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 前阵

沁水河之战,对外宣称是大捷:斩首六百余敌骑,阵斩孛堇完颜徒涉,还不能说是大捷吗?

但呼延庚等人心下明白,四千人被两千多骑兵压着打,若非鲁智深和杨可发赶到,郝思文的四千人就被人打崩了。宋军固然是溃兵新集,乌合之众,但金兵的战力也着实强悍。经过这一战,完颜银术可肯定确认了宋军的救援路线,一定在前边某个地方等着呼延庚。

呼延庚遣退众人,自己将《华北五省等高线地图》取了出来,找出“山西南部”这一页,仔细观看。在沁水河与隆德府之间,有两座山:盘秀山,发鸠山。两山之间是一片平坦的谷底。两个月前呼延庚到隆德府去求救,以及救出王禀之后再到隆德府,都走的是这条路。

两山之间谷地平坦,适合大军行进,也适合金兵在山中埋伏。

呼延庚躺在毡子上,眼睛瞪着大帐的顶部,慢慢回想。宋军与金兵交战以来,唯一可说有胜机的情形,就是第二次救援太原的时候,小种经略相公的榆次之战。

榆次之战,宋金双方兵力大致相当,小种经略是宿将,所带秦凤军也是西军中的强兵,但在榆次之战时,先是友军失期不到,小种经略所部在经过山谷时拉成了一条长蛇,被金军截为三节,金兵强攻中军,最终小种相公全军覆没。

现在,呼延庚所部又要经过山谷,对手还是完颜银术可,他会不会故伎重演呢?

大军在沁水河东岸修整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继续东行。再过一天后,开始进入山谷。

最前一部仍旧是郝思文,随后的是鲁智深部,跟在后面的是高举着呼延庚大旗的中军,随后是熊大白所部,再后是步鹿孤乐平的骑军,步鹿孤乐平之后是关力原部、杨可发部,王满仓押着粮草跟着,最后是宣赞部压阵。

全军的指挥权以中军最高。但若是队伍被截断,前军则以普六茹伯盛为主,后军则以宣赞为主。

郝思文带领本厢,小心翼翼的穿过谷地,他的脑子里全是“殽之战”、“孙膑庞涓斗志”、“曹操华容逢关羽”等典故。所幸这是盘秀山和发鸠山之间的自然平地,平坦开阔,不像马陵道那样险峻,金兵也不可能用礌石滚木将谷道截断。

郝思文正在想着,突然听见远处的山上一阵扑棱棱的响声。他已成了惊弓之鸟,心中暗叫一声“有人放箭。”一边将身子伏在马上,一面侧头观望,只见一大群鸟儿从山后飞起。

“山后有埋伏。”郝思文派兵丁向后报告。

郝思文部安然走出了谷地,没有遇到一点惊扰。接着,鲁智深也走了出来,中军跟在后面,从中军传来命令,选有水源的地方,安下营寨。

郝思文松了一口气,紧张了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了。又想,金贼不该放过这个机会呀,难道是今晚要来劫营?就在这时,派在前方的探马惊慌失措的回报:“前方有鞑子的大军,阻住了去路。”

郝思文却没有惊慌,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面对面的打,他也不怕,鲁智深等猛将就在后面。

中军传来命令,郝思文部改为左翼,鲁智深部改为右翼,为中军让出道路。同时让郝思文继续派出哨骑,探查金兵动向。

中军还在前进,跟着中军的熊大白部也快要走出谷地了。突然杀声大起。两边的山地里,冲出无数的金兵,直奔杨可发部的尾端,和骑军的前端。

步鹿孤乐平见此,大喜过望:“便与鞑子决战于此。”

呼延庚对金兵的判断,就是要在山谷这里故伎重演,将宋军截断,然后集中兵力攻击中军。单双方的总兵力大致相当,金兵要是集中攻击中军,则其他部分会相对薄弱。呼延庚定下的策略,就是无论金兵如何布置,宋军各部以击破当面之敌为第一要务。全军的指挥权以中军最高。但若是队伍被截断,前军则以普六茹伯盛为主,后军则以宣赞为主。

虽然第三部就打着中军的大旗,但呼延庚并不在中军,在中军替呼延庚值守的是普六茹伯盛。他见到后路被截断,也没有慌乱,而是替呼延庚发布命令,集鲁智深、郝思文和中军三部,全力消灭正前方的敌人,再回头救援呼延庚。

整个前军组成的仍是一个方阵。此时若从半空望下,可见这八千人整体构成了一个大方阵,内部又有很多小方阵。一个又一个的小方阵排列得整整齐齐,组成了一个大方阵。每个小方阵都是每个指挥组成五个横排,每三个指挥组成一个纵列。换而言之,也就是说,整个前阵共有十五个指挥,分作三排。

第一排的五个小方阵是由最精锐的五个指挥组成的,郝思文拿出来两个,鲁智深拿出来三个指挥。鲁智深亲自带领一个指挥在第一排的五个小方阵中位处中间,从左边数起是第三个。这个指挥以都为单位,每个都都是一个百人纵队。

八千人布阵,说快也快,说慢也慢,随着中军的鼓声和普六茹伯盛的将旗指挥,列阵最前的五个指挥的指挥使而调整本部的位置,或向外去一点,或向内靠拢一点,时而随着将旗和鼓声向前、向后小步移动。对面的金兵兵卒在金将的指挥下也组成了一个相应的方阵。

两军列阵完毕。战场上安静下来。

鲁智深在宋军阵的前边,可以看到对面金兵列成的阵中旗帜飘扬,一员金兵的将领带着几个骑兵在阵前驰马而过,一边驰奔,一边举刀,大声地在说话。隔得远,他听不到这个将领在说什么,但料来不是在传递军令,就是在鼓舞金兵的斗志士气。

普六茹伯盛这边也派出了将校,从中军驰马到阵前,从左向右行,检查各个小方阵的阵型,并传达普六茹伯盛的命令:“大旗就在中军。今与贼决战,贼营不破,大旗不动!”

