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币制改革2(180票加更)

404 币制改革2(180票加更)

北宋铸造的铜钱多数叫小平钱,一枚既一文钱,另外还有什么折二、折三、当五、当十的暂且不论,只说小平钱,且只讨论官铸,私铸的没标准。

小平钱按照官方规定,是有一定铸造标准的,这个标准每朝每代都会有所浮动,但不太大。至神宗年间,全在5斤10两到5斤3两之间晃悠。这是料重,就是说铸造一贯一千枚小平钱所用的原料重量。

说是铜钱,其实北宋的铜钱是一种铜合金,铜的比例占65%、铅占26%、锡占9%。但铜钱的币值可是按照100%铜算的,这中间的差价就是铸钱的成本和利润。

没错,北宋铸造铜钱是政府的一项收入,基本都是盈利的,很少亏损。到了北宋末期和南宋,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铸钱才逐渐转为亏损。可是为了维持经济,亏损也得铸啊。

但是问题来了,北宋的铜钱是流通货币,商业还很发达,东南亚、东亚、还有北方地区都以北宋铜钱为通用货币,有的国家甚至不自己发行货币,干脆就拿来主义了。

以北宋的经济发达程度,它要比周边国家的购买力强很多,所以买的东西比卖的多,铜钱会大量流出到国外。可北宋又不是铜产区,铜的产量跟不上这么大消耗量,然后铜价就会上涨。

铜价一涨大麻烦跟着就来了,人们会发现一千文小平钱价值一千文,只能买一千文的货物。但是把一千文小平钱融了当铜卖,却可以卖到更高价格,比如一千二百文。

那谁还用铜钱啊,大家都开始融化铜钱,就算暂时花不出去,铸成器具、佛像放着,也比存一大堆铜钱划算。

这么干的人多了,市场上的铜钱就越来越少,越少朝廷就得越多铸造,铸造多了用铜量就大,然后铜价就涨得更高。这是个恶性循环,如果不制止,货币体系就完蛋了。

北宋政府肯定不会看着不管,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平抑铜价,这就是钱陌制。

钱陌制的对象就是铜钱,一千个一文的铜钱叫一贯,一百文钱叫一陌。这是足陌,意思就是没有任何折扣。但足陌用到的地方不多,大多数经济活动里采用的都是官陌和短陌。

北宋政府规定官陌为七十七,也就是说一陌本来应该有一百枚小平钱,但现在七十七文就当一陌用了,等于打了个七七折。

这样一来大家就会发现,把这七十七文钱融化之后获得铜的价值不如一陌钱高,那自然就没人倒腾铜钱玩,铜价也就相对稳定了。

而短陌则是唐朝遗留下来的习惯,钱陌制不是宋朝创造的,它的出现比唐朝还早。但在唐朝出现了除陌和垫陌的现金税,宋朝政府也不会放弃这个敛财的机会,那就接着收吧。

于是在市面上,大家就用短陌来表明钱是交过税的,并在七十七文的官陌标准上根据各行各业的税率不同接着向下浮动。

在开封城里,官府用77陌,街市上通用75陌,金银店铺74陌,鱼肉菜72陌,雇劳力婢女68陌,代写文书只有56陌……各行各业都不太一样。

要光是这点汇率计算还不太麻烦,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呢。宋人好像特别喜欢数学,为了能学而时习之,就把日常生活和国家财政弄得比世界汇率还复杂。

在短陌的基础上宋人又弄出来一个省陌。省的意思就是官,也就是和官府经济行为有关的交易,用省陌计算。比如赋税、薪俸、军费开支等等。

为了确保这些绕来绕去的币值兑换率在实际使用中不会搞乱,北宋专门在各级学校里弄了一门课程教授,其中主要的考试内容都是计算各种陌制之间的换算。

《算法取用本末》中就有例题:七十七省陌钱七十四贯,问为足钱几何?答案为五十六贯九百八十文。

别看题挺简单,可里面包含的不仅仅是加减法。洪涛在算院里混的时候,不光自己算错过好几次,就连那些宋代的大学数学系高材生们,照样也不能保证每次都算对。

面对如此繁复的货币制度,洪涛能不恨吗?以后湟州和甘凉路都是自己收税,往来的商人各地都有,还有不少是来自西域或者更西国家的外国商人,税算多了自己不吃亏,万一算少了呢?

