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一章:太原防线(二)

张孝纯、字永锡,滕县(今山东滕县)人。哲宗元祐四年进士。徽宗大观元年通判滨州。政和四年为河北路转运判官,移永兴军路。宣和五年以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太原府、检校少保、武当军节度使。

轻轻的放下密折后,杨凡示意刘文静退下,心中轻轻的叹了口气,如果所料没错的话,这个张孝纯应该就是历史上,太原保卫战的主要人物了,据史料记载他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带领全城军民以树皮野草为食,固守太原二百六十天,,在金兵第二次攻城时,最后力竭城破,其他将领投水而死,而他却被俘后降了金人,即使是这样,在后来的南宋时期,多次秘密递送给南宋情报,最后在忧郁中病死。

“小凡,吃饭了。”在杨凡发呆的时候,蔡薇儿端着一盘焖猪蹄,放在了院中的石桌上,将碗筷摆放好后,招呼了一声,看见杨凡的眼睛里满是笑意,脸色一红,扭捏的说“粥就快要好了,我去给你盛,你先坐下吃吧。”说完话扭身就走。

尽管行辕已经被皇城卫接管,但是行辕内的厨子和下人,却还是太原府的人,蔡薇儿怕杨凡吃不惯太原的菜,所以只好自己动手做,谁插手都不行。

抓起一个猪蹄啃了一口后,问向迎面而来的吴峰,“太子起来了没有?再不起来,我可将猪蹄都啃干净了。”

吴峰脸上抽搐了一下,拱手回到“侯爷自己先用吧,太子殿下还在休息,等会让厨子在弄就是了,不过太原知府张孝纯来了,在行辕外求见侯爷。”

“让他进来了吧.....不!....请他进来。”

“是.”

张孝纯已经对宣抚使不报希望了,就在昨天已经安排好了后事,不过对于新来的大人,张孝纯想了一夜,最后决定还是要把危机形势说一遍,不管其信不信,自己的责任已经尽到了,大不了最后就是一死,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场。

大步迈进行辕后,一眼就看见年轻的大人,坐在石桌上,喝着小米粥,啃着猪蹄,神色一黯,勉强客气的拱了拱手,“下官太原知府,张孝纯见过宣抚使大人。”

岂料话音一落,年轻的杨大人立即擦了擦手,站起来客气的还礼,“张大人快快请坐,本官初来太原,还有些不懂的地方,还望张大人能够给我介绍一下,也好方便我后续的施政方略。”

张孝纯微微一愣,平淡的坐了下来,“大人不知道有何疑问,下官可以为您解答一番。”虽然对于杨凡的做法,张孝纯不已为意,觉得不过就是年轻人的胡闹罢了,但是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至少还能听两句。

让下人端了一幅碗筷后,示意站在一旁的蔡薇儿给端两碗粥来,笑眯眯的冲着张知府说道“来来,张大人尝尝自家的焖猪蹄,很不错的,咱们边说边聊。”

张孝纯迟疑了一下,接过一个猪蹄啃了一口,肥嫩中带着一点油腻,味道却又非常的好,不知觉得点点头,“的确不错,”说完又啃了两口。

亲手给张

知府倒了一碗酒后,不料张孝纯却摆摆手,“多谢大人的美意,下官已经戒了酒,还是大人自己喝吧。”站在一边的蔡薇儿皱了一下眉头,还从来没见过如此不给上官面子的人。

杨凡也只是微微一愣,便笑着点头,连说三个好字,既然知道了其秉性,这些小节根本算不了什么,就是踹他两脚都无所谓,放下酒壶后,正色道“张大人,既然来了,可否为本官介绍一下太原的战略储备如何?”

张孝纯神色凝重的放下猪蹄,开口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自从童太尉撤离此地后,我们就秘密的在太原府各地收购粮食,但是又怕粮价暴涨,所以每次收购的都不是太多,到目前为止,太原府内的粮库也只有八成左右,仅够太原五个月的用度,而周围的寿阳、忻州、并没有存粮。”

听到张孝纯的解说,杨凡立即让蔡薇儿将太原位置图拿了出来,指着石岭关和忻州说道“这两处位置,乃是太原的北大门,一旦被攻破太原直接要面临被包围的险地,你以为如何?””

