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节 海运

慢慢进入八月,也就是到了秋天了,黄河、汜水、泗水等河流的汛期已经过去,加上圣水将军单廷珪带领军汉们努力疏通,汴梁周围的洪水终于退了下去。

“张相,汴梁住不得了也。”张诚伯提议通知皇帝回銮,呼延庚开口劝阻,随后他发现“张相”这个称呼很不妥,因为眼前有三个人的都位列广义的宰执。

“张中书,张枢密,张天官。”呼延庚跟张诚伯,张叔夜,张所环环行了一个礼,才开口解释:“汴梁全然仰赖南方漕运,虽然靠自身的积蓄撑过了这个夏天,但到明年,绝无可能再无一千万石存粮。”

“那,庶康,你是说陛下南巡还做对了?”

“张中书,此一时,彼一时也。陛下南巡,那江南对汴梁的供给就不会那么上心,而且眼下金贼向南追到哪一步还未可知。因此汴梁不能指望漕运。”

“那你说怎么办?”

“由留守相公们正式下令,汴梁城的居民迁往塘沽,不愿去的,任凭他们南下,一定要留在汴梁城的,则都要编入弓箭手。汴梁将作为抵御金贼的旗帜,也只囤积作战相关的粮草,闲杂人等,都到塘沽去另谋生路。”

“全城迁往塘沽?”张诚伯沉吟着,“庶康,你是早有此计吧?”

“末将不敢欺瞒各位相公,为此事末将确实思量了很久。迁往塘沽以后,即使仍旧需要南方的粮食,海运也比漕运方便。”

“所以迁都为表,改海运为里。”

“正是如此。自太宗以来,三伐燕云都大败而还,从河北运送粮草不济,也是主因之一。而改海运后,整个渤海沿岸,都成为通途。我军先在沧河之地生聚教训,待天下有变,则从江南发住的军粮,直抵滦河。则燕京可定。”

“原来如此。庶康,两年前你攻取平卢,就想到这一步了吧。”

呼延庚我默认。但心中在想:何止两年前,我刚穿越,就选好了靖康之变后该选择的基地,先取天津,再取北京,这是为历史证明的正确道路。

张诚伯在一旁喃喃自语:“改海运?改海运?”

张诚伯在史书中以能吏著称,他也办过漕运,眼下他在脑子里将漕运和海运好生比较了一番,发现海运主要是对船舶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但相对于漕运,却有不少的优点:

运河漕运,常因天旱水浅,河道淤塞不通,致使漕船不能如期到达,定期疏通河道,费用巨大。

漕运沿途官府都可以设卡,需要沿途转运司协调,沿途硕鼠都要分一份肥。而海运的粮食要被漂沒的话,沾手的人只能在两头岸上,改海运,至少分肥的人少了许多。

而且现在战乱,许多靠着漕运吃饭的平民百姓,纤夫船户等等,已经失了生计,他们只会对海运这个新的生计踊跃报名,而不会阻扰不满。

因此现在改海运,就落在了两件事上:造船与航海。

“泉州船场,海商云集,可以募集海商为运输主力,而我等再造一批船只,以为备用。而且从苏州太仓县浏河入海至崇明岛的三沙进入深海,北去经成山角折而西北行,经刘家岛、沙门岛过莱州湾抵达塘沽海口,这条路是海商们走熟了的。”这条路就是他和呼延庆的沟通道路的中段和北段。

见呼延庚已经考虑好了大的要点,张诚伯道:“此事让河北市舶司去办。”诸位相公们又把重点转移到迁民上。

当初大宋定都汴梁,就是因为漕运方便。通过海运解决了运粮的问题,迁民到塘沽的最大障碍就解除了,而且因为水患,已经有一成的汴梁居民迁往塘沽了,而且据说当地安排得很稳妥。

“塘沽可要造行宫?”

“不造行宫,在消灭金贼以后,要么在燕京新建宫殿,要么皇室还是住在汴梁,塘沽不需要造行宫。”

“消灭金贼,澄清宇内,庶康好气魄呀。皇室一直留在汴梁?”

