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麒麟儿李承乾

(推荐65,哈哈...终于这第二更...加的是名正言顺了...感谢各位兄弟的支持,让我特别意外的是书城的收藏第一次超过了点娘的收藏,昨天起点收藏35,书城36...西关感谢所有兄弟的留言,特别感谢书城兄弟们的支持,鞠躬...!)

马镫和马鞍...其实马鞍就不需要多加赘述了,马鞍最大的作用,就是稳定,让人在马上可以坐的舒服,坐的更稳。

相比马鞍,马镫就非常的重要了。

只见李承乾带着一丝微笑介绍道:“各位将军...这个叫做马镫,现在大唐的骑兵虽然已经很强了,但是有了马镫之后,本王可以保证,他们会更强。

所谓“力由根生,劲由腿发”,我们现在的缰绳根本就无法让骑兵真正的解放双手,虚晃的双腿无法给上肢增加辅助力量,杀伤力反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这种骑兵部队在与步兵方阵的对抗中没有明显的优势。

可是当我们大唐的骑兵装备了马镫之后,它可以彻底解放了骑手的双手和身体,使上下马变得如履平地,并可在马上灵活转动;骑手在马上脚踏马镫定力骤增,双手挥洒自如。”

“原来这样...!”李靖李药师双眼冒出了精光喊道:“原来是这样...我的天呀,大唐骑兵之福,太子殿下天人之姿,陛下....!”

李药师回身看着李世民喊道:“太子殿下,真乃天纵之才,有了太子殿下发明的马镫,我们大唐的骑兵将无往而不利。”

“药师...你可否说清楚一些?”李世民也是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李药师点点头道:“陛下,各位大人,太子殿下的这个发明,真的是可以让大唐的骑兵,威力增加十倍乃至五十倍。

我们大唐的重骑兵,虽然强悍,但是由于没有马镫存在,骑兵在冲锋时无法借助马的力量,骑手的冲锋完全依靠自身的臂力,冲击力非常有限。

和太子殿下说的一样,“力由根生,劲由腿发”。

如果我们全军都装备了太子殿下发明的马镫,那么骑兵的双脚有了强劲的支撑点,骑兵的双手不用再一直薅着缰绳来驾驭战马,双腿终于不用再像以往那样紧紧夹住马肚子来保持身体稳定。

这样,骑兵们就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做各种复杂的高难度动作。尤其可以披挂在重甲、使用大型武器的情况下,肆意在马背上做左右多方向、多角度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砍或躲闪的等复杂的格斗而不用减速或担心掉下来,而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重甲骑兵可以说是集攻防于一体,列队冲锋的重甲骑兵俨然是冷兵器时代的钢铁洪流。对轻骑兵来说,解放的双手,更适宜操作弓弩、马刀,无论骑射还是突袭都更具威力。

同时,马镫还可以大大减少骑手的疲惫感,减少骑手休息时间,使得骑兵更适合长途奔袭。

陛下,如果有了马镫,末将可以立军令状,定破吐谷浑....!”

“啊...!”李世民猛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快步的来到李承乾的坐骑旁,看着李承乾坐骑上的马镫,李世民十分珍贵的用手摸了摸道:“承乾,你是怎么想出这个马镫来的?”

“啊...?”

突然被自己的父皇叫了一声承乾,李承乾先是愣了一下,因为他还没有从刚刚逆子的骂声中回应过来,不过,好在李承乾的反应不慢。

所以李承乾赶紧的躬身道:“其实这也不是儿臣发明的,是儿臣在一本古书中找到的,儿臣知道父皇一直都在忧心,所以儿臣才敢不去上课,也要为父皇分忧。”

“好...好...好...我的好太子呀,父皇刚刚是错怪你了,你是朕的好太子,是大唐的好太子。”李世民动情的用手摸了摸李承乾的脸蛋。

这个动作,差点没有让李承乾给感动的要哭了,因为他已经x想不起来,上一次自己的父皇的手摸自己的脸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不过,就在李承乾感动的要哭的时候。

又有一个不和谐声音响起了,谁的声音,还能有谁,敢在这个时候唱反调的,只有我们的越王殿下李泰了。

“太子哥哥...你刚刚可是说,为了父皇的马政想办法,你这个马镫虽好,可是它和马政又有什么关系呀?”

李泰的声音,让李承乾眼神微微一暗,不过,很快李承乾的笑容再次露出,因为自己大哥说过,不管遇到怎样的难堪一定要露出微笑,特别是自己弟弟给的难堪,一定要露出微笑。

“青雀还是太心急了,谢谢青雀替你的太子哥哥我担心,我正要关于马政的事情...!”

说完,李承乾看着李世民道:“父亲,我们大唐的马政...我认为需要两个方面,一是开源,就是挣多多的钱,可以让我们大唐肆无忌惮的买马。

这儿臣做不道...但...!”