“回禀大人,下官虽然是藤县人,但是对于这两处要地还是知道的,石岭关,地势险要,被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我太原府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北二里的地方,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山势峻险,关隘雄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关键要冲,素称太原忻定出入之门户。

不过,石岭关目前只有两千晋绥军驻守,而且大部分还是弱兵,至于忻州要好一些,有四千晋绥军驻守,大部分都是老兵。”

杨凡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如此关隘,为何只有这么点人?太原城内有多少兵力?”心中原本还有些信心,不过随着深入了解,心里也不免担忧起来,历史毕竟是历史,万一随便一个跑偏了,自己岂不是要随着太原陷落?”

看着宣抚使一脸吃惊的样子,张孝纯苦笑了一声,“原本两处位置各有一万人的,可是太尉抽走了他的亲军后,就没剩下多少了,太原城内算上王禀的三千胜捷军,也只不过才一万人,更何况那七千晋绥军当中,还有新招来的六千新兵,根本没什么战力的。”

“当啷!”一声,碗筷掉在了地上,杨凡脸色发白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怪不得没人愿意来太原,这哪里是军事重镇啊,分明就是送命的地方,算上所有的杂牌军,也不过就是两万人,而且还这么分散,根本没有多少战力,这一下可算是彻底玩完了。

蔡薇儿原本正在认真的听着,结果就看见杨凡脸色发白的样子,心里也是着急不已,没想到太原的形式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真是太可怕了。

张孝纯苦笑了一声,站起来沉默不语,这种备受折磨的心情,他每天都在体会,现在也该有个高个子顶着了,良久之后,杨凡才恢复了过来,尴尬的咳嗽了一声,“张大人勿怪,本官这也是第一次面临如此险境,难免有些失态,但是既然本官来了,那么我们上下一心,务必坚守太原,顶住对方的进攻!”

杨凡的表现还

是让张孝纯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就恢复了镇定,可见能力的确不一般,就是不知道他有什么能耐,挽回这种局势。

既然大致的轮廊已经清楚了,杨凡觉得必须加快进度了,趁着金人尚未做好南下的准备,一定要抢先构建太原防线,当即郑重的说道“击点将鼓,半个时辰内,太原府主要官员务必到达府衙,走吧张大人,我们一齐过去!”

“下官遵命!”

...咚咚咚......随着紧密的鼓声,太原一众官员加快了脚步,他们还是第一次经历文官要用武将的办法集合,就连附近州县的长官也是一头雾水,不过为了迎接宣抚使的到来,太原府所有的官员,这两天都赶来了太原城内,倒也不算耽误功夫。

府衙大案后,一身斗牛服的杨凡,看着下边站着的文武官员,沉声说道“想必各位都已经知道本官来的目的了吧,既然如此也就不废话了,忻州知府罗家烈何在?

“下官在”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站出来拱手唱名道。

“本官问你,忻州军政运行如何?”

“启禀宣抚使,下官已在忻州囤积了一些粮草,够一月之用,守军四千。如今正在严加防守。”对于忻州的城防,罗家烈还是很有信心的。

不料杨凡哼了一声,“太脆弱了,根本就是不堪一击,你先退下吧。”一句话就让罗家烈脸红脖子粗,却又不敢发作,心里暗骂了一声,你懂的屁,能弄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

四处瞅了一眼后,开口说道“即刻起,我命令,太原府立即征招三万壮丁,务必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但是不得强征,要给他们宣传金军入侵的危害,此事由太原知府张孝纯负责。”

“下官遵命!”

太原府晋绥军都指挥使乔三刀何在?

“末将在”胡子邋遢的桥三刀懒洋洋的站了出来。

杨凡皱了一下眉头,冷声问道“身为军人,为何衣衫不整,我问你,晋绥军能战者几何?”