而且这种换算方式也太麻烦了,各州各路的陌制还都不太一样,谁有功夫弄一群数学天才天天给他们算账玩啊。

货币的使用方便程度会极大的影响交易速度,更会制约经济发展速度,所以洪涛必须要想办法改一改。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行纸币,纸币这玩意应该是政府最喜欢的,因为它不像贵金属货币本身就具有价值,还受数量限制,所以就能没完没了的发行,想要多少有多少。

另外纸币可以加杠杆,假如说以贵金属为本金发行纸币,原则上你有一千两黄金,那就只能发可以购买一千两黄金的纸币。

但事实上你发五千两都没事儿,这就叫存款准备金率。政府通过计算,发现挤兑的风险只占百分之十五,那存款准备金率就定为15%,大概是这个意思,计算起来肯定没这么简单。

一千两黄金你发了五千两纸币,这叫啥?这叫空手套白狼,多出来的四千两就是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政府拿着它去购买老百姓生产出来的粮食和产品,但实际上政府没这么多钱。

可是玩着玩着政府还是不太满足,觉得这样抢钱效率还是太低。因为得有黄金储备,这多麻烦啊。干脆,咱连黄金都不准备了,用啥担保呢?用政府的信用……

假如政府有信用,人类早就飞出太阳系了。但没辙啊,权利在他们手中,老百姓只能祈祷赶上一个相对靠谱、抢钱还要点脸的政府,否则就会无比凄惨。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比如说第一个军阀占据湟州成立了政府,然后发行纸币。其实他兜里毛都没有,但他说他的政府有信用,谁不信就毙了谁,于是大家不得不信。

半年之后这位被第二个军阀打跑了,大家手里的纸币就变成了废纸。因为第二个军阀说了,他的政府也有信用,谁不信也毙了谁。

然后他再发行一轮货币,拿着这些纸把老百姓手里的货物买走,你给他干活发的也是这些纸币。三个月后这位也被打跑了,来了第三位……

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信用货币就是我们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制度。以前是银本位、金本位,想成立政府收税,多少得先去搞点金银之类的存着,多少不说,总得有。

现在可好,真是空手套白狼,拿信用给货币背书,老百姓的身家全得靠政客的人品和自觉。真不如拿石头当本金靠谱呢,好歹石头能盖房子,信用这玩意说没有就啥也抓不到了。

洪涛觉得吧,自己不能太无耻,拿信用和纸币来抢劫古人。所以还得在贵金属货币上动脑子,争取可以弄一种大致稳定,又不会因为产量受太大影响的货币出来。

然后慢慢让它成为标准,只要有了标准剩下的事儿就好办了,不管以后发行金属货币还是纸币,按照标准走就完了。

至于说金融杠杆,以北宋的生产力和几百年内的国际形势真用不到那玩意,也没必要玩了命的拉升GDP。平稳、健康的发展即可,将来再说将来的,反正自己也管不了几百年后的事儿。

090 论功行赏669 大工程需要大智慧611 总有想不到439 追梦者538 知府奔月!790 兔子急了也咬人(500票加更)487 丰收的季节(600票加更)916 洪涛微服私访记281 皇帝庙309 新年礼物836 解决麻烦2876 王中王8421 黄金2776 将军庙(100票加更)105 道不同314 拿化学当玩具的人606 王大的出路373 垦荒令266 来的正是时候282 主动背黑锅(白银24/40)152 系列丛书(盟主加更4)282 主动背黑锅(白银24/40)055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452 皇子的课表138 有惊无险047 福利社会930 风波起346 这孙子!937 海上君王158 王家父子兵(盟主加更2)810 心平气和670 大王派我来巡河哦389 朝堂发难201 新年快乐864 父女情深2881 一信释兵权710 被利用了(700票加更)688 到处钻空子894 越有知识越反动176 苦差和美差(盟主加更3)778 应理城2(150票加更)357 巍然不动830 年号中兴250 新式马绊子536 千古奇闻550 没啥新鲜的007 羽毛球333 乌鞘岭324 金属罐头(420月票加更)166 赶鸭子上架(保底1)704 有三个同岁舅舅的孩子436 蓄势待发593 锻炼身体防止挨揍193 突破口620 找准一个坑443 战火来临(白银40)342 青塘兵(白银30/40)816 不成功则成仁!818 我来了,开封279 敌我028 果然是它!720 教育旗舰180 临时工677 仇人见面159 灵丹妙药(盟主加更3)528 妖魔鬼怪866 父女情深4424 祸害亦或助力?288 细作来也012 一位牛人468 色大胆小773 运气很重要266 来的正是时候703 魔鬼也要来了676 神药524 造船的都姓温?440 隐忧713 不一样的日本2119 攻防转换714 不一样的日本3121 光说不能练451 敌友不明308 移风易俗445 大意了(990票加更)866 父女情深4819 粪桶之王560 好学的公主(400票加更)209 钦差(白银盟17/40)794 意外访客056 自筹资金403 币制改革(120票加更)125 虫潮786 临阵磨枪(400票加更)193 突破口466 冬日里的商队525 自筹粮草569 胆大包天!412 这是我女儿?769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3343 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