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夏谢镇

段锦柱不停地作揖、磕头,喃喃地说,“你们是我的大恩人,我的再生父母。”说罢,举起双手,“啪啪啪”左右开弓,扇自己的耳光,直到口角被扇出鲜血,才止住。他坚定地说‘这是与以前的段锦柱一刀两断,从今后,新的段锦柱诞生了,请相信我,一定痛改前非,你们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吴革点点头说:“希望你做个言而有信的人。”然后吩咐卫兵将他带出去了。

吴革下令:“请朱校尉前来。”

朱校尉就是朱仝,是当年跟着宋江造反的梁山三十六人之一,招安后被发配到保定军做个马弓手都头。金兵南下后他占据霸州。建炎二年,呼延庚全取河北东路,自然包括霸州,朱仝就投靠了呼延庚。

这次吴革南下山东,想着朱仝是山东本地人,就把他也带来了。

吴革对朱仝说“段锦柱熟悉北地的情形,又做过签军首领,争取他,对我扎根山东大有益处。朱校尉,我授你试兖州刺史衔,将本地投降的签军扩编为团练司,若是做得好,我上报行军司,正式授你刺史。先把段锦柱的签军编进来,一边打仗,一边淘汰,你看怎么样啊。”

“遵令。”朱仝从吴革的话里听出了任务的重要性,从他们的行动中领会到抢救一个人的重要性,他挺挺腰板,响亮地回答:“请防使放心,我一定将这千多签军抓牢了。”

朱仝接过任务,对段锦柱一番晓以大义。他本是个马弓手都头,是粗豪汉子,没什么文辞,但偏偏这样粗浅的话能和段锦柱推心置腹。

却说那段锦柱果真是言必行,行必果之人,释放的当天,就写了份《告签军同胞书》,讲述了呼家军的仁义和自己的悔恨,号召签军反正,投靠朝廷。

段锦柱的《告同胞书》,在张集四乡广为张贴后,震动很大为表自已戴罪立功决心之大,段锦柱一不做,二不休,又在家门里摆起了桌子,设立招兵处。

有几百签军带械投靠,索超从自己部下中抽出锐士,搭起队伍骨架。

几日后,吴革决意率部继续东进。消息传开,百姓互相转告。这天,驻地前一下子围起了数不清的民众,一见吴革,他们“喇”地跪下了。吴革一惊非小。不知出了何等大事。急忙招呼众人起身,可是谁也不肯起身。跪在最前面的一位白须长者高声说道:“将军,请答应我们一个要求。”

“快快请讲,”

“你们走了,金贼又会回来,被你们遣散的签军也会变成山上的盗匪,给百姓一条生路呀?”“老丈可有见教?’’

“大军可否留在张集不走?”

吴革哈哈大笑:“老丈勿忧,吾会留下朱刺史的所部。”他早有定计,要在此建立鲁西南团练司,打通太行山与山东的交通联系,而朱仝留在这里,补给是个问题,既然百姓挽留,正中吴革的下怀。

吴革率部东进,经一夜急行军,天亮时分,赶到了坟上城西北。距草桥只有三里路了,见天已放亮,就一面命令部队就地宿营,一面朝草桥方向张望,终于看见派出的探马回来了,便急切地问:“草桥方面的情况如何?”

“防使,只有一个签军据点。”

“嗯~一”手托下颊,吴革眉心的川字明显地显露出来,一边踱步,一边思考。

一个签军据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现在北面就是泰安和泰山,正是金兵云集之地。

宋金双方的正规军大致在济南、泰安、青州、应天(商丘)四城征战,泰安宋军由小李广花荣率领,而城外则有两万金兵,在草桥打仗事小,惊动了泰安金兵,则是一场大战。

而吴革的任务,并非解泰安之围,而是前往东平府夏谢镇,与当地的宋军汇合。

赵伯臻入主山东未久,而金兵入侵,各地宋军驻军都变成了地方实力派,在山东南部,尤以东平府的董平部为巨。

吴革就是要以率领的呼家军为后盾,强行压服山东地方实力派,将他们整编,作为山东与金兵作战的主力。

因此现在就和金兵大战,对吴革的主要任务而言,只是干扰,而非助益。

吴革一敲地图,自语道:‘闯过这鬼门关,前面就是阳光道。”索超说:“金兵焦点在泰安,对四郊往往麻痹,我们何不利用这一点,白天闯草桥?”

