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热射病

“药价最高是采购价的三成!”

如今医家已经一统,当太医署下达政令传达到各大医院的时候,几乎大部分的药价应声而落!

非但如此,太医署还让医家专门定制平价药,利润仅仅只有一成左右,供天下百姓选择。

此举一出,立即让天下百姓一片称赞,医家的声望再一次如日中天。

有了医家示范在前,一众商贾顿时有模有样的开始效仿起来,非但一些价格很是亲民,服务上也是大大提升。

最直观的效果几乎每一个商家的店铺门口都悬挂上一个条幅——顾客至上!

“顾客至上!”

一个老婆婆从中医院走出,手中拿着平价药,来到一个布店,准备买几尺布,立即受到小二的热情招待。

“老夫人请看!这款布料如何?”小二并没有因为老婆婆身上寒酸,就区别对待。

不但不厌其烦的为其分析各种布料的优点和价格,并为其推荐几款物美价廉的布料。

“如此还算实惠!”

老婆婆满意的点头道。

小二傲然道:“老夫人放心,我等乃是宋商,价格实惠,而且童叟无欺,若少一寸布,赔你一匹丝绸。”

很快,这桩交易很快完成,老婆婆拿着布匹满意的离开。

同样的事情在开封城不断的上演,顾客至上的理念在开封城商界普遍推广。

开封百姓惊讶的发现,开封商贾的风气大为改变,店大欺客的现象几乎杜绝,同时原本狗眼看人低的小二也变得热情可鞠,口中更是彬彬有礼。

当然也有一些不守规矩的商贩,一经被证实,立即遭到了同行的封杀,很快就关门倒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宋商!”

结合邸报上的文章,开封百姓都对商贾的改变喜闻乐见,如果商人真的能够做到文章中的宋商,那他们对其的印象大为改观。

…………………………

“宋商之理念!可是范太丞的杰作?”

御湖旁,赵煦结束锻炼,虽然汗如雨下,如今气息却依旧平稳。

在范正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不断锻炼,赵煦原本虚弱的身体变得极为强健,一改之前病恹恹的状态。如今虽然已经是夏天,赵煦依旧保持锻炼的习惯,只不过将锻炼的时间改在较为凉爽的时候。

范正点头道:“瞒不过官家慧眼,商贾自古不利于朝廷统治,囤积居奇,以次充好更是屡禁不止,哪怕有商贾坚守本性却被劣商逼迫的经营不下去,要么同流合污,要么关门倒闭,此乃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

赵煦顿时了然于心,微微点头。

“然而大宋却需要商贾提供大量的财赋,来完成一统天下大业,何不改造商贾,让商贾自律,取其菁华去其糟粕,这一次,微臣提出宋商的观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现象,要让良币驱逐劣币,如果大部分商贾都遵循宋商的标准,自然让奸商无处遁形。”范正郑重道。

“童叟无欺,不缺斤少两,主动纳税!…………。”

赵煦口中说到宋商的理念,不禁微微点头道:“商贾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历朝历代又岂能对其不断打压!然而范太丞真的认为这些商贾会遵守宋商理念?”

并非是赵煦对商贾不信任,而是自古以来,商贾所作所为都极为恶劣,而且屡教不改,让世人为之失望,这才形成朝野对商贾皆无好感的原因。

范正点头道:“官员亦有贪官污吏,医者也有庸医和黑心医者,百姓亦有歹毒之人,商贾自然也是如此,微臣相信有了宋商的理念,大部分的商贾定然欣然而从,至于少部分的奸商,朝廷可以成立商部对其进行管辖,善者赏,恶则罚,微臣认为定然能够一改商贾之害,尽收商贾之利。”

赵煦陷入了沉默,他自然知道范正提出宋商的理念,就是为了让配合朝廷成立商部,然而上千年来对商贾的偏见,又岂能因为一两句商贾的口号就能改变的。

如果这依旧是商贾的奸计,假意变革,暗中继续行奸商之策,那岂不是有损朝纲。

范正无奈一叹,知道短时间内想要改变世人对商贾的印象根本不可能!当下朗声道:“官家可知农药,其原本乃是剧毒之物,而如今却成为让农田丰收,无数人得以饱腹的良药,更让朝廷的摊役入亩变法顺利进行。”

“毒药!农药”赵煦微微点头,农药本就是杀人的毒药,经过医家制作成农药,竟然发出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好处。

“同理商贾亦如此,虽然在历朝历代乃是毒瘤,如果运用得当,将会是朝廷手中的一柄利剑。”

“海上丝绸之路!”赵煦微微点头,范正提议的祸水东引就大获成功,每年为大宋提供不少赋税。

“何止如此,如今朝廷正在执行大迂回战略,南下进攻吐蕃,大理,然而武力只能动用一次,否则必然会激起民变,大宋若是想要长久控制两个地方,利用商贾持续的吸血,如此一来,既不会让两地心生怨恨朝廷,又能让两地持续削弱,再也无力反抗朝廷。”范正建议道。

