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 捷报

278 捷报

这次奔袭计划到此还不算完美收官,雪崩能害死夏人,对宋人照样有用。所以特种部队还得返回湟州城,再带些霹雳弹回到马尾城,继续到城南的大山上去,把山峰北侧已经被震裂的积雪接着炸松。让它们一小批一小批的滑落,去掉后顾之忧。

只是这个工作不用洪涛再亲自指挥了,在如何炸松积雪的技术上,蕃人们更拿手,他们用肉眼就能分辨何处的积雪最容易滑落。

洪涛现在的任务就是回湟州城和莲儿、周一日埋头于书案,争取把这次的行动渲染得辉煌、伟大一些,然后变成文字,再加上那位夏国倒霉皇亲的物证一起呈送给皇帝看。

事情干得再漂亮,不如汇报写得天花乱坠,这个道理洪涛早就明白。他倒不是打算谎报军情,但能用几个字就为自己获得利益的事情干一干也无妨。

现在马尾城的命运还没定呢,必须要给皇帝足够的理由和信心把马尾城留下,别被那些不思进取的口贩子几句话又给说没了。

元丰四年,对北宋神宗皇帝而言是登基以来过的最顺心的一年。从年初开始,以巩固皇权为目标的改革就进行的很顺利。

借着种凯的事情,先是把一大堆闲散官职裁撤了,顺势还在官制上小小的动了动。别看只是小改动,要是放在以前这也会被朝臣们喷得体无完肤。

刚进入夏天,妹夫就和自己心有灵犀一般,又把武将杀得人头滚滚,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弹劾之声不绝于耳。

可是自打苏轼从湟州回来,呈上了他在湟州的所见所闻之后,大家都傻眼了。苏轼在奏章里没写驸马什么好儿,基本都是错,但是听在皇帝和众臣耳中却得三思一下了。

表面上看这些错误很严重,无一不是对祖宗章法的蔑视。可实际效果呢,只要是个深谙政务的官员就能得出很不错的结论。

这就是苏轼的弱点,他太自我了,也太不善于政事,说白了吧,就是不称职。做为一个大文人,他做得非常够格,但做为一个官员真不怎么合格,尤其是中央官员。

凡事总是从自己的想法出发,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和环境。这也是他既不受旧党欢迎,又不招新党待见,还不被皇帝青睐的根本原因。

目前朝堂中是啥气候?改革啊,即便是旧党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说皇帝改革是错误的,只能在改革的细节上挑毛病。

这就叫大趋势,顺着趋势走就顺利,逆流而上不是不成,但你得有极大的力量才能逆潮流而动,否则就会像山洪面前的一棵小树,瞬间就被连根拔起。

他这份奏章就是逆流而动,口口声声全是驸马如何违背了祖宗法制,对取得的成就视而不见。你要是真想视而不见那干脆就别写上,他还非不,一笔一划记载得挺周祥,以此彰显自己的品格。

可是这种东西看在皇帝和大臣们眼里,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不仅不能给驸马治罪,还得算驸马治理有方。

因为啥呢?因为经略安抚使就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去地方整军备战的,只要这个目的达到了,又没有什么造反谋逆的大罪,其它细节都是旁支。

以前光有枢密院和皇城司的密报,大臣们还能说有失公允。现在好了,苏轼这么一位朝野有挺有名的正人君子去亲眼看了,结果写了这么一份东西出来。

想攻击驸马的官员们立马就闭嘴了,然后用狐疑的眼光看着苏轼,心里不住的问:你孙子到底跟谁一头的!

神宗皇帝看着新旧两党的表现笑的肚子都快疼了,正琢磨着是不是该给妹夫再往上升一升。九月份永兴军路又传来的捷报,鄘延副总管种鄂在米脂城大破夏军,斩首三千!

虽然是听了妹夫的建议,神宗皇帝和王安石没有忙着去征讨内乱的西夏,但这两位也没闲着,他们在永兴军路派驻了重兵,不时的试探夏军的反应,种鄂就是其中一路。

自己的安排获得了胜利,神宗皇帝在朝臣面前又有话题可吹了,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改革是成功的。

但朝臣们并不这么认为,根据边关的情报,西夏也正在往韦州一代集结重兵,看样子是想把东边的损失从西边补回来。战争的阴云正在秦凤路上空汇集,最终是输是赢还说不定。

就在这时又有一封捷报由皇城司传来,驸马王诜在古骨龙城大破夏军,毁其城,斩夏军卓啰和南军司副统领、西夏梁太后的侄子梁道初于阵前,另斩首五千余。

皇帝和王安石、司马光看到这份密奏时当时就全傻眼了。他们一致认为皇城司的密探被驸马买通了,否则仅凭王诜手里那点兵将怎么可能获得如此大捷?

