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万万贯青苗钱

皇家银行推出存青苗钱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

“贷青苗钱我知道,这存青苗钱又是怎么回事?”不少开封百姓疑惑道。

“这还不简单!贷青苗钱你给朝廷本息,存青苗钱朝廷给你本息!”一个商户言简意赅道。

这也是范正并没有后世的存款和贷款的名称,而是直接借用青苗钱,大宋百姓皆能心领神会。

“还有这好事?”不少开封百姓兴奋道。

“好事?那可是我们的血汗钱,怎能轻易交给他人之手。”也有开封百姓避讳莫深道,任谁都知道钱在自己的手中才安全,自然不愿意交给他人保管。

“在自己的手中安全?那可是不一定。”也有人冷笑道。

开封城人口百万以上,三教九流之人比比皆是,同时也滋生很多小偷强盗,谋财害命的刑事案件。

尤其是商贾需要经营,经常使用钱财流动,大量的钱财放在手中也不安全,往往会成为小偷强盗的目标。

还有外地的游子,在开封城中举目无亲,身上没有钱财寸步难行,钱财过多则又担心别人见财起意,而皇家银行的活期青苗钱,既安全,又能随时取用,很快成为这些人的最佳选择。

随着开封商贾和外地游子频繁的使用活期青苗钱,既安全又便捷,渐渐地赢得了开封百姓的信任。

然而对于死期青苗钱,不少人眉头一皱,不禁忌讳莫深。

国债还有朝廷确保还钱,而且利息高,但是死期青苗钱同样也是时间长,但是利息却比国债低得多。

“国债不能提前取,死期青苗钱却可以按照活期青苗钱利息随时取。”有开封百姓科普道。

再者当百姓了解到活期和死期的区别的时候,这才放心。

“贷青苗钱年息一分,存青苗钱年息二厘,邪医范正真是好算计,如此一进一出,皇家银行就赚了八厘利息。”商人羡慕嫉妒道。

“二厘利息也行,一百文钱一年两文钱,一百贯一年利息两贯。”不少人掰着手指头略微计算着。

钱财埋在家中也不安全,也不能生钱,放在银行既安全每年也能获得一定的利息,这让不少人微微意动。

国债利息虽然高,但是时间太长,万一急需钱财,国债却又不能及时变现钱财,而死期青苗钱固然利息比国债少,胜在灵活,活期、死期青苗钱和国债各有优劣,那就看个人选择了。

再说,现在国债仅仅一个月就卖完了,就是想买也买不了,而死期青苗钱则是随时可以存。

大宋真正有钱的并非是商户,商户需要大量的钱财来周转,飞钱业务乃是为商户量身定做。

而大宋真正有钱的则是大地主们!这个时代最值钱的财产就是土地。

大宋建国百年,这百年的和平岁月,各大地主都积累了大量的钱财,其中以价值高,易储存的银子为主。

虽然定期青苗钱已经解释清楚,但是真正把持大量金银的各大地主却依旧在观望之中。

范府中!

当范正疲惫的回到范府中,却发现李清照竟然将家中的钱财全部翻了出来。

“这是干什么?”范正大为不解道。

李清照傲然道:“相公的死期青苗钱无人捧场,妾身准备将带来的嫁妆全部都存上死期,以支持相公。”

范正哭笑不得道:“你这点钱能够干什么?”

李清照凝重道:“妾身的钱虽然是九牛一毛,却能代表范家的态度,就连范家自己也在皇家银行存上死期青苗钱,其他同僚定然欣然效仿。”

范正顿时醍醐灌顶,是呀!如果他以身作则,才能让天下百姓相信皇家银行。

“娘子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竟然解开了为夫最大的难题。”范正闻言抱起李清照猛的亲了几口,哈哈大笑道。

“大白天呢?”

李清照娇嗔的捶了范正胸口几下,下手的力道却越来越轻。

第二日,李清照大张旗鼓的带着其嫁妆和范家家财,前往皇家银行存上了死期。

紧接着。范家其他三房,苏轼、张耒等和范家交好的世家也纷纷前来皇家银行存款,顿时引起了不少开封百姓的热议。

“就连范家和其交好的世家都来存死期青苗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有开封百姓点头道。

“死期青苗钱可以随时取,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他们在演戏,过了几天再取走。”也有固执之人依旧怀疑道。

随即又有一条消息传来,医家宣布将各大医院的收入、支出以及医者工资的发放,皆交给皇家银行打理。

此消息一出开封哗然,要知道医家可是范正最大的靠山,其将医家的钱财全部都交给皇家银行打理,自然对其极有信心,更别说,皇家这个金字招牌在。

当下,一些家有余财的开封百姓对于死期青苗钱再无怀疑,毕竟每年可是有一定的利息,这可是额外的收入。

……………………

“父亲!陈家已经错过了国债,绝对不能再错过死期青苗钱!”