“用商贾削弱吐蕃和大理!”赵煦眼睛一亮,大宋的财政紧张,动兵一次,执行大迂回战略已经是极限了,若是两地继续反叛,恐怕持续动兵将会让大宋财政雪上加霜。

而范正用提议用商贾削弱吐蕃和大理,非但可以撇清朝廷的关系,又能源源不断的为朝廷贡献赋税,可谓是一举两得。

如今大宋的已经在执行大迂回战略,种朴率领驻扎在青塘的将士,在克服气疫之后,屡传大捷,就连铁板一块的青塘尚不是大宋的对手,更别说一盘散沙的吐蕃诸部。

失去了气疫的帮助,更在大宋的分化拉拢之下,种朴带领大军在吐蕃高原推进的很顺利,相信吐蕃很快就会臣服于大宋之下。

接下来就是大理,然而这两个地方太过于遥远偏僻,用商贾来削弱两地和牵制两地的确是一个良策。

“听其言观其行!如果商贾真的能够一直做到宋商的标准,朕不吝给其一个机会。”赵煦最终松口,如果商贾真的能够配合朝廷,而且有利于社稷,他自然不是迂腐之人。“官家英明!”

范正点头道。如果是寻常的帝王,定然不会如此轻易改变观念,而赵煦一直坚持变法,甚至其变法的决心远比宋仁宗和宋神宗还要坚决,更别说在范正的帮助下,赵煦变法很快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才让他对变法商贾多了几分期待。

范正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赵煦的身体,如今经过多年锻炼,赵煦身体极为强壮,极少有生病的时候,这让范正的日常颇为轻松。

赵煦去处理政务之后,范正则会来到太医局,在这里处理医家之事。

当范正回到太医局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短短的一段距离,范正已经走得满头大汗。

看着头顶上炎热的太阳,范正微微一叹,看来又是一个酷热的夏天。

“范太丞!”

太医局内,众医云集纷纷恭敬道。

“夏季高温,蚊虫多,食物腐败快,各地医家必须要宣传预防伤寒,痢疾,等常见的传染病,让病人不喝生水,吃新鲜食物,同时注意卫生。”范正郑重吩咐道。

按照医家的诸病源是活的理念,温度越高,诸病源的繁殖越严重,夏季更是诸多疾病的多发季节。

“我等明白!”

一众医者纷纷点头,如今医家规模庞大,所有医家资源调动起来,足以提前预防很多疾病,这些年已经屡出奇效,大宋的大规模传染病大大减少。

当下,一众医者商议完夏季的疾病预防之后,按照流程此次大会就要结束了,杨介忽然起身道:“其实夏季还有一种疾病需要多加注意,虽然不是诸病源引起,但是却普遍多发。”

“中暑?”

一众医者心中一动,顿时明白杨介所言的正是中暑,一旦天气酷热的时候,中暑的案例简直是数不胜数,成为夏季最常见的疾病。

“中暑乃是百姓在酷热下工作导致,我等就算明白病因,恐怕也无可奈何。”钱乙无奈道。

其他医者也纷纷一叹。

范正点头道:“传令下去,加大生产藿香正气水,供应全国各大医院和诊所,让医家尽量救治中暑之人。”

“是!”一个太医应声道,医家能够相助的就是如此了,尽量平价供应一些藿香正气水,预防中暑。

“中暑虽然普遍,但是还能恢复,如果高度中暑,将会形成热射病,最近一段时间,热射病的病例在急剧增加,而且面对热射病,我等束手无策!”杨介不由皱眉道。

每年的夏天,中暑的百姓层出不穷,而热射病更是其中的噩梦,让无数百姓都为之丢掉了性命,中暑还能有藿香正气水预防和医治,而一旦得了热射病,则是神仙难医,乃是让医家都为之头疼的难题。

范正不由一叹,何止是目前的大宋医家,就是日后的医术,热射病也是一个疑难杂症。

“热射病一旦发病,所有的身体机能全部紊乱,犹如大夏将倾,无力回天!”一众太医也是感叹道。

杨介道:“想要不得热射病也很简单,那就不在太阳下和高温下工作,自然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热射病!”

