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唐军的噩梦

杜荷这一句话让李世民动容了起来。

杜荷对于秦国的分析相当的透彻,在他心底也是如此认为的。

在战国时期,那时的攻城器械还不完善,所以秦国的天险从来都没有被攻破过,即便是六国联军,面对秦国天险也无计可施。

秦国借助天险发展国力之余,不时的出兵占些便宜,就如杜荷说一样,只有打人的资格,没有被打的可能。

而东方六国却因领土相互连接,又无天险,各自争斗,勾心斗角。此消彼长,经过历代国君的发展,至秦始皇这一代秦国的国力已经凌驾于六国综合实力之上。所以,对于杜荷的那句秦国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并没有报以反对的态度。

若吐蕃真如秦国一样,那就问题就相当的严重了。

吐蕃会如秦国一样,不断的凝聚实力,越来越强,甚至追上大唐也不无可能。

只是李世民并不明白,秦国天险是函谷关,是巴蜀险道,吐蕃又有何天险可守?

李世民问出了心底的疑问:“吐蕃朕不熟悉,但也知道吐蕃并没有函谷关这等天险,如何与战国时的秦国相比?”

“确实……吐蕃的确没有什么险要的天险,但是他们的气候对于我们中原人来说却是比天险更要难以跨越的鸿沟!他们的这种气候,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高原反应。”杜荷脸上严肃,没有人比他知道高原反应对于古代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即便是现代,依旧无法很好的克制这种高原反应。即使是军事素质强如解放军部队,也不行。

他知道这高原反应是超时代的知识,李世民即便在如何聪慧,一时间也未必能够了解,所以解释的特别详细。

“这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高度后,身体因因为未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氧气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他根据自己仅有的知识,向李世民介绍这高原反应。

杜荷此刻也暗自庆幸,自己在后世曾去过西藏旅游,入藏的时候,导游曾详细的介绍了高原反应的知识。

若非如此,他此刻也无法向李世民解释说明了。

李世民被杜荷说的这一套知识理论搅的有些头昏脑胀,但也大致听明白了杜荷说的意思。

“别把事情说的那么复杂,朕真的有些听不太明白。简单的说就是水土不服,就像南方人不习惯北方的寒冷,北方人也不习惯南方的热一样?我中原人一到吐蕃那里会引发痛、心慌、气促、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胸闷痛、失眠、眼花、嗜睡、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等一系列水土不服的症状。以致士气溃散,无力战斗?”

“李叔叔圣明!”杜荷点头再一次强调道:“吐蕃那里的地势与我们不同,他们是居住在高达两、三千丈以上的高原。所以,这水土不服比我们南方人到北方,或者北方人到南方要严重的多的多的多!”

他一口气说了三个“的多”以表示事态的严重。

因为他知道唐朝对于高原气候的估计严重不足,多年来唐朝与吐蕃的对战中有四次大败,分别是大非川之战、青海之战、素罗汗山之战、寅识迦河之战。

大非川之战唐朝十数万大军全军覆没;青海之战十八万唐军险些全军覆没,素罗汗山之战十余万唐军全军溃败,寅识迦河之战二十万唐军全军覆没。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地方都是位于青藏高原,虽说吐蕃的强大也是唐军败的原因之一,但高原气候的存在确确实实是唐朝军队的噩梦。

总的来说,唐朝与吐蕃的战役,唐朝胜多败少,但因为高原气候的缘故,他们很难取得优秀的战果。

所以,既然杜荷穿越到了这个年代,他必须要制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杜荷一眼,道:“既然你说着高原反应对我中原人危害甚大,那吐蕃呢?他们下高原难道不会有水土不服的感觉?”

杜荷答道:“有!但危害不大!这就是为何我说吐蕃如秦国一样的原因,我们很难攻上去,可他们却能够轻易的杀下来。没有天险,更胜天险。打个比方说吧,我唐朝的一个万人队抵达吐蕃,不用打仗至少有三成会因此而生病,余下七成只剩下五六成的战斗力。而吐蕃的万人队来我大唐因此而病的人最多不过五六百,但依然能够保持七八成的战斗力。”

李世民低头沉思了起来,若真如杜荷所说,那吐蕃将来必然会成为大唐的劲敌,只是……

李世民怀疑的目光在杜荷身上扫过,“这些你从哪里得知的?这些事情,朕相信整个大唐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针对李世民这一问,杜荷早已有了备案。他只有十五岁,阅历不丰,若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李世民是很难相信他的话的。

杜荷没有任何的犹豫,坦然自若的道:“这是我师傅告诉我的!”