开封县,陈财主家,陈家长子苦口婆心道。

当初国债刚刚发行的时候,陈家长子就力劝陈财主把家财拿出来购买国债,然而陈财主却视财如命,顾虑重重,不愿意购买国债。

“五年期国债年息五厘一百贯,五年之后就能拿到一百二十五贯,你都不愿意,你将银子埋在土里,又能如何,难道还能种出摇钱树不成。”陈家长子痛心疾首道。

陈财主极为保守,虽然国债利息高,他依旧顾虑重重,准备犹豫观望一番。

可是谁知仅仅才过一个月,一千万贯国债竟然抢购一空,这让陈家长子懊悔不已,错失良机。

如今皇家银行又推出了存青苗钱,虽然利息没有国债高,但是却极为灵活,可以随用随取,当下立即再劝父亲道。

“五年期的死期虽然只有三厘,一百贯的本金五年也能拿到一百一十五贯本息,我陈家千贯家产,五年就能增加一百五十贯,十年就是三百贯,而我陈家的千贯家财埋在地下至少三十年了,要是皇家银行早早存在,至少少赚了一千贯。”陈家长子痛心疾首道。 陈财主惊呼道:“如果存入皇家银行,只要三十多年,陈家的家产就能翻一番?”

“这还是最低的打算,如果是购买了五厘的国债,陈家的家产二十年就能翻一番!”陈家长子和陈财主一样嗜钱如命,唯一不同的是陈财主则是死守钱财,陈家长子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可是如果陈家急需钱财?”陈财主犹豫道。

陈家乃是大家族,平时需要钱的时候不在少数,这也是他不愿意购买国债的原因之一。

陈家长子劝说道:“陈家自然不会一次性全部存入千贯家产,可以留一些活期青苗钱备用,在一年到五年的死期分别存一些,明年有机会再购买一些利息更高的国债,如此一来,三十年就能将陈家家财翻一番,堪比千亩良田的产出。”

要知道陈家能更有今天的财富,足足用了百年的时间才积累而成,如今只需存入银行,就能三十年翻一番家财。

陈财主顿时怦然心动,最终点头同意,决定将陈家的钱财存入银行。

当日,陈家父子将埋入地下的银元宝挖出,上千个银元宝一个个认真的擦拭干净。

大宋采用的是十六进位制度,一斤等于十六两,千两银子不到百斤,父子二人不假借他人之手,悄悄的赶着马车来到开封城,将其存入皇家银行。

“这真的靠谱?万一这才存单丢了。”

看着手中薄薄的凭证,陈财主如在梦中一般,心中依旧不踏实。

“父亲不是按压过指纹了么,就算丢了,也能凭借户籍和指纹再取出。”陈家长子解释道。

自从苏遁用指纹法破案以来,指纹画押被广泛应用各种领域,皇家银行最重要的一个凭证就是指纹法。

“可是…………。”陈财主依旧犹豫。

陈家长子无奈道:“父亲若是不信,可以再去皇家银行将钱财取出来。”

看着皇家银行牌匾上,官家的亲自签名和玉玺,以及明显带着钱财,藏藏掖掖来到皇家银行存钱的地主老财们,有几个他都有些眼熟,最终重重点头。

陈财主家的并非是个例,越是有钱之人越会算计,钱财越多获得利息就会越多。

做生意有赚有赔,放印子钱虽然赚钱,但是朝廷青苗钱已经将印子钱冲击的不成样子,更别说还有赖账的风险,埋在家中不但有安全隐患还没有利息。

综合之下,存入皇家银行乃是封建保守、吝啬贪财大宋地主的最佳选择。

随着一箱箱被埋入地下的金银挖出,送到了皇家银行,随后再送入铸钱监,铸造成一个个银币流入市场。

银币在流入市场,转了一圈之后,随后再被存入皇家银行。

随着银币的高速流通,大宋原本钱荒的现状不药而愈,整个绍圣二年,皇家银行成为大宋炙手可热的名字。

……………………

“恭贺皇家银行存入青苗钱达到万万贯!”

绍圣三年刚刚开年,一条鲜红的条幅挂在大宋诸城每一个皇家银行的门前。

整个天下为之震惊。

“万万贯!”

