四十万,这就是西军的全部家底了。

但是由于吴玠是在富平之战前才被任命为永兴军经略使,根本没有时间动员京兆府丰富的物力财力,导致富平之战中,实际只有泾原军、秦凤军两军在撑门面,整个右翼赵哲所率全是民壮,金兵正是从这一面突破,最终取得了富平之战的胜利,也导致陕西大部被金兵夺取。

而呼延庚这一世就想补足这个缺陷,这一世陕西的情形,比另一个时空要好一些,京兆府未被攻破,家底更雄厚一些,经略使唐重是文官,他没本事招上兵来。但以吴玠的能力,守着京兆府这个大金矿,只要给他一年时间,他至少能成建制的带出一万兵来。

吴玠唯一可虑的就是资历太浅,肯定做不了经略使,但可以做统制。永兴军经略使是文官唐重,不通军务,正可让吴玠放手施为。

呼延庚把上面一番考虑,捡能说的都和吴玠说了,大意就是金兵肯定再来,永兴军要早做准备,而吴玠最适合把这重担挑起来。

他和吴玠说这话时,吴璘在一旁听着,见呼延庚说完,吴璘连连叫好:“大哥去了永兴路,吾便接手泾原第十一将,我等兄弟同心,定保得河西不失。”

吴玠半晌不语,沉吟良久,他刚和呼延庚认识不久,呼延庚和他议论一路的镇守武臣,可算跋扈。

但在吴玠看来,如果呼延庚真的有心举荐自己出镇永兴路,那真是个机会,最后吴玠说道:“且看宣抚司的均令,再听曲将主吩咐。”

他的意思,就是你和我说没用,你呼延庚要真心保举我,那就从宣抚司方面发下正式的命令,曲端这边同意了,他吴玠就可以接这事。

见吴玠态度积极,呼延庚觉得事有可为,又和吴璘喝了一碗。

呼延庚抬首,见刘光世和其他人喝得差不多了,他凑了上去,向刘光世借船,要率部从黄河返回河北。

刘光世正在兴头上,他也没感觉到这一次已经深深的得罪了呼延庚,便大气的说:“这有何难,娄室渡河的船只都被我追下来,三郎此战损失最巨,就当我赔给你的。沿路回去,几百骑兵只怕不会水战,我再借你五百水军,护得沿路安稳。”

次日,河西各军纷纷拔营返回本部,王彦大军要返回河东,岳飞为前锋,已经先渡过黄河去了。呼延庚又专门告诉岳飞:“眼下河东大郡,只有平阳未失,平阳知府张克戬,乃河东经制副使,可以信赖。”

呼延武康已经派了信使返回延安,让高宠护送着张婵到渡口与呼延庚汇合。刘光世率军要到汴梁去勤王,正可和他同行一段。

在黄河西岸等待的时候,鄜延经略使王庶发来了命令,号召黄河以东的士民起兵反抗金兵,“檄召河南河北豪杰共起义兵并力击贼。”

与呼延庚约定了陕州相见,李孝忠就带着这道檄文先行出发了。

二月二十五日,高宠带着二百骑兵,张婵和高鹭乘车,赶到了渡口,而在高宠到来后,刘光世大军出发的船只仍旧未能准备齐整。呼延庚实在等不得,找刘光世要了三艘船,沿黄河东下。

解州,神稷山。

几百金兵拥在半山腰,打头的两名金兵押着一个宋民跪在地上,做出要将他斩首的架势,另一个大嗓门的新附汉军对着山上喊:“邵大侠,你若是投降,便封你解州知州,若是不降,当下便斩了你家兄弟。”

跪在地上的宋民挣扎着大喊:“大哥,救我,救我。啊。”被金兵一刀背打倒在地上。

在金兵前面山上二里处,有一个简陋的山寨,一条大汉站在寨墙前面,看着被打倒在地的宋民,脸已经气得变形了。

“邵大伯,邵二哥在下面,要不咱们假意要投降,先让他们放了邵二哥。”

“金贼哪有那么容易上当。二弟,哥哥对不起你了。”他扭过头,下令,“拿好兵刃,听鼓声响,便冲杀下山。”

说完,他又向山下喊:“邵翼,挺起胸膛,大丈夫死则死矣,不可失了忠义之名。”

邵翼听到兄长的话,立直了身体,眼睛一闭,大喝:“来吧,爷爷不怕死。”

他身旁的金兵看了看主将,主将用手做了一个斩的姿势。

金兵一刀斩下邵翼的首级,金兵主将道:“今日天晚,明日再来攻打山寨。”

金兵开始掉头下山,等最靠上的金兵也转身往山下走了,山寨里突然鼓声大作,邵大侠带领军汉们杀下山来,正在下山的金兵匆忙转身抵抗。山道之上,既无法列阵,也不能乘马,山上的义军像岩石一样冲进金兵阵里。

邵兴字晋卿,解州安邑人也。靖康初金人犯晋绛,兴因起兵为盗,人呼为邵大伯,据解州神稷山,屡与金人战,金人执其弟翼以招之,兴不顾其弟,饮泣死战,大破金人之军。

在打垮了金兵之后,绍兴道:“此寨只有一条下山道路,神稷山不可久留,吾听闻西军豪杰李彦仙收复陕州,吾等投他去吧。”

李彦仙,就是李孝忠,彦先是他的字。当初李纲第三次救援太原的时候,李孝忠给李纲上书,说虽然相公你刚严正直,但是你不会打仗啊,相公你回汴梁去坐镇吧,別添乱了。

李纲大怒,下令严办上书的李孝忠,但很快三路援军都被金兵击破,这道严办的命令没执行下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李孝忠在宋军中以“李彦仙”的名号行事。

李孝忠到了黄河东岸,传檄各个山寨,每天都有豪杰来投。

第一天,

“敢问前边可是巩州李彦仙?”

