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冬季运动会

472 冬季运动会

洪涛这个试验就很有说服力,经过氯气消毒的水在温室中放置三天依旧如初,而普通的井水已经有点异味儿了。再放几天,消毒过的水才会开始变质,而普通井水里都成微生物乐园了,上面漂浮着一层膜。

有了这次教训,洪涛不敢再让皇子们能长期轻易接触实验室,而且出来的日子已经不短了,乙醚也已经试验成功,马上就要到冬至,这是个重要节日,该回凉州城里过节了。

“保存可以,但量不要太大、还得单独存放,最好在城外。另外你也别光窝在这里捣鼓瓶瓶罐罐,是不是得去肃州看看你没过门的媳妇啊。本官给你一个月假,过几日有运送石灰的车队经过,跟着他们一起去,再带上些西瓜和甜瓜。别和我呲牙,这是命令,不想去也得去!”

临行前洪涛再三叮嘱高俅和王五他们注意安全,有为了科学献身的精神很好,但没必要真的去实现。自己可不想看到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化学第一代全变成死人,伤残也不好啊。

一想起高俅会被各种危险化学品烧的面目全非、缺鼻子少眼,洪涛就想起了远在肃州的王大。这两个人是一对儿无情无义的玩意,不强迫谁也不想谁。趁着高俅还没毁容,多见一次是一次吧,多少留个美好的印象。

冬至,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古人认为从这一天开始就正式进入寒冬了,过九九八十一天之后才是春天,为此还编了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仈Jiǔ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随着纬度不同,各地的九九歌内容也不太相同,但意思和作用都差不多,和节气一样,都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同时冬至还是古人的一个大节日,按照宋朝规定要休息七天。但在湟州和甘凉路官府规定只休息三天,民间最多跟着官府一起休,很多人甚至一天都不休息,主动要求加班。这可不是洪涛以权力相逼、更没用利益引诱,真是百姓们自愿的。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凡是新兴或者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国家,都不太注重饮食、休假、享受什么的。大家抱着各种目的,全在试图用勤劳创造更多财富,湟州人也是这样。

他们这两年好不容易有摆脱贫穷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急切的心情可想而知。啥休假啊,不如多加班赚钱,等钱攒够了买上几亩自家的土地或者开个自家的小店,不求在湟州、马尾城、凉州城里,稍微远点也成嘛。总得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东西,别一穷就是几辈子翻不过来身。

其实就算休息大家也没什么事儿干,湟州可没开封城里那么多瓦市,更没有繁华的商业街,这大冬天的除了窝在屋子里啥也干不了。

但今年不一样了,各城官府提前好多天颁发了一纸布告,说是要举办冬季运动会,设立骑马、骑骆驼长途奔袭和射箭比赛。

谁都可以报名参加,比赛用具自备,前十名有不少的奖金。第一名会得到凉州城荒地一百亩,愿意自己留着就留着,不愿意留着卖了也成,官府不管。

比赛的地点设在凉州,离湟州是有点远,但架不住奖励丰厚,有点想法的人立刻也顾不上了。好在从湟州到凉州的道路不难走,准备好干粮和马匹,三五成群结伴沿着驿道向北追逐梦想去了。

稍微富裕点的家庭干脆举家而动,把这场比赛当成了节日出游。马尾城和凉州城已经纳入大宋这么久了,也该去看看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否则以后碰到外地客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湟州人。

这下凉州城可热闹了,每天都有来自南边和西边的参赛者抵达。但有一样,参赛的选手和家属都不能在城内居住,只许住在城外特意开辟出来的帐篷区里。新军已经把军帐都搭好了,有家人的一家一顶,没家人的三个人一顶。

“大人这个办法高明是高明,只是耗费太大。从此至水沼百里有余,沿途要派驻很多新军,不如由官府出面征兵,以大人的信誉想来应从者也不在少数。”

城墙上站着两个人,都穿得和狗熊一般。黑狗熊是洪涛,白狗熊则是西迪。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轻裘大氅,全部由雪狐皮缝制。

比富姬的紫貂皮稍微差了点成色,但也不错了,想找十多只毛色整齐没杂色的雪狐即使在北地也不是件易事。

当然了,她自己肯定没这个本事,如此珍贵的毛皮一般也不会在凉州或者湟州贩卖,根本就卖不出价儿,通常都会被专门采购毛皮的内地客商以高价收走。

这件裘皮大衣是洪涛送给她的,自打接受了富姬的教诲之后,西迪没事就寻找和洪涛单独相处的机会,终于在一次外出打猎时趁着暴风雪来袭钻进了洪涛的帐篷。

两个人就各自对性问题的理解展开了激烈的肢体辩论,谁输谁赢不清楚,反正西迪一直眼馋的裘皮大衣穿上了,还正式接手了一部分书记官的工作。之前她只有个虚衔,除了没事儿陪洪涛聊聊天之外,啥公文也接触不到。