“是啊,汴梁就是一面旗帜,汴梁不倒,大宋就永远在。”

“那汴梁就是金贼的第一目标。”

“我军当先取汴梁为上。”完颜兀术大叫,“可恨粘罕,不顾东西路军的分野,先取了洛阳,还不肯退出来,我等当取汴梁。南朝的百年财货,都集中在汴梁,我等当尽取之。”

“汴梁不好打呀。”有孛堇分析道:“有探马去看过,汴梁借着这次黄河决口,把汜水和泗水全都挖通了。我们要攻打汴梁,须得从黄河岸边往汴梁打,铁骑一概不得用。”

“老四,”完颜讹里朵道,“要打汴梁,还不如从洛阳南下,按汉人的话说,来个釜底抽薪,把江南给他打烂了,汴梁就像大树倒了的树叶一样落到地上。”

“那岂不是要求着粘罕借道?”

“借什么道,当初商量好,以太行为界,河北河南都是我们东路军的,让他和娄室打陕西去。”

“粘罕能干吗?”

“这要用汉人的办法,”完颜乌野道,“用一个反间计。”

“如何反间计?”

“西路军实际以三大部为主,粘罕、娄室、银术可。粘罕部占了云中大同,银术可占了太原,本来大家议定,把永兴军京兆府给娄室,但去年没打下来,娄室还在刘光世手上吃了亏。”

当时的地盘分配,在座的阿骨打系子弟都清楚。

“现在粘罕带着西路军子弟取洛阳,甚至取襄阳,打下来的好处都归了粘罕,银术可已经带着本部回了太原,打襄阳的时候,娄室也根本没去。”

完颜乌野点出了西路军内部的矛盾,完颜讹里朵等人都看着他,听他下一步的分析。

“咱们请斜乜以谙班勃极烈的名义,站出来主持公道,让娄室去攻打陕西,自取地盘,娄室肯定乐意。这样西路军在洛阳的,只剩下粘罕一部。咱们兄弟们再轮番上阵,说他呆在洛阳不对,让他回大同去。”

完颜讹里朵砸吧砸吧嘴:“你是说把粘罕骂走?”

“正是。汉话说,千夫所指,无疾也死,粘罕肯定遭不住。”

“你呀,就粘罕的厚脸皮,顶着你骂他,就是不把洛阳让出来,该当如何?”

“那咱们就请谙班勃极烈下令,请老三,老四,还有挞懒各带本部,分了粘罕的部众。”

“内讧?”

“他才三万人,咱们有十万女真,还怕了他来?”

“自己人打自己人,不太好吧。”

“什么自己人?粘罕他爷爷,在鸭子河打猎比不过咱们祖上,抢不到猎物,才跑到沈州去学汉人耕田。说白了就是个被族里赶出去的废物。”

众人取笑了一番完颜粘罕,便派信使去洛阳,给娄室和粘罕送信。

完颜娄室收到信,立刻找完颜讹里朵要了兵器粮草,匆匆西进。直奔同州。

在娄室离开后三天,完颜粘罕才带着本部回到洛阳。

“阿骨打的这几个崽子欺人太甚。”完颜赛里第一个跳起来:“我凭本事抢的洛阳,凭什么让出来?”

“还说什么相互理解,我们家不过占了大同,他们占了燕京、真定、大名,连咱们的老家沈州都让出来了,兀术真是欺人太甚。”

“其实相互理解下,阿骨打系的儿子孙子太多,仅仅一个河北,分不过来呀。”

“谁跟他们相互理解,他们理解我们吗?就说咱们这几兄弟,至少也要四座大城才行。”

完颜粘罕看着四个儿子吵吵嚷嚷,一言不发,等儿子们吵闹够了,完颜粘罕道:“你们现在明白了吧,给阿骨打家做国相,和给南朝皇帝做国相,哪一个好?”