“本将正是。”

“中条山擒龙寨孟迪拜见哥哥。”

“你寨中有多少兵马?”

“男女生口万余人,其中青壮三千人,请哥哥赐我粮草兵甲。”

“且与我同行,前去陕州,再做打算。”

第二天,

“敢问前边可是巩州李彦仙?”

“本将正是,壮士是哪一位?”

“老钟经略相公的侄儿,种潜是也。”

“小将军怎的落草为生?”

“说来苦也,让种家列祖列宗蒙羞,不说也罢,只求李将军带我杀敌。”

“小将军有多少军马”

“壮丁生口八千人,老弱妇孺也有同样的数,请哥哥赐我粮草兵甲。”

“且与我同行,前去陕州,再做打算。”

第三天,

“敢问前边可是巩州李彦仙?”

“本将正是。”

“解州孟迪拜见哥哥。”

“你寨中有多少兵马?”

“好几千人吧,数也数不清,请哥哥赐我粮草兵甲。”

“且与我同行,前去陕州,再做打算。”

第四天,“张勉,张渐兄弟拜见哥哥。”

“同去陕州,再做打算。”

第五天,“俺白保别的不知道,只要李大哥给我这几千号人一口饭吃,俺白保这两百斤,一条铁棍,就卖给李大哥了。”

第六天,“当初真定之战,俺李进连中八刀,人称八洞鬼,早已是个死人,但我这死人还能动,就要追随李提辖杀索虏。”

第七天,陕州城下。

一条大汉拜倒在李彦仙面前:“我张宗不过是个胜捷军的小卒,见金贼弃了陕州,城中百姓无人照顾,才领了一帮弟兄,暂时将陕州管起来,今天提辖来到,我就把这胆子交给提辖了,我就跟着提辖杀贼便好。”

和另一个时空一样,黄河两岸大小义军、流民、盗贼,听到李彦仙的名号,纳头便拜,在到达陕州城下时,李彦仙拥兵三万,跟随的妇孺也有三万。

李孝忠收了张宗的印信,带着沿途来投的六万男女百姓,开进了陕州,在陕州坐衙,等候呼延庚到来。

求收藏、评论、月票。大家帮忙宣传推荐下,谢谢大家。

第二百五十六节 献俘第二百五十节 半年以来的江南第七十节 压力第二百五十一节 良机第六十三节 老营第四十六节 飞票第二百二十八节 惑敌第三十三节 后阵第二百二十节 求外势第四十七节 陛见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七十一节 和机第三节 真相第二十九节 上山第三十九节 上元节第二百三十五节 取舍第一百五十五节 寿春第三十二节 襄汉失守第二百五十二节 勇气第二百五十七节 解释第二十三节 董平第九十七节 合不勒第二百二十四节 张浚第四十二节 逃难第六十九节 传首第七十节 压力第四十三节 风林火山第二节 围解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三十二节 襄汉失守第一百四十节 分道第一百一十六节 目标冀州第七十九节 流落第二百二十五节 争权第三十六节 勤王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零一节 逃民第九十二节 品字第五十七节 牵牛第二百四十七节 安心第六十三节 哗变第一百一十一节 缺点第四十一节 六路第三十七节 鄜延三军第二十七节 从泰山到五台山第二十五节 布道第一百一十四节 苦难行军第十四节 富平第十八节 收税第二百二十八节 惑敌第一百七十七节 吾为建炎天子守第一百八十四节 幕府第一百八十八节 梦兆第七节 鲁达第十七节 京东东路第三节 真相第一百一十九节 不会打仗第三十六节 偃旗息鼓第八十三节 伪诏第二十二节 郑伟第二百三十六节 质子营第八十节 刘彦宗三策第一百四十四节 信誉第四十三节 韩家第一百三十二节 杜充第四节 棣州第七十五节 张宪第三十节 沁水第二百五十九节 旧法第一百三十三节 谁的责任第二十八节 战守第一百八十八节 太皇太后第二十九节 上山第十一节 奖惩第六十节 雁门关第二百二十一节 英雄第二十五节 平阳第十三节 塘沽第九十一节 战毕第二百二十三节 取汾州第四十九节 任命第八十七节 藩镇第二百四十五节 入瓮第五十节 旁牌第八十六节 嗣业第一百四十七节 符离第四十二节 骑战第四十四节 纳头便拜第七十九节 张益谦第一百一十八节 出发第二十一节 偏厢第二百一十四节 借师助剿第三十节 襄垣第一百三十节 春汛第二十五节 布道第十九节 束伍第一百七十六节 相残第五十三节 解脱第六十九节 传首第一百七十四节 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