一个太医摊摊手道:“那些奸商真的如此好心?再说也有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拼命。”

范正心中一动道:“或许医家还真的可以一试,如今商家正在变法,太医署可以趁机发布公报,为了防止热射病,所有的百姓都不得在三十七度以上的太阳下或者高强度劳作,如需紧急施工,则需要避开午时,未时,申时三刻!三十三度以上,需要工作则需要发放高温补贴。”

如今医家有了玻璃,已经研究出了温度计,测量当天的温度并不太难。

“太医署发布公告?我等乃是医者,如此贸然干涉商贾之事,岂不是不妥?”钱乙迟疑道。

“对呀!这根本无关我医家之事。”一个太医附和道。

范正冷哼道:“怎么不关,只要是人命观天之事,那就是我医家的管辖范围之内,热射病无药可医,我等明知其在诱发的病因是在高温下工作,又岂能无动于衷。”

一众太医不由眉头一皱,一直以来,医家都是一心治病救人,根本无心参合其他杂事,如今突然干涉商家,这让一众医者不禁犹豫。

范正再道:“如今成立商部之事,朝廷已经有些松动,商家想要成功,那就必须有所表示,若是让天下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其赚黑心钱,那这样的商家又有何资格自成一部。”

不少医者微微点头,同时对成立商部颇为嫉妒,要知道成为朝廷一部,乃是医家一直在努力的事情,竟然被商部抢先一步。

“再说,如果商家成立商部,那我等医家如果无动于衷,不问世事,什么时候,能够让医部在朝堂上通过,而这一次热射病则是我等展现医家作用的最佳机会。”范正重重挥拳道。

“医部!”

一众太医顿时呼吸一滞,曾经的太医署仅仅是朝廷的边缘部门,如今医家大兴,再加上医城之策大肆推广,这才让太医署的地位越发的重要,然而太医署和医部却是不可同日而语,钱乙作为太医署只有五品的官职,以朝廷六部却至少是三品大员的官职,一旦成立医部,非但太医令太医丞一步登天,就连他们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官职岂不是蹭蹭的往上涨。

“范太丞说得对,人命关天,我等身为医者救死扶伤,又岂能无动于衷。“

一众医者顿时一改之前的犹豫,异常坚决道。

这一次,就连太医令钱乙也没有异议,毕竟将太医署升为医部,这对医家来说,可是万事之基,更别说这一次医家插手也是名正言顺,乃是事关天下百姓的性命。

当下,医家以太医署的名义,在邸报上陈述热射病的危害,并要求所有所有百姓不得在高温天气在太阳下工作,以预防热射病的发生。

第372章 不知己病治未病491.第491章 开封震动第395章 新老医家第一人第353章 以官家为邪方第394章 莲儿的爱情第87章 医家变法成功第140章 范家再次变法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205章 耶律南音的希望第332章 大宋的报复第65章 抢亲第414章 滇东三十七部第124章 活字印刷术(加更)第90章 邪方装病第119章 邪方种猪计划第369章 范相公第60章 起死回生第321章 发行银币第204章 儿科之圣钱乙第256章 范纯礼的无奈452.第452章 旧党杀疯了第252章 神奇的军器监第177章 宋辽夏和谈(一)第39章 高太后第254章 邪方:纳妾写词464.第464章 科举舞弊案470.第470章 摩尼教和医家之争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战第5章 生理和伦理之争第443章 西夏变法第433章 范正归家第263章 邪方:保险第249章 大迂回战略第17章 范正心疾第36章 干他第8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38章 医灯长明第418章 兵临大理城482.第482章 第480 邪医挂帅第114章 赵煦变法,小试牛刀(二合一)451.第451章 旧党也要变法第124章 活字印刷术(加更)第369章 范相公484.第484章 好汉营!第368章 吕大防辞相第360章 变法驸马制度!第277章 赵佶和李师师初见第129章 新党现第285章 谐音第257章 全城义务教育第228章 律法和誓言第22章 太学惨案第16章 诗仙之酒——白酒第437章 十人九痔478.第478章 种马赵煦第316章 海上怪病第307章 人参的风波第112章 下旬离京(二合一)第249章 大迂回战略470.第470章 摩尼教和医家之争第344章 开封犹太人第434章 辽夏惊恐第424章 龙首关降第308章 女真完颜部第175章 离间梁乙逋第171章 不要救援!第267章 河湟之役第146章 永不加赋第335章 完颜阿骨打崛起第57章 神医时代落幕第26章 质疑太医令第318章 良药:绿豆芽和海带第10章 邪方:伤口撒‘盐’第240章 邪方:洗胃第309章 完颜阿骨打的谋划第345章 监管皇家银行第76章 赵佶受伤第178章 宋辽夏和谈(二)494.第494章 君臣嫌隙第51章 踢馆开封府480.第480章 女真崛起第169章 棱堡恐怖的杀伤力460.第460章 正式赴任第307章 人参的风波第156章第354章 李清照怀孕第420章 宋跨革囊第235章 最后的赢家是医家第364章 苏青天第213章 范李再次相见455.第455章 范正外放为官第265章 开封火灾第210章 洛阳大疫第345章 监管皇家银行第311章 海上丝绸之路第354章 李清照怀孕第336章 垂帘听政之祸第29章 与太医生共医院第228章 律法和誓言第415章 邪方:蝗灾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