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得天下,靠的是一路上征战收服的文武人才,比如,程咬金,李绩等,李二弑兄夺位,但不希望给天下人自己贴上不仁不义的标签,因此,很多开国文臣武将能够得以善终,既是子孙谋反,也在不久后获释并承袭父辈的爵位。
李小白并没有妄想获得李二的垂青,凭借种粮一事封爵;能够守得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再赚几枚铜钱,娶上一房娇妻,足矣。但他低估了李二,和满朝臣子对粮食的野望,他们希望对内休养生息,恢复民力,对外尽快平定突厥高丽,超越强汉。
李二站在树荫下,抚摸着曲辕犁,犹如手握心爱的兵器,看着渭水边的筒车,犹如奔腾的俊马驰骋草原。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正是朕期盼的,小小便桥牧童,千万别辜负了朕,否则。。。
萧瑀跟房玄龄风急火燎的跑过来,跟皇帝汇报起来:
“陛下,收成统计上来了,二十一亩上好的旱田,合计产量六千三百零六斤小麦,其中最高一块亩产四百五十二斤,最低为三百零二斤。”
“什么?李小白,给朕解释下。”李二听闻亩产三百以上,龙颜大悦,又听到最高与最低差距悬殊,瞬间大怒。
帝王最是喜怒无常,算是长见识了,只能小心凑到萧瑀侧后,万一李二发怒,也有您老在前不是。
“回陛下,萧老先生所统计的最高亩产,应该是小子精耕自作的那块种田,只有一亩多点,其余的都算不上上等种田。”见萧瑀老头子点头,继续解释。
“之后小子还要从其中再次筛选,择颗粒大而饱满者,方为来年小麦种子,如此一代一代的优选下去,种子的品质会不断提高。”
“不错,战马的培育也是如此,是朕急切了。”
“父皇,这小子存心不良,私藏选种良法。”李二身后突然冒出一个黄毛小子,十岁左右,手指李小白,朝李二告状。我靠这谁啊,嫌事不够大嘛,要赶紧解释。
“陛下,太子,老夫不以为然。农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查。李小白首次选育种粮,虽信心十足,但贸然进献,万一不成,则罪在不赦,还请陛下明察。”吓死老子了,还好有萧瑀老头儿。
“正是,小子是想试验成功再禀告的。”好么,原来是李承乾,身有足疾之人,必有猜忌之心。小小年纪心术不正,给人挖坑,真是挖坑啊,就算将来有一大堆的贤达教导,也免不了兄弟阋于墙。
“太子,听见了没有!今后要三思而行,不可鲁莽。”承乾跟随孔颖达都学了些什么,看来要另选贤达为太子师,再加上几个聪明点的李氏子嗣伴读。
“前几日,有人建议朕,用重法止盗,太子以为如何?”
李承乾面对突如其来的考问,有些惶恐,思虑片刻后,回答:
“乱世重典,孩儿以为盗贼不止,是惩治他们的律法过于轻,以致盗贼没有畏惧之心”
“盗贼是哪里来的,都是朕的百姓转换而来,由于前隋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交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李二怕太子年岁小,就将道理掰开来,仔细讲解。
“君是什么,国是什么,民又是什么?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常是自身的原因。贪欲旺盛则靡费甚多,进而加重赋税,导致民生困苦,最后国危、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李二一番话下来,不止太子听明白了,萧瑀和房玄龄也佩服不已,只有程处默和李小白在一旁傻傻的站着,时不时逗弄下小黄狗狗蛋,俺是农夫,不是官吏,装作听不懂也是情有可原,至于程处默,棒槌一个。
“你们两个,过来!”兄弟俩连忙整理衣衫,毕恭毕敬的准备听候李二的教训。
“李小白进献曲辕犁、筒车有功于朝廷,封三原县县子,食邑五百户,程处默从旁协助,忠心体国,封宣节校尉,二人于中秋节后国子监进学。”
“遵旨。”终究还是没有逃脱李二的魔掌,怎么做个富家翁,就这么难呢?
远在一旁的狗剩子仿佛听到了天籁之音,终于不用再背课文了。“奥~~~小白哥进学啦,不用再背诵《百家姓》了~”
李二听到狗剩子愉快的叫喊声,不由得一愣,向来只有关中豪门四姓,哪来的百家姓?
“三原县子,你来告诉朕,什么是《百家姓》?”
三原县子,谁啊?没听说过啊?哪位?李小白丈二的和尚莫不不着头脑,房玄龄见李小白无动于衷,小声低语:
“李小白,陛下叫你呢!”
“奥~奥~俺是三原县子,陛下问什么?”李二一个脑袋两个大,你小子的心可真大。
“《百家姓》么,是小子抄录书籍时,写的顺口溜,教村里的孩子们识字用的,还整理了《千字文》,作为启蒙之用。”
“《千字文》,老夫知晓,不知《百家姓》是如何?”李小白虽然没有拜师萧瑀,但萧瑀倒是有考教之意。
“《百家姓》,是小子整理的百家姓氏,用作孩童的认识姓氏之用。狗剩子,你过来,看看你背到哪里了?”
“李赵钱孙,周吴郑王。。。”当今天下是李氏的,将“李”排在首位也是应有之义,不然脑袋可能不保,随着狗剩子结结巴巴的背完,李二陷入沉思中,众人不敢打扰。此时《贞观氏族志》还没有诞生,打击门阀世家就在此时的李二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世家大族即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这些家族往往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渊源,家族中英才辈出,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拥有很高的名望与社会地位。即便国家改朝换代,这些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一般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唐朝最出名的世家大族被称为“五姓七望”,他们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除了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之外,其他“四姓”家族大都出自东北部,俗称:关东四姓。每个家族都延续了数百年时间,所以到了唐朝时期,他们已经取得了非常优越的社会地位。这几个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影响力都极高,拥有巨大的特权和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和中央政府争夺权势。他们内部之间又以通婚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特权地位。
“关东四姓”为代表的关东门阀世家,其超卓的地位和影响力乃是经过数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沉淀下来的,在他们心目中,新近崛起的关陇集团不过是一些暴发户而已。
除了李二的血统值得商榷之外,“关东四姓”原本都是东魏和北齐的子民,与李唐皇室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李唐皇室对“关东四姓”这种对地方的政治和经济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世家大族秉持怀疑的态度,不可避免的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压,后者则对征服者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