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未来宰辅之人

大业四年初冬,西蜀世子杨未央在大隋朝堂与当朝丞相宇文化及第一次交锋。

这一次的交锋却为西蜀日后与西楚一战埋下了祸端,可是时间若是重来一次,杨未央依旧不后悔,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不止如此而已。

杨未央看了一眼朝臣,笑道:“各位大人应该知道,对于南北大运河的修建,虽然是利民利社稷的旷世之功。可是现如今西楚在瞿塘峡观望,突厥也如果抓住机会陈兵雁门关外,那么敢问诸位大人,南唐和北蒙会就此观望吗?我们此时要做好的就是长期战争的准备,而国库要是大量外拨,那么战争一旦开始,那么士兵的粮饷何来?

未央不才,但是也知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战争开始的时候,若是国库空虚,那么大隋王朝何以抵挡其他四国的虎狼之师。

大隋王朝建立以来,战争从外停止过。开皇年间虽然是繁荣盛世,可是文帝也亲自出征三次,才将强敌打退。在大业元年的时候,陛下也曾经御驾亲征,所以战争从不曾停止。

现在如果修建大运河,我们都知道京杭大运河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国库肯定不会拿出那么大一笔钱来修建的。那么只有从民间募捐了,而大隋王朝的各地好像赋税已经增长三成了吧!这是逼着百姓不种田,上山为寇啊!

相信圣上派来接我的胡统领是深有感触的,或者宇文大人的儿子宇文成都更有感触。毕竟大魏一役损失了我好好的大隋儿郎十万,那可是十万啊!”

宇文化及的脸立刻阴沉起来,这是大业四年来,大隋王朝第一次败仗。宇文化及知道杨广虽然只是将自己的儿子撤掉所有官职,但是并不代表这件事就会这样算了。

那可是十万大隋儿郎,即便都是杂牌军,可是他们的额头上刻着隋,那么就是大隋王朝的子民。而皇帝陛下简单的处置宇文成都,本就惹来天下的不满,更是让大魏那群反贼借这件事大做文章,让杨广陷入了不义之地。

而宇文化及也在想为自己的儿子谋求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可是杨未央当着满朝文武提起,就断绝了宇文成都以后的机会。

可恨,果然和杨秀一样不是好东西。

宇文化及始终记得开皇十五年的时候,杨秀当着天下给自己的一巴掌,早晚会还回来的。而此刻他心里却在冷笑,时间还长,我们会有时间较量的。

更多的是对杨未央的不屑,表现的越出色,坐在龙椅上那位越会不安心。已经有一个可能会成为女帝的姐姐,再来一个有帝像的儿子,杨秀也好过不了。

此刻,杨广面带微笑看着朝臣,却让杨未央忌惮不已。

杨广是怎样的人,先不说让后世人如何评价,杨未央却只能够用十二个字概括他的一切。城府之深,野心之大,超越历帝。

如果五国一统,那么杨广将会是超越始皇帝的万古一帝。

可惜在这样的社会下,即便他是一位帝王,也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辖制。天下无数人都想要坐上那个位置,却不知道当皇帝还不如一介布衣百姓。

杨林突然开口:“没错,我很赞同未央的说法,自大隋王朝建立,如果说到战争,没有哪一年没有战争,如果国库空虚,那么将会危及大隋疆土,望皇上三思。”

“望皇上三思!”一众武将跪下拜道。

而一众文臣却是看向宇文化及,在朝廷之中宇文化及是文臣之首,没有他的点头文官也不会有任何的表示。

可这一刻宇文化及却是感觉到了不妙,因为靠山王杨林是不会造反的,就算是结党营私那又如何?亲叔叔,始终要比外人好的太多太多。

要是一众文臣明面上支持自己,那自己的处境就不太妙了。

杨广可以说是一个开明的皇帝,也懂得权衡之术。但是庙堂之上说白了就是一群文人说了算,武将只能行军打仗。斗嘴皮子,那些直来直往的人是行不通的。

所以宇文化及如果做的太过,那么大隋之大,也容不下自己。

在五国当中,除了中书令这个位置可以直谏圣听,其他人还都要考虑考虑自己这个官职经不经得起皇帝的怒火。

宇文化及站在第一位,基本上没有人看到他脸上的神色,当然他脸上也没有任何的表情。

但是他的内心已经焦急无比了,而这一切杨广只是静静的看着。

突然文臣中有人跪了下来:“望皇上三思!”

