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把李世民忽悠瘸

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不可能有绝对的公平。

李世民是个很强势的帝王,纵观历史,他这一生除了想要做一个好皇帝以外,对世家的打压也是无时无刻存在的。

世家的强大,他想象过,也见识过,所以更加坚定了他内心中的想法。

杠精魏徵努了努嘴,没敢开口去反驳李元景的话。

就算这可能会影响到当下的天平,他也不敢现在就去开口制止。

李世民也没少在世家手中吃苦头,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的旱灾,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李世民不得不向世家低头,不得不作出妥协,继续让郑善果担任岐州刺史这件事情。

而真实的情况是,李世民了解到郑善果的身体日况俞下,所以便想到了将他调到江南,对于郑善果当下的身体情况来说,长途调任,跟在鬼门关前走一遭没什么区别。

而没了郑善果这个领头人,郑家的实力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你想以工匠来对抗世家?”李世民紧皱着眉头,他大概是猜到了李元景的办法。

提升工匠地位,让工匠可以参加科举,这件事情李元景已经在他面前提起了不止一次,但李世民却十分不看好。

“看来皇兄对于工匠还是有些偏见!”李元景苦笑着说道,不过心中并不失望。

阶级地位在华夏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他也没指望仅凭着自己这一张嘴在李世民面前说几次就能说服他。

李元景深深的叹了口气,道:“现在的大唐虽然在技术方面什么的还很薄弱,可与周边相比较起来还是强大的。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的大唐,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科举是一项好制度,但同时也是一项畸形的制度,它只为一部分人才而服务,在我看来,科举应该是全方位的人才选拔。

甚至可以说,科举制度从一开始就走歪了,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人员的更迭,这种观念更是会深深的埋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从而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

这句话对,但也不对,他会为我们带来不少的辉煌,也同样会将华夏民族带入恐怖的地狱。”

说到这里,李元景顿了一下,打探了一下众人的反应,发现他们正在思考,不由的一笑,接着说道:

“一个杨里,就让织布速度提高了数倍,一个陈淼,就让大唐发现了水泥这种东西,一个长孙浚,为大唐带来了冶铁技术的改变,更不要说还有房遗爱,杜荷,程处亮这些人所做出的贡献,他们所做的事情,朝中的大臣能做到吗?能想到吗?

大唐缺乏的并不是指挥,而是胆量,且不说破釜沉舟,便是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大唐的未来绝对会让你们想不到。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耕种可以不用人力,亩产可以达到十石,边关遇到紧急军情的时候,只需要说一句话,朝廷就能知道具体的情况,也许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将士们只需睡上一觉就可抵达边关。

这些看似天方夜谭,但若是不去想,不去做,那就真的只能是天方夜谭,这些事情,文官们做的来吗?”

魏徵很想反驳,但想了想,李元景说的又是事实。

织布机,水泥,冶铁技术,堆肥技术虽然没有全面验证,但杜荷的小范围试验已经成功了,水车和曲辕犁就更不用说了,目前已经全面推广了。

的确,这些事情,除了工匠以外,朝中的文官们不可能会想到的,更不可能会自降身份去做这些事情。

最简单的水车和曲辕犁的改造就是个例子,那么多年了,从未有人重视过这个问题,也没有人真正的把目光放在这上面。

“你知道这么做意味着什么吗?”李世民抬头看向李元景。

他也体会到了工匠的好处,至于有没有李元景说的那么玄乎,他觉得不太靠谱,但改变是一定的。

“陛下,此事长久来看,利大于弊!”房玄龄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看出了这件事情的好处,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看到,好处就在那里站着,事实就在那里摆着。

况且李元景这个小滑头,从一开始就把他们这些老家伙们给套路进去了。

好处拿了,现在不站出来说两句好话,面子上也挂不住,况且这件事情也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原则。

杜如晦紧跟着点了点头,他跟房玄龄已经形成了默契,而大家也都知道一般房玄龄表态之后他会紧跟着表态,所以也没人出声,就在等着杜如晦的意见。

“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不妨继续让赵王殿下做着!”杜如晦说道。

“嗯,言之有理!”长孙无忌也紧跟着表明了态度。

“你打算怎么做?”李世民再次将目光放在了李元景身上,他认可了李元景的建议,也接纳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建议。

“办学!”李元景开口说道,结果不算好,但也能接受,至少已经这件事情进入了这些大佬们的视线。

虽然暂时不会大动干戈,但只要做出了成绩,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没有事实作为依据,就算是李元景自己也觉得很难让人服气,也包括他自己。

