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自古以来,史料所记载足以威胁华夏王朝的势力主要就来自于北方的大草原,鬼方,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这些游牧文化的民族,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农耕文明的华夏民族。

如今杜睿通过努力,以及不间断的军事打击,已经将这些威胁基本上解除了,那么华夏王朝就当真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显然不是的!

在杜睿环球航行之后,大唐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大航海时代,随着不断的探索,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了大唐帝国的面前,同样的,大唐帝国也首次清晰的出现在了世界各国的视野之内。

大唐的富庶,让那些利益至上的欧罗巴人,不断尝试着探索,贸易,对大唐的一切,都让他们垂涎不已,就好像后世的八国联军第一次见识到恢弘壮丽的圆明园一样,满心都是占有的欲望。

杜睿知道,当他和他的船队,出现在拜占庭的时候,元老院里那些贪婪的贵族们曾疯狂的鼓动希拉克略东进,征服大唐,将大唐变成他们的丝绸行省,好在希拉克略足够冷静,杜睿展现出来的实力,让他打消了那一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今大唐强盛,西方人自然不敢轻易来撩拨大唐的虎须,可是一旦后世子孙不孝,将大唐三代帝王,无数精英,耗尽了心血打造出来的盛世王朝毁灭了,那些西方人还会客气吗?

大唐帝国如今的军事实力空前强大,特别是燧发枪诞生之后,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将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但是以后呢?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亘古不灭的强大王朝,曾经辉煌的大汉,还不是一样化作了历史的尘埃,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大唐王朝也会步大汉的后路。

当军队不足以保证一个国家安全的时候,大唐将会成为西方人眼中一个抱着金砖的虚弱孩子,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是灾难的开始了。

后世不少人YY说古代的中国军队如何如何强大,在一些国人的眼中,冷兵器时代欧洲的军事水平远远不如中国,其理由很简单,被汉帝国和唐帝国击败而被迫西迁的匈奴和突厥,到了西方却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欧洲军队,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也有人动不动就抱出《孙子兵法》来证明中国军事水平的领先,事实上《孙子兵法》不过是本兵书,不能说明太多的东西。古代世界上军事战术最先进的是那些地处偏僻的游牧民族,而不是中国和西欧这样的农耕民族,只不过那些游牧民族的经济文化落后,很少留下复杂的著作。

先看看匈奴和突厥西迁时的欧洲格局,匈奴西迁之时,欧洲的罗马帝国已经分裂为东西两部,且都处于国力的相对衰弱期。而当时汉帝国几度重创匈奴都处于统一后的相对强盛期,各自的时代背景不同,不可相提并论。

同理汉初汉匈之战,刘邦大军曾大败于匈奴,实际上汉朝吃败战是常事,连一国之后都被人调戏而不敢声张,何来的汉朝强大之说?

直到汉武帝北征之前,汉帝国在与匈奴的军事对抗中都处于下风。而东汉时期匈奴战败被迫西迁之时,匈奴内部严重分裂,实力已大不如前。同样,匈奴帝国虽然一度横扫欧洲,但最终也被欧洲人击败。

至于历史上的大唐就更别提了,要是没有突厥的支持,高祖李渊如何能当得了皇帝?

后来东.突厥汗国的覆灭与其说是唐帝国武力征讨所致,倒不如说是突厥内部矛盾冲突发展的结果,唐军不过起了收拾残局的作用。最终唐帝国以较小的代价消灭了突厥,迫使突厥西迁。

突厥西迁之后,历经辗转来到西亚,重创了当时已经衰弱的阿拉伯帝国,再被铁木真的蒙古军队赶至小亚细亚半岛,后来建立了地跨三洲威震世界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但即使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顶峰时期,也没能威胁到西欧列强的经济政治中心。

唐帝国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在唐玄宗时期国力达到顶峰,同时在西方,阿拉伯帝国也正在向东扩张,最终双方在中亚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处于开元盛世鼎盛时期的唐帝国与新兴的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在中亚怛罗斯展开会战,阿拉伯骑兵大败唐代名将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此战之后中亚地区全面伊斯兰化。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就不用说了,汉民族历史上最丢人的时代,长安都被人打烂了,还要请回鹘军队帮忙收回,回报是长安的男女财物“尽归可汗所有”。看这样的战绩唐朝打的过西方吗?

