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节 抢位

黄彦节、杨沂中胁迫了内侍和亲兵,作为最后的手段。赵构登基,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三月底,岳飞,韩世忠,刘光世诸大将已经开赴防地,只有张俊率领本部留守临安。赵构以摄政王之尊,召开朝议。

在大堂的正中,供奉着一把龙椅,这属于失踪的皇帝赵谌,赵构坐在龙椅的侧面。尚书右丞汪伯彦与签枢密院黄潜善带领官员们左右分列。

黄彦节刚喊完:“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就有一员老臣大步出列,“臣有本奏。”

众人一看,是吏部尚书韩肖胄。

韩肖胄神色肃穆,走到大堂中央下拜,“大王,微臣听得汴梁传讯,汴梁已经失陷了,太后,储君下落不明。”

啊。虽然汪伯彦,黄潜流,秦桧等人早有预谋,但堂上大多数官员并没有心理准备。他们听说汴梁居然已经失陷了,有几人不由得惊呼出声。

但大多数人还是宠辱不惊,坐观韩肖胄在搞什么。

韩肖胄先回顾了建炎历年来的局面,“金贼肆掠,汴梁沦陷,二帝北狩,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在这样危急的关头,幸好有赵构这样一位皇族中人,挺身而出,支撑起东南半壁,“存社稷于危难。拯黎民于水火。”

眼下监国太后和储君都已经失踪了,“大位乏人,民心惶惶,道统欲散。”唯有请赵构“以苍生黎民计,登极大宝,以承续皇宋正统。”

韩肖胄讲完,赵构还没说什么,就有联络好的十余个官员出列拜倒,请赵构登极大宝,承续皇统。

再接着,汪伯彦,黄潜善,李回,秦桧等一干人等也出列拜倒。

汪伯彦代表宰执,黄潜善是签枢密院,李回则是御史中丞,韩肖胄代表元老重臣,他们都推戴赵构登基,立马就有一大批官员拜倒附和。

杨沂中在堂下偷眼往内堂望去,满堂的官员都已经拜倒在地,就连原先估计不好说服的许翰,许景衡,朱胜非等人也不例外。

杨沂中暗叹,自己备下用来逼迫百官的三十多名死士,看来用不上了。

赵构突然用手掩面,放声大哭:“太后储君尚下落未明,尔等就要逼迫孤做不义之人吗?”说完,赵构站起身来,掩面而退。

汪伯彦道:“此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吾等去面见太后,请太后下懿旨,让大王登基。”

这太后就是只得赵佶的郑皇后。郑皇后慨叹了一番,下旨令赵构继位。

汪伯彦中兴日纪曰:

建炎五年四月一日庚寅朔摄政王即皇帝位於临安。

先是三月二十七日郑太后诏令遣汪伯彦黄潜流备车马法驾仪仗等百官庶务各分一半发船载宫嫔及张邦昌等于宅邸迎请。

又命内侍黄彦节管押乘舆服御辇仪仗至行辕劝进。

王坐便厅,肖胄伯彦潜善李回秦桧则皆侍立,彦节等捧笥以前点数名件内有道冠一顶非人间样制。黄彦节等拱以捧曰:太母传语此冠自祖宗以来凡退朝宴间不戴头巾只戴此冠後来神宗皇帝易以头巾循袭至哲宗皇帝道君皇帝非祖宗制也。愿殿下即位後退朝宴间戴此冠便是祖宗太平气象。

王敛容流涕曰:上天眷命群臣爱戴幕属将佐上书劝进拜叩固请至於五六吾固辞者亦屡矣。方此踌躇以思继。又奉太上皇帝即真之诏大母乘舆服御之意迫不得已敢不钦承,於是命克择官选得四月一日庚寅命有司於南京谯门之左营筑坛场。

命朱胜非撰策文告天命滕康撰赦文肆赦四月一日庚寅登坛寅受天命肖胄充礼仪使秦桧读册告天汪伯彦黄潜善董耘高世则摄政王僚属皆登坛行事。

王泣涕即皇帝位於应天府治之正衙肖胄伯彦潜善秦桧李回则等先称贺上殿侍立,百官称贺。

为赵构起草祭文的是朱胜非,他与朱凤琏家是联宗。赵构让他起草祭文,以示自己绝非是篡位,连前朝太后的联宗族兄都继续任用,绝无猜忌之心。

在登基之后,有司请求议定年号,秦桧驳回道“王者即位求端於天探一元之意以正本,始故必建元,故汉光武中兴改元建武,大王再造王室宜用光武故事,纪元恭惟艺祖皇帝诞弥之年太岁丁亥,大王殿下诞弥岁亦丁亥,丁亥天元属火,宋以炎德,王艺祖开基改元建隆累圣相授,殿下绍隆益光前烈。臣等请续用建炎。”

