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辽海不守,西域为墟。凉秦晋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庚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经武整军,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昭告列祖。此物此志,永矢勿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建炎五年的元月十五日,上元节,呼延庚,折月岚等人在智真禅师的主持下,在五台山祭皇帝。

呼延庚看了看祭坛前整整齐齐的摆放着的三百颗辫发的金兵头颅,听着智真禅师在高台上用佛系读法朗读完祭文,他迈出一步:“若庚违背誓言,不尽心驱除胡虏,有如此箭。”他一把折断了掌中的金箭。

折月岚也迈上一步,“代州百姓为证,吾誓言追随夫君呼延庚,驱除胡虏,如违此誓,有如此箭。”

呼延庚麾下的将领,以及呼家,折家的子弟们,人人折箭为誓,场上山呼海啸,令人热血沸腾。

智真禅师眯着眼睛,想着祭文的内容:“庚等不才……昭告列祖。”呼延庚这是以谁的口气在说话呀。

“盘古开天地以降,智慧不张,宛如牛马一般随波而流,蚁虫一般随处而聚,天下众生皆无分别,我等先人觅野果鱼虾以果腹,而猛兽大虫也觅先人身躯以饱食。

女娲造人,实为造魂魄以赏赐众人,我等现任方才与牛马始别,散生与大地之上,与牛马虫豸渐有区别。

先人困苦,英雄适时而生。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便应运而生。而后轩辕氏,神农氏我辈先祖筚路蓝缕,以开山林,奋微弱之文明于荒野之大地,终于成就巍巍之华夏。

wωω ☢Tтká n ☢¢O

轩辕氏、神农氏也因所作所为暗和天道,被道所选而为真人。真人者,所行合于道。我等若非有英雄血脉,便是为道所选以张天地正道之人。”

智真禅师喝了一口水,看着下面有些迷茫的诸位人等。这些人都是他从红巾队伍之中、代州寒门士子、还有代州豪强的质子人群之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最大的不过二十多岁,其余的大约只有十七八岁,正是好学习而不得甚解的年纪。其中更有一些是对轩辕教有些半信半疑的人。

将他们聚集起来,便是为了讲解这一番与传统道教义并非一致的东西。

下面的人群听到这个与他们平里边并不是相同的教义,而且这些道教的东西,却由一个和尚来讲,心中早已经乱成一团,好在往日与轩辕道有所接触,而且呼延庚又坐在一旁,若非如此,恐怕早已一片混乱。

坐下下面的孔亮想要站起身来,呼延庚微微摇头说道:“若有疑问,不必起身,只需举手等我允许之后,便可发言!”

孔亮再次坐定,举起手来,呼延庚微微点头,孔亮便说道:“请问大师,何为真人?”

“混沌之初,我等先人虽整日无智无识,但依然有先圣一生所为暗合于道,因而成为真人。道当日赐我等魂魄,以开智慧,若能光大正道,则必可成为真人。真人者,智慧大开,魂魄强健。历百劫而魂魄不死,而后在天庭,位列仙班,逍遥于天地之间,于天地同生。”

“大师是佛门中人,如何得知位列仙班之事?”孔亮尊敬的问道。

“红花绿叶白莲藕,三教本来是一家”呼延庚代替智真禅师答道,“你们听没听过《西游记》?当年老子西行,在三洲四海交汇之地,一气化三清,分作三支流派,一路为孔子所习,则成儒道,一路西行,与闪米特融合,一支南行天竺,与琐罗亚斯德教相合,遂成佛教。”

呼延庚说着,微微的停顿了一下,看着诸人的反应,一面暗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读过的玄幻奇幻历史小说何止万卷,你们一时之间,又哪里找得出破绽来。”

这些话,终究是会被人拆穿的,但那是千百年后的事情了。而自己只要尽量“描述得更像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格化剧情”,就能归结到“都是哲学发展期的历史想象”。

“如何悟道?决非闭门参道,有声音与耳边低语,以告知道之来龙去脉。而是从修行中来,从实践中来。”