“你师傅?”李世民虎目直视杜荷,发出了一声疑问,他可从来没有听说杜荷有个师傅。

“我也不瞒你拉!其实,我自小就遇上了一位奇人,他叫楚留香,是一位游侠,他的武功称之为天下第一也不为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碰到了一块,他见我天资聪颖,根骨出众,是个习武的奇才。所以就收了我做徒弟,但也嘱咐我说他的武功是无上绝学。若我能练至最高境界可以一当百,但在未小成以前,不可泄露半分,以防被歹人察觉,对我不利。他曾游历天下,各国的风土人情都是他告诉我的!当然,吐蕃也是一样。若李叔叔,实在不信,可以安排百人前往吐蕃一试真假。”杜荷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着。

李世民无法看出杜荷说的是真是假,但也知天下之大奇人无数,有一个楚留香并不奇怪。

杜荷看着李世民扬声道:“苍天为证,对于吐蕃一事,我杜荷若有半句虚假,甘愿受千刀万剐之刑,万箭穿心之苦。”

李世民摇头道:“如此贤侄大可不必!朕不是不信你,只是此事事关重大,无忌说的也不无道理,朕不得不着重考虑!”

听到“无忌”这两个字,杜荷眼中露出了一丝恍然,也露出了丝丝冷笑:心道:“长孙老狐狸,小爷跟你没完了!”

在李世民深思的时候,杜荷拿出了从禄东赞身上剥下来的衣服,道:“李叔叔,小侄这里还有一样东西要给你过目。”

PS:吐蕃与大唐的战役穿插了几乎整个大唐,也都在流行面对吐蕃大唐败多胜少,但应该是谬传。

在唐朝吧有位历史帝从《资治通鉴》中,找出了八十八场大唐对吐蕃的胜利,而吐蕃胜唐的记录不超过四十战,彼此都有大胜大败。

但唐朝的大败几乎都在高原上,说高原气候是唐朝的噩梦一点也不夸张。

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41章 纵虎归山的后遗症?第29章 胆大妄为第50章 痛下杀手第13章 二薛献策第18章 《唐律疏议》第35章 李雪雁的怨念第27章 剑寒九州第30章 天马神驹第52章 一员小将第11章 小盗帅第24章 教训兔儿爷第20章 以攻破攻第18章 擒敌第45章 被跟踪了?第10章 给你当帐下小兵第18章 三个字的意义第46章 李承乾瘪了第47章 难关第69章 是你做的吗?第4章 最阴险的还是李世民第42章 打虎小英雄第39章 出使薛延陀第26章 找到贼窝第28章 巧言游说第5章 我想他了……第2章 房谋杜断第22章 礼物第26章 皇帝给官来了第3章 百战先锋第6章 瑶池公主第34章 趁机出谋第11章 借尸还魂第29章 倒打一耙第35章 李雪雁的怨念第35章 精神攻击第22章 蛇以上钩第10章 神驹逞威第39章 马蹄铁第32章 与其胜,不如败第14章 上元猜谜第49章 栽赃陷害 玉石俱焚第27章 杜荷的灭族之计(下)第33章 才情无双,怎配相比第6章 万事俱备第41章 绝妙的下药方式第48章 舌战贼和尚第21章 在养中山狼第55章 “老公”第16章 传奇名将薛仁贵第34章 马球盛行第19章 基情四射第33章 女王的情报网第38章 只有一条路可走第42章 打虎小英雄第50章 洞房花烛夜第35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5章 再见未来女皇第19章 两个后悔的人第28章 断背的爱第35章 李雪雁的怨念第19章 西南、东北之事第25章 机会第2章 醉仙舫第48章 智胜红拂女第7章 田猎大会开幕第50章 “傲娇”属性第40章 初临战阵第6章 能杀则杀第39章 敌人是——倭寇?第35章 街头遇刺第18章 《唐律疏议》第36章 纸是一把隐藏的利刃第48章 智胜红拂女第4章 江南消息第28章 意外之喜第10章 双方布局第7章 杜二郎版舌战群儒第49章 升官了第14章 谁为先锋?第22章 谁敢不服!第25章 异族良将的呐喊第21章 抵达封地第11章 割地赔款(下)第26章 一招败北第43章 读过《三国演义》的好处第47章 悲剧中的悲剧第39章 美人沐浴第21章 准备了见面礼第45章 赌牌九第5章 唐军的噩梦第31章 比武刺杀第49章 一首诗第4章 跳梁小丑的出现第6章 另类的单骑踹营第59章 骇人听闻的消息第22章 更高明一些第39章 美人沐浴第31章 长孙无忌的惭愧第37章 杜荷VS李业嗣第12章 五十年前的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