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吐蕃来访

东南沿海的三季稻广泛成熟,原本是毒虫遍地、地广人稀之地的岭南,现在却成了大唐着重开发的地域。

一批又一批的犯人和官奴,不再被轻易收押成仆人,而是派遣到岭南,到那里去垦荒种植三季稻。

徐阳当初的这条建议,现在已经到了收获成果的时刻。

今年冬季,三季稻的最后一次收获,岭南大熟,亩产三十石,颇有一地担天下之势,朝中的文武百官都笑的合不拢嘴。

巨大的海船,走海路将那些白花花的大米运到洛阳,洛阳粮仓已经堆满,再发往各州各县。

长安的米仓早已经被堆满,因为第一季三季稻就是直接运往长安的,现如今的长安,已经吃不下更多的粮食了。

大唐似乎突然迎来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新奇景象,那就是天下无饥民。要知道,从李渊退位,李二接手政权算起,这才短短两年的工夫,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隋炀帝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本来以为没有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大唐是恢复不了元气,可是现在的情况,硬硬生生的把那些悲观者的预测击个粉碎。

大唐百姓不知为什么,文武百官也不知道为什么,甚至连李二都不太清楚为什么,可是徐阳却一清二楚。

这世界上最快的发展自己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侵略。不要说这句话没有人情味,太赤裸,事实上无论是自然界的规律还是宇宙进步的法则,侵略。真的是发展壮大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

不过,侵略在另一方面,也代表着风险,如果不能侵略成功,那就要陷入侵略的泥沼。不断加大投入,直到侵略成功,或者失败,二战时的日本就是这么做的。

一战时的日本,侵略成功,从中国掳掠了白银数千万两。这一场的侵略,让日本颓废的经济和社会猛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迎来了全面大发展时期,甚至有步入强国之列的势头。

而后,随着世界经济泡沫的不景气。日本的经济也渐渐陷入疲软,国民急需一次鼓励,所以日本酝酿了由来已久的侵华战争。

可这一次的中国不再像以前的清政府那样无能,中国人也是懂得反抗的,一场抗战拖了八年,原本叫嚣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日本,被深深拖入战争的泥沼。

日本打到最后,国内‘街无男子’‘送子入战’‘啃食皮草’种种悲惨的画面也是颇为常见。是日本政府还幻想着段时间内灭亡中国吗?是日本人民还想继续打下去了吗?不是,都不是,而是他们选择了侵略这条路。一旦选择,就没有回头的余地,因为这是一场没有本钱的赌博,日本玩不起,也输不起。

从日本的两次战争,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侵略的好处和它的风险。

而徐阳对大唐做的事情。那也就是带有相同侵略性质的殖民了。

殖民是个好东西,地理大发现时代。几乎任何碰上这次机遇的国家,在原本的历史上都会飞黄腾达。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这些国家,哪一个不是靠着殖民与侵略,踏上了一条成为老牌帝国的道路,要不是二战本土作战大伤元气,哪里轮得到美国独称超级大国。

徐阳指引大唐踏上的,正是与后世欧洲各国相似的殖民道路,唐人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歇,在唐人强大的执行力和凝聚力面前,一切阻碍最后要么臣服,要么做土。

庞大的金银储备流入大唐,这是一次足矣震惊世界的贸易顺差,大唐在贞观二年至贞观五年,从东南亚、澳洲、南美洲说掠夺的黄金和白银,具不充分统计,至少要超过三亿吨,这在日后,也正是其余各大洲的历史学家和法学家最为失望的一点,因为唐国的经济实力,自从那时起,就是各国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了。

有些话,徐阳不会和任何人说,即使他心里十分明白,大唐走上的这条掠夺之路,别的国家还没有丝毫抵抗意识,所以这个时代,简直就像是一个遍地黄金的时代。

徐阳相信,一切只要按照自己安排的来做,大唐,这个名字,迟早会成为后世各国仰望的存在.......

‘拨凡叔叔,您说莫可达叔叔现在已经到大唐了吗?’一个身披丝绸服侍,头戴奇异毡帽的少年人好奇的问道。

只见一位大胡子老者,双眼紧闭,半响,才缓缓道:“松赞,你焦急了吗?”