无论是赵构还是秦桧,他们都不想承认赵谌是一代皇帝,以叔继侄并不好听,故而续用建炎年号,在史书上可以从赵构在河北任大元帅算起。

行在,临安,杭州的局面很快就在表面上稳定下来,赵构登基的消息开始向四方传递。

诏书传到淮东韩世忠处,韩世忠嘿嘿一笑,大大咧咧的接旨谢恩,传到刘光世处,刘光世关心新的朝廷赏赐了自己什么,自己新得了双节度使的头衔。

传到泰州的岳飞处,岳飞听到“圣旨”二字,就当即拒绝接旨。

来传旨的韩赝胄沉下脸来:“岳飞,你好大的胆子,连圣旨都敢不接。”

“相公,飞以为圣上下落不明……”

“住嘴,新君继位,事关社稷安危,岂是你一个小小的武夫所能置喙?”

像对待多年前自己的佃户一般,韩赝胄发了一顿脾气,这才想起,自家兄长之所以让自己来宣旨,就是因为岳飞以前是自家佃户,好拉近些关系。

看到岳飞垂手侍立,韩赝胄的脸色好看了些,他对岳飞说道:“鹏举啊,吾韩家四世三公,却对你一个佃户寄予厚望,你知道为什么吗?”

“飞愚钝,不值得相公抬爱。”

“吾兄就是看中你,以社稷苍生为念,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当务之急,是打退金贼。至于赵家人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若是不接圣旨,临安定然派人来围剿你,到时候鹬蚌相争,就是金人渔翁得利了。”

岳飞道:“相公此言差矣,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汴梁仍未失陷,储君安然无恙,大王此举,非人臣所为。”

第二百四十节 道心叵测第九十一节 战毕第三十六节 偃旗息鼓第五十八节 跨河第二百五十二节 勇气第一百三十三节 谁的责任第七节 马场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八十三节 伪诏第四十八节 鸿胪寺第二百三十二节 迷惑第三十六节 回家第九十节 会战的一致第七十一节 和机第三十九节 上元节第一百一十九节 不会打仗第二百四十节 道心叵测第两百一十七节 内乱第二十三节 狭路第三十一节 太行山东麓第二百五十六节 献俘第八十节 单骑第二节 大名第七十三节 小战第七十二节 刘汲第一百四十节 出发第七十六节 领袖第三十六节 偃旗息鼓第六十节 雁门关第二百四十八节 自转第八十六节 团练第七十一节 肃正讨伐第五节 溃兵第二百四十节 道心叵测第二十九节 旧瓶装新酒第七十六节 领袖第六十节 刘彦宗第九十四节 秦桧第一百零二节 书到用时方恨少第四十七节 陛见第八节 金栗山第一百六十四节 车间生产队第一百零三节 理顺第一百七十六节 相残第二十八节 群盗第一百七十五节 设计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一十一节 童穆的作用第六十九节 公士第一百七十六节 相残第九十六节 折冲第三十六节 偃旗息鼓第一百六十三节 塘沽新城第二百一十九节 储君第七十节 夺权第九十七节 合不勒第六十九节 公士第十七节 镇抚使第五节 平静第一百三十节 春汛第三十七节 河阳第二百二十一节 英雄第五十二节 花装第一百三十七节 赵谌的权术第一百四十节 出发第一百三十二节 杜充第一百一十六节 目标冀州第一百一十九节 不会打仗第十六节 平州第一百六十六节 死战!保家!第二十八节 打虎上山第九十一节 战毕第二百三十二节 计成第一百四十三节 回汴第十六节 林铭第七十一节 肃正讨伐第一百四十五节 募民第一百三十节 春汛第一百零五节 洛阳第七十七节 借镇第七十二节 刘汲第二百三十五节 取舍第二百一十四节 借师助剿第九十二节 品字第三十一节 前阵第七十三节 里城第四十六节 飞票第四十四节 该当如何是好第五十七节 牵牛第一百八十八节 梦兆第二百二十二节 河东开局第六十一节 秋煞第六十九节 公士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一十一节 童穆的作用二百四十六节 围城第两百一十二节 报纸第一百零五节 洛阳第一百零三节 理顺第一百三十三节 谁的责任第五十四节 礼教第四十四节 该当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