“自然是做宋国的国相好,南朝四百军州,都听国相一个人的。”

完颜设合马叹道:“可惜呀,让小皇帝给跑了。”

完颜粘罕冷笑。

“爹爹笑甚?”

“本相先不说,看你们能不能想到。”

“爹爹是说,咱们不当撤军回来,应该一路追下去,可是当时也没有粮草了。”

“爹爹是说,咱们该征集粮草以后,再次往南打,马上南朝就要秋收了,还怕没有粮食。”

“你们呀,笨。”完颜拔束笑道,“只要有个南朝皇帝就可以了,南朝皇帝很多的,不缺小皇帝一个。”

“原来爹爹是说赵佶赵桓这对父子。”

完颜粘罕这才说道:“这对父子可是宝贝,可惜斡里不不会用。见号令不了汴梁城,居然就带着他们回燕京了。他就不能押着这对父子到周边州县转转。那些小官,见了天子,哪有不听话的。”

“爹爹想得真是周到。”完颜设合马站起来,“孩儿这就到五国城去提人,就在这宋国的西京,让南朝皇帝归位。”

完颜粘罕咳嗽一声:“复位。归位不是这个用法。但现在你去提人,只会打草惊蛇,教会完颜兀术,出来这么久了,咱们先回大同,好好歇歇,拔束。”

拔束站出来听命。

“你口齿最灵便,现在去黎阳,给讹里朵和兀术回信,就说江南正秋收呢,正是南下打草谷的好时机,本相要和他们一起去打草谷。”

第三十三节 白袍第一百七十七节 吾为建炎天子守第十三节 战长安(五)第二十节 练兵第两百一十八节 平乱第一百九十三节 苟和第十六节 林铭第三节 真相第二十二节 援鲁第一百二十七节 呼家将演义大纲第九十三节 劝说第八十九节 恨嫁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零三节 行军司马第一百八十三节 僵持第一百零六节 意识形态第一百八十八节 梦兆第一百八十三节 僵持第八节 激进第二百四十五节 入瓮第六十六节 问罪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七节 嘲讽第一百四十节 出发第二百二十三节 取汾州第一百零四节 彻查第七节 马场第二百二十六节 拖延第二百二十四节 张浚第八十六节 嗣业第十八节 穿越者的弱点第六十八节 军纪第九十六节 折冲第一百二十七节 呼家将演义大纲第一百三十节 春汛第一百二十七节 呼家将演义大纲第九十五节 参劾第二百五十四节 细红线第六十九节 公士第四十一节 六路第一百三十节 春汛第一百四十八节 历史名城第六十二节 谁来付账第一百八十二节 收编第一百九十三节 历史的惯性第十二节 宣赞第三节 郭永第七十六节 领袖第八十五节 守魏第一百八十八节 梦兆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九十七节 合不勒第一百三十二节 杜充第七十九节 张益谦第四十六节 旋风第六节 雨荷之盟第十九节 阵地第十五节 崩盘第一百六十五节 草莽第一百六十八节 京兆府第一百九十三节 历史的惯性第二百三十一节 失计第六十三节 哗变第一百五十五节 寿春第一百七十五节 设计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二百二十八节 惑敌第一百二十节 遇伏第十四节 议和第二百五十七节 解释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七节 嘲讽第一百八十九节 密谋第一百零九节 过赵第一百四十六节 出笼第一百七十三节 重回平定军第一百二十二节 乐陵第九十八节 内讧第七十六节 领袖第二十三节 董平第八十七节 藩镇第九十七节 合不勒第五节 河间第一百八十二节 收编第七十一节 和机第一百八十二节 收编第三十二节 新乡第十三节 战长安(五)第五十节 旁牌第二十五节 平阳第四十五节 叠阵第八节 激进第四十六节 旋风第三十五节 年底第十三节 塘沽第三十五节 长冶第九十六节 折冲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七节 嘲讽第五十四节 张崇第一百零三节 理顺第一百三十六节 责任之争第二十四节 故人第一百六十三节 塘沽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