再说说蒙古帝国西征的西方社会背景,当时蒙古西征之时,欧洲列强和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均处于政治军事经上的衰弱期,只有当时的横跨亚非埃及帝国处于历史上的强盛时期。

这个自萨拉丁时代起逐渐复兴辉煌的埃及帝国,在硬碰硬的野战中击败了强大的不可一世的蒙古军队,如果这事让当时被蒙古骑兵打的晕头转向宋人知道,相信无异于听到一个神话。

艾因贾鲁战役令埃及军威大振,在其后与蒙古骑兵的多次较量中,尽管双方各有胜负,但埃及骑兵丝毫不落下风。至于欧洲,当时正处于一个相对衰弱的时代,即使如此,由一群欧洲小国的骑士和农民组成的杂牌军仍然击败了强大的蒙古军队,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毕竟是获得了胜利,阻止了蒙古的西征,令世界三大文明中的西欧文明免遭蒙古的破坏,不久之后便迎来了全盛的大航海时代。

进攻欧洲和西亚的多为纯正的蒙古骑兵,再加上部分东欧西亚中亚被占领地的游牧民族骑兵,和进攻南宋的蒙古军队战斗力有天壤之别,进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多为被蒙古占领的中国北方人和朝鲜人等农耕民族组成。

假如蒙古军队早几十年过去,碰上欧洲三大名王时代,估计蒙古军队未必能威风的起来,三名王中的英国狮心王,长弓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而英国长弓战术如果运用得当,几乎就是游牧骑兵的克星,狮心王与埃及苏丹萨拉丁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的大战被认为是历次十字军东征战役中的巅峰之战,战术打法与蒙古骑兵相似的萨拉丁骑兵横行亚非所向无敌,却对狮心王的英国长弓阵无可奈何。

当然同样,如果铁木真生活在汉民族政治军事经济上鼎盛的时代,估计就没有威震世界的成吉思汗了。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假设只是为了论证。蒙古南下灭宋的战争持续了45年之久,这也许是蒙古强盛时代遇到的众多对手中最难对付的一个。这并非由于南宋军队的强大,而是南宋所处的江淮地区,河渠成网,城镇林立,除蜀口、襄阳、淮河防线外,西段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东段地处淮河下游,水道众多,后方还有长江天堑,都不利于骑兵作战。但蒙古军队能审时度势,避实就虚,发挥特长,以攻占巴蜀为首要目标,同时派忽必烈率军迂回西南攻其腹背,然后北上接应主力东下临安。

只是蒙哥汗在实施他的大迂回战略时,却因自己恋战,遇坚必攻,使其主力钝于四川的钓鱼城下,直至自己意外身亡,从而影响了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

1276年,刚刚结束了汗位争夺内战的蒙古军正式南下,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攻下了南宋都城临安,南宋迁都福州,而这个被称为有福之州的地方也没能带来他们所希望的福气,1279年南宋政权最后的一支抵抗力量也被蒙古军队消灭,而福州,这个昔日的世界五大城市之一,在经历了蒙古铁骑的洗劫后,再没回复往日的辉煌,在南方一个由福州人所建立免遭蒙古军队破坏的城市在不久之后成为了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这是蒙古铁骑横行世界唯一留下的安定之所。

可见,匈奴和蒙古西征之时都是欧洲相对衰弱的时期,强盛时期的欧洲列强并不会惧怕这些游牧民族,同样的,非强盛时期的中国即使统一在这些强大的游牧民族面前一样只能够被动挨打。

后世的人们长长会幻想,如果古代中国和欧洲交战结果会如何呢?

中国自古农业发达,加上蒙古利亚人种身材较小对资源的消耗相对较低,所以中国的人口远多于欧洲,但由于欧洲历史上大部分时期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中国,因此根据古代欧洲十字军东征和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兵力,这里假设欧洲联军兵力为15万,中国兵力为30万,中国兵力2倍于欧洲联军。双方的兵种为骑兵和步兵,与欧洲相比,中国战马身材较小,速度和力量均不及欧洲马,耐力二者相当。护甲方面,中国的重骑兵在欧洲人看来就是轻骑兵,轻骑兵几乎等同于没有任何防护,步兵的情况也相类似。

蒙古军队能够在与欧洲军队的较量中处于明显的上风,依靠的是闪电袭扰战术,如果正面对抗,蒙古骑兵显然不是欧洲重骑兵的对手,但作为农耕民族的汉民族很难成功使用这样的战术。

而汉族军队在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即使兵力明显占优的情况下也难以在正面对抗中取得上风。

中欧军队的对抗结果会怎样呢?