“我等英雄文明之裔,岂可堕落为野蛮虫豸之族肆意踏践之人。此前种种,乃以前富者持财欺凌贫者,强者持勇欺凌弱者,人人骄奢异常,终于远离我等英雄之脉,文明之裔。才酿成如今次等大祸。残余之人,或投降,或南下,苟且以偷生,或为些许粮食而相互厮杀,道俯视芸芸苍生,心中悲痛,曾降下真人以安乱世,然天下众人若非苟延残喘,或受惑于撒满之妄教,辫发易服。”

“兼老魔小丑以道之一叶,而掩道之本来,天下众生背道而驰,逾行逾远。真人降世也无能为力而重归于天。”他道尊降世以拯救万民,但现在苦难远未结束,是因为天下苍生背道而驰。

“若按先生之说,金兵魂魄智慧当也为女娲之所赐,也是轩辕传人。然金兵残暴,天下动荡,难道也为道之所真意。”孔亮言语之中锋芒毕露。

“道心仁慈广博,天下所生之人,魂魄也为道之所赐,得以区分虫豸。金国女真氏,黑水靺鞨也,不是西伯遗脉,便是西陵氏遗脉。然女真与豺狼久居,宛如将道之所赐纸张笔墨,涂成一团乌黑墨迹,而非道之所愿,勾画道之图画,因而我等当为道诛除此等背道之人。如此方能上慰道心,下合真人之约,同时也对得起当日为道所选的我等先祖英雄的血脉。”

第六十三节 哗变第二十八节 战守第一百三十一节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七十二节 刘汲第九十一节 归信城外第八十九节 赵构第一百八十九节 报信第一百九十六节 退军第一百七十九节 不问苍生第一百八十一节 内变第十四节 议和第一百三十五节 考试第二百三十二节 计成第一百节 解难第六十九节 公士第二十九节 旧瓶装新酒第一百六十三节 塘沽新城第二十六节 突围第十节 复耕第四节 体系第七十二节 刘汲第十节 姻缘第二节 大名第十一节 奖惩第三十一节 相州第十一节 奖惩第三十节 龙岗第二百三十六节 质子营第一百五十九节 候援第一百二十八节 阶官与军衔第十节 复耕第三十四节 结阵第一百七十三节 重回平定军第二十三节 围歼第七节 鲁达第一百八十二节 收编第四十一节 堵截第三十一节 相州第四节 棣州第一百七十七节 吾为建炎天子守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一十一节 童穆的作用第一百五十六节 下蔡第一百三十四节 仁主第四十三节 韩家第六十五节 借粮第二百五十二节 勇气第一百三十六节 责任之争第四十七节 阻截第八十节 刘彦宗三策第二百三十五节 取舍第一百三十节 春汛第六十七节 劫收第二百四十九节 路线第四十六节 旋风第一百三十五节 考试第一百八十九节 密谋第十节 复耕第五十二节 花装第四十九节 任命第三十四节 结阵第三十二节 撞阵第一百八十四节 幕府第九十二节 萧墙第六十五节 豪强第九节 红巾第七十二节 编户第一百八十节 历史上留下名字第一百二十六节 军阀还是革命者第二百五十五节 背水第四十八节 路线第两百一十七节 内乱第三十九节 上元节第九十五节 祖卜第四十一节 六路第一百二十节 遇伏第二十七节 家破第七十一节 和机第九十节 会战的一致第七十五节 移驾第五十一节 刘光国第二百四十节 道心叵测第二十九节 太原还是隆德第二十节 汾州城下第三十九节 夺印第六十四节 联姻第一百八十四节 幕府第九十九节 幼犬对弱鸡第一百四十四节 信誉第二百三十二节 迷惑第八十七节 藩镇第一百一十七节 断我一臂第八十七节 藩镇第十二节 宣赞第一百八十一节 内变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第三十三节 第二层战壕第一百一十节 偷闲第八十三节 伪诏第九十三节 劝说第五十六节 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