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靖的忧虑

李靖并没继续说,但看向李业诩的眼神已经变得柔和慈祥。

在李靖眼里,李业诩就是年轻时的自己,各方面都非常神似。李业诩自小就在李靖亲自调教下成长,倾授其学,希望能有一个好的传人。看着李业诩一天天成长,各方面表现都非常不错,让李靖甚感欣慰。

经历了大半辈子,李靖已经阅人无数,这次征战回来,第一眼看到李业诩时,就看出来其身上有着太多的变化。

李业诩的一些举动和表情,李靖都是非常熟悉,甚至比李业诩的母亲王氏都熟悉。

这次乍一眼看到李业诩,竟似有些陌生的感觉,自己钟爱的这个孙儿变化太大了,无论是体态、眼神和气度上,都与先前相差很多。特别是李业诩那淡淡的从容的表情,不应该是这样年纪应该有的,像极了久经杀戮的战将那看惯死亡而油然生出的漠然神态,竟让李靖捉摸不透,也让他很是惊异---大半年时间,若没经历过异常或重大的变故,不应如此的!

经李业诩母亲王氏一说后,才知道李业诩和府中的一些变故,特别是李业诩昏迷前后府中自然现象的特异变化,让李靖知道李业诩这次昏迷定非平常事儿。

一番问询和观察后,李靖有了非常好的感觉,那就是李业诩身上的变化,让他非常的惊喜。

李靖一直以为,总是感觉有些东西是冥冥中注定的,就像他自己的这辈子一样,遇到明主,得以施展才华,也总认为,眼前这个孙儿就是上天带给他最好的礼物。

如此奇异的事情,或许真的是有神灵在庇护着李府。

李靖也不再问询李业诩关于受伤的事儿,呷了口茶,接着道:“翼儿,你也该到军里去磨练磨练了,老夫想,还是待过些日子,我再作安排吧,你到了军中,如老夫再次出征,你就随在身边,我可多多调教于你,待有了军功,我也可向算皇上荐举你!”

“是,孙儿定时刻牢记祖父的教诲…孙儿也想到军营里磨练一番了,”李靖说这些话竟然让李业诩有种如受严父般训导的感觉,关爱又充满希冀,当下长身而起,一眼肃然,“作为您的孙儿,翼也想和祖父一样,杀敌立功,报效国家,成就一番功业!”

“坐下,”李靖含笑道,“翼儿,你天资聪慧,是个可造之才,老夫对你寄予厚望,我会把全部家当传与你!”

李业诩豪气涌上心头,李靖的话,更让他滋长了一份雄心壮志,“多谢祖父厚爱,孙儿定不负你的期望,”一会相处下来,感觉眼前的李靖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已经没有了那种高高在上,需要仰视的感觉,甚至与母亲相处都没这种感觉。

“当今皇上是旷世奇俊,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在古往今来的上位者中都是佼佼者,且又知人善用,从谏如流,老夫这辈子从没服过人,但对皇上却是心服口服,大唐在他带领下必定会越来越强盛,”李靖顿一顿,“有老夫在,你定有机会施展才华,只是我也老,以后的路还是要靠你自己走了,这次…”李靖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欲言又止。

“祖父,您好象心中有什么烦恼的事?”李业诩小心翼翼问道!

“唉,如今你也已成人,老夫也与你说说吧,”李靖沉默了良久,才说道,“以后老夫还要多给你讲讲朝堂上的事,我也想听听你对一些事的看法!”

“是,祖父!”李业诩乍听到这话,有些意外。

在这个时代生活了一段时间,迫切地想融入其中进去,也很想知道关于皇帝李世民和朝臣们的事情,但向李靖打听又觉得不合适,没想到李靖主动说给他听。

“此次出征突厥大胜归来,皇上是非常高兴,今日朝会上,皇上本欲嘉奖老夫及此次出征的将士,可是御史大夫萧瑀却参奏一本,弹劾老夫御军无方,在破颉利牙帐时,纵容士兵虏掠突厥珍物,请求皇上严加审查,”李靖眼里有些愤愤,“皇上知道老夫一向治军严谨,麾下军士纪律严明,虽然有所疑虑,但也狠狠责怪了一番。老夫虽然大觉冤枉,但作为这次出征的总帅,我无法反驳,也不愿在朝堂之上与萧瑀那老顽固顶牛,只能在皇上面前叩首认罪。抢掠财物的并不是老夫亲率的麾下将士,而是…”

李靖话语停了一会,却没说是谁的部下。

Wшw ☢ttκǎ n ☢¢Ο

“那皇上责罚祖父了?此次大功连赏赐都没有了?”李业诩有些替李靖鸣不平,这该死的萧瑀,史书上记载的好像也是很倔的家伙吧?!

“那倒不是,皇上说,‘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皇上特赦不得弹劾,还封赏了我,加授老夫为左光禄大夫,并赐绢千匹,加真食邑通前五百户,这让我心中更加的不安。”李靖感慨道,“如果皇上责罚了我,那我还会心安,皇上这样待我,只是因我功劳太大,责罚我怕引起军中武将的不满,这不是好事情啊!”