可以假设,由于古代英国的长弓射程要远超过古代中国的弓箭且射速相差不大,进入英国长弓射程的中国军队只能被动挨打,却无法攻击到对方,双方兵力尚未碰撞,中方已经先输一筹。

在接下来的骑兵较量中,欧洲的重装骑兵轻而易举地冲破中国骑兵的阵形,而中国军队一般情况下几乎难以对欧洲的重骑兵造成严重的杀伤,于是中国军队开始出现混乱。

接着欧洲步兵压上前,由于欧洲人在护甲和体能上均占有明显的优势,阵形大乱的中国军队处于下风并最终溃败。

出于公平以上对战争的假设是建立在正常情况下,特殊情况如某方的将领特别出色,某方正处于国力的鼎盛期等情况不予考虑,显然关于古代中国军事水平远超西方的说法是不成立的,由于东西方体能上的差异,使得汉族军队无法拥有欧洲那样的重骑兵,农耕民族的生活特性使得汉族无法像匈奴、蒙古那样采用骑兵战术击败欧洲军队,这样在对抗中处于下风就是正常的事情了。

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当然是让人十分沮丧的,任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国家比不上其他国家,杜睿也是一样。

杜睿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基础就是双方在正常情况下的作战,当然战争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战争打的是什么,第一打的是国力,是后勤。同样水平的条件下,国力强者,战力必然强。《孙子兵法》的核心,不仅仅是如何攻城略地,更是教会人如何认识战争,如何看待战争。游牧民族之所与看起来强大,是因为骑兵作战不依赖后勤,可以以战养战,打了就跑,重在机动,但难持久。在孙子看来,这是一种“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策略。相应的,农耕国家更注重后勤,也是基于上述考虑的。

第二打的是策略,是战术。中国自东周末年开始,长年累月的战乱,为中国积累的大量的实战经验。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规模,由起初的一场战斗几百人参与,迅速增长到一场战斗有几十万人拼杀。参战人数的的增多,带来的不仅仅是战术上的革新,更是战略上的创新,带来的是大纵深,大迂回,大包抄的作战套路,带来的是围魏救赵等一系列的战略思想。反观欧洲,战争规模由起初的几十人,到后来的万余人参与,在规模上与中国相差甚远,因此欧洲自古以来的军事指挥思想,更多是注重在战术的水平上。

第三打的是科技,是装备。中国军队最开始的时候走的也是重甲的路线。一名士兵护甲重量超过七十斤,这就为行动带来的很大的不方便,在战场上反倒会被打的顾头不顾脚。秦朝商鞅改革后,军队脱重甲,着轻甲,反倒可以减小自己的伤亡,对敌军造成重大创伤。此外,远程武器,不仅仅是弓箭,也有努,投石机等一系列的东西。中国古代军队,装备弩的数量,并不少于弓箭的数量。

第四,打的是编制。古代中国的军队,是世界上第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大部分封建王朝,保留的正规军队数量也都是一百万以上,编制明确,有行有伍。反观欧洲,由于长时间的分裂割据情况比较严重,一个封建主手下的军队,往往只有几百人,作战时,根据自己上层封建主的传召,组成一个联合军队,进入战场。这种编制不同,互不熟识的军队,指挥官一旦阵亡,便会立即陷入混乱。

最后是军队的数量,罗马帝国鼎盛时期,有32个驻外军团,每个军团大约5000到8000人,一个近卫军团,大约万余人,这些职业军人加一起,满打满算也只有20万人而已。而华夏王朝,每一个实现了大一统的帝国,基本的军队数量大多都维持在百万人左右。

所以说,中国军队和欧罗巴的军队相比较而言,最简单的一个对比就是单兵作战能力,欧罗巴的军人要强于中国士兵,但是大兵团作战的话,中国军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所有优势,能够在战场上占据主动,那么战争的结果就是中国军队可能会取胜。

但是,也只是可能?