接触的公文多了,对西迪了解湟州和大宋文化、政治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她也越来越喜欢掺合政务,有点啥事儿都要说两句自己的见解。

洪涛对她的这种变化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嘴上一句反对的话都不说,也不担心。啥时候西迪知道分寸、能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才需要重视,那时候就说明西迪真的看懂并掌握了汉文化的精髓。

“本官可没有那么多新军去沿途驻守,只需要记清楚参赛者的名字、住址即可,没什么成本。”比赛只是个幌子,真实的目的是要征兵。

随着肃州也落入了自己手里,五千新军驻守三座相距四五百里的大城就有点捉襟见肘了。预备役发展的时间有点短,还不到一千人,全转正也没多大用,想要扩充军队必须另外想办法。

这件事儿早就提上了日程,皇帝和参谋部的正式公文也下来了,允许把新军扩充到八千,可是剩下这两千多人去哪儿找呢?

战俘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大多是青壮年,又有过实战经验,拿过来稍加训练就可以排上用场。

但这个建议被洪涛否了,理由是新军必须由湟州城和甘凉路的本地人组成,家不在此的人没有保卫家园的需求,自然也不会全身心出力。

道理可以说通,可实际情况比较棘手。光本地人一个条件把禁军和大部分厢役给否了,从民间征兵又不是很容易。

目前各家各户都在玩了命的改善生活,种地、放牧、去工坊打工的收入都不低,凭啥非要去吃兵饭呢,还有生命危险。

就算有人愿意来,怎么保证兵源的质量又是个难题。古人不是有个说法,好男不当兵,就算湟州新军待遇不错,也战无不胜,不太受民间歧视,但也达不到争相加入的程度。

这时候就得看洪涛的忽悠大法了,愿不愿意来可以做工作,新军的待遇虽然和工坊里的高级工人差不多,但还有免税的土地当诱惑,不愁没人应征。

至于说如何鉴别兵源好坏,也简单,开个运动会呗。敢来报名的肯定都是有几把刷子且胆大的,骑马、射箭又是基本军事技能,不怕你不来,咱有重奖!

008 大舅哥神宗468 色大胆小909 人贩子869 王中王168 莲儿上去了(盟主加更2)871 王中王3703 魔鬼也要来了692 毒计207 划时代产品620 找准一个坑273 神火736 演变2239 三刀一斧191 你摊上大事啦!(白银11/40)131 招兵买马475 棉花634 一朝天子一朝臣(盟主加更4)066 盘炕204 实用为主746 计划有变147 心如沸油(160加更)116 先知彼(下)853 战幽州4354 旋风砲和人质577 以战代练221 引蛇出洞(白银盟21)025 清风楼281 皇帝庙332 这就是战争210 眼见为实548 改外交官了200 规矩得慢慢养(白银14/40)749 十年磨一剑3072 后背上的纹身838 解决麻烦4072 后背上的纹身416 讨价还价609 不对等的战斗878 又见京观596 摊牌249 修路和探路780 应理城4(250票加更)286 国贼变国士644 不得清净298 意料之外206 浑人(白银盟16/40)523 倒霉的还是厢役154 慷他人之慨(保底二)155 真有其人!(保底一)160 北宋第一炉(盟主加更4)128 一暗576 公私不分921 翅膀硬了371 一走一来048 国有银行884 城下之盟2529 沽名钓誉之辈764 清水河2930 风波起795 又忽悠一个171 一窝峰(560票加更)443 战火来临(白银40)517 兵马未动运输先行(加更)022 不许久住驸马家!636 商鞅该死!(450票加更)827 无心插柳3590 遍地开花461 整合资源292 大军压境672 我儿子的基因有问题!106 度数不低518 女儿的名师024 白吃馒头还嫌黑718 真理报(催票加更)467 偶遇915 情况复杂599 老骥伏枥868 伤离别2404 币制改革2(180票加更)322 大买卖也来了(360加更)574 真成了周夫人497 带节奏370 凉州城……毁了!925 好大一口锅609 不对等的战斗498 孩子的问题194 只能周一?(白银12/40)427 要想富先修路865 父女情深3024 白吃馒头还嫌黑701 丈量时间的尺子(200票加更)658 马保长587 夜袭509 半途而废720 教育旗舰342 青塘兵(白银30/40)717 理不辨不明(1100票加更)054 大善人161 铁变铜(480加更)112 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