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讨个说法

戴骢言语之间颇有责怪之意,责怪杨丛义坏了出使大事。没他这个回易正使的命令,居然私自带兵杀杀进河静城。现在与安南人刀兵相见,出使之事,怕是难以完成。

杨丛义则道,是不是能出使,要看安南人的诚意,二十多天过去了,升龙城一点消息都没有,现在还派人围困大宋使节,安南人已经在破坏大宋出使安南,若不给他们一点教训,若不能保护使节的安全,天朝上国的尊严怕是都要没了。

在河静城二十多天,仍然不见升龙方向来人,戴骢也明显感觉是被安南国王冷落,出使安南怕是大宋一相情愿。

不久之后,安南人整军追来。

刺史李全,在众人拥簇下来到宣威军阵前二十丈之外。

只听李全高声喊道:“你们大宋人着实无礼。天朝派人出使之事,我已将消息送回升龙城,你们安心等待便是。昨夜我只不过是想,增加一些防守力量,保护天朝使节的安全而已,谁知你们今日扰乱河静,更派军队攻打城门,让安南军卒死伤无数。关于此事,我已飞书直报升龙,你们要给我一个交代!”

戴骢回道:“李大人,此事,本使不是很清楚。但昨夜到底发生何事,你心知肚明。之前二十来天,我在宅院里,在河静城中住的好好的,并无任何危险,也没有遇到任何威胁。再说,本使的安全,自有大宋军队保护。昨夜李大人派人前来插手,突然把我宅院包围,这不是亲善之举。大宋军队进城营救,也是迫不得已。但归根到底,此事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也由你李大人负责,你必须承担这个责任。想我戴某不远万里从临安赶来,力主出使安南,满怀热情想要联络邦国近邻的感情,但进城二十来天安南国王也没派人前来接洽,现在又发生这等事,若不给戴某一个交代,我大宋,贵为天朝上国,不容任何国家欺凌!”

刺史李全道:“上使这么说就不对了,这二十余天,李某待上使如何,上使应该清楚。昨夜之事确实是一片好心,只是没有提前跟上使打招呼。再说,我安南正与附近几个国家不睦,时常就会有些争斗,他们派人袭扰刺杀上使,也是很有可能的。况且我已得到消息,有人潜入河静城,只怕要对上使不利,若真被他们得手,挑起安南与大宋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旦两国交战,受伤的是两国子民,而他们却可从中渔利。故而,昨天晚上才突然加派防守力量,若此事引起上使不快,我先在此道歉,表示歉意。但天朝军队今天破开城门,杀进河静城里,杀伤我安南守军两百余人,必须要给一个交代。不然我河静刺史颜面何存?我安南在十几个藩属国面前如何立足?”

戴骢道:“是不是好意,尚需调查清楚,是不是事实,也不能只听你的一面之词。若真有人想对戴某不利,我大宋男儿英勇无畏,大宋军队也自然会保护我的安全。戴某倒想问你,到底有何事,你们那么着急,连事先通报一声的时间都没有吗?戴某只怕你是心里有鬼。此事勿需多言,戴某作为出使安南的使节,我有权决定去与留,若出使不成功,责任都由你河静刺史来付!我们的船队马上进港,我将离开安南国土,若有诚意,等你们国王派遣使臣仪仗来。若无诚意,本使即刻返回广州,将安南的意思,明告我大宋皇帝。等到那时,兵锋所至,安南将重归中原王朝统治!告辞。”

戴大人不再理会刺史李全的辩解,在禁军护卫下,转身向港口走去。

战船已经靠岸在海岸边,戴大人在张彪等人的护送下当先登上战船,其他人随后。

不久之后,另一艘战船也靠岸。

当杨从义带着最后两队人马,登上另一艘战船之后,海岸上便只剩下刺史李全和一众安南军队。

大宋的战船、海船并没有远离,仍然在港口之外的外海,离港口三里之处停留等待。

刺史李全在港口停留约两刻钟之后,随即带人返回河静城内。

杨丛义看着安南人离开,心里疑窦丛生,他并不知道安南人对出使之事到底是持什么态度。

显然戴大人也不清楚。

但若就此离开,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他刚到河静城,只是休息了二十多日,并未见到升龙城,安南国王派来的任何使者,如果就这样离开安南,戴骢绝对不甘心。

他必须为此行画上一个句号,或者取得一定的成果,不然,如果就此离开安南,他此行的第一站便是失败的,后边会是如何,也难以想象。毕竟南洋不同于北方,这里的国家,大宋从来没有主动联络过,也没有统治过,虽然不时有南方的使臣前去临安朝贺,但在宋人看来,南洋诸国,全是蛮荒之地,不通礼仪,不施教化。

出使安南虽有意外与危险,但也不能不求个结果,是以戴骢坚持要出使。

此刻戴骢决心留在外海,他要等待刺史李全给他一个答复。

但杨丛义知道,等他们的答复恐怕并不可能,升龙方向过来的军队,两天之内就会赶到河静城,等到那时,再没有了挽回的余地。为今之计,就只有主动出击。

可现在天大亮,白天他们已经无法在安南人眼皮子地下将船靠岸,或再有其他动作,两艘战船、三艘海船,只能静静的停在海中。

杨丛义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石兴身上。

港口南边五里之地,也埋伏有一支宣威军,一百人来人,不知他们此时怎样?若被安南人发现,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但愿他们无事吧。为安全起见,可以将他们撤回,或者考虑让他们潜入河静城。