无数百姓为之惊呼,他们别说见过这么多钱,就是听说也没有听说过这么多钱。

大宋的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八九千万贯,而皇家银行竟然存入的青苗钱超过了万万贯,可以说富可敌国一点也不为过。

此条幅一出,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本担心自己的钱财的地主老财们纷纷放下心来,皇家银行的本金已经高达万万贯,他们那几百上千贯的根本不值一提,不用担心皇家银行提不出来钱。

朝堂上,

百官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朝廷震动,赵煦和百官立即将范正召集过来。

“皇家银行真的有万万贯钱存在?”赵煦依旧不敢相信道,就连他这个皇帝也没有见到这么多钱过。

“不错!而且这还仅仅是皇家银行开张半年的存的青苗钱,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日后皇家银行的存入的青苗钱将会越来越多。”范正傲然道。

“万万贯,哪怕就是按照平均二厘的利息,那岂不是一年要支付二百万贯的利息。”朝堂中,满朝大臣闻讯一片哗然,日后更多的话,那岂不是利息钱也会暴增。

一直以来,大宋朝廷都因为缺钱而苦恼,而如今满朝百官第一次体会到钱多的困扰。

“朝廷已经发行了一千万贯的国债,如今每年要支付两百万贯的利息,再加上朝中的开支,这等负担恐怕要比之前需要负担的岁币还要重。”蔡京怒斥道。

范正却摇了摇头道:“诸位大臣莫要搞混了,一千万国债可是户部的债务,皇家银行负责承销,可并非是皇家银行的债务,皇家银行自负盈亏,只需要负责存款利息即可。”

“一年两百万贯甚至日后更多的银行利息,范太丞确定自负盈亏。”范纯粹好心提醒道。

要知道一千万贯的国债的利息最多也不过五十万贯,已经让户部负担沉重了,而皇家银行却直接要承担两百万贯利息,这可是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能够承担的。

这笔钱如果放在一个小国,足以让一个小国拖垮。

范正点头道:“不错,皇家银行将会自负盈亏,独自承担两百万贯的利息。”

“自不量力!”蔡京冷笑道。

按照户部和皇家银行的约定,铸造银币产生的利益全部都归户部所有,如今飞钱业务由于百文封顶,虽然收入增加,但是也极其有限。

范正傲然道:“这有何难?只需将这万万贯青苗钱贷出去即可,收回两百万贯,岂不是轻轻松松。”

“贷出去万万贯青苗钱?”满朝百官不由豁然一惊,难以置信的看着范正,万万贯的交易就连国与国之间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如今竟然出现在范正的口中。

449.第449章 童贯下九州第425章 争灭国之功第3章 李清照的傲娇病第428章 世袭之祸486.第486章 金国立,灭西夏第421章 攻打龙首关第259章 躺赢第61章 恋情暴露第219章 孟皇后之危第43章 邪方:皇子养猪第413章 鄯阐府之战第170章 震天雷现第113章 惩奸除恶令(1300订加更)第425章 争灭国之功第427章 邪方:土司制度第164章 夏日绝句第144章 医家灭虫灾第211章 医家奔赴洛阳497.第497章 帝都杀手,开封城破!451.第451章 旧党也要变法第36章 干他第75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479.第479章 战争再起第3章 李清照的傲娇病第423章 大理城破第266章 火灾险大兴489.第489章 兵临城下第296章 青塘后续第115章 大宋皇室的诅咒(二合一)第221章 婚书第439章 破罐子破摔第372章 不知己病治未病第86章 逆反心疾第417章 大理白药第441章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第310章 蝴蝶效应第248章 范正为首功第111章 邪方会传染第184章 玻璃问世!第175章 离间梁乙逋第252章 神奇的军器监第262章 医疗保险497.第497章 帝都杀手,开封城破!第310章 蝴蝶效应第288章 李师师的选择477.第477章 ‘崔杼弑其君’第196章 功过三七分第425章 争灭国之功第299章 解决厢兵之患第406章 花柳病第34章 李师师第153章 邪方再现第301章 武举开始492.第492章 两线开花,金国大胜!第204章 儿科之圣钱乙484.第484章 好汉营!第25章 万贯秘方第187章 五百万贯国债第97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第6章 酒为词引第159章 平夏城第445章 猛虎宴464.第464章 科举舞弊案472.第472章 《白蛇传》第150章 西夏来袭第28章 我有一个梦想第155章 孟皇后加入义庄第340章 范李和离第1章 名正方邪第179章 保马法第57章 神医时代落幕第385章 邪方土第252章 神奇的军器监484.第484章 好汉营!第10章 邪方:伤口撒‘盐’第47章 无悔的决定第7章 清照醉酒第323章 万万贯青苗钱第417章 大理白药第231章 听诊器问世第443章 西夏变法第338章 小梁太后之死493.第493章 西昏侯李乾顺第127章 请太皇太后撤帘(二合一)第12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468.第468章 方腊第238章 硫磺皂除螨第309章 完颜阿骨打的谋划第163章 范正:监军平夏城第260章 范衙内第67章 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第309章 完颜阿骨打的谋划第269章 医家内患第159章 平夏城第153章 邪方再现第417章 大理白药第82章 此情无计可消除第65章 抢亲第408章 斡腹之谋第51章 踢馆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