“回大人,末将乃是战场上的粗汉,邋遢惯了,还望大人恕罪,至于手下的官军不过一万三千人而已,驻守太原的只有七千,能战者不足两千。”

杨凡点了一下头,冷声道“即刻带着六千新兵进驻忻州,加上原有的四千,就是一万人,两个月内务必要将他们训练出来,不过你不用担心,我会派人协助你的。”

乔三刀脸色一变,强忍着怒气拱了拱手,让他去忻州训练一万新兵,这不是找死吗。一旦金兵南下,连跑都跑不了,哪能跟城高墙厚的太原相比,但是又不敢得罪新来的大人,只好咽下了这口气。

(本章完)

对不住四百二十二章:兵法有云:四十二章:治疗失败?三百零四章:和亲!四百一十八章:巨额亏损的军火四十一章:东郊义庄(下)第十五章:一半看人 一半看天!四百零五章:卑微的勇士二十一章:是你!四百二十七章:伪军攻城一百一十六章:不负如来不负卿?四百七十章:嚣张的使节三百六十章:开封保卫战(九)三百四十六章:愧对少将军二百一十九章:魔踪初现四百四十五章:羌笛声声,难难难十一章:卖秘方九十一章:挨揍的南波万三百八十二章:终于还是来了十七章:钱塘书院两百七十八章:太原保卫战(十)一百五十章:杨老太爷第十三章:杨家有个好儿子二百一十一章:众生相两百九十一章:城池沦陷两百八十二章:太原保卫战(十四)一百六十九章:组建千牛卫!三百八十六章:缺衣少粮的开封二百一十四章:被弹劾四百七十章:嚣张的使节二十五章:为大宋崛起而读书!四百七十一章:混在身边多年的奸细两百八十八章:永福公主四百零九章:空荡荡的米缸七十七章:愿做五秒的男人还是一辈子的懦夫四百六十章:夜半敲门声一百一十章---一百一十三章七十章:三生石的传说三百六十三章:开封保保卫战--接管城防四百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六十一章:初遇康王一百八十七章:童贯!六十一章:初遇康王一百七十章:伯爵府四百六十七章:李元芳的幸福四百五十九章:亲到临安第八章:啤酒引来的官司一百五十八章: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一百四十三章:怪侠一枝梅三百六十五章:开封保卫战---三百六十四章:开封保卫战--慈善总会两百七十五章:太原保卫战(七)一百九十一章:马氏的美好人生二百一十八章:再见,蔡京!三百八十章:逃离京师!二百六十四章:构筑太原防线(五)六十九章:鹿鸣宴的人情冷暖三百六十六章:开封保卫战--黄河防线两百八十八章:永福公主一百零九章:老汉讹人五十二章:从此萧郎是路人!一百二十四章:夜袭山谷一百九十九章:无权过问!四百五十五章:大限已到第十五章:一半看人 一半看天!三百五十一章:山雨欲来风满楼(二)二百六十四章:构筑太原防线(五)二百六十二章:太原防线(三)一百二十六章:赈灾捐款两百九十二章:阴兵过境二十三章:我乃大宋第一才子三百三十五章:血战潭头镇(中)祝大家元旦快乐四百一十九章: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二百五十三章:调运军火三百九十章:太后驾崩了十七章:钱塘书院一百零八章:阴差阳错一百二十八章:粮食危机两百九十六章:黎明前的黑暗二百二十章:无所事事二百三十四章:秦淮河畔两百八十三章:太原保卫战(十五)三百四十六章:愧对少将军四百五十二章:吃观音土一百八十四章:年货四百四十一章:惨烈无比的金军四百三十章:请求炮火支援二百三十六章:风萧萧易水寒二百六十三章:构筑太原防线(四)三十一章:钱塘危机(中)第十五章:一半看人 一半看天!一百七十九章:宋徽宗的恐惧一百六十九章:组建千牛卫!两百七十八章:太原保卫战(十)七十章:三生石的传说二百六十四章:构筑太原防线(五)三十章:钱塘危机(上)二十二章:有钱 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