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李大忽悠在线中

李世民除非是傻了,才会被程处亮这一番话给唬住。

而且很明显,以程处亮的智商,是断然想不出这一番话的。

所以说,背后十有八九是赵王在怂恿的。

当然,赚钱他并不反对,事实上朝廷现在也在赚钱。

只不过朝廷还是有底线的,目前只是通过钱庄在赚钱,而且也从制度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不会说像程处亮这般,动不动就是几倍几十倍的利润。

除此之外,哪怕朝廷接下来打算将水泥投放到市场,也没打算把价格定的太高。

而初步的计划是在所有成本扣除之后,每袋加个二三十钱就卖了。

虽然表面上看利润依旧不少,但其实也没那么高。

朝廷需要考虑的可不仅仅只是利润问题,水泥作坊就那么几座,就算接下来还要修建,但平均下来,每个州都不一定能有一座。

而水泥作为朝廷专营的商品,价格自然要做到各地统一,不然的话距离作坊近的地方价格低,远的地方价格高,肯定会有人单独跑过来买货拉回去赚差价。

别小看了这些个体,真要是这么搞起来,他们自己带着家人就能干,而且跑一趟赚的绝对不少,肯定会比去工坊干活赚的多。

所以说,这部分利润会有一部分被填到路途远的地方作为路费,均衡下来,一袋的纯利润其实也就十来钱。

这就是朝廷专营的好处,可以控制价格,防止物价暴涨。

所以,相比较于程处亮这个奸商而言,李世民还是很有底线,很要脸面的。

若不是看到了机械化耕种的前景,李世民甚至都懒的搭理这个货,直接给他爹传个话,呵呵,还想跟朕玩?先让你爹招呼着你走起!

哼哼!

李世民的内心被程处亮搞的跟猫抓似的痒痒的,索性直接前往了赵王府。

大唐接下来虽然要着重发展经济,但是农业方面也绝对不能停滞不进。

机械化耕种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解决了耕种的艰辛,更多的是解放了百姓的双手和时间。

以前农忙就那么点时间,每家每户都要没日没夜的去地里干活,不然错过这个时间明年就只能饿肚子。

如果现在农忙不需要那么忙了,百姓则可以在不耽误耕种的同时去工作,对发展经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翻地又是最累的活,若是这个事情有人干了,家里甚至不需要劳力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在收获的时候忙碌一段时间就行了。

李世民越想越觉得这事不能拖下去。

“皇兄,臣弟也知道这件事情对大唐至关重要,但臣弟也不能赔本去干啊。”李元景双手一摊,无奈道。

“铁料朕可以便宜一些!”李世民说道,免费给不太可能,但便宜一些还是没问题的。

“皇兄,这不只是铁料的问题,蒸汽机用的全是精钢,这么说吧,目前冶铁坊练出来的钢,都需要进行二次熔炼才能勉强使用,而我们用的全部是三次熔炼过后的精钢,若是钢材不过关,日后使用的时候则可能会爆炸,那可是会死人的。

除了这些精钢,焊接也是个大难题,这部分花费的费用依旧很大。

这么说吧,不算人工,铁料按照百钱一斤来算,今天皇兄见到的那些,材料成本就已经超过了一千贯。

再算一笔账,这种蒸汽机是打算在长安生产的,初步计划是买一千亩地作为厂区,按照目前的地价,就算是给个友情价,三十贯一亩地,一千亩也要三万贯,建设厂房,路面硬化,材料和人工加起来,一万贯总要有的吧?购置一些特殊的机器设备,费用大致在十万贯左右。

也就是说,这个工坊想要建起来,至少需要十五万贯左右,而初期规模是一千人,就算按照织布工坊的标准,这一千人每天的耗费就是二十贯左右,但他们属于技术人员,标准肯定要高一些,每天按照四十贯来算。

运营一年的话,这些人员的成本就有一万四千六百贯,这还只是基础。

设备,厂房什么的按照五年周期来算,虽然五年后这些东西还能用,但到时候肯定是要更新的,也就是说,十五万贯均摊到五年,一年便是三万贯,地皮是一次性的,厂房虽然不用推倒,但也要时长修缮,就算再扣一些,一年两万五千贯总是有的吧?

也就是说,一年什么也不干,开销便是四万贯左右,现在工坊都是新手,就算是海州那些搞了几年的老手,五十个人一个月也就搞了十台,新手又能搞多少?就算有一千人,第一年又能搞出来多少?一百台?还是二百台?

按照二百台来算,这一台的成本就要再加二百贯才能够顾本。

臣弟还是那句话,若想在某个领域取得突破,就需要不断的投入,若是大唐愿意停滞不前,一台赚个几十一百贯的也就卖了,等到他们熟练了以后,一年几百上千台的产量,坐着不动收个几万贯十几万贯的多好?

好吧,这些只是明面上的成本,为了搞这个东西,算上试验什么的,臣弟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了差不多七十万贯了,按照这个价格,臣弟十年都收不回本钱,就算收回来了,二十年内也别想在看到比这个更先进的机器出来了,不适臣弟不想,而是没钱去搞。

七十万贯也许能搞出来,也许搞不出来呢?皇兄又可知他们走了多少弯路?这七十万贯最后又有多少钱被证明花的是有价值的吗?

