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铁变铜(480加更)

161 铁变铜(480加更)

公主和驸马又要受诏进宫了,还是娘娘的懿旨。这次洪涛有经验了,啥娘娘思念女儿都是幌子,这是神宗皇帝的意思。

还是那条路、还是那座崇政殿、还是那四块料,皇帝、王安石、司马光、裴中贵。只是这次说的事儿变了,不再是害人的花膏,而是利国利民的百炼钢。

在神宗皇帝桌上摆着一把环首直刀和几支长短粗细各不同的箭矢。箭矢洪涛认识,武四打造的三棱破甲锥比这个年代的同类产品长且细。

因为材料不同,钢的硬度更大,不用做那么粗壮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威力和韧性。这个优势可以用到远距离抛射的轻箭上,能稍稍提高飞行稳定性和杀伤力。

但那把刀真不认识了,几天功夫它就变得浑身珠光宝气,还配了一具镶金嵌银的刀鞘,着着实实的宝刀。

“数月不见,都尉着实令我汗颜。闻王子纯言,百炼钢如蜂窝炭一般唾手可得,可是实情?”

胖乎乎的司马光最是心急,见到驸马进屋就立刻起身,抓起桌上的箭簇边说边比划,有几次差点杵到洪涛脸上。

“王大人言过其实了,百炼钢并不是每炉都可得,目前臣还未掌握其规律……”洪涛没搭理他,而是转向了桌案后的做沉思状的神宗皇帝。

这话说的没毛病,第一炉就能练出含碳量比较合适的生铁确实有运气成分,再来十次也未必能赶上一两次。

可这话说得又不太诚实,光靠高炉肯定是不能量产钢材,但要再加上平炉,低碳和中碳钢就没啥问题了。产量多少全靠原材料是否充足、熟练工人是否够用、高炉平炉有几座而定。

“偶得也属不宜,生铁亦是难得,不知产量几何?”神宗皇帝并没因为百炼钢无法量产而灰心,相反还挺高兴。

“生铁……每炉每八个时辰可产2000斤,耗费石炭千斤……”洪涛本来是想卖个关子,然后再提出一些小要求,没想到皇帝这么容易满足,一时竟然无法张嘴了。

“只用石炭?”王安石不愧是在基层锻炼过的官员,算账算的比较快。假如炼好铁不用木炭改用石炭,成本必然会下降很多。

“石炭需另外加工,但总数不变。”洪涛更会算计,千斤石炭可以出600多斤焦炭,可以熔炼3000斤生铁。

这还是在不利用焦炭煤气的情况下,如果阿丑的密封耐火管可以正常使用,就可以把炼焦的煤气引到高炉里去,不仅能提高炉温,还可以节省不少燃料,怎么算自己都不亏。

“此话当真!!!”听到这里皇帝开始不淡定了,双手一按桌子站了起来,上身前倾,眼珠子瞪得溜圆。

“……臣不知陛下用如此多生铁何用,此物锻打成型艰难,直接使用性脆易断,不能用于大批量生产刀剑兵刃,也不可造甲胄。”

洪涛并不怕皇帝瞪眼,只是觉得这位有点眼皮浅。生铁的成本再低也不该大量生产,在没有完善后期热处理和铸造工艺之前,这玩意除了铸造炉子基本没啥用。

千万别说生铁可以通过锻打去碳变成钢材,那玩意太耗费劳力,不能大批量产。这个时代使用的铁甲大部分是熟铁,采用木炭熔炼,含碳量很低,便于锻造但硬度偏低,和高炉炼铁根本不是一种东西。

“你……你真是不学无术!可知我朝缺铜,铜钱铸造所需日渐紧缺?”

面对驸马的提问,神宗皇帝喘了好几口气才忍住没骂出声来。看着挺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呢。

“可生铁与铜相差甚远……陛下不可轻起铁钱之念,那是饮鸩止渴,于事无补!”

洪涛觉得有点冤枉,刚才还是肱骨之臣呢,转眼间咋又成不学无术之辈了呢。铁和铜有个毛关系,难道说大舅哥打算仿效川蜀之地铸造铁钱,这不是缺心眼嘛!

“陛下莫急,驸马乃患病之人,有些许糊涂实属无奈,且让臣来为他解惑。”

眼看皇帝真要急眼,司马光赶紧上来劝慰。假如驸马所言属实,那对于朝廷和新旧两党来说都是大喜事。

司马光长得就是个人畜无害的样子,性格也比皇帝和王安石温和,口才更是出众,铁和铜的关系让他这么一说,洪涛才算明白。皇帝说自己不学无术确实不冤,原来宋朝的铜产量多一半全靠生铁!