这件事情的确急不得,一个耐不住性子的人,是永远不可能成就大事的。

“工匠之术乃家传秘术,恐为不妥吧?”魏徵想了下,还是决定跟李元景杠一下。

“万事开头难,只要去做,总会有解决办法的!”李元景点了点头,这一次他倒是没有选择跟魏徵硬扛。

工匠地位虽低,但有手艺护身,经过祖祖辈辈的研磨推敲,这门手艺足以让他们一辈子不愁吃喝,甚至连他们的后辈都能有个谋生的手段。

所以古代大多数手艺人,对于传道还是比较保守的,收外人徒弟就不要想了,一百个工匠都不可能有一个愿意收的,就算是传道,也只会传给自己的儿子,孙子,连女儿都绝不可能触碰到这些机密。

这种做法属于典型的舍大家保小家,一旦小家出现了问题,这门手艺基本上也就失传了。

李世民基本上认可了自己的提议,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是自己一个人来折腾,但办学,特别是办这种学校,前期烧钱是必须的。

一想到钱,李元景就觉得一阵蛋疼,问朝廷要钱是绝对不可能的,一是没钱,二是朝廷给了钱,这件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那个……皇兄,之前我给你交的税能不能退给我?”

第三百九十三章:这特么叫船?第三百七十五章:李世民教子第七十七章:别浪,猥琐发育第三百八十八章:最笨的人,没有之一第六十八章:用事实去忽悠第二百一十七章:李承乾的弱点第二百七十章:该赵王头疼了吧第一百一十二章:他程处默想干什么第三百七十七章:分权计划第一百二十四章:调教房遗爱第四百一十一章:祖地之人第三百四十四章:忽悠第二百三十二章:偏航了第四十章:水车第八十三章:殿下,那是友军啊第一百六十七章:有何不妥?(为盟主白崭堂加更1/5)第一百五十九章:大唐的震惊第二百四十二章:暴利啊第二百四十六章:你是巨婴吗?第三百七十三章:一句话搞定第六十八章:用事实去忽悠第四百二十二章:给老子射第四百一十三章:意外惊喜第二百八十六章:给你个任务第一百八十四章:原来可以这么玩(月票加更)第三百零三章:都坐好,装X时间到了第二百八十九章:命运在自己手中第二百八十九章:命运在自己手中第二百零一章:装个B谁还不会啊第三百六十五章:李承乾的应对第一百八十三章:躺着就是了第二百九十三章:大唐在改变第九十九章:这个犊子你还护吗第三百九十一章:俺是技术人才第二十二章:换地第六十五章:日赚百贯第六十八章:用事实去忽悠第一百四十二章:我偷还不行吗第三章:让太子给本王滚出来第二十二章:换地第三百六十八章:李靖的坚持第三百七十六章:母女平安第三百三十八章:吕宋岛第一百三十八章:钱庄出事第一百四十六章:你咋就知道钱呢?第二百九十五章:被逼上绝路的曹阳第三百二十七章:论心黑就服你第四百一十八章:必须跨过的坎第一百零一章:宰天宰地宰空气第一百二十六章:哭泣的少女第一百一十三章:广告的效应第二百一十九章:又想来骗朕第三百六十章:这是要吃大锅饭啊第二百五十八章:难怪这么穷第一百六十二章: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二百八十一章:新军队,新起点第一百九十六章:连个牛肉都没有第四十二章:坑神程知节第五十三章:给李世民画个饼第三百四十二章:第一个国家第七十一章:你爹就不该生你第三十四章:本王从不骗人第十六章:连着皇帝一起骂第九十八章:你竟然让我道歉第二十三章:事情闹大了第三百五十七章:军改第一百五十二章:这个世界太危险了第三百三十六章:意外发现第十六章:连着皇帝一起骂第三百二十章:结个婚也不安稳第三百二十八章:你哥还是你哥第二百九十二章:没人想混成一条狗第四十二章:坑神程知节第二百三十九章:就问你怕不怕?第三百二十五章:崔莹莹的心结第三百八十八章:最笨的人,没有之一第三百九十八章:送给李世民装逼玩第三百九十三章:这特么叫船?第一百七十二章:王珪:我有点方啊第一零三章:我!赵王!签字!盖章!第三百四十一章:闹腾之地第三百一十二章:难以抉择第一百一十七章:正义的使者第六十章:不怼不舒服斯基—徵第三章:让太子给本王滚出来第二百三十九章:就问你怕不怕?第一百六十四章:等君入瓮(求订阅)第四百一十九章:不可能放弃的地方第四百二十三章:高手寂寞了怎么办第三百四十七章:病患缠身的郡王第三百八十五章:瞪大眼睛看着吧第十二章:大臣就是用来坑的第一百九十八章:都给老子规矩点第三百四十八章:你得给我这个面子第一百九十三章:本王全都要第二百七十一章:最合适的安排第二百三十三章:他为什么要跑?第二百三十八章:欲擒故纵第三百八十八章:最笨的人,没有之一第三百八十四章:蒸汽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