这个可能首先要建立在中国军队的主帅足够优秀,装备足够精良,而且还要在数量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杜睿对西方世界一直不怀好意的原因,很简单,西方世界始终对华夏文明存在着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杜睿不能不去忧心。

当年杜睿率领船队环球航行,在欧洲的时间是最长的,先是将英伦折腾的天翻地覆,而后又在奥斯特拉西亚解决了那个矮子丕平,最后又在埃及,将拜占庭和阿拉伯之间的战火,挑动的越烧越旺。

杜睿所做的一切,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欧罗巴这潭水越发污浊,消耗西方国家的元气,为大唐一统天下争取时间。

这一次,杜睿谋划着让大唐西征,抢夺埃及行省也是一样,夺去了埃及行省,不单单能削弱阿拉伯帝国的实力,为拜占庭和阿拉伯的实力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双方继续热热闹闹的打下去。

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夺去了埃及,阿拉伯帝国最为强大的马木留克骑兵也就失去了兵源所在地。

马木留克,这个词的原意是“奴隶,或奴隶出身的人”,是目前构成穆斯林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

穆阿维叶继任哈里发,开创了倭马亚王朝之后,为了确保自己在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力,首先在巴格达组织了一支奴隶军队,也就是马木留克骑兵,其主要的组成就是塞尔柱突厥人,以及生活在后世突尼斯地区的柏柏尔人。

在历史上,马木留克骑兵后来成为了整个中世纪的穆斯林王朝都使用的主要军事力量,这种由购买或掠夺来的奴隶组成的军队,大概是苦大仇深所以战斗力特强吧。

不过饥寒交迫的奴隶在有国际歌之前就知道应该起来翻身作主人了,马木留克军人利用军权逐渐扩大影响,大刀杆子里出政权,往往能够左右哈里发的拥立废黜。

于是马木留克将军操纵了实权,哈里发仅仅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到了十三世纪,他们在埃及和印度都建立过自己的王朝。

公元1169年库尔德人的将军萨拉丁控制了埃及之后,即在他的军队增加了一个奴隶组成的军,其继任者阿尤布王朝仿效这个作法,大量购买奴隶组成军队以保障苏丹的王位。

肉食者鄙,他们根本没想到就是这些保障监守自盗加速了阿尤布王朝的灭亡。后来马木留克的将军们杀害了该王朝的继承者,建立了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王朝,使埃及和叙利亚在这一时期一直处在马木留克和其后裔的统治之下。

马木留克骑兵的强大战斗力是世界都公认的,正是由于马木留克扫除了地中海东岸十字军残余力量,并且同在巴勒斯坦及叙利亚的蒙古势力对抗,才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得以免遭毁灭。

这么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杜睿自然不能无视,所以他计划谋取埃及,简直称得上是釜底抽薪,突厥人已经被杜睿重新招降,如今迁移到了内地,未来将逐渐融合在华夏文明之中,如果在将埃及行省拿下的话,阿拉伯人显然就失去了继续征召马木留克骑兵的能力,这无疑会让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实力,遭到严重的削弱。

回返长安的路上,杜睿一直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越想他越是觉得出兵埃及,对大唐的益处大。

杜睿在思考问题,随行的杜平生等人都离得远远的,生怕打扰了杜睿,等到杜睿发现的时候,已经拉开了很远的距离。

杜睿回头,看着谨慎的杜平生一笑,道:“二郎!上来吧!”

杜平生不敢怠慢,赶紧招呼着护卫上前,紧跟在杜睿的身后,杜平生的马和杜睿的马也只差了一个马头的距离。

“二郎!这次远征埃及,我想让耀设一同随军前往,你觉得如何!?”

杜耀设是杜平生的长子,当初跟着杜学文一起来长安,参加武举考试,得中探花,后来到了薛仁贵的辽东军,这些年来,也逐渐的成长了,已经做到了校尉的位子上,军衔中校。

杜平生闻言,还是不动声色,只是道:“老爷这般安排也好,那小子就是要摔打摔打,才能成才!不在战场上见见血,能成什么大气候。”

杜睿在杜平生的表情当中看不到任何的不满和担忧,要知道杜平生当初可是跟着杜睿一同去过埃及的,埃及的地形,他再熟悉不过了,而且阿拉伯帝国军队的战斗力,杜平生也是有过深切体会的,可以说,将杜耀设派去埃及,简直就是扔到了虎狼窝。

“原本我以为你会埋怨我的!”对待杜平生,杜睿一向都很随意,毕竟两人相从三十年了,名义上虽然是主仆,但更是兄弟。

杜平生闻言,忙道:“老爷说得哪里话,将那小子派去埃及,分明是老爷栽培他,小人哪里会埋怨!”