此人不是别人,名为李三思,三思而后行的三思。

他可不简单,是三年前的进士及第,被杨广安排到中书省的一个连升三级的李侍郎。

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凡军国要政,皆由中书省预先定策,并草为诏敕,交门下省审议复奏,然后付尚书省颁发执行。

这可是一个正三品的大员,而且年龄只有三十余岁,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杨未央也转过头看向这位大隋奇人,得圣上恩宠的幸运儿。

李三思长得并不出奇,扔在人群中根本没有人能够一眼就注意他。可是就是这样的人,却是正三品大员,不得不说杨广这位皇帝敢于用人。

当然,西蜀有着最为强大的情报网,自然清楚这个人的来历。

李三思,李氏宗亲的嫡系子弟,可以说是大唐李渊的宗亲。而李渊不过是李氏宗族的外部子弟,却一朝龙袍加身,成为了南唐的皇帝。

而李氏宗族也被李渊灭掉,这就要涉及到一些不为人知的隐秘了。

杨广当初还是晋王的时候,李三思可在背后出了不少力气。而且那时候的他不过才二十几岁,可想其天赋才智何等过人。

李三思也被誉为五国第一鬼才,日后有望成为大唐魏征一样的人物。

魏征何许人,敢直面皇帝的不是,将整个大唐推向巅峰的人物。

所以,即便是他还年轻,也没有人敢小看他。

或者是,现在的他已经不容小看了。

第五十九章 子母蛊第五十五章 一卷帛书第一百三十二章 两位帝王的默契第三十七章 公孙长情第一章 蜀地自古多韵事第二十五章 杨雨彬与李秀宁第九十一章 激将法第一百零一章 徐茂公之计第四十章 不是我不该死第四十八章 由虚入贤第一百零四章 偷袭瓦岗寨第一百零四章 偷袭瓦岗寨第十二章 交锋宇文化及第一百五十六章 世间各种茶叶第三十九章 大隋国运第一百二十四章 终南山手段楔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壮士出川第一百二十三章 围堵追杀第一百二十四章 终南山手段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留青史第二十章 藩王之子聚京都第一百八十八章 北凉关的流民第四十四章 文帝误人啊第五十一章 魔女厉蘅香第一百零五章 瓦岗似纸,隋如虎第一百九十三章 考核第一百四十章 千骑开蜀第七十章 南阳公主第一百零八章 下套于杨广第九十七章 闲来有一年第八章 自古帝王多寂寥第八十五章 明仁堂第一百八十章 商人地位低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屋檐、女子、低头第一百零八章 下套于杨广第一百一十五章 屠夫与人屠第九十七章 闲来有一年第一百二十八章 苗疆、苗寨、苗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威远镖局第三十四章 一巴掌打懵京城第九章 惊神自西来第二十九章 是百姓的天下第十九章 难测帝王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胭脂官第一百二十章 西蜀对垒大楚第一百零三章 卦象大凶第一百三十章 连云十八寨第二百章 几箱秘籍第二十三章 楚墓元第一百二十三章 围堵追杀第五十三章 吃草的大雕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蜀步卒坟墓第九十一章 激将法第八十七章 庙堂动第四十六章 分析案情第十四章 鲤鱼是男是女第六十一章 珍珑棋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长孙观音第二百零一章 神仙打架第五十二章 八部天龙迦楼罗第一百九十六章 前朝名画第九十三章 西蜀、圣旨、杨未央第八十九章 神都乱战第一百九十七章 字画的秘密第七十章 南阳公主第九十一章 激将法第一百零九章 西蜀有老少第一百零八章 下套于杨广第五十三章 吃草的大雕第一百七十九章 燕子轻身第六十七章 借问路人归期何第七十四章 飞天之舞第七十一章 绣球招亲第三十九章 大隋国运第九十六章 干嘴仗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留青史第四十九章 宝阳哥第十章 大唐女子的智慧第八十九章 神都乱战第六十二章 白衣僧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蜀步卒坟墓第二十三章 楚墓元第七十八章 突厥太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两位帝王的默契第九章 惊神自西来第一百二十一章 非战之罪第三十八章 李姓少年第一百零五章 瓦岗似纸,隋如虎第一百三十四章 屋檐、女子、低头第八十四章 神社底细第一百五十七章 男童与女童第五十四章 登徒浪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天一教尸蛊第九十二章 春秋往事第一百零一章 徐茂公之计第一百零五章 瓦岗似纸,隋如虎第一百八十一章 杨李之怨第一百七十一章 萝卜与玉玺第一百五十七章 男童与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