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六章 太史局李淳风

“一面镜子一万贯...这次清风楼一共出售了二十面镜子,那就是二十万贯...大哥...这个清风楼的李战,可是真的太有钱了。”

长安城的一家客栈中,五个男子正在秘密的说着今天在清风楼看到的事情。

“还是陆地上的商家有钱呀...我们水上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么钱的,那些拥有大船的人,也不一定这么有钱,一面镜子一万贯呀...!”

“对了...大哥...我们要是将那个李战给弄到手,然后让他教我们制造镜子,那我们不就再也不缺钱了,到那个时候,我们买大船,看黑老四还敢来找我们的晦气...!”

说到这里,五人中,那位被叫作大哥的男子微微的有了一丝兴趣。

就听这位大哥道:“老二,你说我们要是抓住这个叫李战有几成把握呀?”

“几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只要能将这个小子骗进水里,那么我们就能将这个小子给绑回去,只要回了我们的地盘,那个小子还不是什么都能给我说出来。”

“不错...!”跟着那位老大坏笑了起来:“那我们就要等机会了!”

................................

“哇...哇...哇...!”

敦化坊中,骆宾王一家是看傻了眼,因为这里完全和长安的其他坊一点都不一样,这里真的是太美了,并且敦化坊的人和长安其他坊的人还不一样。

这里的人和蔼,可亲,走路的时候,面对其他人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容。

“你们是谁呀...?”就在骆宾王一家正在感叹的时候,一个小男孩走了过来,一本正经的像个小大人一样看着骆宾王等人问道。

“哦...!”骆宾王马上也是跟着一本正经的道:“这位兄台,我乃是婺州骆宾王...!”

“哦...骆兄我是长安杨祐宁。”小家伙也是躬身一礼。

“啊...原来是杨兄,真的是幸会幸会...!”骆宾王学着大人一样说真的幸会。

两个不到十岁的小屁孩,在那里学大人的小样子,真的让骆夫人和骆清雪微笑不已。

就在这个嘶吼,杨祐宁也是立即回礼道:“哪里,哪里...不知道骆兄来我敦化坊有什么事情?”

被杨祐宁这么一问,骆宾王也是立即道:“是这样的杨兄,我刚刚被太子亲点为侍读,然后太子的大哥李战先生,让我来敦化坊。”

“哦...是我姐夫让你来的。”杨祐宁‘哦’了一声。

“杨兄,你是李先生的妻弟?”骆宾王一个欣喜:“那就太好了,不知道杨兄可不可以带我去找住处,还有能不能介绍一下敦化坊,我和家母家姐,对此地,还是不太了解。”

“没有问题...!”杨祐宁哈哈一笑道:“能拉我一下,让我上车吗?”

“哦...好...!”说着,骆宾王伸出了手,可能是年纪相同,而且才华也相同,这一次的见面,让两个小家伙那是一见如故,以后两人将成为一生的挚友。

等杨祐宁上车后,杨祐宁就开始很亲切的带着骆家人重新认识了敦化坊,现在你如果想要进入敦化坊,首先要去敦化坊的一个户籍管理处登记。

这样你可以在敦化坊的户籍管理处领到一块牌子,牌子一定要收好,那就是你在敦化坊的信息记录,如果牌子丢了,马上要上报,因为敦化坊中有很多机密,这些机密被很多人惦记着。

跟着杨祐宁带着骆家人来到了户籍管理处旁边的房屋管理处,在这里骆家人选择了一套住房,一个月五贯钱,是个大院子,在这里的房屋管理处,最便宜的单身宿舍一个月只要100文,骆家人选择的五贯钱的大院子,是真的很大。

已经可以算是四合院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里面的家具,床具...都是已经备好了的,可以拎包入住。

这个大院子很得骆许氏和骆清雪的欢心,因为他们以前的家,也大哥和这个院子差不多的大,院子租好之后,杨祐宁又帮着骆家找了几个仆人,每人一贯钱一个月。

跟着杨祐宁还带着骆家人去了敦化坊的公园游玩,说真的,敦化坊的一切,让骆家人深深的爱上了这里,因为这个敦化坊实在是太让人惊喜了。

在杨祐宁的帮助下,骆家一家人终于在敦化坊安了家。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也得到了太史局的奏报。

大史局可能大家都不太知道,但是要是和大家说清楚的称呼钦天监,大家应该就知道了,太史局就是以后的钦天监。

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

此时大唐的太史令就是李淳风...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

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李世民采纳7条意见,授于李淳风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鞠躬尽瘁40年。

“陛下...根据微臣判断,三日之后,必定有大雪而来,并且大雪会绵延数十天之久,很可能会酿成雪灾,请陛下早作打算。”

李淳风微微躬身说道。

“哦...!”李世民从椅子站了起来道:“李爱卿,太史局的判断有几成把握?”