前线的宋兵扭头向后看。普六茹伯盛的中军在大阵之中,他的将旗就在这里,高高地耸立在下午的阳光中,迎风飘扬。宋兵多穿绛衣,如火。对面的敌人衣着不统一,但皆结着发辫,剃光前额。

传令的将校传令完毕,驰马奔回中军。鲁智深心道:“命令开战的鼓声该要响起了。”普六茹伯盛传令令道:“向前传:鼓声起后,不要急着冲锋,拿着兵器以正常行速前进,积蓄力气,当临敌还有百步之时再呐喊冲锋!”一个兵卒接着一个兵卒地向前传,直传到最前边的鲁智深部。

两军交战,最令人觉得有压力的时候不是在开战后,而是在开战前。开战后陷入混战厮杀,杀红了眼什么都不怕,开战前的沉默静止却很折磨人。若是彼此只有千余人还好说,现下敌我各近万人,这样大规模的会战,站在最前一列的士卒是很有压力的,放眼望过去,对面乌压压的全是执着亮晃晃兵械的敌人,就好像是要以一己之力来面对他们似的,难保不会胡思乱想,若是胆小之人,只这个肃杀压抑的场面就会吓得他两腿发软,簌簌发抖,毫无斗志了。

鲁智深身边还是以和尚为主,其他的兵卒全是精选出来的勇士,打过很多场仗了,却是不惧眼前场面。

八千人列阵完毕,十五个小方阵立在地上不动。经过短暂的停顿,鼓声从中军传来。这鼓声先是平缓,节奏较慢,鼓点与鼓点之间的停顿较长,但随即,停顿越来越短,节奏变快,鼓声激昂起来。这是普六茹伯盛命令出战的军令。此时中军的传令旗们在左右、前后的摇动。

列在大方阵最前边的五个小方阵的军官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下达了相同的命令“前进,杀敌。”

第一排的五个小方阵、五千名宋兵开始向前行进。第二排的五个小方阵紧随跟上,接着是第三排。按理说,宋军步兵多,金军骑兵多,应该宋军列阵,等着金兵进攻才对。只是今时不同往日,普六茹伯盛还不知后军发生了什么,他急于打垮面前的金兵,然后反身去救援后军。

战鼓不但是对步卒的命令,也是对骑兵的命令,早先布置在阵外、掩护步卒列阵的三百余哨骑随着鼓声率先发动了对金兵的进攻。金兵中的女真兵人人有马,大队骑兵冲着这些哨骑直奔而来。几千匹马,一万余条马腿在地面上踏动,马蹄声如同滚雷,一阵接着一阵

这雷声让宋军的士兵有些惊惶,很多兵丁踮起脚尖,向着骑兵交战的方向打望。普六茹伯盛急下令:“全部立于本阵,跟上前队!后顾者,斩!左右顾者,斩!”大敌当前,交战在即,最忌兵卒左顾右盼,更忌兵卒向后看。他的这道军令得到了严格的贯彻,各个指挥的军官们接到令后,马上约束本部兵卒。

求收藏,欢迎拍砖,用砖头、红票、月票狠狠的砸我吧

第二十二节 郑伟第十节 复耕第八十五节 根括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第二百三十节 疑兵第四十九节 邀击二百四十六节 围城第一百九十三节 苟和第二十九节 旧瓶装新酒第三十三节 白袍第一百八十三节 僵持第一百二十三节 择道第一百二十八节 阶官与军衔第十三节 张灏第九十七节 合不勒第三十二节 新乡第一百零八节 智真长老第四十二节 两宋之战第一百一十六节 调查第一百六十一节 处置第二十节 汾州城下第二百三十二节 计成第六十九节 公士第二百五十四节 细红线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十二节 宣赞第三十九节 上元节第二百四十节 道心叵测第十八节 穿越者的弱点第六十八节 退却第十四节 议和第八十节 单骑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四节 祝家庄第四十七节 柏乡第二十二节 援鲁第四十六节 旋风第一百二十节 遇伏第三十七节 鄜延三军第八节 金栗山第十四节 议和第九节 阻击第二十六节 夺财第二百三十四节 得计第四十一节 六路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第五十八节 不定第五十七节 牵牛第一百九十三节 苟和第七十六节 生变第二百五十节 半年以来的江南第六十五节 豪强第十七节 中计第五节 平静第二十三节 围歼第二百五十九节 旧法第八十五节 守魏第七十四节 忻口第一百九十三节 历史的惯性第二百五十四节 细红线第二十五节 布道第六十一节 秋煞第九十三节 不利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九节 皇帝失踪了第一百三十四节 仁主第一百七十七节 吾为建炎天子守第八十七节 藩镇第一百四十一节 齐州第一百二十九节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一百六十三节 塘沽新城第二百二十四节 张浚第六十五节 借粮第七十六节 领袖第二百三十八节 义无反顾第一百九十一节 回銮第一百零三节 理顺第九十六节 折冲第三十五节 长冶第一百七十九节 不问苍生第十四节 议和第一百六十节 社稷为重君为轻?第七十七节 失踪第二十二节 郑伟第二百二十八节 惑敌第一节 出军第五十九节 北上支队第一百九十七节 时代的转折第二百二十九节 借势第一百六十五节 草莽第十七节 镇抚使第三节 真相第四十节 定制第一百三十二节 杜充第二百五十六节 献俘第二十节 汾州城下第十二节 南山贼第二十二节 兵来第八十七节 藩镇第九十八节 内讧第二百一十三节 新京报第二百一十六节 嫁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