“祖父大人您是担心自己在军中威望太高,怕引起皇上猜疑?功高震主,”李业诩也是一脸凝重!

李靖一惊,“翼儿你也这么想?”

“孙儿不敢揣摸祖父心思,我只是胡乱猜测,”李业诩不敢太放肆,但知道李靖终是得善终,和李世民的相处之道成为一段佳话,当下并不太担心,“不过孙儿觉得,皇上既然兼听众议,不会只听一面之辞,定然会盘查清楚的。皇上有如此心胸,祖父大人也不必过于担忧!”

“老夫跟随皇上征战多年,累积下的战功无数,皇上对老夫一向信任有加,”李靖感叹道,“可是盈满则亏啊,功劳越大,越觉得不安,伴君如伴虎,朝堂上是非争斗太多,老夫已经非常小心,尽量不参与各方争斗,只是希望得以无事,能保李府上下长久平安,以后你也要记住这一点!”

“是,孙儿记住了!”

“老夫这条命也是皇上救的,”李靖有些神伤道,“可是玄武门兵变时,当时还是秦王的皇上曾经派人请求老夫协助,但老夫却担心受牵连,选择了两不相帮,这是老夫的心病啊,还有李世绩当时也是和老夫一样!”

当初李靖觉察李渊有起兵造反的迹象,遂往江都欲告发,谁知刚到长安,李世民已率军攻破长安,李靖被擒。李渊想要杀了李靖,李世民爱慕他的才识和胆气,从刑场上把李靖救了下来,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

李业诩对玄武门事件只知道一个大概,李世民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然后才被立为太子,随即登上皇位的,哪些人参与就不知道了。

按史书上写的,李靖和李世绩这两位手握兵权的大将都拒绝参与李世民的兵变,按学理李世民定是心存芥蒂的。可事实上李靖和李世绩一直都身居要职,得以重任,只能说李世民驭人有道。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他们也没帮助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然以当时秦府所掌握的兵力,李世民怎么能与李靖与李世绩手上掌握的大军相抗呢,而这两位大将又是军中的风向标,若军队参与了,那就不只是一个玄武门的兵变了,大范围的战争都有可能发生。

“不说这些了,都是过去的事,”李业诩正思虑着,李靖出声打断了他的思路,到底在朝堂上混迹多年了,李靖心境不错,继续说道,“翼儿你一向聪慧,与老夫少时非常相象。老夫这辈子大半时间在战场上度过,多年战事下来也总结了一些行军打仗的经验和心得,还有祖传的李家枪法,我希望你能多用心学习,快老了,希望有个人继承我的衣钵。”

李业诩心中一惊,李靖这是今晚第二次讲继承衣钵的话了,这是怎么了…

第58章 凯旋仪式第91章 不一般的礼遇第10章 祖孙对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116章 会有好戏看了第160章 千万不能赐婚第90章 与吐蕃人的比试(上)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72章 这是诬告第79章 出征平叛第87章 这小子还真行第15章 回府(下)第171章 攻击熊津城(上)第12章 你对将军人选有何要求第48章 重创突厥人第117章 准备出击第99章 又有人弹劾第164章 李世绩所担忧的第9章 这是爱情吗?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汉人秦飞羽第30章 接下来的安排第32章 美味的军粮第26章 汉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205章 朕决定:大军直击平壤第170章 攻占新城、卑沙城第26章 汉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67章 房玄龄之托第148章 有人上门来敲诈第30章 朕看好你第77章 大度设溃败第9章 纨绔们的目的第259章 因病请辞第82章 夷男被杀第243章 抵达难波外海第143章 凌烟阁功臣第2章 重生第28章 李恪母子第75章 女助手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113章 吐蕃大军压境第247章 攻占飞鸟城第179章 太子扶余隆守城第38章 寿辰(中)第15章 抵达鄯州第55章 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四镇第30章 开战是不二的选择第171章 攻击熊津城(上)第148章 有人上门来敲诈第125章 松州都督韩威第38章 再次进宫第152章 此人是谁第46章 好马第83章 薛延陀汗国覆灭已成定局第65章 惊喜事儿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150章 平康坊的奇女子第2章 李世绩所荐之人第125章 松州都督韩威第102章 太子带来的消息第17章 库山之战(上)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260章 事情很复杂第79章 出征平叛第1章 吐谷浑寇边第233章 有些暧昧第97章 李世民的大举动第31章 是喜是悲?第61章 青海都护府大都护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264章 连番重大举动第70章 本帅要入回纥人的大营第20章 庙会第130章 军事学院开学典礼(上)第22章 剖析第219章 金胜曼所讲述的新罗国内情况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2章 战还是不战?第110章 这是调查的结果第114章 皇后还康健第49章 过年了第3章 新式武器问世第176章 李世积回京第11章 阳春白雪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67章 遭遇伏击第21章 药王孙思邈第17章 我们要加紧备战第67章 出征第45章 龙涎第8章 凯旋之师第149章 高丽、百济自找死第3章 新式武器问世第60章 潜规则?第20章 将军,我们胜了第180章 开城请降第242章 大军出征倭国第20章 初探终南山第9章 战神李靖第14章 就一招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