杜睿点点头,看着远处的长安城,突然叹息了一声,道:“二郎!你跟在我的身边也有三十年了吧!”

杜平生想了想,道:“老爷记得不差,算起来,确实三十年了!”

从贞观四年,杜睿被杜如晦的遗孀崔氏赶出莱国公府,到现在已经三十年的时间了,这三十年当中,杜平生始终都跟在杜睿的身边,西进灭了高昌,焉耆,伊吾三国,奔袭薛延陀,灭吐谷浑,征缴契丹,平定三韩,跨海击倭国,纵马吐蕃高原,还有西征大食,环球航行,只要是杜睿参加的战役,都有杜平生的身影。

“三十年了!”杜睿笑道,“二郎!如今连你的侄子都做到了左千牛卫上将军的位子,依着你的功绩,便是出镇一方都无不可,二郎!说实话,后悔吗?”

杜平生还是像年轻的时候一样,憨厚的笑了笑,道:“老爷说得哪里话,这些年多亏了老爷的眷顾,小人才能衣食无忧,老爷对小人全家的大恩,小人纵然是万死,也难报万一,还说什么后悔,再说小人原本就不是当官的料,还是跟在老爷身边护着老爷安全的好!”

杜睿闻言,也不答话,他知道杜平生就是个一根筋的人,一旦认准了一件事,那是九头牛都拽不回来的。

进了长安城,到了宋国公府的大门前,杜睿老远就看见杜平原在四处张望着,见了杜睿,忙迎了上来,拉住了马缰。

“老爷!大公子回来了!”

杜睿闻言一愣,大公子?

杜学文!

杜睿听到长子到家了,也是一阵激动,自打杜学文应武举,离开了杜陵之后,父子两个都不曾见过面,只是间或的受到杜学文的信件,知道他在辽东军团过得不错,几次和通古斯人作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已经坐上了校尉的位子。

当父亲的都会为自己儿子的成就感到骄傲,杜睿也不例外,看着自己儿子功成名就,就是他最开怀的事。

下了马,快步进了家门,刚到正厅就听到了里面的说笑声,特别是杜学文那大嗓门,一个劲儿的说着他在辽东的趣事。

杜睿走进了正厅,咳嗽了一下,众人才注意到他的存在。

杜学文连忙上前,跪拜在杜睿的面前:“孩儿参见父亲!”

杜睿看着,不禁点了点头,不错,身子壮实了不少,性情也沉稳了些,伸手将杜学文拉了起来,道:“好!有些男子汉的模样了!”

杜学文在杜睿的面前,还是像个孩子一样,抓了抓头发,嘿嘿笑着说道:“瞧爹爹说的,孩儿本来就是个男子汉。”

杜睿笑着,拉着杜学文的手坐下,道:“来!和为父说说,这两年你在辽东都做了什么,可曾丢了为父的脸面!”

一旁的安康公主闻言,气道:“你这人怎么这样说话,学文刚进家门,你就要说教!也不问问学文在辽东受了多少苦!”

杜睿笑道:“学文既然从了这武事,岂能怕苦,男子汉不摔打一番,岂能成才,将来学文可是要继承为夫爵位的,你总不会盼着他成一个膏腴弟子吧!”

杜学文也跟着说道:“就是啊!娘!孩儿可不怕吃苦,到辽东去,就是为国效力,征战沙场的,要是怕苦那怎么行!”

安康公主见自己心疼儿子,却招来了丈夫和儿子的一致反驳,顿时阵阵气闷,道:“你们父子两个倒是一条心!”

众人见安康公主这个少妇又犯起了孩子脾气,也是一阵笑。

等众人笑过之后,杜睿看着杜学文道:“学文!这次你奉命跟随大军,远征埃及,可准备好了!”

杜学文闻言,连忙拍着胸脯保证:“爹爹放心,这一次去,孩儿定然不会坠了爹爹的名头,让那些大食人好好见识一下大唐男儿的威风!”

安康公主闻言,顿时目瞪口呆,原本她还以为杜学文返回长安是探亲来的,却没想到,要远征埃及,顿时急道:“这~~~~~这是何时决定的,睿郎!你~~~~~该不会是打算让学文随军去埃及征战吧!?”

