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

能够拥有江枫这般远见的目光的人,并不多。

在大唐人看来,战争必然是带着死亡。

没有人愿意得到自己亲人在战场上死亡的消息,更不愿意见到死亡。

除非不得不战的时候。

把关于对外战争的争论用大唐时代周刊报道出来,让大唐百姓都参与进来。

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舆论让步,更是前所未有的圣明之举。

因为道理不辩不明。

在这个时候,朝廷的确可以直接下令开战。

然而大唐的百姓就需要被动接受大唐对外的战争,被动接受自己的亲人在战场上死亡的消息,被动接受着一切。

当这种被动接受的时间长了,总会有爆发的一天。

鲁大师说,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百姓并不都是那种愚民,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心中还会没有怨言。

大唐百姓现在对于大唐这个朝廷已经有了很大的信心,也有了很大的尊敬,更有了拥护之心。

百姓们也知道,朝廷本就没有让他们私底下争论的责任。

纵观历史,也只有大唐李二陛下开启了这一个国策,让天下百姓都可论政。

朝堂之上,还是有一些大臣在据理力争。

李世民坐在上面,也没有办法,他其实已经渐渐地站在了国师江枫那边。

有生之年,日不落帝国。

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绝对能够名垂青史万万年!

然而大唐将会面对整个西方之国,最大的敌人便是大食,至于那些无主之地,对于强大的大唐人来说,并不是有多难。

眼看着双方已经要打起来了。

李二陛下这才看向了国师江枫,对方既然是主战派,怎么也要拿出一些说法来。

“国师,你以为如何?”

随着李世民的发问,百官们也都看向了坐在那里的国师江枫。

对于他们而言,这个朝堂之上。

国师的话已经犹如一道圣旨了,和坐在首位的陛下一样。

一旦做出来的决策,便不是他们这些大臣可以更改的。

江枫站起来,施礼道:“陛下,这关于是战是和,大唐时代周刊早已经发表。

臣以为,可以收集各地民声,做一次调查,看一看民间对于这个事情的看法。

是战是和,支持开战者几何,支持友好交流者几何,或许可以给我等一个直观看法。”

其他大臣不解,这需要多大的工程呀?

真要去一个一个问,然后记录下来,还要收集不成?

李二陛下也不解,问道:“那此事又该如何去做?”

“陛下,国子监、弘文馆、学宫的学士遍布各地,可以让学宫的学士组织,一组记录支持开战者,一组记录友好者,由国子监、弘文馆学士,以及御史台的官员监督。

不需要多久,政令发到各地,也不过七天,收集这些记录也不过两天,等我等看到这个的时候,应该是半月之后。

与其这样争论不休,不如看看百姓的想法。”

这一点,倒是符合了李世民的君为舟,民为水的想法。

其他大臣也觉得可行。

这并不是说,他们以后商讨国策的时候,就要都去看百姓的想法。

只是这一次,乃是大唐要不要对外开战的国策。

乃是重中之重,一旦开启,便是不死不休的场面,谁也不敢说,自己就能够完全保证,大唐不会因此而被拖累。

主站的一些有武将,也有文臣,主和的文臣,也有武将,这才让朝堂之上一时间难解难分。

随着国师的建言,李二陛下直接下了政令。

便随着大唐时代周刊一起,发往了各地,连边关的将士们都有一份。

八百里加急,又是累死了一些战马。

不过对于现在拥有着河套草原之地的大唐来说,这些战马的损耗,他们也完全能够承担。

要知道现在的大唐大军,骑兵乃是以往的五倍不止。

这也是第一次百姓参与到国策中来。

一时间,整个大唐都热闹起来了。

百姓们纷纷聚集在了衙门前,开始上报自己的想法,是战是和,一字却重千斤。

不少急切的百姓,在早早就站在衙门前。

“你说,我是支持开战,还是支持友好?”

“你是支持开战,还是支持友好?”

“我跟你说,一定要开战,因为听说,大食那边的物资很丰富,西边有着非常肥沃的土地。

到时候,我们就有了更多的粮食!”

“呵,要那么多粮食干啥?你现在又不是吃不饱!”

“你是傻啊,我这不是为了我孙子着想嘛,老朽那田地,现在的确能养活一家子,但是我那七八个孙子长大了,又该如何?”

“是哟!”