二十万贯都不到,这也是臣弟为什么建议皇兄将每年军费的百分之一投入到兵器部的原因,这些投入也许不会有结果,可一旦有了结果,那就是决定性的成果,将会给大唐带来完全不同的未来,大唐目前足够强大,所以有资格用这种不急不躁的方式去积累,虽然有可能十年八年的都拿不出什么成果,但这不影响大唐的地位,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某个人才从这些失败的案例中受到启发,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

李元景的话的确引起了李世民的深思,现在突然觉得发展经济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既然想要发展市场,那就必须让市场说话。

但这个东西对大唐来说那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就算是赔钱,也必须要搞。

李世民认真的思考着,想要拿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忽然间,李世民想到了当初挖掘机的合作方式,觉得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思路。

“若是跟当初挖掘机一样的合作方式呢?所有材料朝廷出,包括你这里的场地和人工,朝廷帮你解决五千人的工钱和伙食,每台给你二百贯的费用,并且直接下单一万台!”

李元景有些惊讶的看向李世民,一度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有人泄密了,叶南给自己的计划就是两年内计划产量两千五百台,第一年完全就是培养新人的,第二年才是真正发力的时候。

五千人,这不刚好一年的产量吗?

虽然自己还要投入厂房和设备,但一万台一台二百贯的利润,这就是二百万贯,搞好了第二年自己不仅能够回本,还能小赚一笔。

而一万台是显然无法满足整个大唐的需求的,所以接下来才是大赚特赚的时候。

“既然皇兄都开口了,臣弟自然没有意见!”李元景笑着答应了下来,蒸汽机不仅仅只能用来干农活啊,日后再搞个车斗什么的,妥妥的运输队来了,再说了,车斗不要钱啊?

第一零三章:我!赵王!签字!盖章!第二百三十章:终于到了第二百三十九章:就问你怕不怕?第三百六十二章:你在搞事情啊第一百七十九章:进化中的嫩鸟第四十三章:殿下千岁第二百一十六章:王叔,这不合适第三百六十二章:你在搞事情啊第二百二十四章:本王心中有数第三百三十四章:航路之争第一百七十章:给你个说法(为盟主白崭堂加更2/5)第二百二十四章:本王心中有数第三百四十九章:医官的疑惑第三百九十一章:俺是技术人才第二百零四章:要钱?求我啊!第三百五十九章:太子养成计划第一百二十三章:贷款考虑下?第五十九章:本王要开炮了第一百七十三章:好大一个局(3/5)第一百二十二章:本王要改变历史啦第四十八章:意外发现第一百九十六章:连个牛肉都没有第三百三十四章:航路之争第四百二十章:安排第十七章:老王献孙女第四百二十二章:给老子射第三百三十五章:荒凉琉球第一百零一章:宰天宰地宰空气第二百三十六章:本王没见过钱还是咋第二章:臣弟有个想法第三百三十七章:上梁就没打算正第二百五十八章:难怪这么穷第一百九十九章:我要一百串第一百三十三章:悔当年没读书啊第二百五十九章:摊牌第四百二十五章:时光冉冉第一百六十二章: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一百七十三章:好大一个局(3/5)第四百二十四章:漫长的航行第三百一十二章:难以抉择第三百九十九章:来自李世民的感触第三百章:退亲吧第六十七章:拿什么跟本王斗?第一零七章:赔是不可能赔的第二百四十章:连环坑之没有最坑第一百四十七章:拍马屁的最高境界第三百零八章:房二的帽子问题第二十七章:开府第四百二十一章:最民煮的就是本王了第二百五十六章:朕一直很放心第二百九十八章:这特么是你的地盘第六十章:不怼不舒服斯基—徵第三百七十五章:李世民教子第二百零九章:我以程二的名义发誓第三十章:殿下请自重第三百三十六章:意外发现第四百零八章:登陆第三百零一章:烂摊子第二百零三章:各怀鬼胎第八十五章:爹坑儿,儿坑弟第七章:给本王打第一百六十七章:有何不妥?(为盟主白崭堂加更1/5)第九十三章:我有一个想法第三百五十三章:朝廷的安排第一百四十四章:事情败漏第二百二十八章:咋还在扬州啊?第一百五十六章:坚持一下就好(求月票)第三百四十八章:你得给我这个面子第七十八章:人生处处是惊喜第二百一十一章: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第二百八十八章:战争来了第十章:骗皇后吃……第一百二十一章:有仇不报非君子第二百二十一章:会不会太高调了?第二十章:这次是真的第一百五十四章:风雪中的前行第七十七章:别浪,猥琐发育第三百八十章:打仗不一定赔钱第二百一十二章:我好像走错路了第一百三十六章:调教马周第三百零二章:没有本王的大唐会是什么样子第二百二十二章:史上最没耐心的教学第二章:臣弟有个想法第二百五十一章:礼仪之邦,岂容胡来?第七十八章:人生处处是惊喜第二百零二章:你爹就是狗大户第九十九章:这个犊子你还护吗第二百七十六章:死了这条心吧第三百五十一章:马周的手段第八十一章:本王不小啊第四百二十章:安排第三百六十三章:士家现状第二百五十一章:礼仪之邦,岂容胡来?第三百一十二章:难以抉择第二百三十三章:他为什么要跑?第三百四十八章:你得给我这个面子第一零八章:老夫就是不要脸第二百四十二章:暴利啊第一百五十章:你是不是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