杜睿这才想到,这件事一直都没和安康公主透露,见此时就算是瞒也隐瞒不住了,干脆实情以告:“这次远征的主帅是薛仁贵,学文身为辽东军的一员,自然要随军出征!”

安康公主闻言,立刻反对道:“不行!绝对不行!学文的年纪还这么小,你决然要将他派去那么危险的地方,我怎么都不答应!”

杜学文见自己出征的事情要泡汤,不禁也急了,这次机会,他可是盼了好久,本来薛仁贵也没打算带上他的,可是禁不住他反复的哀求,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要是因为安康公主的反对而泡汤的话,那可怎么得了,杜学文赶紧求助似的看向了杜睿。

杜睿知道安康公主的脾气,要是和她说不通的话,杜学文肯定走不了,忙劝道:“涑儿!学文有志向,我们这做父母的岂能拖了他的后腿。”

安康公主还是不依道:“我不管,我就学文这么一个儿子,就算是他将来一事无成,我也不能眼看着他身涉险地!”

杜睿闻言,也不禁有些无奈了,安康公主就是这么一个脾气,原先没有孩子的时候,将他放在第一位,有了孩子之后,杜睿靠边站,孩子挤满了她的心。

当初杜学文要习武的时候,安康公主就极力反对,后来虽然勉强答应了,可是依然闷闷不乐,其实杜睿很清楚,杜学文自打到了辽东之后,安康公主就没少给杜云希去信,让杜云希照看杜学文。

这一次出征埃及,就算是薛仁贵不答应杜学文从军的话,杜睿也会想办法将杜学文安插进去,当然前提条件是,杜学文自己愿意。

在杜睿看来,孩子如果不经历些风雨,如何能够成才,杜学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身为他杜睿的嫡长子,就不能默默无闻的做一个太平将军。

“涑儿!军国大事,岂能儿戏!”

安康公主急道:“我不管,我只想让学文平平安安的就好,你要是不答应,我这就进宫去面见圣上,让他将学文的名字从出征名册上拿下来!”

杜睿还没等说话,杜学文就坐不住了:“娘!万万不可!孩儿主意已定,就算是圣上顾及娘的意思,当真取消了孩儿的出征资格,孩儿就算是做民夫,也是要去的!”

安康公主闻言,顿时一阵气恼,她一心为了杜学文着想,可杜学文却当先忤逆她的意思:“学文!战阵之间刀枪无眼,你若是当真去了,让娘如何是好!”

杜学文突然跪倒在了安康公主的面前,道:“娘!孩儿一心习武,从小时候就想着长大了要像父亲那样为国征战沙场,开疆拓土,得胜还朝之日,纵马承天门前,做一个父亲那样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娘为何就不理解孩儿!难道孩儿就只能一辈子生活在您和父亲的羽翼之下,享受太平,享受这命运强加给我的荣华富贵吗?”

安康公主闻言不禁楞住了,她也是做母亲的,但凡是做母亲的谁不盼着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只是出人头地有很多种办法,战场上厮杀,一枪一刀搏出一个功名,她并不希望杜学文都这条路。

可是看杜学文的样子,分明是主意已定,安康公主心中纵然有万般不舍,还当真能再反对吗?

还是杜睿说的那句话对,道路是孩子自己选择的,怎么走,走的如何,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就算是将来要为自己的选择,那也是他们的事情了。

“痴儿!痴儿!你怎么~~~~”安康公主抚着杜学文年轻的脸颊,眼圈都不禁泛红,“好吧!娘不再反对了,不过既然要去,就要像你方才说得那样,绝不能坠了你爹爹的名头!”

杜学文闻言,忙抬起了头,满脸渴求的看着安康公主,激动地问道:“娘亲!是~~~~是真的吗?”

安康公主见现在连自己说话,杜学文都有些不相信了,不禁有些闷气,看着正坐在一旁,满脸堆笑的杜睿,顿时觉得好像是自己做了恶人一样。

“好人都让你一个人做了,到头来,只我一个是恶人!”

杜睿闻言,顿时一阵头大,安康公主的小脾气一旦上来的话,那可就是蛮不讲理的代名词,忙道:“好了!好了!今日学文从辽东归来,本该是高兴的日子,说这些做什么!来人!快快准备酒菜,给大少爷接风洗尘!”