一下子许多人都觉得,这开战是有必要的。

大唐必须要开疆拓土。

因为他们养活了不少娃,到时候,这些娃总要吃的吧。

大唐的疆土的确有些不够用了。

其实,现在的大唐连一亿人口都没有,以他们的速度,就算是再过三四代,那也是足够了。

然而人心总是不足的。

谁都想要让自己良田百亩,就算是荒着,这心理也舒坦啊。

而且,还有不少的商人是支持开战的。

所以只要是给钱了,一些百姓自然愿意拿着钱,去喊上一句愿意开战。

凭白挣了五六钱,可以买点好穿的好吃的了。

半月之后。

这一场全民参与的调查,总算是完成了。

一时间,百姓的议论之声更大,好像人人都参与时政,人人都带着一些自豪一样。

如此盛世,让那些经历了两朝的老人,让那些熟读史书的大儒,也不禁感叹。

繁花似锦如贞观,盛世长安夜未央。

大家无不对如今的大唐,竖起大母不知,无不对外说着自己乃是大唐人。

等到这百姓的心声摆在了朝堂之上的时候,说服力也明显开始倾斜起来。

李二陛下也没有想到,从来都是反对战争的百姓,这一次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心声。

两相对比,他这位大唐帝王好像都有一些自叹不如,感觉自己是不是老了。

不仅仅是李二陛下没有想到,就算是那些大臣也都是,他们没有怀疑这里面弄虚作假。

因为己方监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们派出去的人,也回话,百姓们似乎非常支持开战。

特别是边关的将士们。

似乎支持声更大。

李世民从影卫那里也得到了很多关于这一次百姓参与国策的反馈,不得不说,国师江枫治国很有一套。

自己还一直想着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明君和圣君,对方一个小小的手段,就让他自然而然成为了千古第一明君。

如此手段,也只有这位仙人弟子可以做到了。

第三十章 大唐律法,国师府苑第五百六十八章 吴大帅心忧天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被迫开始营生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获第三百二十二章 杀人灭口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大帅尽职尽责第三百九十九章 殿下,你要完了啊!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无贼第六百一十一章 崇祯帝、自废帝王的刀和剑第九十二章 大唐学宫,玉山书院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国师,朕痛心疾首啊第六百七十七章 改祖制、走老路会被反超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所向睥睨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五百二十九章 吴乞买举国一战第六百四十章 三种意、看山看水看人乎第十四章 自救之法,长安来人第两百零八章 青梅第两百四十七章 画功第六百二十四章 范景文、这个任务臣接了第两百九十二章 龙之逆鳞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上仙引蛇出洞第六百三十章 李自成、我的大都在哪里第七十四章 合理地岔开了话题第一百八十六章 刺王第两百九十五章 谁给你的勇气?第四百五十八章 前所未有的威望第两百二十九章 侯君集的心思第六百零七章 徐光启、大明时期的科学家第一百五十五章 国师战场显威,大杀四方第八十四章 郑宛也想要有自己的事业第三百八十四章 少东家可会诗歌文赋?第五百零八章 再斩奸臣第两百八十六章 挑衅第一百八十章 借刀第一百四十章 阴谋的味道第四百六十八章 将星陨落第一百六十六章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第五十章 皇家水军第四百四十五章 找一个替罪羊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祯帝、这红薯棒极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强盛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唐战神第十一章 带着皇帝吃火锅第六百八十一章 大国师、我的进度条还差一步第六百五十一章 教育学、这是一个很深的学问第一百零九章 四面埋伏第五十四章 大唐是礼仪之邦第六百五十六章 洪承畴、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第四百四十六章 变天之前第四百章 张大安一劝皇太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强盛第二章 演!继续演!第一百零八章 有情况!第七十九章 国师的魄力无人能敌第三百一十七章 卧龙凤雏第二十九章 拜仙台上金光闪闪第四百八十章 你可与某同坐第两百二十四章 是谁?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鸡摸狗第两百八十七章 设局第四百九十四章 安内才可攘外第五百零三章 一百零八天将第五十六章 魂兮,归来第五百六十八章 吴大帅心忧天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谋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唐时代周刊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九章 学说第一百零九章 四面埋伏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时代第五百五十八章 江上仙的三板斧第四百一十章 恒州大捷第四百六十章 新帝上任的各种不适第一百九十六章 强盛第两百九十二章 龙之逆鳞第三百五十二章 终回长安城第五百六十四章 赵官家抽打良臣第四百二十二章 江枫被夸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准备战斗第六百零五章 曹化淳、万岁爷的守家之犬第十七章 摊牌吧,他就是仙人弟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那一年,仙人丢了几颗雷第一百三十二章 强热的野心之火第六百一十二章 骆养性、我也要崛起了啊第三百九十九章 殿下,你要完了啊!第五十三章 一箭定阴山第五百三十五章 江上仙点金成将第四百六十一章 最适合的那个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裴行俭的心结第三百一十二章 慧眼如炬第六百六十九章 崇祯帝,国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第一百九十八章 议商第两百一十七章 毒计第五百四十一章 张相公以权谋私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五百八十七章 奸臣啊,你还我命来第四百零一章 裴行俭暗度陈仓第六十二章 名师出高徒第三百五十五章 临朝称制第两百五十三章 日照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