没错,铜是由铁来的,这事儿听着有点荒谬,但确是事实。并不是啥神迹,而是一种简单的化学反应,叫做金属置换。

这玩意上学的时候学过,可惜忘的比学的还快,不承想古人居然早就了解。他们没系统的学过,更搞不清其中原理,完全依靠实践,算得上劳动的智慧。

金属元素有个活动顺序,是按照金属原子活跃程度排序的,越靠前的越活跃,越靠后的越迟钝。

排名第一的是金属锂,排名最后的是金属金,这也是为什么金子不容易氧化生锈的原因,因为它的原子太笨太迟钝,还原度太弱。

按照这个原理,排名靠前的金属元素就能把排名靠后的金属元素从酸性或者碱性溶液中置换出来。

铁就排在铜前面,只要把铁放到含有铜元素的溶液中去,单质铜就会被从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元素则进入溶液代替了原来的铜元素。

实际操作起来就是把生铁敲碎放到胆矾水中,待到溶液底部沉淀了一层绿色的单体铜之后,再收集起来熔炼,就是铜。后世还给这种冶炼方式起了个比较高科技的名字,叫做湿法冶金。

胆矾水就是硫酸铜溶液,古代中国缺铜矿,但不缺这种富含铜元素的自然溶液。古人早就认识到这种溶液中含有铜,并找到了获取的办法。

这个办法到了宋朝已经成了获取铜的主要方式,按照司马光了解的数字,去年全国生产胆铜用铁达到了420万斤以上,产铜187万斤。

由于铜是货币,属于必需品,所以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不得已之下只能降低铜钱的含量,甚至用铁钱代替,这样做对货币信用和经济环境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假如可以让生铁成本下降且产量上升,先不说能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仅仅是对北宋经济就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也就是神宗皇帝情绪激动的原因。

他和王安石一明一暗、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玩命折腾是为了啥?还不是想充盈国库、开源节流。要这么多钱干嘛用呢?当然是去打仗了。

谁不想成为开疆拓土的一代帝王呢,谁又不想成为中兴国家的大臣呢。而驸马发明的炼铁之法,就能让他们距离目标更进一步,不激动才怪。

“要是这么说的话……臣觉得仅凭金明池畔一座高炉,岁入60万斤也无不可,只是铁矿石的来源臣无法保证。”

听完了司马光的讲述洪涛乐了,不就是炼生铁嘛,那玩意真不难,反正也不需要太高质量,只追求数量和成本的话,自己的土高炉必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名词,就是快、就是便宜!

“……如此算来,我朝岂不是只需区区50座驸马炉即可!”此言一出,在座的四个人全都变色大变。

去年的全国铁产量不过2700万斤,那可是300多座矿场、矿监、矿务日夜不停才弄出来的,炼铁炉更是好几倍于这个数字。结果和驸马的铁炉一比,效率相差了近十倍。真有这么神吗?连一向不问政事的裴中贵都面带疑虑。

“如原料可以保证的话,臣还可再出些许百炼钢,想来也不会低于一成……”洪涛就听不得别人质疑自己的牛皮,这不是活生生的打脸嘛。

333 乌鞘岭348 这个女人不简单279 敌我437 黄金商人921 翅膀硬了105 道不同846 武将世家(200票加更)176 苦差和美差(盟主加更3)326 童贯!121 光说不能练033 饿死师傅499 冬天的狼361 就差一口气(920票加更)019 病急乱投医462 奸商斗奸商400 孤臣也有后手050 信托机构604 家传绝技720 教育旗舰356 杀红了眼144 多事之秋205 资本家嘴脸433 奸商的见识242 七缺一574 真成了周夫人196 功过相抵617 还是老一套080 公主也很狡猾041 以身试法897 大宋第一桥612 巨变346 这孙子!362 后院起火271 瞒天过海039 大宋皇宫859 主动出击294 初试陆战363 再临凉州(980票加更)272 呼风唤雨658 马保长776 将军庙(100票加更)790 兔子急了也咬人(500票加更)732 五点建议371 一走一来737 演变3415 不速之客2(白银37)126 第一张牌138 有惊无险597 启动(加更)352 拆!547 犹太水手013 东京汴梁一瞥534 兴师问罪656 扬子镇440 隐忧322 大买卖也来了(360加更)426 挂羊头卖狗肉405 病遁(240票加更)585 出师不利240 替身(白银加更22/40)218 通川堡(白银20)497 带节奏086 都不傻640 重新布局(550票加更)650 两淮修河制置使195 最低消费044 副业221 引蛇出洞(白银盟21)814 本王自有妙计934 能臣786 临阵磨枪(400票加更)479 流民178 居洛官宦(白银4/40)868 伤离别2922 鄱阳湖187 最毒妇人心(白银9/40)728 苗魁的遭遇700 先遣部队(100票加更)650 两淮修河制置使032 大徒弟104 苏轼,活的!843 帽子多了不嫌沉025 清风楼514 要命的差事382 金牌真来了!728 苗魁的遭遇761 忠义之士多悲怆900 回家480 太急了(100票加更)367 满朝为敌018 活广告315 神秘来客497 带节奏542 战备公路179 长安遇险(白银5/40)338 科技就是战斗力742 不速之客3657 地主洪扒皮689 幽州之盟005 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