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明周刊、如何正确引导民意

范景文,明朝崇祯时期东阁大学士。

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的时候,他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

赠太傅,谥文忠。

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此人还有一个雅号,叫做“不二公”。

不仅仅是自己不收贿赂,自己的部下们也不能收贿赂。

孙承宗虽然能力不如诸葛武侯,但是最起码也有一些识人之明,当年的辽东之局,就是在他的手中建立起来的。

关宁铁骑也是孙承宗在辽东之时,支持袁崇焕和毛文龙等人一起训练出来。

以现在的忠诚并且能力抢的大臣比较比较,孙承宗绝对算得上是前三。

至于大明国师江枫,那自然已经超越了这个等级。

他就是一个盛世王朝的工程师,用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手段来构造出来一个盛世。

不管是在贞观。

又或者是盛唐时期。

还有后来的南宋。

以及现在的大明。

他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来打造出来一个盛世。

所以孙承宗推荐出来的人,自然也是足以让崇祯皇帝放心的人。

他已经放下了自己心中的那种多疑,不再是谁都不相信了。

以前可能是觉得天下都无忠臣。

而现在有了江枫。

崇祯皇帝最起码明白,朝堂上的大奸臣已经被清理了不少。

而孙承宗、袁崇焕、满桂、洪承畴、孙传庭这些,绝对都是忠臣,都可以相信。

范景文也没有让崇祯皇帝失望。

在看完了江枫所写的大明时代周刊的章程之后,他便已经把这个大明时代周刊当做是自己一生的目标和追求了。

他想要建立那种就像是章程里面所言,让天下人都能够关心国家大事。

让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没有国,也就没有一个家。

更要让所有人产生一种自豪感,那就是生而为中原人,此生都值得自豪。

而想要建立起来大明时代周刊,没有读书人,是不成的。

东阁大学士以及各地书院的学士,都是范景文可以用的人,当初考进士的时候,他便有着很多同窗。

而这些年,随着被阉党的挤压,也让他看到了,谁才是有才能,并且也一心为公的学士。

所以当范景文一个一个拜访,开始联合整个大学士的时候。

整个朝堂为之振动。

内阁首辅韩癀亲自约见了范景文。

“听闻你这些时日约了很多的学士,想要做一件叫做建立新的邸报的事情?”

范景文微微施礼,回道:“韩大人,新的邸报叫做大明时代周刊,是国师提出来的一个建言。

御史大夫孙大人举荐了范某人,万岁爷召见,把此事交给我。

我自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韩癀点头道:“这大明时代周刊听闻乃是一个新的邸报,到底又有什么不同,有着什么作用,让梦章你如此看重?”

范景文直接把江枫所写的章程拿了出来。

没有什么比这个章程里面对于大明时代周刊介绍的更加详细了。

就算是他现在,也未能完全领悟大明时代周刊的真正最为强大的作用。

而作为一个内阁首辅,韩癀却越看越发感叹,更是惊为天人。

这才是真正的仙人之手段啊!

让天下人通过这个大明时代周刊来获取天下大事,来了解朝堂政事。

到时候,哪一位官员做了什么事情,都会被报道出去。

用天下人来议论朝堂之上的官员,这比御史台的监督和清查还要让人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好一个大明时代周刊!”

韩癀不得不赞叹,也没有什么能够形容他现在的心情和言语。

“梦章,你尽管去做,内阁这里是绝对支持这个大明时代周刊的!”

韩癀郑重地对范景文说道。

有了内阁的支持,范景文做事情的效率也就更加高了。

朝堂上想要认真做一件事情。

其实并不是很难。

只是以前存在着各种争斗,大家都想要想法设法地一步一步走到最高。

而现在,有了一个御史台。

他们只能是靠着政绩,靠着自己的真实能力。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谁都想要做一些事情,谁都想要凭着自己的势力走到最高。

三个月的时间。

从定下大明时代周刊的书院,到采办印刷的工具、纸张和墨水等等。

再到最后的第一版出现。

以及征招运送、宣读大明时代周刊的人员等等。

都在非常快的一个速度确定下来,在六个部门以及内阁的支持之下。

建立下来了。

第一版直接送到了皇宫,请充值皇帝的定夺。

而这第一版的头版内容,便是崇祯皇帝废了东厂和锦衣卫,清肃了朝堂的写实文章。

从东厂和锦衣卫的现状,到大明国师的指点,再到崇祯皇帝当朝提起。

最后形成了一个御史台,以御史台来清查整个锦衣卫。

概括了整个清查的内容和一些数据,还有对于清查东厂和锦衣卫最后的结果评论。

这种都是按照当初江枫所写的大明时代周刊的章程内容写出来的。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也是连连感叹。