还阵斩对方军司副将、梁太后的侄子,这不是瞎扯淡嘛。要说王诜打飞鹰能赢过西夏、辽国所有大将很可信,但要说他会带兵打仗皇帝打死也不信。

派妹夫去湟州,说是让他去对付夏人筑城,其实压根就没指望驸马能出兵。傻啊,总共就二千多禁军,守住边关就够了。

这不过是皇帝和王安石他们玩的疑兵之计,就是说给夏人听的,为的就是分散夏人的注意力。毕竟王诜是蜀国长公主的夫婿,夏人也非常清楚这位长公主深得皇帝喜爱,所以没有大事,是不会派这位驸马去边关的。

另外皇帝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王诜去搅浑水,吸引朝臣的注意力,这样他才能在朝中施展手段抓权利。

之前王诜把任务完成的很不错,皇帝本打算等年底的时候就把妹夫调回来。长公主已经在夏天产下了一女,王诜有女儿了,任务也完成了,该回家享福了。

可是没想到这个小子没理解自己的苦心,居然买通了皇城司的探子发假军报。这条罪名太大了,皇帝也盖不住,看来调回来之后还得贬官,否则无法和朝中大臣交待。

还没等皇帝拟好申斥的圣旨,湟州方面的情报就如雪片一般飞进了大内。这次不仅有苗魁、黄蜂之流的单独呈报、皇城司的正式密奏,还有湟州马步军总管直接发往枢密院的明文军报。

内容嘛,和之前皇城司的密奏差不多,只是在斩首人数上打了一个七折,没有五千,只有三千左右。

但梁太后的侄子肯定死了,随着军报来的还有他的官凭、往来文书等等一系列物证。另外王诜在奏章里还说了,抓到了几名夏军步跋子活口,已经派王冠的水虎翼押送,不日就将抵京。

这下皇帝真不淡定了,如果说之前的密奏有可能是王诜买通了湟州的探子作假,那后面这些奏报就不可能全是假的。

这么大规模的造假别说王诜玩不利落,就算让王安石去弄一时半会也摆不平。这是N多个部门啊,假如都被驸马收买,那这个国家干脆就给他算了,还要皇帝毛用。

“这是真的!王诜他……他胆子也太大了吧!”看着御案上的那些奏章和物证,神宗皇DìDū晕了,难道说自己这个妹夫还是军中悍将,文武双全?可他连刀剑都舞不全,骑马就和骑驴差不多,怎么上阵呢?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得此智将。吾以为诸葛呼风唤雨乃是草民评话演绎尔,不承想王诜真有此本领。看来七星同宫之言也不全是民间传闻,此子确与众不同。”

王安石和皇帝一样,正拿着几张奏报观看,一边看一边摇头叹气。听到皇帝的问询之后,这才把手里的奏章递了上去。

145 发运使(保底一)016 僵局799 家有小女初长成023 皇家大车店169 家事不平(盟主加更3)204 实用为主503 贸易赤字115 先知彼(上)125 虫潮830 年号中兴430 天下第一镖局426 挂羊头卖狗肉221 引蛇出洞(白银盟21)073 养女405 病遁(240票加更)399 元丰改制569 胆大包天!765 小梁太后124 顶盔贯甲125 虫潮796 水落石出864 父女情深2012 一位牛人048 国有银行325 找茬儿的(480月票加更)414 不速之客782 屠城和辩论766 小梁太后2300 有惊无险769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3397 平板玻璃和母豹子920 洪涛微服私访记5690 圈套圈的制衡429 自卫反击744 该来的还是来了2348 这个女人不简单302 患得患失798 风平浪静2312 独居石355 攻防战072 后背上的纹身030 博士导师127 一明443 战火来临(白银40)794 意外访客731 炸糕女王385 王冠被劫677 仇人见面330 梁家有女860 主动出击2875 王中王7454 计划赶不上变化014 白矾楼上338 科技就是战斗力580 港口来了356 杀红了眼191 你摊上大事啦!(白银11/40)675 神女王十三871 王中王3099 我也想出书!546 消灭旱鸭子904 征高丽2096 鼓风机和大头水565 洛阳铲037 忠义不可两全609 不对等的战斗067 成绩斐然427 要想富先修路589 发展之路246 行军壶177 远窜(盟主加更4)363 再临凉州(980票加更)714 不一样的日本3524 造船的都姓温?449 臭球篓子576 公私不分803 改组266 来的正是时候908 走上正轨514 要命的差事812 有家难回087 节日155 真有其人!(保底一)460 引咎辞职922 鄱阳湖548 改外交官了186 不好,有毒!(白银8/40)079 蜂窝炭252 湟州有变588 真神来了112 急不得590 遍地开花872 王中王4086 都不傻335 兵不血刃(白银28/40)331 百密一疏(白银27/40)741 不速之客2752 出鞘2274 情况有变673 忘战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