吴革如此这般交待一番,索超道:“遵令。”

“要带多少人去?”

“只消我一把大斧。”

吃过早饭,一队金兵骑着大马,后而跟着一辆驴车,大擂大摆地到了草桥签军驻地门口,高个子签军哨兵,一见金兵就顿觉矮了三分,正准备放行,突然小眼睛骨碌碌一转,心下想,不对,他们怎么都带着帽子,还有头发露出来?

正待疑惑间,突然听见炸雷般一声大喝:“孩儿们抄家伙。”

有亲卫将长斧递到索超手上,索超杀散哨兵,跳上自己的战马,直入营中,有签军前来阻拦,索超用斧头将他们斩杀,真是当者披靡。

索超手下区区十余骑,在签军营中如入无人之境,直奔中军帐。

中军帐里的签军首领和金国的兵马都监闻声都出了帐来,眼见一匹战马铺天盖地而来,马头后一名铁塔般的将领,挥着斧头劈下。

在解决了这两人后,营中的签军群龙无首,索超如同炸雷一般呼道:“降者免死。”

就这样解决了草桥签军。

吴革率军经过草桥,直奔东平府。在金兵扫过山东西部的时候,东平府的宋军就主动放弃了府城,转而驻扎到附近的夏谢镇上。

吴革带领兵马,到了夏谢镇外,镇子没有城墙,全镇只有两条小路形成十字街,每个通向镇外的路口都有哨兵站岗。

吴革远远的眺望镇上的布局,心道:“这董都监也是心大,只在路口放上哨兵,外围却无哨探。若是金兵大队,岂不是一拥而入?”

第一百四十六节 出笼第二百五十八节 抢位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八节 谋叛第一节 平阳之围第四十八节 路线第二百二十二节 河东开局第四十七节 陛见第一百七十六节 相残第四十三节 风林火山第二百三十二节 迷惑第一百三十六节 责任之争第三十五节 杀阵第三十七节 河阳第二十二节 援鲁第三十四节 结阵第一百一十四节 苦难行军第二十节 惊雷第一百六十六节 死战!保家!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四节 祝家庄第二十一节 偏厢第二节 大名二百四十六节 围城第四十节 赛跑第二百二十二节 河东开局第三十一节 前阵第二十二节 兵来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七节 嘲讽第五节 平静第一百一十六节 目标冀州第三十五节 长冶第一百六十一节 处置第十三节 塘沽第四十七节 柏乡第一百五十六节 下蔡第十六节 争嫡第二十五节 归信县第二百三十二节 迷惑第七十四节 忻口第一百七十七节 吾为建炎天子守第四十六节 少府寺第十五节 夜惊第八节 激进第二十八节 战守第四十九节 邀击第五十二节 花装第两百一十二节 报纸第六节 雨荷之盟第二百五十节 半年以来的江南第十六节 平州第三节 郭永抢更新字数,请大家先不要购买第二百二十五节 争权第十三节 战长安(五)第一百四十七节 符离第二百五十三节 勇者第二百四十一节 南返第一百八十节 历史上留下名字第三十七节 明志第二百二十六节 拖延第一百六十五节 草莽第一百九十一节 回銮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零三节 行军司马第二十二节 郑伟第三十节 襄垣第三十一节 太行山东麓第十三节 战长安(五)第二百三十九节 祭黄帝第一百六十三节 塘沽新城第二十八节 战守第一百四十三节 回汴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六节 栾廷玉第七十五节 移驾第二百二十一节 英雄第九十一节 战毕第一百三十节 春汛第四十一节 船料场第四节 体系第七十四节 雪夜第七节 马场第十六节 林铭第六十一节 飞狐陉第一百四十二节 一碗粥第七十二节 编户第五节 溃兵第九十节 保塞第九节 阻击第二百四十一节 南返第二百三十六节 质子营第二百二十七节 冒险第一百八十九节 密谋第六十九节 公士第二百一十九节 储君第三十九节 上元节第七十六节 领袖第一百九十六节 退军第十六节 林铭第一百九十节 龙威第五节 溃兵第一百八十七节 斩首第九十三节 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