如果大明的天下人都知道他这位大明天子在积极整治朝堂,也在积极救灾赈灾,更在积极抵御北方的鞑奴。

一直省吃俭用、一直勤俭节约、一直勤勤恳恳,不知道会不会称赞一句。

说实话。

如此之举,完全就是开了先河。

让天下百姓来评论国事,来议论朝政,这种国策前无古人,而他崇祯皇帝将会是第一个。

就像是章程上面写着的,民意舆论堵不如疏。

禁制天下百姓议论朝政,不如朝堂主动引导,让他们看到朝堂在积极地做事情,在为了大明的稳定和安宁在勤勤恳恳。

如此一来,天下百姓才能相信大明会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乱。

“就按照这个开始印刷吧。”

崇祯皇帝看完之后,把大明时代周刊还给了范景文。

“遵命!”

范景文躬身施礼,内心有一些激动。

崇祯皇帝说道:“你们做的很不错,朕以为还需要一段时间,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做好了。

印刷之后,送一份去国师府。

有范卿你在周刊院,朕放心了。”

第三百九十八章 狄相公此言差矣第三百零七章 风波不平第两百七十一章 杀盗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郎是仙人弟子乎第七十九章 国师的魄力无人能敌第三百七十六章 白玉京的客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演技在线第两百八十章 钱庄第三百九十五章 只是略懂江大郎第一百九十一章 攻城第九十五章 盲目加上自信第两百九十六章 横推一切第五百八十五章 崇祯啊,你那朝堂全是奸臣第两百二十七章 君明臣贤第两百二十六章 隔阂第九十六章 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第六百六十六章 曹文诏、好厉害的红衣大炮第一百七十一章 长大的皇子要分家第四百四十三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九十七章 一人灭一国的人才第八十七章 成也魏征,败也魏征第两百六十九章 省亲第六百四十五章 锦囊计、大明的皇家银行第两百七十五章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第两百七十六章 形势所逼第六百一十四章 大国师、我以仙药换钱财第四百八十四章 让谣言先飞一会儿第一百一十五章 白玉山之战第五百一十一章 韩世忠要一战成名第一百四十五章 谋局第三百一十章 黑龙翔天第三百八十五章 江某只是略懂第六百七十八章 范文程、我要我最后的倔强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郎是本宫的!第一百零九章 四面埋伏第四十二章 皇帝和世家的第一次较量第六百三十九章 顾炎武、我要成为国师的知己第八十六章 戏精的基因是会遗传的第五百五十一章 卖大米不讲武德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国师,有趣的灵魂第六百八十章 范文程,乱臣贼子的末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时代第五百零九章 刑不上士大夫时代的终结第一百二十章 盛世该有的样子第两百七十章 攻伐第四百三十章 陶朱之能第四百四十四章 得寸进尺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祯帝,是时候减轻三响第四百一十六章 武后的犒劳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蛮入侵第六百七十九章 范文程,人老了,不中用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上仙出手保临安第八十一章 镜子有了,望远镜肯定要有第一百四十二章 临危受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填鸭式的促发展第一百零六章 婚礼和战争第五百九十四章 江国师、建言献策还求雨第六百二十七章 李自成、我要解救天下百姓第九十一章 主动的郑丽琬第一百三十七章 谋万世的国师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凤附身第一百五十三章 各自谋划落子,李二增兵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朝,在改变中变强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之绝,独占其二第两百三十章 迷雾第两百七十七章 罗斯柴尔德游记第五百一十四章 黄天荡之战(下)第六百六十九章 崇祯帝,国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第一百二十章 盛世该有的样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开局捡到武则天第四百零二章 突厥兵败碎叶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多尔衮、一次失败罢了第两百一十章 大力第二十四章 离开荒岛、搬走神物第四百八十六章 力的作用第四百七十八章 扬州李敬业第两百二十一章 武才人第两百九十二章 龙之逆鳞第六百五十一章 教育学、这是一个很深的学问第三百五十九章 会炼丹吗?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堪一击第四百八十二章 我只想讨一个公道第两百九十九章 成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兹本的萌芽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战第一百三十五章 谣言止于谣言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定国,大明最后的英雄第一百一十七章 凯旋第五百零一章 开元盛世(女皇篇完结)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不予之第三百九十九章 殿下,你要完了啊!第三百三十七章 长安局势第两百八十五章 心术第四百二十章 二圣抢人第两百七十三章 大食的态度第九十一章 主动的郑丽琬第两百九十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三百二十六章 开局捡到武则天第八十一章 镜子有了,望远镜肯定要有第三百三十六章 海岛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