“微臣有九成...!”李淳风回道。

“嘶...!”李世民一个皱眉,跟着他立即道:“请房相,长孙司空,马御史...前来见驾...!”

跟着李淳风离开,然后大唐的核心们开始商议应对这次雪灾,其实李战并不需要上前指手画脚的,因为大唐的救灾机制十分的完善。

在唐《赋役令》中专门规定了受灾地区土地的蠲免标准。

在唐代灾害赈济方面,赈济粮以义仓为主,常平仓、太仓以及各级正仓为辅。

其中,义仓在救灾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根据灾区的具体情况,大唐朝廷还采用了调粮救灾、施药、助葬、给复灾民等多种手段来对灾民进行救助。

其实说白了...唐朝的救灾制度和现在的救灾制度一样完善。

一个人要懂得进退,不要将什么都扛在自己身上,因为你将什么都扛在自己身上,那别人还算什么,你要做的就是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

你不是神,你做不到将什么都给拢到自己的手中。

..............................

第六百一七章 前往登州 战国时期第四百五三章 半个月后,长孙李战相见第一百三九章 狱卒的狠辣第七十五章 功高压不住第八十二章 肥皂和香皂第二百四九章 一场感情大戏第三百八一章 孙思邈上钩了第五百六五章 大军出动,玉门关到达第二百六十章 瘟疫名叫黑死第一百七九章 女皇进长安第二百一六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五十七章 长孙病危第四十三章 宵禁制度第十三章 全家动起来第三百零八章 等更的痛苦第一百一七章 我要力量第八十五章 李战的长相第一百零六章 好骗的欧阳多多第十五章 制盐插曲第五百七九章 李荇安被扣在倭岛了第五百五九章 李战权势滔天第四十六章 秦琼,李世民第六百五二章 李世民病危第八十二章 肥皂和香皂第二百三一章 李战的妈妈第三百七三章 不会太子要换人了吧?第一百四二章 大唐律法约束你第五百四九章 时间胶囊第二百一二章 天降异象第六十二章 纠结的李战到六百三四章 李战怒火 召集兄弟第五百九七章 大骂李泰 莲花社现第四百五五章 关陇集团(第二更)第二百三四章 陇右李家的秘辛第四十八章 陛下召见第三百五九章 我不跪大唐皇帝第六十章 李世民的三剑第一百四三章 翩翩郑大公子第二百三三章 李战和长孙无忌的密聊第三百五七章 魏敞揭穿吐蕃人第四百零六章 水贼们的春天第四百一九章 风尘三侠第二百七三章 和孙思邈相见第一百八五章 长孙无忌的算计第四百六七章 和李战耍威风等于找死第五百二七章 加妆...五十大车!(求订阅)第三百五六章 一条人命十贯钱第一百五四章 羊油蜡烛第五百二九章 大婚结束,前往登州第一百三七章 郑源的泪水第五百一五章 朕的皇长子,大唐第一长子李战第一百八四章 李世民的支持第五百七三章 海上大陆 个个称王第六百三九章 热武器的可怕第七十五章 功高压不住第四百九四章 侯广亮是李战的嫡系第五百六四章 朕要让高昌付出代价第四百七四章 虎贲军,寒门的出路第五百零一章 天家的亲情第三百零八章 等更的痛苦第十一章 一家团聚第二百九十章 前往吐蕃大营第一百九八章 李君羡的骄横第四百九二章 李战一家人团聚第三百九三章 东宫的主人第六章 十贯钱的收入第六百二七章 扫荡京都 使团再来第三百三一章 被偷袭的李荇安商队第三百九一章 我们的大哥是李战第一百三九章 狱卒的狠辣第三十三章 麒麟儿李承乾第一百零六章 好骗的欧阳多多第四百一四章 李战给监生们挖坑第六百五一章 登州捕鲸第一百五三章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第六百五十章 贞观十六年,未来人的报复第二百四八章 白痴李澄上线第五百三九章 火势滔天吞海寇第二百六八章 李战救人第二百五四章 姜家的忠诚第一百五六章 人要懂得满足第一百三五章 长孙无忌的帮忙第八十六章 李世民的无奈第四百七十章 李战居然会锻体之术第四百零三章 杀子传弟真的很傻第三百九八章 长孙皇后知道李战的身份第三百七九章 造孽的博陵崔家第四百二二章 东宫卧底,到底是谁第三百三二章 私自调兵剿匪第九章 疼爱女儿的爹爹第六十九章 东西两市第五百八二章 西州筱笛 长安李泰第二百六七章 杀人魔崔玉珏第四百八七章 李战让李承乾报平安第三百九九章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第四百九四章 侯广亮是李战的嫡系第五百三一章 贺仁 你要造反吗?第六十八章 老泪纵横牛进达第二百五五章 东宫主人是太子还是李战第三百五六章 一条人命十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