那少年人的眼神闪烁了一下,缓缓道:“回拨凡叔叔,松赞确实有些焦急。”

那大胡子老者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和蔼道:“你还是太年轻了,成为吐蕃的王,对你来说是一次修行,这修行的历练,不但打磨你的心智,更能使你成为一代新的吐蕃之主,掌管所以吐蕃子民的生死.....”

听着大胡子老者说的这些重复了千百遍的话,松赞干布露出沮丧的表情,他现在十分想知道莫可达有没有到达大唐,因为这一次,他是派人去求亲的....

大胡子老者喋喋不休的说了一会,猛的停了下来,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咳嗽了一声道:“松赞,缉拿毒死你父亲凶手的罪犯已经有了眉目,现如今你需要一次血腥的杀戮来立威,至于儿女情长....呵呵,那些已进入高山便会气喘吁吁的唐人是不值得你如此倾心的....”

长安的盛大驱傩活动仍在继续,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长安满满的粮仓给了长安百姓们日夜欢歌的底气,所以以往仅仅持续三日的驱傩节,现在被公布加长三日,整整六日盛庆。

今天的李二也很兴奋,因为又有一个从遥远国度来的使团到了大唐,据这些人自己声称,他们是生活在世界屋脊山上的民族——吐蕃。

李二,早就对这些脸上涂着红泥巴,身穿毛坯大衣,生的魁梧雄壮的吐蕃人感兴趣了....)

ps:明天恢复到一天5000字,绝不断更~。

第21章 海上暴风雨第5章 征服世界的决心第61章 说不清糊涂事第15章 凌烟阁二十五功臣(下)第18章 去长安留学第43章 富二代们的奢侈品第45章 再临大朝会(一)第58章 最后的挣扎第24章 修建行宫第4章 长安自行车大赛第18章 绝望的禄东赞第48章 永结同心第8章 李二家的朝堂(上)第15章 胡商们的期待第8章 称心和故人第64章 天下之主第48章 玄奘西天取经第14章 幽州产业搬迁第21章 盆满钵满第2章 长安书院建筑群第12章 鬼谷子的底蕴第17章 南美根据地第45章 ?千里捷报(上)第37章 统治奴隶的制度第69章 图可利的见闻第17章 道家=化学家第11章 研发青霉素第52章 《大唐新闻报》的创办第11章 研发青霉素第20章 新颖的拍卖会(下)第23章 不当大哥好多年第42章 名动长安(五)第50章 高炉炼铁第63章 霹雳院与书院第47章 五皇子经商(下)第27章 秦王2.0版第20章 城管招人,买卖奴隶第57章 觐见途中的制冰第10章 ?长安城的一天(上)第2章 吐蕃的灭亡第30章 泰山封禅第65章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报告第59章 终将入长安第25章 书院记者采访第49章 徐阳在海边画了一个圈第35章 商贾战友第42章 名动长安(五)第63章 归人与过客第32章 煤矿的分成第58章 玄奘的归来第67章 完婚的夜晚第7章 徐兴唐和李治第63章 我曾落霞孤鹜第24章 徐阳的幸福第39章 伊人相伴第61章 唐朝大婚(下)第26章 有亲自远方来第43章 高丽倭国的动作第14章 大唐茶叶联盟公司第10章 李二家的朝堂(下)第13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65章 长安书院建造第14章 吐蕃的和亲第48章 永结同心第4章 大唐国家钱庄第2章 武则天的人生第29章 煤老板的前奏第47章 诞子之喜第63章 归人与过客第46章 再临大朝会(二)第54章 大唐新变化第10章 公欲夺天下第30章 封地初改建第41章 喜气临门第40章 长安多事第5章 财要外露第45章 友情赞助第21章 海上暴风雨第38章 提携玉龙为君死(下)第15章 凌烟阁二十五功臣(下)第18章 梁祝之曲第60章 世界上的巧合第59章 中亚局势第60章 玄奘归国(上)第11章 研发青霉素第13章 种豆得豆第41章 名夫婿狄仁杰第78章 年终岁末第42章 年终守望第16章 开幕式前夕第44章 侯爷的幸福生活第69章 图可利的见闻第63章 倭人与狗不得入内第3章 李二的秘闻第27章 前往吕宋岛(上)第41章 战场之局第49章 玉人多娇第15章 凌烟阁二十五功臣(下)第33章 大国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