李承乾话还没有说完,只听另一边的李泰立即迫不及待的嗤笑一声道:“做不到...那太子哥哥还说什么,要知道,做不到的话,太子哥哥可就是欺君知罪。”

这话说的很诛心呀,就在李承乾想要解释的时候,突然另一个威严的声音。

“越王...你话太多了,你哥哥说话的时候,你插什么嘴,我看你越来越没有尊卑了?”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了,对着李泰就是一声低喝。

李承乾心中一爽,不过,还是马上替李泰解围道:“父皇,青雀只是担心我而已,请父皇不要责怪。”

“嗯...有兄长之风,青雀,学学你的大哥...!”李世民满意的点头。

另一边的李泰,牙都快咬碎了,要知道,一直以来他都是李世民的最爱,什么时候自己变成了被骂的对象。

就在李泰深恶痛绝的时候,李承乾看着李世民继续道:“父皇,既然儿臣无法给父皇开源,所以儿臣就想着是不是可以给父皇节流。”

说完,李承乾直接将自己坐骑的一只蹄子给抬了起来道:“父皇请看...这就是儿臣设计的马蹄铁,众所皆知,战马长时间奔跑,不同的路面,有时下大雨碰到泥泞的路面,碰到山路上的石头路面...马蹄上的角质层再厚再耐磨,也经不起长时间的磨损,马蹄早晚会磨光,重新生长的话那需要太长的时间。

还有就是...马掌要是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亦是冬天结冰的路面,它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使它变软,比较脆弱,碰到硬的地面会开裂破碎,马直接就会报废。

这些都会加大我们大唐马匹的损耗。

但是如果我们用了马蹄铁,就好像给马儿穿上一双铁鞋子,上面的状况都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本来一批只能用五年的战马,有了玛蹄铁之后,就可以用上十年,有了这马蹄铁,刚刚满朝文武就不会有争执了,因为马蹄铁会让这次攻打吐谷浑的马匹损耗降至最低,我大唐绝对能负担的起。”

“好想法...!”一边的房玄龄第一个发现了其中的奇妙,他看了看马蹄上的马蹄铁笑道:“陛下...这个方法真的很简单,不过,简单却十分的有效,两块小小的铁块,我们大唐绝对负担的起,更重要的是...只要给战马都穿上了这种鞋子,我可以肯定,我们马匹的损耗至少要减少一半,天呀...太子殿下的这个发明至少可以为我大唐省下上百万的马匹呀。”

“好...好...好...!”李世民大喊三声好,跟着李世民情不自禁的摸着李承乾深情的喊了一句道:“承乾,不愧是我李世民的麒麟儿...!”

第五百六四章 朕要让高昌付出代价第六百五四章 登州静养第五百八九章 足球大赛 韦珪软禁第四百四七章 崔守正流放三千里第六百四一章 长孙无忌的到访第五百四八章 历史改变 天降流星(求订阅)第二百九二章 吐蕃撤军第四百五三章 半个月后,长孙李战相见第四百三三章 她叫华姑,也叫武则天第三百八九章 杨公宝库真的存在?第一百八五章 长孙无忌的算计第四百五七章 民冻馁者无数(第四章)第五百三八章 十架石弩 一百罐猛火油第三百一七章 被打的侯君集第三百一二章 清风楼开业第五百零一章 天家的亲情第五百六九章 准备攻城 打造器械第一百八五章 长孙无忌的算计第二百二四章 林大刀的死第二百零一章 人心隔肚皮第四百四八章 李澄的海图,通往仙山第五百八十章 长孙皇后想李战了!第二百五四章 姜家的忠诚第四百八十章 李战,长孙,母子相见第四百九八章 李承乾惊慌跪李战第三百五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六百五二章 李世民病危第六十四章 英果类我第二百五二章 单纯的李澄第一百八二章 找回面子第六十二章 纠结的李战第三百三二章 私自调兵剿匪第二百七三章 和孙思邈相见第二百零四章 长孙安业第三百二六章 财帛动人心第一百五七章 李战受伤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的破釜一战第一百一四章 抓住林大刀第二百二八章 陛下有旨,李战觐见第三百五一章 佛光乍现,社主下跪第四百一一章 我看过公子训太子第四十七章 抽晕过去了第三百四十章 侯君集终于知道李战身份第一百零二章 一个大白痴第五百一四章 安逸,誓死守卫第四百九八章 李承乾惊慌跪李战第五百八一章 母子谈心 韦妃送药第一百九八章 李君羡的骄横第四百一三章 李战玩耍国子监第三十七章 细聊平康坊第二百四二章 现代的住宿第一百八一章 杨老师,教教我第五十六章 高转筒车第三十八章 突然的比斗第三百零七章 不良人拿人第二十一章 平民的想要的一切第四十四章 杨巧儿第七十八章 捧杀李战第六十二章 纠结的李战第七章 新家好了第六十三章 开设盐场第五十四章 治疗哮喘第四十七章 抽晕过去了第四百六一章 李恪强抢萧海棠(第三更)第一百一七章 我要力量第四百二三章 要嫁进王家的欧阳多多第二百六二章 死亡的边缘救人第七十四章 盐!有的是!第三百九六章 太史局李淳风第四十八章 陛下召见第一百一一章 多谢太子殿下第四百八二章 李世民,长孙皇后解心结第六百四八章 大胜...侯广亮的重要第六百五七章 征伐高句丽(倒数第二章)第六百一六章 父子亲情 海盗入城第四百五六章 武元庆和武元爽的坏水(第三更)第四百七十章 李战居然会锻体之术第九十章 长安小食第三百八八章 杨巧儿以死谢罪第五百七三章 海上大陆 个个称王第一百二六章 诬陷攻讦,捕风捉影第二百五四章 姜家的忠诚第五百六四章 朕要让高昌付出代价第二百五七章 弄哭张玄素第四百二八章 一定是兕子第二百五五章 东宫主人是太子还是李战第四十九章 要不要喝酒第五十八章 救活长孙皇后第五百三六章 京都樱花树下的里美第五百八一章 母子谈心 韦妃送药第一百一三章 有人放火第六十五章 于大炮开火第五百零二章 李澄和李荇安断绝关系第三十九章 一千贯的豪横第七十章 三征高句丽第二百零四章 长孙安业第一百三四章 字字如刀第三百四六章 苏钢,步人甲第三百五二章 别和我玩花样,李战的可怕第二百九六章 回家和马踏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