杜睿说完,突然听到了一声细微的叹息,敏锐的转头看过去,见叹气的正是伊莎贝拉公主,杜睿的心立时向下一沉,不禁感到阵阵的愧疚。

杜睿知道伊莎贝拉公主是想到了他们的儿子杜学武,如今在辽东戍边的杜学文回来了,可是杜学武却还要在澳洲道坚守,看着别人母子团聚,她却只能在长安为独子默默祈福,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未免有些残酷了。

杜睿原本想要上前去安慰伊莎贝拉公主几句,但是却发现有人已经替他做了,做了的人是汝南公主。

“伊莎贝拉!放心好了!学武一定不会有事的,当初睿郎将学武留在澳洲道,肯定是有了完全的准备,你不看睿郎平日里对儿女事粗枝大叶的,其实他比我们这些做娘亲的更加关心孩子,当初他不是说了吗,只要三年,三年之后学武就会回到长安,回到你身边了,三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时候,就是你们母子团聚的时刻了!”

汝南公主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似乎非常轻松,但是杜睿还是能在她的眉宇之中捕捉到,淡淡的愁思,那是因为他们的女儿杜兰馨也一样不在她的身边。

杜兰馨已经随同李象返回了杜陵,杜睿最后还是没有坚持让李象为李承乾守孝三年,对于一对有情的小儿女来说,让他们苦等三年是残酷的,而杜睿的心,又一向很软。

成亲之后,两人便回了杜陵,杜睿让李象在杜陵书院教导学生,修身养性,远离权力的纷争,那样对他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局。

杜睿也不免一阵唏嘘,对于杜学武,他还真没有过完全的安排,他将杜学武留在澳洲道,完全是出于一种磨砺杜学武的念头。

将来杜学武是要继承他事业的,一个没有经历了风雨吹打的继承人,杜睿不放心,因为那是对大唐帝国不负责任,这么做虽然有些不近人情,毕竟那是他的亲生儿子,可是杜睿没办法,大唐需要继续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因此杜睿也就只能狠心了。

这些话他没办法对伊莎贝拉公主说,那样实在是太残忍了。

伊莎贝拉公主听了汝南公主安慰的话,只是淡淡的一笑,眼神中还是带着惆怅,很显然她还在思念着远方的儿子。

而就在此时,远在澳洲道的杜学武正在接受着他人生当中最为严峻的考验。

第十九章第六十三章第39章 圣驾临门第53章 绘图凌烟阁第三十四章第86章 长孙皇后第68章 首战第35章 有教无类第54章 术数第二十一章第70章 苏烈第28章 一触即发第五章第五章第69章 杜克明生的好儿子第50章 严拒第五十四章第六十一章第86章 达延芒结波第73章 不肖子孙第19章 结束和开始第31章 竖子第二十七章第五十五章第70章 大决战(上)第五十九章第18章 事败第94章 勇能搏虎第21章 君子之道第15章 是非功过第7章 老宅第二十二章第四十九章第40章 亚历山大港第五十九章第17章 国丧第四十五章第17章 参奏第16章 暗战第64章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第15章 室利佛逝第7章 等你们好久了第89章 大唐之事,让尔多嘴!第62章 善后事宜第69章 请辞第19章 闹剧一般的反叛第七十八章第79章 因材施教第17章 参奏第2章 良友第33章 军议第19章 悲剧承乾第50章 连云堡第9章 野心第十六章第51章 密谋第7章 耿臣第34章 孔孟无用第55章 内华夏而外夷狄第五十一章第六十章第78章 上元佳节第78章 质疑权威第1章 心惊胆颤第27章 边塞烽烟第六十六章第17章 太宗教子第39章 圣驾临门第二十二章第43章 容他一时第17章 太宗驾崩第九章第52章 遣唐使第2章 贞观十年第64章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第54章 后宫之主第五十章第四十三章第54章 三站而下第74章 竖儒蜂起壮士死第18章 身后事第60章 捷报传来第二十五章第16章 暗战第3章 西方人在东方第22章 灭其族,亡其种第60章 媚娘心思第二十二章第25章 处罚第41章 衰颓第41章 会师汉江第58章 骚乱第39章 血战七宝山第48章 争辩第7章 田赋第93章 宴前挑衅第100章 蜀王之谋第62章 善后事宜第五章第4章 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