以前安南在中原王朝统治下也有上千年,语言文化与中原无异,相貌也相差无几。经过与戴大人、张彪一番沟通之后,杨丛义对整个河静城的情况,便有了大致了解。

当日李全说河静有五六万人,恐怕只是虚张声势。整个河静城人数绝对不会超过两万人,城内的军队不会超过两千人,其余全是百姓,当然河静城外也有不少平民。河静城往北,应该还有一座小城,那座城与河静城大小无异,离此地大约一百来里,一两天之内便能到达。

船队在海上不能行动,宣威军趁此机会当即召开会议。

既然戴大人不想就此离开,他们就必须要把河静城里的消息摸清楚。

首先要知道宅院被围到底是谁主使,如果是刺史李全擅作主张,那他们可以,即刻离开河静,往北边去找其他城市落脚,继续完成出使之事。如果昨晚包围宅院,背后有其他人指使,那就要搞清楚指使是否来自升龙。说白了,就是要搞清楚是否来自安南国王?如果是,那便不用去北边,也不需要再继续出使,立即便可返回,将安南人的态度告知大宋皇帝,不管是战,还是放任不管,都由皇帝与朝廷做主,再与戴大人无关,也与宣威军没有任何关系。

一番布置之后,众人随即休息,毕竟昨晚闹腾一夜,精神疲乏。除去少量人值岗之外,船队所有人即刻在船里休整。

杨丛义离开泉州之后,每日的晚间,天空晴朗时,便在舱外看看月亮,想一想月亮那头的清尘。

有所思,便有所梦,当杨丛义在睡梦中,与清尘相遇,两人正互诉衷肠之时,却被忽然响起的号角声打扰了。

号角声便是集结号。

杨丛义当即翻身爬起,还不等他冲出船舱,便有军士进舱汇报:“大人,海面上出现战船。”

杨丛义一惊,迅速出了船舱。

抬眼一望,果如军士所言,海上有不少小船,正向船队方向驶来。

当即一声令下,两艘战船,一前一后,带着三艘海船起航,扬帆向南方疾走。

杨丛义与宣威军站在甲板,回头一望,只见海面上,许多小船,正快速掉头向船队追来。

如此多小船追来,所为何事,不言自明。

大宋乃天朝上国,被安南人追的狼狈逃窜,这种现状让杨丛义大为恼火。

安南人的船小,长不过三五丈,宽不过一两丈,比大宋战船,不知小了多少倍,他们敢追来,就因为这是他们的地盘?

眼见如此,杨丛义当即命令两艘战船回头迎战,三艘海船继续南下,在二十里外等待。

随即两艘战船降下半帆,一左一右掉头之后,将追来的安南小船包夹在两船之间。

眼见战事将起,军士随即便将抛石机架起来,准备迎战。

安南人见大宋两条船掉头迎战,那些小船随即慌乱,原本就毫无行进阵型可言,众多小船顿时就变得更加杂乱。

毕竟大宋战船,长十多丈,宽三四丈,不是他们的小船可比,有船开始害怕,猛然减速掉头,但后边的船只避之不及,当即撞在一起。

第625章 拒敌之策第507章 孟府父女第129章 太学辩议(二)第427章 暗夜黑影第49章 嘱托第90章 三十二人第301章 解惑第98章 都在计划中第526章 船队出海第632章 必胜信念第232章 各取所需第297章 趁胜西进第511章 徇私之忧第23章 凶犯越狱第579章 战和逃第746章 灵丘雁门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221章 天时地利第765章 赶人第605章 分兵备战第485章 问话第474章 终有应战第590章 伏军皂角林第658章 兵发淄州第72章 逃犯的消息第297章 趁胜西进第554章 芸娘陪同第225章 拖住守军第545章 收复岛屿第699章 惊天消息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31章 凤凰村第22章 知县老爷的赏识第555章 陌生海域第777章 运河冰碎第724章 故人西进第493章 埋颗种子第34章 饿狼围困第613章 合围歼敌第220章 安南使者第210章 兵分两路第298章 深入敌后第715章 对耗国力第154章 回黄梅县第35章 诱饵第564章 奇异气味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532章 副使落海第64章 道别第525章 预演补漏第730章 整编入军第277章 得偿所愿第419章 军演章程第153章 招募新军第654章 劝降临沂第698章 宋金议和第130章 太学辩议(三)第644章 选将建军第746章 灵丘雁门第197章 我们成亲第449章 分化从众第408章 殿中议事(三)第282章 宣威军第69章 以枪结缘第132章 太学辩议(五)第416章 答疑解惑第283章 重聚第156章 领回教训第32章 愤怒的村民第289章 宣威军一分为二第83章 失而复得第449章 分化从众第43章 埋伏第209章 学习剑术第215章 讨个说法第623章 赤阵御敌第681章 交底第740章 宋夏无备第313章 攻陷凉山第331章 邕州来人第383章 来回沟通第604章 战败之怒第73章 小舅子分粮第122章 争议第112章 郎君风流第752章 北伐大计第543章 辗转益都第739章 合围关中第759章 夺取平州第602章 挑战第534章 教子之争第162章 天黑不行船第19章 都是糊口第718章 老道警告第397章 夫人教剑第782章 粮仓惊变第526章 船队出海第611章 驳斥第450章 亮明背景第207章 烟花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